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二战以后,绝大多数原殖民国家,都放弃了殖民主义

2024-05-08历史

二战以后,绝大多数原殖民国家,都放弃了殖民主义,特别是曾经的殖民帝国英国,更是主动放弃了众多海外领地,以本土为中心。英国全面放弃殖民,一方面是自身实力确有下降,另一方面,是英国真正意识到,土地并不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其它原殖民国家,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等等,都纷纷随大流,放弃殖民,回归本土。

唯一的例外,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苏联。苏联很好地继承了沙俄对土地的狂热传统,虽然不再提殖民二字,领土却一直在不停地扩张,而且是通过各种手段强取豪夺。在苏联时代,国土面积是表现统治者成功的卓越政绩。在这样的方针下,民众过得好不好无所谓,有没有幸福感更无所谓,只要国家够大,而且是越来越大,就可以掩盖一切。而后的俄罗斯,也是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一脉相承的对土地的贪婪,是北极熊骨髓里遗传下来的毒。

除苏联外,现今国际社会上的绝大多数文明国家,都不再对土地有那么深的执念了。像美国,更是有很多小国想主动并入,但美国就是不批准,求着都不让。土地对美国来说,很大程度上不仅不是国力的象征,反倒会是负担。因为那些争着想让自己并入美国的国家,一定比美国穷,美国人当然不会傻到用自己纳的税去养一帮穷人。

土地是一个地域成其为国家的基本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更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如果是决定性的,新加坡根本就不可能成其为一个国家,更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土地上的人过得好不好,才应该是这个国家摆在第一位的事情,而不是只考虑土地够不够多,国家够不够大。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我们曾经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近代以来,才发现这个观念不仅幼稚,还很可笑。可笑的根源,就在于当权者认为天下土地都是他一个人的,而且是越多越好。当时的「天下」,主要也是指的土地。为了开疆拓土,在我们的几千年历史中,汉武帝、唐太宗们长年征战,弄得血流成河,无数生灵涂炭而在所不惜,根本没把普通老百姓的命放在心上。

古代帝王们对土地的贪婪,有人说是始于秦始皇,认为是秦始皇用武力征服六国,并入一国,才让国人认为土地只应该是家天下。其实,中国从夏商开始,就只有一个中央王朝,大一统的观念是从源头上就有的。即使到了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七雄时期,各国虽然拥有事实上的独立国家地位,但却还是有一个名义上的中央王朝,那就是周朝。地方诸侯们再厉害,得不到中央王朝的认可,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诸侯们还是属于那个事实上的周王的,土地也当然是周王的。而诸侯们连年征战,打的旗号也大都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周礼」,虽然抢到的土地事实上已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只是直到秦始皇出现,干脆连名义上的东西也不再顾忌了,而是直接占为己有,才让固有观念分崩离析。所以,对土地噬血般的渴望,是我们那些帝王们从古至今很少改变的血脉传承。

直到改革开放时,土地还是农民争抢的最重要的资源,为了一个田间地头,农民都可能拳脚相向,甚至是动刀动枪,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四十年后,很多土地送人都没人要了,大量土地荒芜,杂草丛生,农民对土地早就失去了曾经的狂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土地上的人更具可塑性,他们已经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可见,土地的本质不是财富,更不是永恒不变的财富。它只是一种资源,一种供人类合理利用后,才可能会产生价值的资源。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催化下,土地产生的直接价值在现代社会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少。很多人根本不用靠土地,就能活得很好,社会发展早已呈现多元化。

放弃对土地的执念,应该是现代文明国家执政者最基本的素养。率土之滨,早已和王土无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土地是固有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是永恒不变的,这应该成为国际社会所有国家的共识。否则,执政者便只会带着贪婪,将国家带上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让人民在土地的争夺中承受深重的苦难而不自知,还认为自己是做下了彪炳千秋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