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赓大将先后3次入朝,一美军将领战后感慨:他根本不是来打仗的

2024-07-29历史

在国内外研究抗美援朝的文献中,关于陈赓大将的记载确实相对较少。

除了我们自己,或许只有对手美国人才深知陈赓的威力。在上甘岭战斗中,联合国军的炮火几乎将我军阵地化为焦土,但最终的战役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依然战胜了敌人。

战后,美军终于弄清了志愿军那种神出鬼没的坑道技术的来源,心中不禁佩服万分。他们感叹,原来陈赓大将来到朝鲜,并不是单纯为了作战……

一、陈赓从南方到北方

美国人说的这些话,并不像是在称赞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作为志愿军的一员,陈赓大将自然是为了作战而去的。

然而,美国这样说并不是质疑陈赓大将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实在是非常出色。

确实如此,1950年11月1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际,陈赓大将告别胡志明主席,离开越南返回祖国。在返回途中,陈赓主动向毛主席请战,表示希望能够亲赴朝鲜战场。

经过深入研究后,毛主席批准了陈赓的请求。那时,越南军队正与殖民者法国人激战,双方势均力敌。然而,陈赓的加入使得越南的地道迅速增加,他们的战斗技能大幅提升,尤其是游击战术,变得更加规范和高效。

陈赓已经尽力而为,将当年红军和解放军的「心法」悉数传授给越南人。接下来的一切,就要靠他们自己了。

1951年1月23日,陈赓抵达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久违地见到了老战友彭德怀元帅。两人稍作寒暄后,陈赓便立即着手了解战场形势。

陈赓不仅仅是来看这些,他还前往前线视察了好几支部队,之后又在第九兵团司令部驻扎了几天几夜。陈赓来此绝非为了观光旅游,因为当时美军的飞机掌握了制空权,他冒着风险在朝鲜前线和后方巡查,是为了亲眼观察战场情况。

随后,陈赓大将乘坐火车返回了中国东北地区。

从1951年1月25日到2月16日,志愿军战士们在第一阶段取得了歼灭敌人2.2万人的辉煌胜利。然而,美国军队仍然继续疯狂作战,战役反击面临暂时的困境,未能进一步扩大胜利成果。

形势紧迫,彭德怀彭老总仍需援军。因此,4月25日,陈赓大将再次整装出发,肩负更为具体的任务。此时,陈赓已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

由于陈赓的腿伤尚未痊愈,因此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紧急治疗后,他于8月17日经过沈阳和丹东,再次进入朝鲜。

那时,陈赓抵达了三兵团司令部驻地大水洞,形势相当严峻。三兵团的六十军180师作战失利,且在转移过程中,电台遭遇袭击,导致指挥部与180师之间的联系中断了整整三天。最终,180师被美军骑兵第一师包围。

彭德怀并非随意发火,而是在会议中询问六十军军长韦杰当时的具体情况。彭德怀表示,战事失利自己也负有一定责任,但他不明白为何180师未能在关键时刻下令部队撤退。

韦杰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担心自己开口反而会火上浇油。彭老总则保持沉默,现场气氛愈发凝重。此时,副司令员邓华和将军洪学智也在思索如何化解会场上的紧张情绪。

不久之后,他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陈赓。陈赓将军资历同样深厚,尽管彭老总常常因为别人说话而发火,但陈赓大将却从不会这样。

那时,陈赓正坐在会场门口的位置上,洪学智脱口而出地说道:「陈司令,这件事请您谈一谈吧。」

陈赓一眼就明白了洪学智的意图,于是立刻站起身来。他没有提及180师的王近山将军不愿见彭老总,也没有提到负责180师的六十军军长韦杰,只是直接说道:「彭老总,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我们该去吃饭了!」

这句话一出口,彭德怀碍于老战友的情面,确实难以多说什么。而陈赓的想法,他此时也已看透。于是彭老总瞟了眼表,只简单地说道:「吃饭吧。」

二、地道战的来临

陈赓以其著名的高情商闻名,他在作战司令部中堪称万金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陈赓大将的军事技术和战法有所欠缺。

1952年2月下旬,陈赓大将回到国内,但在3月下旬他再次接受命令赴朝。这次,他携带了中央的指示。当时彭老总的身体状况已经出现问题,中央命令他立即回国治疗。

彭老总于4月7日回国,次日陈赓便召集志愿军党委会,分配了各班子成员的职能。陈赓深入研究了以往的作战信息,了解到美军认为自身装备优越,一遇到我军便开始猛烈开火。

这种不计成本的战术,会导致遍地焦土、四处火焰熊熊的景象,并大幅提高我军战士的伤亡率。

陈赓却有妙计。为了对抗敌人,我们的指战员开始指导作战部队挖掘「猫耳洞」,然后将这些洞穴通过坑道连接起来。通过这种马蹄形的坑道结构,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炮火攻击。

当敌人发起冲锋后,炮火自然会停止。此时,战士们便会从猫耳洞中跃出,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在近战能力方面,志愿军远胜联合国军。我们依靠这一战术,能够有效击退敌人的进攻。

陈赓指示指战员们将这种作战方式广泛推广,先在三兵团十二军进行试点,随后在全军范围内推广。猫耳洞的坑道改为地道后,隐蔽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有人反馈朝鲜的土地过于坚硬,陈赓立即调拨了大量打炮眼的炸药和工具,并亲自检查了现场挖掘出的洞口。

战斗结束后,陈赓听说敌人使用喷火和毒气攻击我军未能奏效时,内心非常喜悦。当他进一步了解到敌人试图在上方挖洞却无法突破时,他更加坚定地认为这种地道战战术应当广泛推广。

实际上,坑道作战技术在朝鲜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源自我军在日寇侵华时期所用地道战的技术,终于再次展现了其光辉,从战术到挖掘问题,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学术体系。

我军的坑道战术重创了敌军。美军得知后,只能感叹道:陈赓仿佛不是来打仗的,而是专门来挖地道的。

朝鲜战争停战时,志愿军共挖掘了1290公里的地道和坑道,并开凿了6240公里的战壕与交通壕,几乎等同于挖出了一条新的万里长城。

美国人虽然表面上不服气,但若再次面对志愿军,他们内心是畏惧的。彭德怀、陈赓等众多志愿军将领在前,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