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赵云知而不言,夏侯惇心中有数:颜良文丑被关羽斩杀是另有隐情?

2024-02-06历史

关羽,作为三国人物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可以说被后世人视为忠义的典范,甚至被儒释道三家共同敬为尊者。

而作为关羽脍炙人口的一战,斩颜良诛文丑,更是饱受演义读者的喜爱,也成为后世人评价关羽高武力的重要依据。

(关羽剧照)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表示关羽无非是靠着偷袭和捡漏子,才成功击杀了两人。

要不然,为什么后面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夏侯惇敢单枪匹马的追击关羽呢?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那么今天我们就好好分析一下,关羽的「斩颜良诛文丑」到底有什么隐情。

一、关羽能「斩颜良诛文丑」的前因后果

正如前面提到的,关羽向来是忠义的代表。但是,有些人却认为,关羽怎么能是忠义的代名词呢?他不是投降过曹操吗?

(关羽剧照)

但是如果了解过相关史实,那么我们就能说正是这段所谓的关羽「黑历史」,为关羽的忠义之名,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话说公元前200年,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开始不断对周边诸侯进行收割和征服,以为和黄河以北的袁绍开战做准备。

而在这一年,割据徐州的刘备成为了曹操统一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最后一个阻碍,所以在公元200年,曹操亲率大军大破刘备于徐州。

最终导致刘关张三兄弟在乱战中走散,身为大哥的刘备,北上投奔了曹操在北方的最后一个敌人袁绍。

二弟关羽则因为独守下邳城,最终被曹操围困,经过老乡张辽的劝说后,不得已归降了曹操。

(关羽形象)

对于关羽的此次投降,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比如【三国演义】中最广为人知的,关羽与曹操约法三章,最终保全了刘备家眷的性命。

但是正史上对于关羽投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羽此时投降的只是汉朝,不是曹操。本质上,没有违背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汉室的本心。

而在关羽投降之后一系列做法,更是为关羽的忠义之名,平添众多筹码。

就在同一年,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正式开打,而关羽也在同一时间,得知了自己的兄长在袁绍阵营的消息。

那么这个时候就轮到关羽犯难了。因为曹操对关羽太好了,封爵赏地,拜将军,赐金银,可以说一样不差,这种待遇关羽可以说从来没有享受过。

(关羽剧照)

那么在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和曹操的知遇之恩中,正常人肯定都会犯难,因为一边是忠,一边是义,怎么选都会出差错。

但关羽之所以被成为忠义无双,就是因为他即将在这种两难境地中,书写一场荡气回肠的忠义史诗,而「不幸」的颜良和文丑就成为了此次史诗中的牺牲品。

二、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有哪些隐情呢?

在得知了刘备在袁绍那里后,关羽立马就陷入了忠、义两难全的境地,但是关羽立马就做出了决断,那就是去找兄长,但是走之前他要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更关键的是,关羽在此时已经明确告诉曹操:自己就是要走了,但是为了报答您的知遇之恩,自己决定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再行离开。

就在这种背景下,关羽被曹操安排为先锋之将,开始了属于他的传奇。但是这个传奇,经过千年后,却频繁被人质疑。

(颜良剧照)

很多人表示关羽阵斩颜良,诛杀文丑就是有水分的,难以证明其真实的武力水平。这些人的依据如下:

首先对于斩颜良,演义中的描写是颜良丝毫没有防备,而且在颜良出发前,刘备还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颜良,见了自己的二弟,一定要手下留情。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凭借着赤兔马的速度加持,才最终得手的,这是偷袭,不算好汉。

其次对于诛杀文丑,演义中的描写也是相当细致,那就是文丑在追击曹操的途中,被曹操用计大败,并且被徐晃等将军追了几十里。

此时文丑可以说是人困马乏,恰好在此时遇见了关羽,才又让关羽捡漏成功,从而创下了不世之威名。

而且有些人在此时,还将正史搬了出来,表示历史上,关羽根本没有诛杀文丑,他只是斩了颜良罢了。

最后,还有人表示,这些都是罗贯中为了抬高关羽,而为关羽杜撰的罢了。

并且赵云同样身为三国中,武力值顶尖的那一批人,赵云肯定是知道关羽和颜良文丑之间的差距的。

因为赵云和文丑可是大战了四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结果现在被关羽一刀就砍了,明显不合理嘛。

另外,对于关羽击杀颜良文丑,人们觉得另有隐情的一个依据就是夏侯惇的举动,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时,夏侯惇竟然敢单枪匹马前去找关羽麻烦。

所以,基于此,有人认为这是夏侯惇并不惧怕关羽,对关羽能够斩杀颜良文丑,实际上心中抱着怀疑,认为关羽击杀颜良文丑是取巧了,这次来也是抱着和其过过招的打算。

(徐晃剧照)

确实,随着民间的流传,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事迹被传的越来越神,对于上述的细节和隐情,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那么为了让大家知道这背后的真实情况,做一些科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既然提到了所谓的隐情,那么关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最大隐情,我们也是要详加分析的。

那就是在正史中,关羽斩杀颜良到底有多厉害?

(关羽)

三、关羽阵斩颜良到底难在哪里

既然前面有人提到了正史,表示在正史中关羽并没有诛杀文丑,这一点确实是罗贯中给关羽加的戏了。

因为正史中,文丑是在追击曹操的途中,于延津渡中了曹操的疑兵之计,最终在乱军中被杀了。这确实不是关羽的戏份。

但是在关羽阵斩颜良的这件事上,正史的难度可是比罗贯中写的小说还要夸张,毕竟罗贯中加了颜良轻敌大意和刘备让颜良放水的戏份。

(斩颜良)

但是正史中,不仅没有这些戏份,而且关羽斩杀颜良的地方也不是阵前,而是万军正中。

据【三国志】记载:是为了解决白马被围困的风险,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前锋前,去攻打颜良,在这个时候关羽于万军丛中看到了颜良,于是策马冲杀,最终刺死颜良,斩首而还。

大家不要看这只是短短的一段话,但是其中的技术难点真的是一个接一个。

第一个难点,对面人很多。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于万众之中」,这就意味着颜良的军队至少有一万人,那么这一难点下面又会给关羽斩杀颜良带来以下两个难题。

(战争场景)

首先是很难分辨方位,看清情况。如果大家不明白万人之众是个什么概念,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学的时候升国旗或者做广播体操的场景。

请问您能在这种情况下看清楚操场那边的情况吗?很明显不能,而一个学校的正常人数应该也就是四五千人,才刚刚到万人的一半之多。

所以,在这种人数众多的环境下,关羽很难看清楚对面颜良的移动情况,和周边的战力部署。

(万人方阵)

其次就是冲杀难度。要知道颜良作为袁绍手下第一大将,带领的兵不仅是精兵强将,其近身护卫也肯定是百里挑一的好手。

但是,就是这么一支万人大阵,关羽硬是率领一小队人马直接冲杀进入阵中心,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还击溃了颜良的近身侍卫,这份难度可比在阵前斩杀毫无防卫的颜良难太多了吧。

第二个难点,技术动作很流畅。

我们注意看史书中的记载,「策马」、「刺良」、「斩首而还」,从这句话中我们只是读就能感受到那种流畅,以及关羽的从容不迫。

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没有马镫的,这种极大地提升了骑兵作战力的东西,是东晋时期才正式出现的。

(诛文丑)

那么这种情况下,关羽经过策马冲杀后,还能精准地一枪刺死颜良,随后再下马砍头,再扬长而去,这份技术动作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吧。这么说是真的做到了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

而在阵斩颜良之后,袁军士气大落,而曹军也是借机对袁军展开冲杀,最终大败袁军。从而解了白马之围,算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袁绍方面给出的压力。

而阵斩颜良的关羽,自然也是拿下此战的首功,被曹操上表汉帝封为汉寿亭侯。

在自认为报答了曹操的恩情之后,关羽也还归还了曹操的赏赐,毅然决然地辞别了曹操,前去寻找自己的兄长了。

(关羽)

而这场关羽自导自演的忠义大剧就此收尾,只能说颜良成为了,烘托关羽英勇忠义的唯一受害人。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一事在演义中,有其艺术加工的成分,也有着诸多隐情,但是回归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历史远比小说更离谱。

因为关羽阵斩颜良是三国时期,唯一一次有历史记载的,两军交战一方主将亲自操刀,将对方主将斩杀的。

哪怕是随后的黄忠定军山斩夏侯,在【三国志】中也没有记载是黄忠亲自来的,而是以「一战斩渊」而总结,这种情况应该和文丑被杀类似。

(武圣雕像)

所以说,对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一事,虽然是有很多隐情,但是其中最大的隐情,恐怕还是让人们低估了关羽的勇猛程度。

只能说关羽能被后世众人如此追捧,以「武圣」受万世香火供奉,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是真的有自己的实力的。

对于关羽的真实武力值,大家觉得到底是被高估了还是低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