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为何不打秦国?幸好他没打,否则会败得很惨

2024-04-06历史

我不害怕由一只绵羊所带领的一群狮子,但我害怕由一只狮子所带领的一群绵羊。——亚历山大

自小,亚历山大便将「世界」当做自己的「故乡」,所以在有了能力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统一世界的道路。

经过了十年的努力,他从欧洲一直打到了埃及,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只是,在打到印度之后,亚历山大突然停止了自己的脚步,也给世界留下了一个谜团——到底是马其顿士兵厉害,还是秦军士兵厉害呢?

其实,如果亚历山大执意东征,他必败无疑。

亚历山大与他的帝国

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在马其顿王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中,从小便跟着亚里士多德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学习。

从小,亚历山大便被人形容为「难以驯服的小野马」,也正是在这样的性格下,他16岁便能够代替父亲管理马其顿了,称得上是一位少年英才。

后来,虽然马其顿发生了叛乱,亚历山大一度遭遇政治危机。不过,在他20岁的时候得到了重臣安提帕特的支持,成为了马其顿的新王。

执政期间,亚历山大不断减少税收和徭役,获得了马其顿百姓的支持和爱护。后来,他又通过政治手段,铲除了对自己有威胁的势力,将马其顿全部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

大文豪亚里士多德曾认为:「非希腊的民族都是野蛮人」,身为他学生的亚历山大,也自然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所以亚历山大才会有统治世界的想法,并与公元前334年以「解放小亚细亚」为口号,发起了对波斯的战争。

这场战局一开便是十年,在征服波斯之时,亚历山大又先后征服了埃及、中东地区,还有两河流域的印度政权。

不过,在征伐到印度之后,亚历山大的大军便向西回家了,并没有选择继续向东前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亚历山大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猜测 」,亦或者说是「谜团」。

从时间上来看,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中华大地正是战国七雄的时代,而首当其冲的秦国正是秦惠文王执政的时期。

当时,秦国虽然已经经历了商鞅变法,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统一六国的实力还差得远。

简单来说,当时秦国的实力与横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想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很多历史迷表示:「如果马其顿士兵方阵与秦国的铁骑相遇时,秦军必败」。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若亚历山大继续向东进军,并且与秦国的军队相遇。那么,最后失败的无疑是亚历山大帝国,为何会这么说呢?

十年战争,士兵思乡心切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便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战争,虽然仅用了4年的时间,亚历山大便将波斯帝国攻陷(公元前330年),但是他却并没有止兵息戈。

击败波斯之后,亚历山大便继续向埃及、中东一带进军,最后也顺利攻下了这一片富饶的地方,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在建立这样的功业之后,亚历山大的欲望依然没有得到满足,他又继续挥师印度,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河流域,与印度国王波拉斯展开了角逐。

在与印度之战中,虽然亚历山大依旧消灭了波拉斯军队的有生力量,但却并没有完全击败他。后来,亚历山大还是通过招降的方式,得到了波拉斯的忠诚。

此时,欲望、野心膨胀的亚历山大心中依然想着继续东征,奈何,种种原因的交织之下,他只有撤兵、回国一条路可以选择。

征服印度之后,从时间上来看,马其顿士兵已经离开自己的国家、故乡近10年之久了,士兵的思乡之情浓郁。

与此同时,十年之间不断的战争,也让这群人产生了「厌战」的情绪,而且因水土不服,士兵患病得很多。

更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对亚历山大的野心产生了「反感」,稍有不慎军队便会有「兵变」的危险。

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亚历山大也能清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权衡之后才会在印度撤兵。换句话来说,如果亚历山大继续向东进军,那么短时间内定然不可能征服整个秦国。

若在征服秦国的过程中,马其顿士兵出现一些「意外问题」,那么亚历山大必败,马其顿士兵能不能回到祖国还有待商榷。

对于一场战争而言,打得不仅是综合国力,还有军心。军心不稳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与众志成城的秦军决战,惨败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亚历山大若继续东进,除了军心不稳之外,他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要面对,那就是对他非常不利的「地理环境」。

千米之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一道天堑

众所周知,我国的西藏、新疆、青海一带,不仅海拔非常高,而且土地面积还非常的广。在国内流传着一句话:「快递从北京已经到了上海,但在青海还没出省」,足见其距离之长。

亚历山大东进之时,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这里的地理环境问题,它可要比中东地区、伊朗高原、两河流域的环境更加艰巨。

雍正皇帝执政前期,他曾经派年羹尧来平定青海周边的叛乱。当时,雍正皇帝可是倾尽全国之力,耗费了大量的人物、物力、财力,才消除当地的叛乱,足见其战斗之艰难。

总之一句话,青海、西藏、新疆的土地面积极广,而且自然环境艰难,民风也相当彪悍,马其顿军队想要突破这一关,恐怕会消耗巨大。

退一步而言,即使亚历山大通过了青海、西藏、新疆一代的考验,来到了秦国所处的陕西一带,长达几千公里的物资运输线也是一个大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尤其是兵家更盛,各种兵法之说问世,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偷袭别人的「运输线」也是常见的。

若秦惠文王以起兵的机动性,偷袭亚历山大的补给线,毫无疑问,原本就比较艰难的补给线会雪上加霜,马其顿兵团不战自溃都有可能。

孙武在其【孙子兵法】中写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此三点可以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三点亚历山大都不具备。

对此,孙武在其兵法中还写道:「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意思就是说,知道这个道理就会胜,而不知道则会失败。

简而言之,亚历山大若不顾士兵的心情而执意东征,只有一个下场——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