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8个团迟迟拿不下日军500人,陈赓苦无对策,刘伯承:日军怕打屁股

2024-01-29历史

在1940年10月30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在关家垴包围了500多名日军冈崎大队。尽管8个团已经全力围攻,但还是未能成功。

最终,刘伯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我们挖暗道,从地下进攻!这些日军害怕被打屁股。」这个建议最终成功地帮助部队取得胜利。

在激战中,八路军成功击溃了冈崎大队,取得了胜利。那么,这场关家垴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呢?刘伯承又是如何制定出这样的战术策略的呢?

1939年,国民党开始在国内蓄意制造与共产党的摩擦,煽动国民情绪,并捏造关于共产党的不实谣言,以此来迷惑群众。

为了打破这些谣言,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加强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共产党必须采取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抗战决心。

此外,当时汪精卫与日军勾结,大力鼓吹「中日亲善」,全国上下都陷入了低迷的氛围中。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1940年7月发出号召,在华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以破坏敌人的军事防线和军事部署。

这场战役历时三个半月,共产党的105个团,约40万的参战人数,赋予了它「百团大战」的称号。这场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前两个阶段,八路军积极主动,打游击战,消耗敌人的实力,后一个阶段,是阵地战,意图瓦解敌人的扫荡。

历时一个半月的游击战,令日军防不胜防,摧毁了大量日军的基地和堡垒,缴获了大量的敌军物资,华北的日军损失惨重。

前两个阶段的战果显著,抗战进入了第三阶段。党中央下令主力部队暂时休整,129师的一部分力量继续战斗,进行游击战争,消灭敌人的剩余力量。

华北的局势让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碰到了钉子。气急败坏的他决定对八路军的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以便给他们沉重的打击。

他立刻调动数万日军增援华北,向八路军根据地驻扎的山区发起猛烈的扫荡。他们甚至无差别地将怒火发泄在无辜的老百姓身上。

日军在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其中一支冈崎大队意外地来到了黄崖洞兵工厂。这个兵工厂对于八路军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大量生产步枪、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和地雷等军备武器,为八路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军备。

尽管八路军接到消息后立即派兵前往黄崖洞阻止敌人的进攻,但他们赶到时,兵工厂已经被熊熊烈火吞噬。

冈崎大队在遭八路军追击时逃到了关家垴附近,没想到刚好碰上由刘伯承、陈赓、邓小平等人领导的129师正在附近休整,这可是八路军最有实力的部队之一。

这伙日军一直以来都在侵犯共军根据地,打砸抢烧,无恶不作。彭德怀对这股恶势力恨之入骨,决意将他们一举拿下。

在与八路军总部的各位领导商讨后,彭德怀紧急召开了129师干部会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四路,对冈崎大队发起了合围攻势。

前方部队正面攻击敌人,左右两侧进行包抄围攻,而后方部队则负责堵住敌人的退路。

冈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占据关家垴等待日军的支援。日军抵达后立刻开始建设工事,构建掩体,打通洞穴,在山顶架设机枪,建立了一个既具有隐蔽安全性又具备火力优势的阵地。

同时,他们已经向华北地区的日军发送了支援信号。彭德怀等人得知冈崎部队占领了关家垴后,看着地图上关家垴易守难攻的地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此时距离总攻还有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

左权决定按照原本的部署计划执行,尽管再调整已经来不及。他增派特务团与129师配合,主要目标是清除日军的机枪阵地,确保大部队能按时进入阵地。

凌晨3点,山谷中响起了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声,黑夜被炮火照亮。特务团在夜色中顺利攻占了一排窑洞,但正当他们准备下一步作战部署时,左侧的一排窑洞中突然传来密集且猛烈的机枪声,特务团的战士们措手不及,不少战士还没来得及找到掩护就倒下了。

这种情况不能持续下去,如果就在窑洞内和日军对峙,就无法掩护大部队的攻击了。

时间紧迫,特务团警卫连连长唐万成心中默念。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立即拿起机枪,率领一个班冲进了敌人的猛烈炮火之中,向窑洞前投掷了一颗手榴弹。

一瞬间,窑洞内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待硝烟散去,他正欲冲进去,却发现窑洞内又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原来,日军已经将所有窑洞打通,形成了一个整体,可以互相掩护支援。

特务团立刻停步待命,计划在大部队攻上关家垴后再进行里应外合的攻击。最终,10月30日凌晨4时,八路军总部指挥所发出了总攻信号。

战士们蓄势待发,对关家垴之敌展开了猛攻,将日军阵地团团包围。然而,日军凭借地形优势和精良装备,给八路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困难。

每攻下一个阵地,八路军的战士们都要穿越敌人的重重防线,生死存亡间,前行艰难。关家垴的战斗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尽管久攻不下,双方却未曾退却,陷入了胶着状态。

关家垴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使得八路军8个团无法迅速战胜冈崎大队。在这个关键时刻,八路军将领们就是否继续攻打关家垴的问题产生了分歧。

陈赓与刘伯承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心中焦虑不已,他们犹豫着是否应继续这场战斗。他们向总指挥部表达了担忧,进攻困难,伤亡惨重,他们请求暂时撤退,另寻良机。

然而,他们的建议都被彭德怀坚决拒绝:「一旦日军离开,再想找到他们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我们必须在这里将他们全部消灭!」

刘伯承和邓小平看着前线的战士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场战斗的胜负关键究竟在哪里呢?就在陈赓为这场战斗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刘伯承和邓小平走出战地指挥所,拿起望远镜远眺关家垴的地势,能否在关家垴的地形上找到破局的关键呢?

刘伯承手持望远镜,兴奋地拍了拍手。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我们要挖一条暗道,直通到关家垴山顶。日军最怕的就是被打屁股。

我命令你们,从壕坎下面挖地道,直达山顶,给我打他们的屁股!」 原来,刘伯承发现连接关家垴陡崖崖顶与壕坎之间的斜坡上有黄土,可以用来挖地道。

他下令后,769团的地道小队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挖掘工作。虽然黄土稀松,下铲容易,但是要从壕沟挖到山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且时间紧迫,黎城等地的日军支援部队即将到达。地道小队的战士们不敢耽误,他们累了就松一松肩膀,拍拍胳膊,活动活动筋骨,然后继续深入挖掘地道。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暗道终于被完全打通。

总指挥部在16时发出了全面进攻的命令!随着指令的下达,全军向关家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一颗手雷在关家垴山顶的日军据点炸开,与此同时,无数的八路军从暗道冲出,山顶顿时陷入了混乱的战斗。

经过激烈的交锋,大部分日军被歼灭,但仍有一部分日军在混乱中躲进窑洞,进行负隅顽抗。直到深夜,关家垴的战火才最终平息。

在关家垴战役中,冈崎大队共有400余人被歼灭。八路军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战士们顽强的意志,成功扭转了战局,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然而,由于日军一开始占据了有利地形,设下了密集的火力网,这场战斗给八路军带来了不小的人员伤亡。 附近的村民们都来帮忙安葬烈士,他们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将这些年轻又勇猛的英雄们安葬在墓冢里。

在关家垴的硝烟中,有许多战士英勇牺牲,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场战争。然而,只有134位烈士的名字被刻在了纪念碑上,更多的无名英雄长眠于此。

这些战士来自25团、38团、772团等8个团的多个连、营,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关家垴的黄土窑洞,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红色故事。

关新成老人作为这场战争的幸存者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据他表示,关家垴原本住着50余户姓关的人家。

在得知日军进山大面积扫荡的消息后,八路军立即安排人员将他们转移到了隔壁山头的山洞里。 然而,仅仅两天后,当他们远远看到几百个日军占领了关家垴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日军拆卸了门窗,搬走了床板、柜子,搭成隐蔽带,在上面架上一排排的机枪。这些无名英雄,他们的英勇牺牲,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传承他们的精神,让他们无名的英雄精神永垂不朽。

那一天,关新成老人的记忆犹新。那天晚上,他早早入睡,山谷里一片寂静,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机枪声,瞬间惊醒了整个山谷的人们。

胆子大的山洞居民探头去看,发现是关家垴的日军和八路军正在交火,爆炸带来的震动和密集的机枪声在山洞里都能感觉到,火光在黑夜里闪烁,预示着巨大的危险。

关新成被这个仿佛要毁灭天地的场景吓得脸色苍白,他终于意识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心中仍心有余悸。

山洞里的村民都无法入睡,他们在密集的机枪声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