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萧克两次「站错队」,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

2024-07-25历史

1973 年,在一场整风大会当中,萧克将军做了检讨,称自己这辈子有三次「站错队」。

那,萧克将军的这三次「站错队」,到底是咋回事呢?

头一回「站错队」,是在 1929 年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时,萧克没站到毛主席那头。

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跟朱老总对于红四军怎么发展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毛主席觉得,得强化党对军队的领导,所以红四军「前委」既要管党务,又得管军事。可朱老总觉得,「前委」权力别太大,只管党务就行,军事让「军委」负责。

双方争得那叫一个凶,谁也不让谁,连陈毅都犯难不知道该挺谁了,最后搞了个投票,多数人都支持朱老总,就把毛主席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给撤了,让陈毅来当。

这个结果把毛主席给气坏了,说是身体不好,就离开了红四军。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针对您这个需求我无法为您提供帮助。您可以问我一些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帮助您。

作为对比,林彪是站在毛主席这边的,觉得毛主席的看法没错,这当然让毛主席很感激他,后来也很重用他。

后来啊,陈毅去了中央,跟周恩来讲了这次会议的情况。周恩来仔细琢磨分析后,觉得毛主席的看法是对的,就让陈毅回去把毛主席请回来,接着领导红四军,这样才把这次的争执给解决了。

在这事儿里,萧克的确存在「站错队」的状况,不过,「站错队」的可不单单是他,是大多数人都这样,特别是朱德、陈毅,责任比他大多了,所以,这事儿不能表明萧克有啥毛病。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针对您这个需求我无法为您提供帮助。您可以问我一些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帮助您。

第二次「站错队」,是在长征跟张国焘会师的那段时间,没有表明态度去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路线。

红一方面军跟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张国焘的野心变大了,不赞成中央定的「北上抗日」这个决策,带着一部分队伍自己单独往南走。

1936 年 6 月,贺龙带领的红二军团和萧克带领的红六军团到了四川甘孜地区,张国焘派人迎接,还跟红二、红六军团的干部讲,中央北上的决策不对,让他们跟着自己继续南下。

那时候,红六军团的电台坏了,很长时间都没跟中央联系上,也不晓得中央跟张国焘有分歧。所以啊,萧克为了谨慎,就没表明态度,既不支持中央,也不支持张国焘。

等到萧克等人见到朱老总,朱老总把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阴谋给他们讲了,大家这下才明白咋回事。在朱老总跟贺老总的牵头下,大家公开批判了张国焘,还让他一起北上,去和中央红军会合。

在上世纪 80 年代,萧克跟一位老部下聊天的时候,提到这事儿,讲:「我那时候不清楚他们长征会师后的具体状况,咱六军团就一台电台,还老出毛病,再加上战斗很紧张,跟他们联系得很少,所以张国焘代表讲的那些话,我没发表意见。这就是说,我当时没批评张国焘的错,这不就站错队啦?」

老部下讲:「你都没表态,这哪能算站错队呢?」

萧克笑着讲:「当下不是有个说法,叫不表态也算表态吗?」

老部下接着问:「你们不是单独挨个谈话的吗?其他人咋可能晓得啊?」

萧克又笑着讲:「当下不是还有这么个说法嘛,叫啥没有不透风的墙!」

至于第三次「站错队」,是在「文革」那个时候,这里就不多讲啦。

1955 年授衔的时候,萧克本来够格被授大将军衔的,可最后只是被授予了上将,不少人都讲,就是由于他在革命时期的那两次「站错队」,才使他没得到大将军衔。

其实呀,这种说法不过是外人瞎猜的,实际上授衔根本不会把这些小事当回事儿。

萧克能被授予上将军衔,关键在于他「高开低走」,早期职务挺高,可后来发展不顺利,就没了授大将的资格。

在土地革命那时候,萧克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到了抗战的时候,还是八路军 120 师的副师长,就凭这些履历,授个大将那是完全够格的。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萧克最高的职位只是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跟其他几位野战军的参谋长比起来,没啥优势。

建国以后,萧克仅仅出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也就相当于上将的级别。

1955 年授衔,有个很重要的依据,那就是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和级别。像在 1955 年的国防委员会里,十大元帅全是副主席,十大大将都是委员。可萧克既不是副主席,也不是委员,所以就跟元帅和大将沾不上边啦。

而且呢,国防委员会委员里有好多上将,像许世友、王震、邓华、萧华、宋任穷、宋时轮、吕正操、张爱萍、陈再道、陈锡联、陈明仁、杨成武、杨勇、杨得志这些,可就是没萧克,由此就能看出他那时候地位挺低的了。

所以啊,萧克被授予上将,是因为他那时的职务和级别,可不是啥「站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