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许世友上将家里进贼,被偷了一柜子茅台,周总理大笑:我送你两瓶

2024-01-05历史

许世友爱喝酒是有了名的,即便他在少林寺当过和尚。

他生在大别山,当地极度盛行的练武、饮酒之风让许世友备受感染,他母亲大概不愿意让他成为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于是送他去庙里跟着一个老和尚习武。

母亲原以为他进了寺庙便不会喝酒了,没成想那教许世友武功的老师父竟是个嗜酒如命的「花和尚」。此人屁股后面随时挂着个酒葫芦,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酒香四溢。这下倒好,许世友跟着师父一边练功,一边喝酒,真叫个逍遥快活。

许世友最初是趁师父不注意偷偷尝一小口,觉得不错,然后又再来一大口,一而再再而三,酒量就练起来了。

俗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正值战乱之时,皈依佛门之人多半是为了消灾避祸,纯属临时抱佛脚,对所谓酒肉之戒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许世友一边练功一边喝酒,慢慢地师父就发现,这小子喝酒之后不仅脑子不迷糊,反而更能打,连力气都要比平时大一倍。

老师父啧啧赞叹:这小子将来说不定是个人物!

一点没错,后来的许世友不仅武功高强,嗜酒如命,甚至还成了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

许世友灌醉寨主,率军过彝寨

许世友参加革命后,由于打仗勇猛,身先士卒,只用5年时间便从排长升到了师长,他性格豪放,酒量惊人,还耍得一把好大刀,成为了我军中最有个性的军事将领。

而随着他南征北战,他的酒量也上升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程度。

一开始是一碗一碗地喝,后来是一瓶一瓶,再后来是一坛子一坛子......1933年有次打了胜仗聚餐,许世友酒瘾大发,突然听说后勤部门有人酿了「包谷烧」,赶紧上门去要,可他没有酒瓶,竟直接拿了个洗脸盆,装了整整一盆子「包谷烧」,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当天晚上,许世友又经历了一顿开怀畅饮后的酩酊大醉。

看许世友这么毫无顾忌地喝酒,所有人都建议上级干脆放开禁酒令,结果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一句话就怼了回去:「你们谁有许世友那个酒量,我也特批你们喝!」

大家面面相觑,哑口无言,这件事之后谁都没有再提。

那时,红军将领都配着一个专门的挑夫,别的首长行李里装的全是衣服、书籍,唯独许世友的挑夫担子里都是酒,一走过去就酒香四溢,许世友可以公开喝酒的「特殊待遇」把大伙儿羡慕坏了。

长征时期,担任红4军军长的许世友路过一处彝族山寨,那寨主是个远近闻名的「酒神」,几十年来过往的商客旅人都被他灌得七仰八叉的,没一个喝得过他。寨主在酒场上「独孤求败」,便学那景阳冈,也在寨门口立下了「三碗不过寨」之牌匾,专门试试过往行人的酒量。

而红军却让寨主眼前一亮,他们军纪严明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那指挥官,不仅人高马大,长相英武,而且酒量极好,人称「千杯不醉」,便想与他在酒桌上一决雌雄。

寨主下了战书,许世友毫不犹豫地接过投名状,带了两三警卫便去赴宴。一进寨子,便发现里面灯火通明,人头躜动,大厅里点着篝火,桌上摆着大碗酒肉,在场的不仅有寨子里的头领喽啰,还有附近那些想一睹许大将军真容的彝族乡亲。

许世友一看这阵势就乐了,寨主示意喽啰给将军倒酒,只见那大海碗中酒几乎能装一小坛子,许世友笑着说:「寨主真海量!」

「三碗我放行,许军长先来!」寨主指向许世友面前那比他脸还大的海碗。

许世友笑了笑,捧起大海碗:「我们要借道贵宝地,我先干为敬!」

许世友一碗接着一碗喝得面不改色,寨主也来了兴致,轮番往脖子里灌酒,旁观者看着这百年难遇的场面,连大气也不敢出。

三碗早过了,喝到第五碗时,寨主终于撑不住了,许世友见寨主扔碗认输,没跟他磨叽,当即饮完碗中酒,率部连夜过山寨。而寨主呢?他第一次被村民们抬着回了家。

许世友「三碗过彝寨」的故事后来传为佳话,没费一兵一卒,没放一枪一炮。

长征结束后,许世友终于暂时松弛了他那因长期行军打仗而紧绷的神经,带着好几个人光顾了西北一家小餐馆,长征路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许世友这次彻底放飞了自我,甩开腮帮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这一顿,光许世友一个人就吃了7斤羊肉外加32个肉包,还往肚子里灌了足足5斤烧刀子,老板和客人全被吓坏了,此壮举第二天就成了当地的传说。

那些关于许大将军喝酒的「传奇故事」传到毛主席耳中,他开玩笑地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当年我也能吹喇叭!」

许世友有些不好意思,毛主席说:「你能喝酒多交朋友,这是好事,但喝酒能成事也能误事,你知不知道?」

许世友若有所思。

毛主席又说:「现如今是战争年代,喝酒误事的事例不少,我不是不同意你喝酒,但是你要和我约法三章!」

许世友听完,思索之后说道:「战前摆兵布阵不能喝酒,战斗进行中不能喝酒,打败仗时不能喝酒。」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就这三章,关键要看执行,打了胜仗可以喝庆功酒!」

于是, 「战前不喝酒,作战不喝酒,打败仗不喝酒」 成了许世友的喝酒信条。从此他喝酒打仗两不耽误,仗没少打,酒没少喝,照样酩酊大醉,照样勇冠三军,身边的人不禁啧啧称奇。诚然,这位许将军在一片赤诚,热情奔放的背后,还有着军中大将必备的严格自律。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便是独特的许世友将军。

开国上将竟被偷了一柜子茅台

许世友虽嗜酒如命,但有「约法三章」的管束,从没因喝酒而误事。后来条件稍微好点了,许世友便叫上陈再道、王必成等「酒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让警卫员互相「监督」,看谁耍赖,看谁故意洒酒,如被发现便就地惩罚,大家喝醉后争得面红耳赤,快活极了。

解放前,许世友喝酒来者不拒,什么都喝;解放后,茅台酒成了他的最爱,每每发工资时,许世友都要拿出一笔钱买上十几二十几瓶茅台酒,统统放在他最爱的酒柜里。

1967年10月,许世友以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身份出席建国18周年的庆典。国庆典礼乃千秋大事,期间许世友事务繁多,他怕误事愣是滴酒未沾,这对寻常人倒还罢了,对他这个「酒痴」来说却是难忍的煎熬。

庆典一结束,酒瘾大发的许世友就火急火燎地赶回南京,不知道的还以为许大将军要处理什么紧急军务。他一回去就直奔储藏室,想打开酒柜开怀畅饮一番。

结果他傻眼了。

房门大开,储藏室凌乱不堪,酒柜里珍藏多年的几十瓶茅台酒不翼而飞!

虽然不敢相信,但基本可以肯定家里进贼了,偷光了许世友看得比命还重要的茅台酒。

许世友像挨了晴天霹雳一般,喃喃地自言自语:「这个无耻的偷酒贼,一瓶都没给我留啊!」

而后他又瘫坐在地上,用拳头怒砸地面:「是哪个挨千刀的偷到我许世友头上了?!」

那时,茅台酒平均一瓶2块到3块钱,相当于现在的300多块钱,整整一柜子茅台不但价格不菲,更是许大将军不知积攒了多久的宝贝,现在悉数被偷,怎能不捶胸顿足?

想许将军堂堂开国上将,光天化日下竟被偷了一柜子茅台酒,这简直比打了败仗还窝囊。家里贵重物品一样没丢,看来这个贼也和许世友一样是个酒痴,就是专门冲着茅台酒去的。

「这事儿绝不能就这么算了!」许世友气罢竟拨通了周总理的电话。

许世友对周总理委屈哭诉,像极了被欺负后回家告状的小孩。周总理哭笑不得,合着你茅台酒被偷了,还要我这国务院总理亲自去抓贼?为了那一柜子茅台,你居然把电话打到总理办公室了?像什么样子嘛!

听见电话那头的笑声,许世友更委屈了,于心不忍的周总理便说:「小事小事,你的茅台被偷了,我送你两瓶作为补偿,你看如何?」

许世友瞬间大喜:「总理当真要送我茅台?」

周总理打趣地说:「难不成还有假?」

总理主动送酒,哪有拒绝的道理?过了段时间,周总理到南京考察,果然嘱咐工作人员将几瓶上好茅台带给许司令,他收到后高兴地乐开了花。

在他看来,周总理送的这几瓶茅台远比自己那一柜子要珍贵得多,这几瓶茅台也被他珍藏了很久,一直不舍得喝。

不过,许世友自始至终都没抓到那伙偷酒贼。茅台酒失窃后,他家的警戒程度提升了不少,一点酒香都飘不出去了。

周总理三瓶茅台喝服许世友

在中国,很多人爱喝酒是不假,但总有个劝酒的习惯。适当劝酒虽可以活跃气氛,但过度劝酒却会闹出很多尴尬。对爱喝酒的人来讲,过度劝酒没什么大不了;可对不爱喝酒的人来讲,还是比较反感的。

许世友无疑是喜欢强行劝酒的人,考虑到他的身份和影响力,周恩来决定治一治许世友这毛病,叫他不要强迫客人喝酒。

许世友不是文人秀才,要说服他当然不能靠耍嘴皮子,周总理决定投其所好,用酒来治他,保证药到病除。

有一次,许世友来北京开会,周恩来一看机会来了,便邀请他吃饭,不但准备了四菜一汤,还有许世友最爱的茅台酒。

许世友一看茅台酒高兴坏了,周恩来亲自给他斟满:「听说南京有四大酒神,都有谁啊?」

许世友回答得十分耿直:「王平、江渭清、聂凤智,还有我!」

周恩来又问:「那你们四人中谁的酒量最大啊?」

这回许世友更耿直:「算我大吧!」

周恩来笑了笑,有些「阴阳怪气」地说:「我听别人说,许司令是老实人,就是喝酒不老实,酒量不行还吹牛!」

一听这话,许世友「蹭」的一下就拍了桌子,他最不喜欢人家说他两样不行,一是打仗,二是喝酒。要是有人胆大包天地说了,他非得跟人家一决雌雄不可。

「总理,这是谁说的?!我去找他!我喝酒不是吹牛,还从来没遇到过对手!」

周恩来一看自己的激将法成功了,便说:「今天就咱俩,你喝得过我,就不是吹牛!」

许世友有点发怵,平时喝得再厉害也不能在总理面前胡来啊。

谁知周恩来又「刺激」他:「喝酒不论职位大小,只论酒量大小,许司令要是喝不过我,那就是吹牛!」

许世友来劲了:「我要是喝不过总理,就给您磕三个响头!」

随即,许世友拿来两瓶茅台,一瓶递给周总理,一瓶给自己斟满,他将酒杯举过头顶:「总理,我敬您,立地三杯!」

许世友连干三杯酒,杯子里滴酒不剩。

既然是总理批准,许世友立刻就进入了状态,一杯接着一杯,喝得豪情万丈,喝得热情奔放。周总理呢?只是浅斟慢酌,一边抿酒一边吃菜。许世友是「拼酒」,周恩来是「品酒」。当许世友灌完一瓶酒后,周总理连品酒带吃菜居然也差不多喝完一瓶了。

周总理见状说道:「许司令,今天的酒就喝到这儿,好不好?」

「不行不行!」许世友直摇头,「总理请客不让喝好可不行!」

许世友继续开怀畅饮,周总理继续斟酒品菜,一边喝酒一边和许世友聊天,第二瓶茅台眼看又空了,接着马上是第三瓶茅台......许世友喝完后,隐隐约约觉得自己走不动道了。

许世友看着简直跟没事人儿似的总理,震惊之后又要找服务员拿两瓶酒,毫无醉意的周总理接过酒瓶说:「许司令,你要哪瓶?」

许世友哪里还站得起来?刚直起身子整个人就滑到桌子底下去了。

周总理见状,故意说:「许司令,站起来,当兵的,活着干,死了算,砍掉脑袋也就碗大个疤,英雄喝酒,狗熊喝水,我请你喝酒你连面子都不给,太不仗义了!」

周总理这些话,许世友觉得似曾相识,这不就是平时他自己劝酒时说别人的话吗?以往人家喝不过许世友,他就拼命劝酒,硬是要把人家灌趴下不可,现在他自己被总理灌趴下了,听到这些话,心里十分难受和愧疚。

许世友终于意识到了强行劝酒的尴尬和周总理的一番良苦用心,他愧疚地扶着桌子站起来就要履行诺言给总理磕头,被周总理一把扶住。

许世友见总理这样,低下头说道:「总理,我许世友服了,今后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就这样,周总理用三瓶茅台,让许世友改掉了强行劝酒的坏毛病。

许世友后来回忆这件事时,仍对周总理敬佩不已:「中央领导中酒量最大的要数周总理,他一般情况下不喝,真喝起来,我也喝不过他!」

喝酒喝出一个副司令

70年代,越南完成国内统一后,随着黎笋的上台,野心越来越大。

那时全世界被美苏冷战搞得心惊肉跳,而中国该如何选择便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事情。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中国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关键的时期,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到今后几十年的国运,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

于是,中国在对苏联冷淡的同时与大洋彼岸的美国缓和了关系。

而越南此时却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中越边境频繁挑事,甚至拔除中国界碑,驱逐迫害在越华侨。 【人民日报】一篇「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愤慨,自卫反击刻不容缓。

云南、广西22.5万边防军枕戈待旦,准备分成东西两线向越军进攻,西线由杨得志指挥,东线由许世友指挥,以古稀之年重披战甲的许世友拿出了二十岁小伙子般的激情,几十年的和平生活令他早就想带着士兵大杀四方了。

除了东线部队的指挥权,中央还授予了许世友一项特殊权利:可以自行挑选东线副司令员。

这正合他意,接到命令后的他反复在办公室里踱步,将那些曾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一个个在脑海中仔细过筛。

突然,许世友想到一个人,便是负伤13次的开国中将——刘昌毅。

刘昌毅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早在抗战时期,许世友任职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时,刘昌毅是386旅侦察科长,和许世友算几十年的老战友。

后来,刘昌毅离开了386旅,被任命为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在嵩山、伏牛山一带战斗了八个月,歼敌80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在第三野战军跟着陈粟打仗,刘昌毅在第二野战军跟着刘邓打仗,虽然隶属不同部队,但许世友多少听过这位老战友的光辉战绩,淮海战役时,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就是被刘昌毅手下的兵活捉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刘昌毅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就级别来说完全够得上给许世友当副手,但在那之前,他还必须确认一件事。

许世友72岁,对自己重返战场很是自信,但刘昌毅也有65岁了,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能和自己一样「老夫聊发少年狂」地上阵厮杀吗?

许世友想了个简单粗暴的试探方法:喝酒!他想看看花甲之年的刘昌毅有没有胆量跟他在酒桌上一决雌雄。

「但愿他宝刀未老。」许世友喃喃地说。

很快,刘昌毅被请到了广东,那天晚上,许世友一上来就摆了三瓶茅台。

酒过三巡之后,三瓶茅台很快见了底,许世友「狠狠地」盯着刘昌毅:「酒喝了三瓶了,还敢再开瓶吗?」

老当益壮的刘昌毅放出豪言:「天下没有会喝不会喝的事,只有敢喝不敢喝的人。九死一生过来的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许司令喝到哪儿我就喝到哪儿!」

许世友暗自感叹:「真是一条好汉!副司令就是他了!」

俩人喝罢后烂醉如泥,许世友睡了一天才醒,刘昌毅也大睡两天。

许世友用几瓶茅台选出了一位称职的前线大将,有人说许将军对军国大事有些儿戏,甄选前线将领怎么着也该凭战绩、威望来判定,怎么能靠喝大碗的酒呢?

这就是许老将军的高明之处。

喝酒,一来是和老战友叙旧,二来是判断他的身体和性情。如果刘昌毅能顺利陪许世友喝下两瓶以上的茅台,就说明他身体还不错,能经受沙场之苦;喝了三瓶后,许世友问刘昌毅还能不能再喝,他毫不犹豫地舍命陪君子,则说明此人身上有一股不输许世友的豪放性情。

这样的人,才能在战场上让你值得以性命相托。

刘昌毅是个命大的人,13次光荣负伤,在鬼门关徘徊了多少次更是数不清,此等无双福将和出众胆识,再加上这场久违的拼酒,让许世友不仅觉得刘昌毅宝刀未老,更认为他可以托付大事。

这场酒喝出了许世友对刘昌毅的认可,也喝出了老战友在战前的视死如归,算是俩人多年默契得来的仪式感,若是不喝说不定就留下遗憾了。

正所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之后,刘昌毅正式就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副司令员。

战争开打后,许世友和刘昌毅这一对「老将组合」带着东线集团在越南一线平推,杀得敌人片甲不留。攻打军事重镇谅山时,许世友集中了300多门大炮,半小时内向谅山市倾泻了20000多发炮弹,经过一番激战后,谅山市终于被我军攻克。

与此同时,中央下令撤军的命令也发到了前线。

可之后许世友仍然豪放地将阵线向前推进了几十公里,河内的官员们闻讯许大将军的威名,全都吓得惊慌失措纷纷逃命。

许世友哈哈大笑:「吓屁了不是?他们撤了!哈哈哈,这就叫个屁滚尿流!」

老将军把打仗也当成了喝酒,而那些瑟瑟发抖的敌人,就是他最好的「下酒菜」。

虽然打得酣畅淋漓,撤军命令哪能不从?为防止撤军后敌人反扑,中央军委下令在越南边境迅速建设大量边防哨所以防不测。

副司令员刘昌毅顾不上年过花甲,又受了很多伤,坚持到每一个哨所去视察。尽管很多人向他建议只需在指挥部下命令,具体事务让师、团一级的指战员完成就可以,但刘昌毅不喜欢在指挥部听汇报,要是在地图上画个圈就能把仗打好,那自己何必大老远出国作战呢?

于是,65岁的刘昌毅在近两个月内跑遍了边境的每一个哨所,如果吉普车到不了的地方就下车步行,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越军的反扑屡次以失败告终。

战争结束后,许世友拉着刘昌毅又喝了一顿酒,两人推杯换盏,互诉衷肠,最后一次把酒言欢,算是为军旅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七个「特殊」

老年之后的许世友身体大不如前,可住进医院后听到的最坏的消息不是病危通知,而是医生的一句:「可不能再喝酒了。」

这句话在寻常人看来是医生对病人的好心劝诫,但在许世友看来无疑是更甚于病痛的「噩耗」,这让他比十几年前被偷了一柜子茅台还难受。

医生不让他喝酒,他食不能咽,寝不能寐,比死了还难受,跟医生护士更是三句话不离茅台,身体稍微有点好转,就在自己床下、卫生间藏了酒,趁着护士不注意或是上厕所的时候赶紧举起瓶子往喉咙里猛灌几口。

这当然对他的身体是无益的,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与世长辞,享年80岁。至于病因,当然是饮酒过量导致的肝癌,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了。

80年代,中央已经在全国推行火葬制度了,要求领导都要起好带头作用,可许世友不愿火葬,坚持要把自己埋在母亲的坟茔边,意在生前尽忠,死后尽孝。

邓小平批示:「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因此我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中的特殊。」

这便是对许世友十分著名的「七个特殊」的评价。

许世友下葬前,工作人员将一瓶茅台酒、一块手表和一支手枪放在了他的棺木里。许世友这辈子喝过的茅台酒,足足可以装满三四辆卡车。

可他却评价自己「仗没打够,酒没喝够,地没种够」。

许世友的特殊,特殊在不修边幅,特殊在不拘小节,特殊在玩世不恭。对小事他不拘一格,任意所至,是个豪爽大汉;对大事他义无反顾,毫不糊涂,实为正直悍将。他既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又是义薄云天的真铁汉,更是忠孝两全的好儿郎。

在军队中,许世友的性格似与一般人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违反传统的处事方式,可一旦到了战场上,他就会彻底成为比任何人都要勇猛的悍将,化作一把锋利的宝剑大杀四方。那一杯杯浓烈的白酒,许老将军竟能如饮水般生猛灌下,仿佛那就是他能量的来源。

如此独特的个性,如此独特的人格,如此独特的处事方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老将军一生沙场征战的背后,蕴含着的则是难能可贵的真性情。

许世友去世后,中央给他冠上了七个「特殊」,正是对他罕见个性的肯定与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