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不是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代表的是真理,我就投降了无产阶级——朱德。
1942年5月23日,朱德在党中央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言,他在谈到自己的世界观和立场转变时,毫不隐讳地说了上面这段话。
朱德出身不是无产阶级,但也不是有产阶级。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里。他家是80年前从广东移居来的,和当地许多「客家」人一样,还未取得像土生土长的人同样的权利。
朱德出生的时候,他家正给一家拥有60户佃农的姓丁的地主打短工,以后从「丁阎王」手里佃来20亩地。
朱德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但脾气不怎么好的农民,他和一辈子无名无姓的朱德的母亲一共生了13个孩子,只活了六个男的,两个女的,后面五个生下来就放在水里淹死了。因为家里太穷,养不起这么多张嘴。
「我从来没有吃饱过饭,我们穷得不能再穷,我也不知道我们穷,因为除了地主以外,人人都是一样的穷。」朱德以后这样回忆说。
朱德是穷人家的孩子,可他比别的穷人家的孩子要幸运,他的家人倾其所有送他读书。
朱德家人勒紧裤带供他读书,是为了家里有个出面人物,因为这里人都害怕文化人。
朱德勤奋读书的目的呢?最初也只是为了报答父辈,不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可书读多了以后,朱德想的就多起来了,他决心要报答的不再是自己的家,而是大家的「家」——国家。
1909年,朱德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翻越千山万水,徒步千里考进了设在昆明的云南讲武堂。
在投考讲武堂之前,他与四名挚友立志宣誓:在腐败的朝廷没有推翻前,不求官,不做官。
1911年10月,朱德在蔡锷领导下参加辛亥革命,举行新军起义,在全省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蔡锷被推选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清王朝终于被孙中山、蔡锷、朱德等这样一批革命者推翻了,可它的果实不久又被袁世凯篡夺。
帝制又死灰复燃。朱德陷入了怀疑和苦闷之中,接着,使朱德感到痛心和失望的事情又接连发生。
1916年11月18日,朱德最敬重的领导和朋友、他的引路人蔡锷在日本病逝,另一位革命党领导人黄兴将军也撒手人间。
蔡锷刚安葬,朱德刚结婚不久的妻子和他的少年好友吴绍伯亦在短时间内先后与世长辞。
所谓祸不单行,军阀混战开始了。混战中,朱德的一个旅只剩下一个团了。
在朱德的部队没有失败之前,他便对中国的形势深感失望,他和朋友孙炳文多次讨论这个问题,他们知道中国的革命是在某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出了毛病,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百思不解。
干革命没有前途,父老兄弟仍处在贫穷之中,朱德觉得欠亲人的太多,他决定先做个孝子。
1919年秋天,他将一家二十余口接到部队驻地泸州。买了一所房子安顿家人,让七十多岁的双亲安度晚年。
大哥管家,小孩子都进新式学校读书,两个已经结婚的弟弟进本旅军事训练团,准备日后再作提拔。
战争打破了他的梦想。
这年底,他的一个旅和川东的军阀打了一场大仗,他们败了,全旅人员伤亡很大,他的两个弟弟也死了。两老受的打击太大,在城里呆不下去,叫着要回乡下老家。
朱德心中充满了屈辱和犯罪感。他开始抽鸦片了。他关着门,既避免和家人见面,也不关心他的军务。
全家人再也住不下去了,朱德只得雇船送他们回乡。十天后,来人传讯他的老父死在回家的途中重庆。
朱德的心在流血!
处在绝望中的朱德和孙炳文反复讨论的结论是:军人生涯不是他们应走的道路。但在走上其他道路之前,应当先研究外国的政治思想和制度。
比如说,俄国的十月革命成功了,德国的经济很发达,那里也出了个革命者叫马克思。
朱德表示,他愿意把烟戒掉,到国外去给自己寻找新的出路,也为中国寻找新的出路。
两人商议,孙炳文把妻儿留在四川,立刻动身去北京。朱德则把妻子送回南溪娘家,待打倒云南军阀唐继尧后,马上离开部队,去和孙炳文会合。
1921年初,护国军突然回师云南,很快占领昆明,控制全省。唐继尧撤出省外。
由于护国军的名声,不但唐继尧手下的一些旧官僚和军人转过头来效忠新政权,而且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也再一次涌向云南。
但朱德对此不抱乐观态度,因为全国各省都处在军阀的控制之下,农民的土地成了军阀的战场。
曾给朱德带来希望的孙中山不断地和这个或那个结盟,企图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结果是一再被人出卖。
前途渺茫,朱德向护国军提出辞职,声称要到外国去求学。但最后他被劝说留了下来,担任警察厅长。
5月,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他宣布新政府将铲除军阀,统一全国,并且废除外国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22年初,孙中山命令滇军东进,参加讨伐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战争。
护国军的老弱病残留守昆明。唐继尧趁机率领民团和土匪卷土重来,滇军中许多他当年的部下又转过头去接应,昆明很快被占领,革命党人血流成河。
朱德因准备出国求学及职务上的原因留守昆明,他与19名国民党领导人率骑兵突破西门,想从楚雄南下奔缅甸公路,经南洋去欧洲。途中得知楚雄驻军司令华封歌倒戈叛变,便决定往北突围。
朱德一行在华部骑兵的追击下,人员损失过半,后在哥老会员、土匪头子禄开藩的帮助下,历时一个多月,经西康,翻雪山,过大渡河,走后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那段路线,于1922年5月到达四川南溪朱德妻子的娘家。朱德死里逃生。
即刻,得知消息的川东军阀杨森「念在旧交」,电邀朱德到重庆去作客。杨要在四川扎根,扩展地盘,早就看中了朱德这个将才。
朱德出于礼节应邀前往,在重庆呆了一星期,受到礼遇。杨森邀他入幕,拟委任他为师长。
朱德向杨森声明:他要去欧洲留学。
杨森实在不理解,一个年已36岁的败军之将,既无家产,显然又无前途,为什么拒绝高官厚禄?他向朱德表示:随时恭候,虚位以待。
1922年6月,朱德只身来到上海。等待9月与孙炳文一同去欧洲。
朱德投考军校,原想为国家的解放寻找一条道路,混战十几年后,这一理想竟全然落空。
人生的重大转折有时候取决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在他准备出国寻找新的出路时,无意之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当时还很年轻、很弱小的组织。
利用等船的时间,朱德翻阅着朋友给他送来的书籍报纸,难得有这份清闲,他逐页阅读。只觉一股清新之风吹来,报纸登满了有关共产党和新的工人运动的消息。
他为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他不了解才成立几个月的共产党,但从报纸上看到帝国主义者使用最恶毒的字眼攻击它,他觉得这个党被外国敌人视为一种威胁,那么它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党。
朱德决定参加共产党。
朱德燃起了希望之火。他去北京找到孙炳文,一面参观游览北京这座他小时候就神往的历史名城,并参观考察宣化、张家口、内蒙古等地的一些工厂、农村;一面和孙炳文促膝谈心,商议如何寻找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当他们听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在上海,孙中山先生也在上海时,便决定立即去拜见他们。
在上海,他们首先见到了孙中山先生,朱德对孙中山的印象很好,这位56岁的国民党领导人对革命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孙中山要他组织旧部,打回云南,讨伐唐继尧和陈炯明,再创民主共和国,并答应给12万元经费。
朱德坦率地说他对国民党搞的革命已不抱希望了,自己在这种一再重复的错误中已经度过了宝贵的11年。
中国革命现在是失败了,俄国革命却获得了成功。俄国革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理论和方法的共产主义。
他告诉孙中山,他们已决定到外国留学。在出国之前,他们要会见共产党人,据他们了解,「共产党人知道一些我们应该知道的事情。」
接着,他们又去拜见了陈独秀。朱德欣喜万分,满以为可以马上实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没想到陈独秀对他很冷淡,他告诉朱德,像他这样的人还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真诚的申请。
1922年9月,朱德和孙炳文按原计划,乘船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加深对于世界的了解,寻找一条新的革命的道路。
他们先到法国巴黎,在这里听到一个好消息,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最近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周恩来是负责人之一,目前正在柏林建立新的支部。
朱德和孙炳文立即乘火车赶到柏林,周恩来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纵观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对他们追求革命真理的心情表示非常理解。
周恩来与张申府共同介绍他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尚未批准之前,暂作候补党员。
几个月后,国内来信批准他俩为中共党员。朱德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他,一个农民的儿子,从为穷人闹翻身开始,几经风雨,今天才真正和全中国、全世界的穷苦人站到了一起。
这时的朱德已经35岁了,可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刚刚开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开始了最有意义的新生」。
他断绝了与旧军队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一心一意开始了在柏林的学习。
对于早年所走的这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朱德自己作了最好最准确的总结,他说:「我也曾经到处碰壁,也曾经碰破头,也曾经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后来,经过了许多艰难困苦,我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