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张灵甫兵败孟良崮并非孤军冒进,为歼74师,粟裕精心策划8个月

2024-02-06历史

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74师,是军事史上的大事,从来都不乏分析者。不得不说,这场战役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乃至全国战场的布局。

很多人在分析这场战役的时候,为了抬高我军的战绩,过分地贬低对手,历史学者们大多简单解释为张灵甫为抢军功,孤军深入,脱离主力部队,致使整编第74师陷入华野大军重重包围,而整25师的黄百韬与整83师的李天霞因为与张灵甫关系不好,拒不救援,最终使得张灵甫在孟良崮坐以待毙,命丧于此。

我每每在读这段历史都会产生质疑,假如张灵甫不孤军冒进,假如黄百韬与李天霞全力营救,那么粟裕还能打赢这场仗吗?

实际上,早在粟裕撰写【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把我军捕捉孟良崮战机,说成是敌整编第74师孤军冒进,送上门来的,这种说法是不符合战场实际的。」

全歼整编74师,不能简单一句孤军冒进就能解释得清楚的。可以说,将复杂的战役简单化处理,不但没有抬高我军的战绩,反而将对手弱化,形成我军赢得战争是理所当然的错觉,甚至有偶然的因素,这是明显不对的。

以往的同学在分析张灵甫为何会兵败孟良崮的时候,往往都会从孟良崮战役本身开始分析,没有注重战役的背景,尤其是与之前一连串战役的关联,从出发点来说就错了。想要分析张灵甫战败的经过,必须从整74师加入华东战场开始算起,我通过大量资料分析,从中找到了线索。

其实从整74师刚进入战场的时候,粟裕就已经开始瞄准了整74师,想要全歼整74师那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好几个月了。整编第74师真正进入到粟裕的视野是在两淮保卫战期间,当时粟裕正在苏中与李默庵打运动战,连续创造七战七捷的战绩,而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决定南下,在苏北打几个胜仗缓解一下局面。

蒋介石为了实现攻占两淮的战略企图,调集了30万大军,兵分两路重点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一部分兵力向鲁南进发,一部分兵力向淮阴进发,整编第74师就在进攻淮阴的队伍当中。

对于国民党军的企图,粟裕早就有所洞察,淮阴是苏北解放区的首府,战略位置相当突出,新四军在此地经营多年,不容有失。

因为粟裕正在苏中作战,无法立即北上,曾致电陈毅,建议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南下保卫两淮,「否则淮阴难保」,「敌占宿迁、洋河之线,有进犯两淮之极大可能。来直捣我华中之心脏,与截断华中与山东之联系。」

但是陈毅只把一部分兵力放到防守淮阴上,自己则率主力要与新桂系的第7军进行决战,结果整编47师避开山东野战军主力,直扑淮阴。到这时,陈毅才搞清楚原来国民党军这次的目标是两淮,再调高邮的皮定均旅前去支援时已经来不及,阵地不断失陷,淮阴城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

粟裕得知淮阴告急,在苏中战役刚刚结束后就率军北上,等到粟裕连续奔赴三四天的行程赶到淮阴的时候,见到整74师已经进入到淮阴城内打起了巷战,此时再投入进去于事无补,在与谭震林商议过后,决定撤离淮阴,整74师经过巨大的代价,成功进占淮阴,不久又进占淮安。

这是粟裕第一次与整74师碰面,这一天是1946年9月19日,应该就是从这一刻起,粟裕就在寻找战机要灭掉张灵甫的整74师。

将帅在战场上讲究一个宿敌,只有把宿敌打败了,才算是真正的胜利,华东战场十分复杂,国民党投入了三个王牌军,除了第五军的邱清泉,整11师的胡琏,还有一个就是整74师的张灵甫,不把这几个人摆平,想要在华东战场打出点成绩是相当艰难。张灵甫的整74师是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参与感最强的,尤其攻占淮阴城更是挑战了中共的底线,这个场子必须得找回来。

就当时华东战场情况而言,华东解放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山东野战军,一个部分是华中野战军,在两淮失守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正在进入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只不过当时八字还没一撇,两支部队没有经过磨合,粟裕并不敢贸然发动对整74师的全面歼灭战。

在此期间,华东野战军对整74师采取默默削弱的计策,通过两次涟水战役,严重消耗了整74师的战斗力。当时陈诚还夸赞整74师能打,如果全国多几个整74师,那「戡乱」战争早就完成了。其实,不是别的国军不想打,只不过是没机会,粟裕攻坚消耗的机会都留给了张灵甫。

1946年10月19日,也就是整74师攻陷淮阴后的一个月,张灵甫兵分三路直指涟水,一旦打下涟水,则华东野战军将全部被赶出苏北。而此时山东野战军在山东无法南下,只能依靠粟裕自己来抵挡整74师,尽管整74师占据各种优势,但是始终无法攻占涟水城。

在交战中,粟裕曾试图指挥一部分兵力从后方歼灭配合整74师作战的整28师192旅,以及整74师57旅一部,从而有可能切断整74师退路,张灵甫在11月1日下令收缩各部,连夜撤出涟水。

在第一次涟水交战中,华野10纵司令阵亡,是解放战争时期,少数阵亡的纵队司令,伤亡不可谓不大!但是整74师也没有占到便宜,也因此一度元气大伤,经过短暂的一个月休整后,12月,整74师卷土重来,发起二战涟水战斗。

只不过此时华野主力已经北上参加宿北战役,将歼灭的目标放到宿北一线的整69师,宿北战役被粟裕称为最紧张的战役之一,因为这次战斗是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第一次配合作战,进行整合的时候,打整69师就是小试牛刀,杀怪升级。

没有粟裕主力驻守的涟水城,张灵甫携整74师一路炮火猛攻,随即再发起「万岁冲锋」,经过几个小时的白刃战,终于突入涟水城内。华中野战军第6师在战斗中损失惨重,伤亡一度超过5000人,但是整74师也好不到哪里去,更是元气大伤。

宿北战役后,粟裕应该已经下定要歼灭整74师的决心,只是缺乏机会,在二战涟水中吃了亏的师长王必成,粟裕当面下令:以后凡我华东部队组织歼灭74师的战役,一定让6师参加,一定让王必成同志参加!并特别嘱咐将此命令记录在案,存档待查,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粟裕必打整74师的决心。

实际上当时陈毅与粟裕已经就如何歼灭整74师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整74师会继续北上,因此命华野主力在涟水以北蹲了几天的点,但是华东野战军等了几天后,整74师还是没有动静,而鲁南过于危险,这样的情况下,粟裕才北上去发动鲁南战役。

从毛泽东12月24日的回电可以看出,粟裕要打整74师是在中央军委那里报备过的,毛泽东的电报原文:「主力似不宜分散,如放弃七十四师不打,似宜集中二十五个团左右兵力于鲁南地区歼灭二十六师,追退冯治安部,然后相机出淮北较为有利。」

按照毛泽东的看法,那就是将华东野战军全部集中起来,一起来打整26师,即使丢了苏北也不在乎,早晚还能收回来。可以说,在鲁南战役中被粟裕全歼的两个整编师,整26师和整51师是替整74师挨了刀。

事后粟裕也承认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要在鲁南作战,使鲁南获得巩固,实际上是指出了今后的一定时期,山东将是华东的主要战场。如果继宿北战役之后再在鲁南打一个大歼灭战,不仅能打破敌人的包围圈,使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完全会合,而且为分后在山东作战创造良好的战场条件。鲁南巩固了,以后南下、北上或西进,我军都会取得行动的自由。」

来自中央的指示,把华东野战军的战场圈定到鲁南,这样才给了还在苏北战场的张灵甫一个少挨打的机会。

可以说,从整74师攻占淮阴开始,粟裕就已经开始把整74师当作自己的对手,在两战涟水当中,寻找机会歼灭整74师,但是由于力量太过于悬殊,终究没能成功,但是也极大的消耗了整74师的战斗力。

等到粟裕在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以及莱芜战役中,相继歼灭了12万以上国民党精锐后,获取了大量先进的装备,连整26师的快速纵队都被接收了,战斗力直线飙升。在1947年1月经过整编后,华东军区下辖6个二级军区,兵力达30万,华东野战军一共11个野战纵队,总兵力达27万,已经完全有实力与华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一较高下。

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也不得不改变过去的全面进攻方略,而是采取重点进攻的对策,将全国的兵力集中起来进攻陕北和山东,华东依然是主战场。

在这次进攻中,国民党军其实已经吸收了之前的教训,调集45万大军,采取「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一点点从苏北推向鲁南,迫使华东解放军与其进行战略决战,或者让解放军北渡黄河,让出山东解放区。

如果蒋介石早一点采取这种大兵团协同进兵推进的战略,早就取得成功了,但是现在则未必,通过前几次送人头,华东野战军已经今非昔比,老话说得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此战不同于之前的几次战役,而是一场战略决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还必须要打出气势,可以说,从开始就注定要大打!

粟裕在4月份制定了一份作战计划,那就是以3个纵队去围攻泰安的整72师,以吸引敌整75、85师的支援,然后进行打援,粟裕胃口很大,一下子要吃掉三个整编师。但无奈谁也不上当,眼睁睁看着整72师被全歼,也不就救援,围点打援变成攻坚,虽然整72师最后被全歼,但华野的损失也很惨重。

这一次老蒋是下了决心了,也学起了毛泽东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甚至连一个整编师的存亡都不在乎,务必要保持好阵型,千万不能乱,只求大决战。

粟裕一看,打一个整编师老蒋都不心疼,只能选择嫡系来打了,打谁老蒋最心疼,就打谁!

在泰安战斗结束后,粟裕甚至去攻打宁阳来怼第5军,以创造战机,但直到打下宁阳后,第5军以及国民党军也始终没能前来救援。第5军不行,粟裕又把目光放到了整74师的身上,4月28日整74师进攻蒙阴,粟裕立刻开始集结部队,结果国民党集结的比华东野战军还要快,一下子搞出来5个整编师,粟裕只好撤退。

等到5月3日,粟裕瞄上了刚进占新泰的整11师,打算故技重施,把整11师给围了,谁知道这个时候,邱清泉率第5军赶到,对华野展开疯狂反击,粟裕不得不下令撤退。可以说,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粟裕为了寻找战机,先后把目光瞄准了整74师,整11师,以及第5军,清一色的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

并没有谁轻敌冒进的情况,双方都在克制,都在排阵型,都没有破绽。所以,有些作者简单将孟良崮战役解读为整74师轻敌冒进根本就站不住脚,在华东战场上的国民党将领,只要叫出一个来,那都是久经战场,作战经验丰富指挥官,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所以粟裕晚年才会说大多数人对孟良崮战役的分析是:「不了解我们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过程,从我军通常采用的传统战法出发来臆想战场情况,这未免是削足适履,而且也把敌人想得过于愚蠢。」

当然,到这一刻,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尤其是华东野战军的士兵们为了寻找战机硬是跑了一个月,早就苦不堪言,当时部队中有一个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们的脚板啪啪啪。」相比之下,国民党军拥有一定的机械化运输工具,还能好一点,不至于像华野战士们那样辛苦。

到这个时候,粟裕已经比国民党军更渴望寻找决战的时机了!

打仗其实就看一个坚持,往往在双方都要扛不住的时候,谁先松懈,谁就输了!

粟裕虽然焦急,但是没有自乱阵脚,国民党军虽然形势喜人,可老蒋却坐不住,定力不足,在关键时刻没有沉得住气,竟然让部队全力开进直插华东野战军的心脏。

当时粟裕原本计划是打已经有点脱离主力的国民党的第7军以及整48师,这两只部队都是新桂系的,正常来说粟裕并不想打,因为新桂系的被围了,那真就是被围了,而且战斗力相当强悍,这一点在两淮保卫战的时候,陈毅就已经领教过了。

但是不打已经不行,部队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正在此时,前方传来报告,说部队受到整编74师的进攻,虽然整74师有整25师和整83师作为掩护,但是也总比打新桂系强。

如何去打整74师,粟裕提出要采取「猛虎掏心」的方法,根据国民党军「品」字军的进攻方案,直接切割进入,把整74师与整25、整83师切割开来,最终把整74师挖出来进行围歼。从两淮保卫战以来,粟裕一直都在盘算如何攻打整74师,只有打掉整74师才算是打掉蒋介石一颗爪牙,消灭自己一打宿敌。

为什么不是第五军和整11师呢?相比之下,那两个军队毕竟没怎么交过手,不是太了解,而整74师在前番多次进攻中,早已出现疲态,元气尚未恢复。

当然,对于整74师,粟裕并不敢怠慢,粟裕几乎是将能调的华野部队一股脑的全部堆了上去,务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围歼,防止敌军前来进攻。以粟裕寻找到的这个战机来说,根本就不是整25师和整83师救援不力,实则根本就突不进去。

因为5个纵队的进攻,4个纵队的打援,再加上各种地方部队,根本就没有给张灵甫突围的机会,也没有给其他部队救援的机会。

尽管很多同学认为,蒋介石提出中心开花战略坑了整74师,让张灵甫待援,其他10个整编师前来增援,这样就可以里应外合,给华东野战军一个夹击。其实也是不对的,在包围之后,整74师未必能突出来,要真是围歼整11师和第5军,还真容易被人突出来,或者固守到其他部队来援助,谁叫整74师是王牌军里目前最虚的呢!

蒋介石的大体方针没有问题,以整74师牵制华野主力,援军到达之后必然「中心开花」,只不过蒋介石没想到的一点是,整74师从开入华东战场以来,就没闲着,说要补充的三个团,还在后方整训也没有补充进来,以致整74师被全歼。

说到底,论对整74师的了解,粟裕比蒋介石和张灵甫都要清楚,所以才敢来这么一个「猛虎掏心」策略。

此仗也让蒋介石放弃重点进攻计划,为什么?

一个王牌整编师都出现严重减员,战斗力急剧下降,其他的部队得什么样?

这一刻,蒋介石已经认清了现实了!

孟良崮战役在军史当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张灵甫孤军冒进就能解释得清楚的,实际上此战展现了国共双方最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粟裕在围歼整72师这谋略上,早在八个月前的两淮保卫战时就已经在谋局了!

总结来说,张灵甫败得一点都不冤,承认粟裕厉害也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