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为何总揍戴笠却从不动徐恩曾?戴笠有奴性,而徐恩曾没有

2024-04-17历史

蒋介石的用人特点有两处,一是「士、浙、黄、陆」。

所谓「士、浙、黄、陆」,指的就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浙江人、黄埔军校毕业和陆军大学毕业。只要是浙江人,又毕业于这三所学校,那自然就会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个用人特点是:既要是人才,也要是奴才。

人才,自然是用来做事的;而奴才,自然是用来「背锅」的。

如果一个人既是浙江人,又毕业于以上三所学校的任何一所,同时还兼具人才和奴才的双重功能,那就要恭喜了。你要发达了!

在国民党的军政系统内有两个庞然大物,一是中统,二是军统。对于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实际领导者徐恩曾和戴笠而言,如果能够获得蒋介石的欢心,那自然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会扶摇直上。

但是,在外人看来,徐恩曾一定是大受信任的,因为无论徐恩曾做事是否对错,蒋介石很少对其严词厉色,即便有时言辞稍微严厉,但也绝对不会口吐「芳香」;而戴笠则不同,蒋介石对他动辄罚跪,出口成「脏」,甚至拿着手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戴笠被打得满头满脸是血的遭数并不罕见。由是,外人认为,戴笠一定是不受蒋介石喜欢的。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熟悉内情的人知道,这是蒋介石在变相「爱护」戴笠,所谓是爱之深责之切嘛!要不然,为何国民党军内部很多人都以被蒋介石责打、责骂为荣?就像汤恩伯,屡屡被蒋介石责骂、责打,其地位却不降反升,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蒋介石喜欢具有奴性之人。

徐恩曾和戴笠的不同

其一、二人出身不同

徐恩曾的出身

徐恩曾出身书香门第,在国内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前身,上海南洋大学电机系,又自费到美国卡内基工学院学习电机工程,是妥妥的一个知识分子形象。而且,徐恩曾的家庭背景深厚,不仅和蒋介石的结拜兄长张静江家族有着世交,还和国民党要员朱家骅、陈立夫兄弟有着很深的交往,尤其是和陈果夫还有姻亲的关系。因此,徐恩曾要做官,不需要走当特务这条路。要不是陈立夫不想大权旁落,偏要把徐恩曾推到这个位置上,徐恩曾最有可能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技术官僚。

戴笠的出身

相对于徐恩曾出身书香门第,而且还拥有两个大学的学历,戴笠就要惨很多。

戴笠虽然读过高中,但是在高一的时候由于旷课太多被学校开除,从此就沦为了一个青皮在社会上跑单帮。今天跟着这位大佬混,明天又跟着那位大佬帮闲,幸好在上海期货交易所认识了蒋介石和张静江,戴笠才被蒋介石特招进了黄埔六期。

因此说,戴笠要想当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紧抱蒋介石大腿,除此之外,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而且,蒋介石和戴笠都曾经加入过青帮,江湖气息严重,就以蒋介石动辄打骂戴笠作风来看,就是江湖气息的充分体现。

而戴笠呢?对于蒋介石的这些做法一是很习惯,因为他在微末时就是这么过来的;二来,他也是有意识地在逢迎蒋介石。每逢蒋介石大怒要对他动手的时候,戴笠往往就势跪地哭泣,蒋介石一面骂他这种做法」无耻「,在心里却又感到很舒服。而戴笠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奴性,在徐恩曾身上是决计不会出现的。

换句话说,戴笠属于既是人才又是奴才,而徐恩曾仅是人才,却不是奴才。

其二、二人对待特务工作的态度不同

上文说过,徐恩曾当特务,那属于「赶鸭子上架」,绝非本人意愿。而且,徐恩曾是知识分子出身,对当特务是抱有一种羞耻态度的。在这种心态之下,他是绝对做不到「干一行爱一行」的。

可戴笠却不同,他热爱特务事业,不仅不以当特务为耻,反以为荣,这更是瘙到了蒋介石的痒处。因为在蒋介石看来,特务对他控制国民党是有着莫大的用处的,这种观念早在他在南京站稳脚跟之前就已经形成。他为了维持特务的经费,甚至不惜以解散黄埔六期为代价,也要保证特务的经费。

因此说,戴笠对特务工作的热爱正好符合蒋介石的要求,被重用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三、二人的追求不同

徐恩曾当特务虽然是无奈,但是这个工作毕竟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好处,可以结交到大量的权贵。他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中统局副局长的这个位置来过渡,为将来在官场上登上更高位置做铺垫。这从他担任中统局副局长时还兼任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次长,进而想要谋取财政部长一职就可以看出

而戴笠则不同,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特工王」,对于做官他并不是太在意。这其中一方面是由于他确实对当官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也是害怕手中的权位过高,会引起蒋介石的猜忌,进而丧失蒋介石对他的信任。

一般来说,戴笠这种位高权重之人应该早就是国民党员了,可事实恰恰相反。在1938年,蒋介石因为戴笠做特务有功,准备提拔他为中央委员。可是,当蒋介石亲自把表格交给戴笠让他填表的时候却得知,戴笠竟然连国民党员都不是。蒋介石当即表示要当戴笠的入党介绍人,可却被戴笠拒绝。戴笠终于找到了一个向蒋介石表白自己已经精心准备了多年的台词的机会:

「学生只愿一生追随校长,不指望高官厚禄。学生是不是国民党党员,不影响学生对校长的赤诚之心!」

话分两头来说,蒋介石难道真的想要戴笠担任中央委员?绝对不是,这是蒋介石在试探戴笠是否具有政治野心。

在蒋介石看来,特务只能是藏在阴暗的角落里,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功则归己,罪则担责。如果把戴笠放在阳光下,他做的那些事又岂能经得起阳光的曝晒?这样一来,大家岂不都知道了这些事情都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做的?

而戴笠呢,也非常了解蒋介石,他早就想找机会对蒋介石表白一下自己的「忠心」,可要么时机不对,要么显得突兀,这次机会对戴笠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

果然,在戴笠的一番表白下,蒋介石认为戴笠没有政治野心,就放松了对戴笠的管控。戴笠的权力愈发大了起来。

相对于戴笠的不要官,徐恩曾「官迷」的形象就更加令蒋介石厌恶。

其四、二人和蒋介石的亲疏不同

作为制衡中统和军统的手段之一,徐恩曾和戴笠都不是中统和军统的一把手。

戴笠还好说,因为他毕竟资历太浅,把他放到副局长的位子上就已经不低了。要是再高,就会引起军内的非议,反而会不利于戴笠展开工作。但戴笠毕竟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人,因此只要是戴笠要求晋见,蒋介石总是在第一时间亲自接见,戴笠也会在第一时间把情报反馈给蒋介石。也就是说,戴笠和蒋介石之间是没有缓冲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也是戴笠自己争取来的。因为戴笠在未获蒋介石重用的时候,每次想要见到蒋介石都很费劲,甚至于在外等待蒋介石的时候,还会受到黄埔高年级学生的羞辱甚至打骂。如毕业于黄埔一期的王世和就曾多次打过戴笠耳光。因此,戴笠在发迹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一定要保证和蒋介石之间的通道畅通,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费尽心力得到的情报在第一时间,毫无缩水的传递到蒋介石手中。

而徐恩曾则不同,他和蒋介石之间隔着一个陈立夫。每逢徐恩曾汇报工作,总是先要汇报到陈立夫那里,然后再由陈立夫转呈给蒋介石。这就隔了一层皮,使得蒋介石无法了解徐恩曾的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由陈立夫转手交给蒋介石的资料注定不会是原版的。

不过,徐恩曾也是因为这种传递的不直接性捡了一条命。

在中统的前身调查科时期,由于抓住了顾顺章,使得徐恩曾在蒋介石身边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可是,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徐恩曾在这其中曾经犯过的大错误却并没有被蒋介石知道,是被陈立夫给半道截胡了。

顾顺章刚被捕的时候,曾反复强调不要给南京发电报,因为他知道,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就是共产党的人。发了自己被捕消息的电报,就意味着第一时间知道的人是钱壮飞,而不是徐恩曾。可是,调查科的那些特务们立功心切,还是发了电报。

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可是,这个本来由徐恩曾犯下的大错却被陈立夫给压了下来,蒋介石到死都不知道徐恩曾曾经犯下过如此大错。要是蒋介石当时知道还有这么段内情,恐怕徐恩曾根本就当不上中统副局长。

正是由于戴笠和徐恩曾有这么多不同,所以,蒋介石在对待他二人的态度上也截然不同。对戴笠,蒋介石可以严词责骂,可以动手殴打,但对于徐恩曾,蒋介石可以批评他,可以罢免他,但是绝对不能动手。毕竟,像戴笠这种奴性,徐恩曾是没有的。

其实要论才干,徐恩曾并不弱于戴笠,大家之所以对中统做的那些坏事不了解,还是因为咬人的狗不叫唤。

但是由于徐恩曾的心思并没有完全用在特务工作中,而是一心想要做官,做大官,最终得罪了不该得罪,也得罪不起的人,终于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最后被一脚踢开。

徐恩曾和戴笠的结局

对于徐恩曾和戴笠这两位大特务而言,蒋介石一直都是心怀顾忌的。这从二人直到被撤职、直到死才不过是区区的副局长就能看出来。

蒋介石奉行的是低阶高权的配置,即权力可以给你们很大,但是职位绝对不能太高。不然,这两位可就真的成为了位高权重之人了。到那时,势必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将会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蒋介石的做法其实戴笠是很清楚的,不然,他也不会放着中央委员不干。可徐恩增则不同,他不仅当着中央委员,而且还兼任着交通部次长的职位。

本来,在徐恩曾担任交通部次长时,不仅蒋介石不满意,连徐恩曾的领路人陈立夫也不满意。无论是蒋介石也好,陈立夫也罢,都认为徐恩曾此举是不务正业。对此,徐恩曾的解释是,自己担任交通部次长,有利于在交通部门安插中统人员。

可是,徐恩曾做大官的心思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在担任了交通部次长之后,他并不满足,又把目光投向了财政部部长的职位。可这次,蒋介石还没表态,陈立夫就先不干了,因为他也想当财政部部长。在陈立夫看来,徐恩曾这种依靠着自己上位,现在羽翼丰满,又想依靠其他人上位(依靠吴铁城)的心思极其可恶,就是在过河拆桥。

为此,在陈立夫的运作下,1945年的1月30日,蒋介石一纸令下:

「撤去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

2月1日,徐恩曾办理了交接手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2月16日,徐恩曾交通部次长的职务被罢免。5月,其中央委员的职位也落选。从此之后,这位为蒋介石卖命了15年的中统大特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徐恩曾也算是因祸得福,要不是他早早地被踢出了国民党政权的核心圈,那他的下场未必会比戴笠好。

可戴笠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对于戴笠的能力,蒋介石是非常认可的。但是,对于戴笠和自己的这种严丝合缝的衔接,蒋介石又是害怕的,因为戴笠知道自己太多的隐秘了。

而且,在抗战时期,军统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盛时期仅核心特务就已经达到了五万人,再加上外围的军队和组织,人数近百万。戴笠很清楚,这支庞大的队伍在抗战后势必要进行裁减,而要裁减这支部队,自己的实力势必要受损,为此,戴笠才不顾一切的把军统的别动队「忠义救国军」改编为交通警察部队,又急着要谋求一个海军司令的职务,他的真实目的并不见得要当这个司令,而是当了海军司令之后,他就有权力把军统的人员改编为海军陆战队,从而保持住自己的势力。戴笠在此时即使想要低调恐怕也低调不了,他虽然在1945年仍然推掉了中央委员的任命,但他已经远不是1938年那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了。

但戴笠的这种做法毕竟是遭忌的,尤其是蒋介石这种对军权极度敏感的人物。因此,他的不得其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关于戴笠之死,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雷雨天气造成飞机失事的;有说是马汉三在飞机上安装炸弹的;还有说是被蒋介石派人暗杀的。虽然在如今,大家基本上已经认同了戴笠是被马汉三炸死一说,但是在军统的关于戴笠之死的绝密档案仍然没有解密,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一个是人才却不是奴才的人因一次意外而捡了一条命;而另一个既是人才又是奴才的人却因一次意外而送了命,真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