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古代窗户为啥都是纸糊的,不怕刮风下雨破洞吗?

2024-04-13历史

前言

你有没有注意到古装影视剧中这样 一个细节 ?很多戏份离不开刺客潜入暗杀的桥段,每当刺客要行刺时,都会先用手指轻轻一戳,把室内的 纸糊窗户 捅个小洞,从中窥视目标的一举一动,当然,不只是刺客行当如此,其他人物在暗中窥探也常用这一招数。

可是,朋友们你们可曾疑惑过,如果古代的窗户真如演员所表演的那样脆弱, 一戳就破 ,那在遭遇风吹雨打时,怎能 遮风挡雨呢? 难道古人就这么糊里糊涂,做了一件事与已设的目的相 违背的东西?

窗户种类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产生了误解,想当然地认为 古时窗户 和现在一样,都是用薄薄的那种 A4复印纸 糊制而成,这就大错特错了!古人在这方面同样拥有 过人的智慧 ,他们运用的窗户纸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张。

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代室内是没有 窗户这种设施 的,最早期的窗户通常采用简单的木板构造。

这些窗户的设计相对简单,白天可以升起以便让 阳光照射 室内,而晚上则放下来挡风。这种窗板在古代建筑中扮演着基本的 通风和光照 功能,同时也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人们开始尝试使用 兽皮制作窗户 ,这无疑给通风和光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便利,兽皮窗户也存在着不透气和不透光的问题。

不透风且遮光性差,无法遮风挡雨,住在里面就好像生活在 暗无天日的地窖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富裕家庭开始尝试使用 云母 剥成薄片来制作窗户,这种窗户被称为 「千层纸」

云母的特性使得这种窗户既具有 透光性 ,又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青睐,由于云母的 稀缺性 和制作成本的高昂,这种窗户并非普通老百姓所能轻易拥有的。

丝织的进展, 纱窗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窗户材料,利用丝织品的 细密纹理 ,纱窗既能有效地阻挡昆虫的入侵,又能够保持室内的通风,在秦汉时期,达官贵人们普遍 采用丝绸 来制作窗户,这一传统流传至今。

丝织窗户不仅在功能上十分实用,而且在美学上也有着 独特的价值 ,绮窗就是一种用于装饰的丝织窗户,在经典小说 【红楼梦】 中,描述了林黛玉的闺房装饰,其中提到了她使用 软烟罗 制作的绮窗。

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他们一般使用 麻布来制作窗户 ,用以挡风遮雨,麻布具有一定的防风和防水功能,虽然不如云母或丝织品那样 奢华 ,但在一般家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除了麻布,还有一种最常见的窗户材质叫做 蓬窗 ,通常是用竹草制成的,由于 竹草 取材方便,且编织简单,因此在百姓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蓬窗虽然简单朴素,但却能够实现基本的遮挡功能,使得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造纸术的发展

直到纸张问世后,人们才有了一个相对实用的 新选择 ——将已经书写过的旧纸糊在窗洞上,当时糊窗纸最常使用的是厚实结实的 "韧皮纸"

从1046年开始,随着纺织业的形成,大量的 纱窗 开始被制造出来,这些纱窗在夏季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防虫功能,但在冬季,它们却无法御寒,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方法来增加窗户的 保温性能

制作韧皮纸时,工匠们会把麻布、树皮等纤维丰富的材料加入 纸浆中 ,再经历漫长的搓捻、浸泡等工序,纸张便具备了极好的韧性,抗风雨能力超强,后来人们进一步将干燥的韧皮纸放入油脂或蜡制品中浸泡,制成了 防水防晒的"油纸"

【唐宋白孔六帖】 中,提到了一种用油纸贴窗的方法:「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取其甚明。」这种方法将油浸过的纸张用于贴窗,不仅增强了纸张的透明度,使得房间更加明亮通透,而且大大延长了贴窗纸的 使用寿命

油浸过的纸张具有较好的 防水性能 ,能够有效地抵挡风吹雨淋,为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保护,同时它还能减少太阳的暴晒对纸张的损坏,从而 延长纸张 的使用寿命。

这种方法不仅在窗户上有所应用,在我们熟知的 油纸伞 制作中也是同样的原理,油浸过的纸张在制作 油纸伞 时能够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保持伞面的透明度,使得使用者在雨天能够有效地遮挡雨水,同时 保持视野的清晰

为何一捅就破

在古代宫室中,窗户纸通常用于 内部装饰 ,旨在提升室内的美观度和高贵感,这些窗户纸多采用昂贵的白纸制成,而非普通的窗户。

因为白纸轻薄且白亮,能更好地显现出高贵典雅的氛围,由于追求美观的材质选择,这些窗户纸在质地上相对较脆弱。

【菽园杂记】 写道,老内官回到内府,看到用「官纸糊壁」的景象,不禁掩面而泣,他目睹的不仅是房屋的建成,更是一种 消逝和资源 的浪费。

这种「官纸」作为一种特殊材料,实际上是对官方文书等宝贵资源的浪费,而将其用于糊墙,更是对资源的暴殄天物的具体体现。

与其他经过特殊处理的窗户纸相比, 「官纸」 显得更加脆弱,没有经过防水、防潮等特殊处理,因此轻轻一点就可能破裂。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官纸」的 珍贵性与脆弱性

别以为古人对纸只是在户上做了文章,远不止如此,纸在古代还广泛应用于其他日常生活领域,比如说,很多穷苦人家在 棉纺织业 未发达之前,都是靠纸来御寒的。

他们会用具有韧性的麻纸或桑皮纸做成"纸衣纸被",虽然比不上后世的棉衣棉被那般温暖,但对于那个时代的穷苦人实在是救命利器了。

眼见窗户纸越发坚韧有效,古人并未就此止步,为了 延长窗户 纸的使用寿命,他们在窗户上加装了一圈圈木质的 "窗棂" ,将纸张隔成若干小块。

这样一来,风雨的冲击力便均匀分散到各个纸窗上,纸张就不会像被 集中戳破 那样容易损坏,有些窗棂上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花纹,不啻为一种艺术品。

大多数古代民居都有向内凹陷的设计,窗户紧靠屋檐,形成了阴凉的窗台空间,进一步隔离了风吹雨打的侵袭。 棂影窗纱 ,构成了中国古典建筑的 一大特色

这已足以说明,古人不仅在窗户设计上精雕细琢,就连运用纸张这种本应朴素无奇的材料,也是极尽巧夺之能事。

我们现代人在享受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应该敬佩 古人的智慧 ,虚心向他们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学习。

毕竟纸窗还是油灯,古人用尽心思,无非就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加舒适安康,这种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可贵品质,正是 中华民族宝贵 的精神财富。

结语

可以说,古人在同一个纸糊窗户的设计中,体现了审美、照明、防护的综合考量,完全凸显了 中华民族 勤劳智慧的特质,古人对待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物,竟也是如此的 用心医诚、精雕细琢。

下一次再看到影视剧中那戳破纸窗观望的情节,就不要再对 纸窗的坚韧 质疑了,那并非真的那么轻易就能戳破,只是出于戏剧效果的需要而做了 艺术加工 罢了,影视当然需要夸张,以突出某些情节的张力,我们就当有这么一回事就好,只要多一分了解和欣赏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