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朝鲜战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场跨境作战,意义不同凡响,伟大领袖将这场立国之战评价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以血与火的牺牲,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遇;彭德怀元帅更是放言:「帝国主义在海岸线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同时,这一战更是刷新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固有印象,进一步提振了亚非拉各国的革命信心,促使更多的国家走向独立自主之路,也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抗美援朝似乎只是中朝两国在半岛,仅凭一腔孤勇对抗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十七国联军,殊不知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大国一直活跃在战线中,甚至累计出兵七万。
究竟是何大国施以援手?而这支神秘援军又为整场战争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派出如此雄兵为何直到战后却一直保密?
鸭绿江上空的神秘来客
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意外。 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在乐观主义者看来是百废待兴,持续多年的全球大战终于结束了,但是在当时的人眼中,完全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
传统世界中心岛老欧洲已经被纳粹和盟军的反复拉锯打成了一片废墟,如果不是马歇尔计划天降美元,西欧人能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都是问题。
东欧的局势更为紧张,苏联受降区域内正在建立与莫斯科紧密联系的各国政府,一道横亘欧陆的铁幕将在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牢牢分割这块大陆。
东亚大陆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不出意外一定会一统河山,然后用剩下的时间缓和过去百年来遗留下的创伤,清除余毒,开启伟大复兴事业。
但是,在1950年6月25日,所有的预设都被来自东北亚半岛的坦克轰鸣声打破,未来时光中无数战斗、谈判、对峙都从今天开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开始国家统一行动,朝鲜战争,开始了。
此时,一直为朝鲜提供援助的神秘大国可以揭晓了,那就是苏联。作为朝鲜建国的推手,苏联的态度当然是一边倒地支持朝鲜,为其组建部队、提供装备,特别是空军方面,甚至参与了朝鲜军官的一应培训。
在志愿军是否入朝的中苏对话中,斯大林曾向中方承诺过会对入朝部队进行空中支援,但是以苏联空军秘密参战的形式,还是以援助飞机和飞行教官的方式却没能敲定。最终,苏联方面先派出了一百余架战机先行进驻沈阳,保卫东北空域安全。
未曾料想,此时,战局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这一百余架战机立刻显得杯水车薪。
米格走廊上空的鹰
在朝鲜战争初期,烈度相比东亚大陆上人民解放军动辄数十万级别的兵团会战,朝鲜半岛上的战斗可以用短小紧凑来形容。 全部苏式装备的人民军在坦克、飞机与优势火力的配合下一路势如破竹,旧日军为主体的韩军治安部队招架不住,很快退缩至釜山一线苦苦支撑。
此时的战局,似乎完美复刻了四百余年前明军入朝,将侵朝日军团团围困的故事。但是很快随着美国宣布介入战争,仁川登陆截断人民军退路,半岛局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志愿军地面部队英勇顽强,随着战争继续进行,我们的空军部队也在留用教官的培育下冉冉升空,但是面对美军无论是数量还是飞行经验、飞机质量都占优的空中力量,志愿军指挥机关立刻意识到,朝鲜空战更重要的是学习,而绝非拿我们宝贵的战士拼消耗。
不久,美军飞行员便发现,鸭绿江上空就出现了一群群神秘来客,他们不仅作战技巧精湛,胆大心细,而且对苏制飞机的性能、战术更是了如指掌。「一定是俄国人来了!」
美军能迅速做出判断,不仅是基于志愿军入朝前中国内部告密分子提供的关于中苏合作出兵的消息,更有基于作战架次、战术风格和前线一手信息得来的推理。
之前面对作战大胆,但稍显稚嫩的志愿军空军,平均升空时间超过八百小时,大部分参加过二战的美国飞行员虽然惊诧于初生牛犊的勇锐,事实上在局域战场大部分时间里制空权尚且还在美军的掌控之中,对志愿军地面部队补给线产生强大威胁。
苏联空军秘密参战后,中朝飞行员配合苏联空军,很快就以灵活编队,大分队行动的组织战术夺取了鸭绿江东岸朝鲜西北地区的制空权,给志愿军西线补给通道减轻防空压力。
由于中朝苏三国飞行员使用的都是苏联制米格战斗机,所以这条空中生命线又被美军形象地称为「米格走廊」,在整场朝鲜战争中,「米格走廊」上空活跃的战士身影,是一道东方国家众志成城的美丽风景线。
朝鲜战争中被遗忘的金发身影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空军参与作战都是绝密信息,中朝人民镌刻在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是长津湖、三所里、铁原、上甘岭等惨烈的陆军会战,两国步兵勇士为独立自由抛头颅洒热血。
而在西方视角中,苏联虽然深度参与了朝鲜战争,并且美国深信苏联一定包含海陆空军在内,全方位的秘密参战,甚至拿出了高空侦察机拍摄的苏制战机内金发碧眼飞行员的形象,以及飞行员俄语对话的指证。
苏联人面对这些指控,第一反应是保密和否认,然后是三缄其口式的冷处理,关于金发碧眼飞行员的指控,统一回答就是:
「这是中国自己训练的飞行员,与苏联军队毫无关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有些白种人特征的飞行员很正常,至于飞行员说俄语,是熟悉苏制装备训练体系,属于正常军购贸易。」
看似胡搅蛮缠的回答,其实透露着一丝苏联面对冷战格局的无奈。
-
苏联看清冷战即将开始走向激烈对峙,东欧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随着柏林墙的修建未来的军事重心一定是欧洲大陆,没必要为了远东地区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或者给予美国口实。
-
中国经此一战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在50年代「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下,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威,远比把麻烦和战功算在自己头上更划算。
大国博弈下,这段隐秘的往事直到90年代苏联解体后,才正式被新政府解密并披露,这些为了米格走廊付出鲜血与生命的勇士终于获得应属于自己的荣誉。
由此可见,在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在各个秘密战线战斗着的秘密战士,才能让国家利益得到保障,正义的事业才能存在。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参考文献
李峰:【决战朝鲜】,现代出版社,2017年
陈辉:【中、美、苏三国王牌飞行员朝鲜战争中空战回顾】,【党史博览】2017年第1期
国防时报:【一个苏联人的朝鲜战争】,201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