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美停战李承晚不服,志愿军调千门大炮轰炸韩军,毛主席:打服他

2024-01-25历史

中美停战李承晚不服,志愿军调千门大炮轰炸韩军,毛主席:打服他

「大炮的射程内才有真理」——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

战局突变

1953年6月,朝鲜战场的紧张已不再持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达成停战协议,共同商定妥善处理战俘问题。朝鲜战争已持续三年,似乎迎来了终结的曙光。

然而,韩国总统李承晚却毫不甘心失败。

1953年6月17日,李承晚在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电报中坚决表示「拒绝接受停战协议!」 当晚,他发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命令,以「就地释放」为借口,强行扣留了朝鲜人民军的战俘,总数多达2.5万人。

尽管作为韩国总统,李承晚在朝鲜战争中似乎鲜为人知,但美国方面早已认同克拉克将军对他的评价:「他是个十分危险的人物,时常令人捉摸不透,偶尔的歇斯底里行为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当李承晚看到双方停战谈判进展迅速,自己的「统一半岛」梦即将破灭,他变得焦躁不安。他意识到一旦联合国军离开,将独自面对曾追逐他至海边的朝鲜人民军。

精神恍惚的他认为自己提出继续战斗的建议未被充分重视,感到被忽视,决心坚持战斗,并试图拉着美国一同作战。

艾森豪威尔对李承晚不计后果的行为感到目瞪口呆,在电报中谴责他的「越轨行为」,并警告「如果再有此类行为,联合国军对结束战争将有另外的安排」。

显然,李承晚对于美国而言并不是重要人物,但他的举动却可能激怒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多次战败让美军面子扫地,一旦中国停止谈判,将导致更多美国人死在朝鲜战场,同时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难以保全。

朝鲜半岛刚刚出现和平曙光,却再次被战争的阴影笼罩。

做出回应

面对李承晚的挑衅,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于6月20日抵达平壤后,立即致电毛主席,建议推迟停战签字时间,以给予韩国军队沉重的打击。

毛泽东指示:「签字必须推迟,具体时间要根据发展情况来定。对南朝鲜军再进行沉重打击,歼灭伪军万余人,是极为必要的。」简而言之,他表示不服,就继续打下去!

此时的志愿军后勤状况已大幅改善,防空和火力也得到提升。得到指示后,满载物资的火车和汽车迅速驶往前线,各级指战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战术方案。

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负责这次主要进攻任务。在接到命令后,他迅速部署了近20万兵力,修筑主战场大量工事和屯兵洞,加强了通讯保障,更新了老旧的枪械,实现了几乎人手一套苏式装备,真正做到了「鸟枪换炮」。

杨勇认真研究了双方的局势,专注地观察了经过五次战役后形成的「三八线」。

特别是金城以南、北汉江以西的20兵团正面凸出的阵地,考虑到对方阵地前有隐蔽的堡垒、地雷、沟渠、以及密布的铁丝网,还有由美国装备构成的复杂火力网,他决定采用重炮轰击,给予韩军猛烈打击。

杨勇向总指挥请示:「这可能是朝鲜战场上最后一次战役,这么大规模的战斗,手头的四百门炮可能不足以应付。」

总指挥部回应:「那就增加你的兵力!我们也要打一场充实的战斗!」 在总指挥部的调动下,前线得到了1500多门火炮、20多辆坦克以及大量物资的支援。

李承晚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固执己见给自己带来了一生难以摆脱的噩梦。

雷电交加 7月13日晚上,黑夜中寂静的夜空被1000多门火炮的怒吼打破,上万枚炮弹瞬间倾泻到韩军阵地上。人民志愿军自入朝以来,发动了火炮数量最多、火力最猛的金城战役。

短短半个多小时内,志愿军将1900多吨的弹药投放到敌军阵地上,每公顷土地平均遭受300发炮击,土地几乎被彻底颠覆。

敌方阵地上一半的工事被摧毁,为我军后续部队开辟通路。

早在上甘岭战役时,联合国军对我军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硝烟还未散尽,而今我军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手段对待他们,这是他们自找的果报。

美联社记者爱德华兹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韩军面对的惨状:

「志愿军的步兵涌出无数的小山谷,南韩部队在志愿军激烈的攻击下受到了沉重打击。整夜中,伤员不断从混乱的前线涌回,匆忙进入医疗帐篷。」

在我军炮手的火力打击下,第20军团分为东、中、西三个战区,与第9兵团第24师协同作战,迅速向金城正面的敌军发动了进攻,短短一个小时内就突破了韩伪军部队4个师的前线防御工事。

韩伪军部队在志愿军的猛攻下瞬间溃散,完全失去了阵地。

【美国第八军简史】对这场战斗有这样的描述:「令人难以置信的炮火密集地呼啸而过,他们冲破了这个区域的防线。中国军队现在已经展现出与美军相媲美的局部炮火密度。」

志愿军的迅猛攻势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消除了金城南部敌军的凸出部分,也使「三八线」平整了起来。

在正面战场,志愿军提前达到了预期的战果,而侧翼作战的部队也开始全面推进,他们面对的是被誉为韩伪军部队的王牌团——「白虎团」。

白虎团,是韩伪军部队首都警备师的第一团,在朝鲜战争中多次坚守阵地,成为韩伪军部队中不可动摇的中坚力量。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曾对该团的表现赞不绝口,总统李承晚亲自颁发了「白虎旗」,赞誉其为「王牌团」。

7月12日晚上,我志愿军68军的赵仁虎率领500多人进行巧妙穿插迂回,悄悄接近白虎团的阵地,藏匿在草丛中。

7月13日,随着我军炮火的轰鸣,赵仁虎趁机摧毁了敌军的炮兵阵地,同时指挥杨育才率领侦察排伪装成敌军,成功地奇袭了白虎团的团部。

随着白虎团的团部被彻底摧毁,整个白虎团陷入混乱。他们失去了「白虎团旗」,一名团长和两名营长被击毙,同时「首都师」副师长被俘。在短短的一夜之间,白虎团被全歼,他们负责死守的防线长达10余公里,也丧失殆尽。

仅仅一天的时间里,西路集团军成功瓦解了首都师的防御体系,迫使韩伪军不得不紧缩防线,为整体作战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西路军和中路军同时展开全面进攻,成功夺取了敌军大部分阵地。

韩伪军节节败退,放弃了大量物资和武器,开始向汉城方向溃逃,紧接着向美军请求援助。

尽管美军对李承晚颇有不满,但毕竟他们是战略合作伙伴。

7月16日,在克拉克的重新布防下,美军第3师与韩伪军的第3、5、6师再度重返前线,试图夺回失去的阵地。

面对敌人的反扑,志愿军早有准备。早在7月14日,彭德怀、邓华等领导向前线发去电报,明确指示「在三至五天内,敌人必然进行大规模反扑。预计敌人反击的规模和程度可能超过去年秋天的上甘岭战役。」

这注定是一场硬仗。

在得到美军支援后,韩伪军的火炮和飞机开始对我军阵地进行猛烈轰炸。加上连日的暴雨使得道路泥泞难行,而金城川上的桥梁又被美军摧毁,志愿军战士在缺乏后勤支持的情况下多次成功抵御敌军的反击。

在黑云吐岭和白岩山一线的阵地战中,敌人集结了上百架战机和数百门火炮,轮番对我志愿军的阵地进行轰炸。在坦克的掩护下,六个团的兵力全力应对敌人的进攻。

白岩山的540团6连士兵,在连续两天两夜没有饮水的情况下,依靠坚定的意志成功抵御了敌人三十多次的进攻。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只有10名不同程度受伤的战士能够坚持继续作战。

巨里室北山的两个制高点遭到了强烈的敌人反扑。在战前的动员会上,许多战士毅然加入党组织,发誓与阵地同生共死。

敌机投下沉重炸弹,引发的爆炸几乎将土壤掀起,使人几乎被掩埋。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总共抵挡了敌人16次的攻击,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连长冲入敌军中,引爆手榴弹;指导员身负重伤仍坚持开火,最终倒在射击位上。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只要还有一个人,就决心坚守到底!

待兵团的预备队赶到阵地时,只剩下4人,其中排长王占山负伤4处,身上留下38个弹孔,依然坚持与敌人激战。

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韧不拔的志愿军战士与数倍于己的敌人交战,坚守了阵地超过十天,直至援军到达后再次组织反击。

多日的持续攻防让美韩联军士气低落,志愿军逐渐掌握了整个战局,最终迫使美国再次走上谈判桌。

走向和平

在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几乎彻底歼灭了韩伪军的所有主力部队,使敌方伤亡达到5.3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85架,缴获34辆坦克、231辆汽车,以及200多门各式火炮和大量物资。

这场战役有力地打击了美韩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深化了美国与韩国当局之间的矛盾,对于停战后维护局势的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1953年7月27日上午,在全球200多名记者的见证下,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与联合国军首席代表哈里逊在9份停战协定上分别签字。

在签字仪式上,哈里逊与往日的美国代表形象大变,接受了中朝方的提问,并平和地一一回答。

中方问:「如果李承晚再次破坏停战协议,对我们进行进攻,我们为了保障停战必然会采取必要的行动,那么,联合国军将如何应对?」

哈里逊在短暂思索后回答:「停战是大家期待的结果,如果韩国政府再度发动战争,联合国军将遵守停战协定,并保障停战。」

这并非哈里逊性格发生巨变,而是我们的打击使他无法继续嚣张。

毛主席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中华民族并不崇尚武力,我们崇尚和平,我们热爱和平,但如果有人强迫战争给我们,我们绝不会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