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邓小平复出后,要把杜义德调离海军,一句话让杜立刻站起:我服从

2024-01-30历史

邓小平复出后,要把杜义德调离海军,一句话让杜立刻站起:我服从

1980年,68岁的杜义德收到了军委考虑让他接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通知。

然而,杜义德对自己投身了二十多年的海军事业仍然难以割舍。

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向军委和中央表达自己的心情,邓小平得知后,决定邀请这位老战友进行深入交谈。

原本想要发表意见的杜义德,在听到邓小平的一席话后,迅速表示:

「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安排!」

那么邓小平究竟说了什么呢?杜义德有何卓越之处,以至于邓小平决定任命他为兰州军区司令员呢?

「杜坚决」崭露头角 作为湖北贫农家庭的孩子,杜义德初入红军就展现出了不怕艰辛、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在红四方面军,他不仅战斗勇敢,还具备卓越的战斗技能,在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时,常常率领战友以寡胜众。

凭借其不怕艰辛的精神和出色的战斗技巧,杜义德很快晋升为一名营长。

在艰难卓绝的军事斗争中,每当接到上级命令,他的回答总是带有「坚决」二字。

「坚决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坚决克服困难」,「坚决消灭敌人」。

对于上级的指示,他总是坚定地执行,而且能够干脆利索地完成任务。

「坚决……」成了他对上级指示的惯常回应。

军队中对他的赞誉有加,因此大家都称他为「杜坚决」,这个绰号也完美地符合杜义德干练勇敢的特质。

作为红四方面军中备受瞩目的「杜坚决」,此时杜义德的「坚决」之名早已传到了徐向前的耳中。

徐向前有意提拔这位勇敢敢打的年轻军官,杜义德很快成为红军中的一颗崭露头角的新星。

在成为红三十军八十九师政委的那一年,杜义德仅有二十四岁。

杜义德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提拔,有其原因。

在一次他率军攻打平武的战斗中,城墙顽强抵挡。

杜义德冲出战壕,高呼着:「冲锋!冲锋!共产党员跟我上!」

当他冲上城墙的一个缺口时,却未留意到城墙下一个黑洞般的机枪口喷出的火舌。

杜义德中弹,子弹穿过他左胸肋骨,距离心脏只有毫厘之差。

当时军中医疗资源匮乏,对杜义德的伤势很难进行规范的紧急处理。

然而,杜义德咬着牙,亲自让军士在缺乏麻药和纱布的情况下,用盐水湿布清洗身体伤口,以防感染。

得知杜义德受伤,徐向前紧急赶来探望,并找来红四方面军最优秀的医生,嘱咐道:「一定要治好杜政委,他是我们的好同志!」

在毛主席和邓小平的教导下,杜义德崭露头角,成为抗日名将。

1937年,红四方面军组建的红军西路军未能完成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国际路线的任务。

杜义德带领剩余部队饿餐渴饮,越过祁连山最后一座山峰,最终与毛主席派来接应的援西军汇合。

抵达延安后,杜义德迫不及待地请缨向毛主席报到。

面对急切渴望为人民服务的杜义德,毛主席并未再次派他去前线作战。

毛主席认为,杜义德应该系统地学习先进的军事思想,于是,1937年1月,杜义德进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通过学习,他的军政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1939年9月,杜义德困龙入海,毛主席传令让他这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吴下阿蒙」前往八路军129师前线战斗。

然而,当他见到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时,并未如愿被派上战场与日寇交战。

当初,杜义德刚来到129师时,对军中环境尚不熟悉,便被邓小平请去进行交流。

邓小平了解到他已在抗大学习两年,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文化修养。

为减轻师长兼校长刘伯承的负担,决定让杜义德担任随营学校的副校长。

邓小平也说:「你在抗大住过,还担任过支队长,办学校不会太难,决定就去吧,将来会有许多机会。」

经过两年的学习,杜义德已经是一位具备强烈组织观念的同志,听到邓小平的话后,毫不犹豫地答应:「坚决完成任务!」

邓小平对杜义德的表现十分满意,称赞他当之无愧是「杜坚决」。

在这段时间里,杜义德先是被毛主席召为学生,后被邓小平叫去担任教职,经过几年的历练,他逐渐能够独挡一面。

1942年起,杜义德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他在这片土地上不断进行「演武修文」。

有人曾问及抗战期间哪一段斗争最为艰苦,杜义德回应道:「是在冀南与日本鬼子血战的那几年。」

然而,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高深的军事素养,杜义德成功挺过了那段最为困难的时刻。

到了1945年,冀南地区在杜义德的领导下经济腾飞,成功反攻日寇,赢得了卓越的功勋。

1945年8月底,杜义德率领部队解放了冀南广大的土地和人民。

从1935年到1945年,可以说是杜义德不断成长的历程。

他从一个简单的营长逐渐发展成了军区司令,从一位单纯的敢拼敢杀的勇将,进步成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军事智将。

经过百炼成钢的历练,杜义德的威名日著。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两位领导将他留在身边,委任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的政委。

在第六纵队,杜义德再次与纵队司令员、老战友王近山相遇。

1946年,蒋介石集结了庞大的30万兵力,东西两路发动激烈的进攻,直指晋冀鲁豫解放区。

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只有5万兵力,作为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深感使命重大。

在一夜之间,二人召集各级干部,展开了一场紧张的作战会议。

刘伯承和邓小平面临两种对策,一是撤退至太行山依山驻守,二是在鲁西南与敌人对峙,硬碰硬。

选择第一条路,虽能暂时躲避敌军锋芒,但陈毅和李先念的部队将直面蒋介石的进攻。

经过全面考虑,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采用第二个计划。

在会议上,刘伯承提出这一计划后,邓小平也表态:「如果你们不愿意打,我们就退守太行山!」

刘伯承坚定地表示:「敌人就像疯狗一样,我们已被盯上,难道还想逃吗?」

就在大家讨论时,王近山站出来:

「我和杜义德都主张出击,我们六纵是新部队,需要经受考验。」

「我们要坚持出击,打到只剩下旅,我就担任旅长;打到只剩下团,我就做团长,而杜义德将一直担任我的政委。」

「哪怕打到旅团全灭,我们也毫不愧对太行山的百姓,只要我们的主力纵队保持完整,我们就能最终获胜。」

听完这番话,杜义德站得笔挺,与王近山一同注视着刘伯承和邓小平。杜义德一直支持王近山接下这一任务,此刻心情澎湃。

邓小平听后拍案而起:「我信任你们,上吧!」

杜义德和王近山果然不负众望。

1946年,在大杨湖,六纵队与蒋介石麾下的王牌部队激战两天三夜,成功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第3师的一个整编主力团。

六纵队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最早全歼蒋介石所谓精锐部队的纵队之一。

战局结束后,王近山和杜义德的英勇表现迅速传遍全军,甚至国民党部队也传出「要找刘邓,就找六纵」的电报。

六纵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邓小平的高度赞扬,被誉为能征善战。

1947年6月底,司令员王近山因伤返回后方养病,杜义德便独自负责六纵的军政事务。

这时正值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关键时刻,而杜义德在接到命令渡黄河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向敌占区挺进的过程中,六纵陷入了被国军包围的困境。

当杜义德抵达汝河时,蒋介石的嫡系八十五师和第六十四旅已在汝河对岸布下重兵等待。

在和六纵共同行动的野战军指挥部内,刘伯承和邓小平向杜义德下达了紧急命令:「一鼓作气,冲破敌阵,打开一条通路!」

在狭窄的道路上,杜义德挺身而出,肩负着保护首长、开辟战线的沉重责任。他既为全军做好思想工作,又在当晚布置了进攻计划。

次日凌晨,杜义德命令各部队丢弃辎重,刀刃已擦亮、手榴弹已准备就绪,准备发起冲锋。

在这次进攻中,十八旅旅长率先命令部下奋勇冲锋,成功冲破敌阵,为其他部队打开了血路。

与此同时,十六旅旅长在危急时刻接受命令,率部整军断后,坚守大、小雷岗一整天一夜,保障了六纵的顺利突围,直至全部过河后才最终撤退。

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杜义德的英勇掩护下最终脱离险境,当天下午到达彭店。

事态稳定后,刘伯承和邓小平立即召见杜义德,高度赞扬他:「文武双全,这一仗打得非常出色!」

解放战争后,杜义德在朝鲜战场上再次展现出色战绩,尤其在上甘岭战斗中英勇作战,赢得了卓越的功勋。

1960年,凭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和优异的作战才能,杜义德被任命为我国海军副政委。

进入1970年后,越南在我国南海发现石油,引发对我国领土的多次挑衅。1979年,邓小平在面对越南的侵略时,决定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最终取得了胜利。1980年,中央军委决定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兰州军区急需一位能够挑起大梁的司令员。

邓小平立即想到了「杜坚决」,曾经无往不利的杜义德。当中央军委向杜义德下达这一任务时,他深感责任的重大性,并向中央反映了自己的考虑。

正如文中一开始描述的那样,邓小平找到杜义德进行了谈话。杜义德在会议室里表达了对海军工作的眷恋,但邓小平强调中央决定让他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因为他是一位善于打仗的将领。杜义德听后立即表示:「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安排!」

在接到任务后,杜义德在西北地区勤恳整顿军务。一年后,邓小平视察西北地区,对兰州军区的整顿工作表示满意,并在见到杜义德时肯定地说:「有你在西北,我就放心了!」

总结 杜义德年轻时英勇善战,先后跟随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并受到毛主席的教诲。他始终以国家为重,建立了卓越功勋。在得到邓小平的信任后,他积极履行职责,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12月,杜义德从兰州军区司令员岗位上退下来,成为党的十二大选举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9年9月5日,杜义德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