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3年孔祥熙贪污巨额财产,数年后被揭发,离开大陆,结局如何?

2024-01-22历史

四大家族,不仅是【红楼梦】中的权贵象征,更是民国时期的实际掌控者。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双C家族,是那个时代权力、财富、政治和文化的象征。

据说,蒋家掌权,陈家掌控政党,宋家有姐妹,孔家富有财宝。在那个百姓饥肠辘辘的时代,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势,将民众的血汗吸了个精光。

孔祥熙作为「四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在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的影响力令人瞩目。尤其是他长达11年的民国财政掌管经历,使得他被誉为「民国首富」。

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5世孙,其祖籍在山东曲阜,后来由于家族的原因迁居至山西,并在这里定居。他的父亲孔繁慈是一位热心教育的私塾先生,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学识和品行。

孔祥熙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会医院度过了九岁那年的流行性腮腺炎,孔祥熙虽然得到了父亲的当地名医治疗,但病情并未好转。最后,父亲决定将他送到教会医院试一试,结果被一位西医轻松治愈。

这让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孔祥熙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理会众人的反对,要到教会学校学习。他的成绩优异,被教会学校推荐到潞河学校继续深造。

然而,那个时代的中国百姓对外国传教士抱有排斥心理,矛盾逐渐升级,义和团围攻了山西的传教士和教民,导致19名无辜的传教士被杀。

这个事件让外国列强决定以此为借口进攻山西。孔祥熙凭借自己既是基督徒又是中国人的身份,希望能够从中调解,避免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在山西教案中丧生的传教士立即找到了牧师文阿德,他诚恳地说道:「我们无法使这些传教士复活,但如果因此造成过多的杀戮,只会增加中国人民对教会的反感。

我有两个建议,首先惩罚几个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其次接受赔偿和开放市场的提议。」孔祥熙的这些建议,避免了山西的灾难,也让清政府得以保全颜面。

自此,孔祥熙声名鹊起,成为了清政府眼中的英雄。随后,在李鸿章的协助下,孔祥熙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在美国期间,孔祥熙结识了孙中山先生。经过简单的交流,孔祥熙表示愿意追随中山先生进行革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政体。

孔祥熙,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同志,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怀揣着「提倡教育,振兴实业」的梦想,回到家乡山西,用个人筹集的资金创立了铭贤学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孔祥熙响应孙中山先生的起义,他在当地联络了一批外国传教士和社会名流,探讨中国的出路,并筹划在各地建立分会。

1914年,在经历了「二次革命」的失败和丧妻之痛后,孔祥熙在日本基督教青年总干事的职位上,继续为革命团体筹集资金,并在此期间与宋霭龄相识并结婚。

1925年,孔祥熙准备南下,但此时孙中山先生病情严重。他毫无保留地照顾着孙中山先生,他的付出没有白费,后来在建立的国民政府中,孔祥熙由于是「总理遗嘱」的签字人之一,他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在1926年,孙中山先生辞世,蒋介石发动政变并成功夺取国民党内的最高权力,接着他领导北伐,屡次取得胜利。

当时还处于观望状态的孔祥熙,认为蒋介石是能够实现天下统一的关键人物,于是决定追随他。蒋介石非常欣赏孔祥熙的理财才能,于是任命他为广东省财务厅长,同时负责后方的财政事务。

为了能从蒋介石身上获取更多的好处,当孔祥熙得知蒋介石正在追求宋美龄时,他便与宋霭龄一起为宋美龄做工作。

最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宋美龄同意了蒋介石的追求。1927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革命政变,大规模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孔祥熙坚定地站在蒋介石一边,之后他不仅担任了南京政府的工商部长,还被蒋介石选为国府委员。从此,他的官场生涯不断攀升。

在1933年,孔祥熙因其独特的才能被选为财政部长,自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财政管理工作。虽然孔祥熙的能力不及宋子文,但他服从领导,满足了蒋介石对财政部的需求。

他按照蒋的指示进行改革,并承诺在执行任务时按照要求行动,结果导致国库资金大幅增加,令蒋介石十分满意。孔祥熙不仅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位商人,他熟悉国家的经济政策,并能发现商机,使自己的财富迅速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孔祥熙的理想和抱负渐渐消逝,他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蒋介石与孔祥熙,孔祥熙的贪腐行为一直为人所诟病。对于孔祥熙的腐败,蒋介石也是有意放任,只要不触犯原则上的大错,蒋介石就尽量不过多干涉。

然而,孔祥熙的胃口越来越大,缺乏约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偏居一隅,一党专政使得政治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军事上连连失利,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现象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长期财政赤字。为了抗战,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署了多项借款合同,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特别代表常驻美国,积极为政府争取更多的美国借款。

1940年,宋子文重任外交部长,再次赴美争取五亿美元的贷款。不久,他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签订了借款协议,双方明确规定了借款的用途。

这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是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一次重要借款。蒋介石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感谢,并表示,除了满足军事需求外,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加强中国经济结构、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平。

孔祥熙针对这笔巨款提出使用方案,其中三亿美元用于购买黄金存于美国银行,一亿美元作为发行美金储备券的准备金,剩余一亿美元作为美金公债金的准备金。

蒋介石对经济事务知之甚少,因此直接批准了孔祥熙的方案。然而,最初的1亿美元借款被孔祥熙全部用完,未能产生实际效果。

不久,美国政府又提供了2亿美元的援助。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在孔祥熙国民政府发行公债金的时候,人民对于政府的贪污腐败已经习以为常,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于政府发行的公债金持怀疑态度。

同时,国统区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民众生活水平低下,购买力不足。即使是一些富商巨贾,他们更愿意将钱投入购买物资,然后高价卖出,而不愿意购买公债。

虽然蒋介石下令各地按照规定进行摊派,但是国民政府的大力宣传并没有改变公债销售不佳的局面,一年内只销售了5000万美元的债券。

直到1943年,美国军队进驻中国西南,由于美军在后方普遍使用美钞购物,官价外汇和黑市外汇的差距逐渐加大,美国公债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孔祥熙看到了这个商机,立刻停止了美金公债劵的销售,并通过手中的权力和财政系军官私吞了这些公债劵。其中,孔祥熙私分了3390万美金公债劵,兑换后约可获得77亿法币,这相当于国民政府60年的税收总额。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美金公债舞弊案」。

国民政府发行的美金公债大量被孔祥熙侵吞,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傅斯年参政会议员联合各界人士,向蒋介石举报孔祥熙贪污美金公债劵的细节。

蒋介石听后非常愤怒,决定惩治孔祥熙。然而,宋美龄阻拦了他,因为她与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令伟关系亲密。虽然棘手,但群众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蒋介石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

他在日记中写下四个字:不得善终。

蒋介石与宋美龄、孔祥熙承认了错误,孔祥熙随后被派往美国做公使,孔家从此远离政坛,蒋家也保护了他们与宋美龄的关系。

孔祥熙在美国过得相当舒适,住着豪宅,享受着美好生活。

孔祥熙一直怀念着他钟爱的家乡美食,例如无锡的拉面和山西的煎饼。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这些美食的思念越发强烈,每当品尝到这些美食时,他都会轻轻地叹息。

尽管他在美国的生活优渥,但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困扰,其中最大的困扰来自于他的名誉。蒋介石政权在大陆失败后,美中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杜鲁门总统认为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援助被国民党高层贪污了,他将目光投向了孔祥熙和宋子文。

更让孔祥熙担忧的是,杜鲁门还派人调查了孔家和宋家在美国的财产,并对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

在调查的压力下,杜鲁门总统使孔祥熙感到焦虑。他试图避免直接与美国当局接触,然而随着形势的恶化,他被迫忍气吞声。

孔祥熙决定采取一个行动,那就是通过幕后操作让美国财政部公布他在美国的财产数量。在操作完成后,他在记者会上看似可怜兮兮地说:「虽然如此,美国的政界和商界仍然热衷于谈论我的丑闻,但他们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无法公开痛骂我。」

尽管批评声减少了,但他的名声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挽回名誉,他试图重新回到台湾政坛。然而,此时的台湾政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蒋介石为了维持他的蒋家王朝,不断排除异己,孔祥熙的愿望未能实现。

1962年,思乡之情萦绕心间的孔祥熙决定远离美国,回到他的故乡台湾。他相信自己回到台湾,可以远离政治纷扰,这肯定会得到蒋介石的同意。

于是,在1962年10月的一个日子里,孔祥熙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班。那一刻,他感慨万千:「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地方,不用再漂泊了。」

然而,当孔祥熙回到台湾后,他发现自己的期待与现实相去甚远。蒋介石除了礼节性的见面和谈话,其他时候对他冷淡疏远,甚至产生了防备心理。

孔祥熙明白,尽管蒋经国的地位已经稳固,但作为一个长辈,他的存在仍然可能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 孔祥熙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忧虑,他深知如果继续留在台湾,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于是,1966年,他借着赴美治病为由,离开了台湾。 孔祥熙的人生充满了波折和无奈,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初心,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在蒋介石夫妇离台前,有无数故友至交前来送行,孔祥熙眼中充满了泪水,但对蒋家王朝控制下的台湾,他已心如死灰,决定永不再踏上此地。

1967年7月,孔祥熙身体不适,家人立即送他就医,但不到一个月,他就离世了。在纽约第五街马布尔联合教堂为他举行的葬礼中,他被安葬在纽约市北郊哈兹代尔的墓园。

在战乱年代,出现了一个吸食民脂民膏的超级大富豪,这是国家和人民的不幸。悲哀的是,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也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