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一点不懂珍惜

2024-01-27历史

酷烈血时代(48)

主笔:闲乐生朱晖

战国末年有一段时间,其实是六国翻盘的好机会,当时秦军被信陵君逼回函谷关内,之后几年秦国内部也出了不少乱子,只可惜六国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十月,秦国发生蝗灾,乌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全国瘟疫流行,秦死者众。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赵国老将庞暖率领五国联军合纵攻秦,虽顺利入关攻至秦国腹心之地「蕞」(今陕西临潼北,乃咸阳的北大门),但仍未能破城;乃移师向东攻打独自附秦的齐国,攻取海港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为内陆国家赵国打开了一个出海口。至此,赵国成为新的合纵领袖。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天有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主西方有大将死。果然,秦之名将蒙骜死,六国额手称庆。

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秦王弟长安君成矫率军攻打赵国上党郡时在屯留(今山西长治屯留区)造反,失败后逃到赵国。赵王把饶(今河北饶阳东北)封给了成矫。秦王弟成矫的叛变比当年秦军统帅郑安平的投降赵国性质更为严重,是对秦国国际威望的一次重大打击。跟随秦王弟成矫的军吏按照秦法全部被处死,其家人则被放逐到临洮。之后,秦派将军壁继续攻击赵国,结果被庞暖击败,屯留、蒲鷎两支秦军于是叛秦,将秦将军壁戮尸,向赵国投降。这一年连续几次对秦战争的胜利让赵国声威大震,魏国甚至将与邯郸临近且又被秦军多次进攻的河内重镇邺城与安阳当做烫手山芋赠送给赵,以交好这个当时唯一能与秦抗衡的军事强国。之后,秦国又连续发生大灾,大批百姓逃出关中求食。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秦国竟然在四月份发生了寒冻灾害,冻死不少百姓。这一年,秦王嬴政已年满二十一周岁,遂举行表示已经成年的加冠礼,佩上了象征君权的宝剑。不久,权倾朝野的赵系外戚首领长信侯嫪毐造反(「事无大小,皆决于嫪」),大量卿级别的秦本土官员以及咸阳禁卫军将士参与其中,然而,嬴政年纪虽轻,但政治手段相当老辣,他利用赵、楚两派外戚之间的矛盾,联合楚系外戚(昌平君、昌文君),轻松将其剿灭,随后车裂嫪毐(注1),灭其三族。嫪毐的党羽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多位重臣皆枭首。

说也奇怪,秦王政继位之初,出了这么多大灾与内乱,秦国居然没有元气大伤,可见秦国农业基础之强大。这一切全要感谢一个韩国间谍。他就是著名水利工程师郑国。

早在公元前246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即位的第一年,韩国著名水利专家郑国突然来到秦国,提出帮秦国搞一个大事情,要在关中北部的盐碱地带修建一条长达三百里,拥有大小支渠三千多条的超级水利工程。

然而,这个宏伟的水利工程建到一半的时候,秦国的情报部门突然发现,郑国竟然是韩国派来的间谍,目的是耗费秦国大量人力物力修渠,这样就腾不出手来东进灭韩。至于能拖多久,拖得一天快活都好啊。

事发后,秦王嬴政虽然很生气,但仍然让郑国坚持修完了该渠,并将其命名为「郑国渠」。这就不免令人惊叹了,郑国作为间谍,计谋败露后不被处以死罪,反而能继续负责领导此一伟大水利工程,甚至在工程完工后还「命曰郑国渠」来纪念这样一个原本要危害秦国的外国阴谋分子!此种现象透露出的秦人对经济的重视,对水利的重视,对实用技术的重视,以及秦人的科学精神,开放意识和宽广胸襟,都是我们在考察秦史和秦文化时应当关注的(注2)。

当然,秦人之所以不杀郑国而成让其成就伟业,也是这位郑工程师确实厉害,据水利史专家根据现代的实地调查,郑国渠干渠渠线布置在渭北平原二级阶地的最高线上,这就保证了支渠以及其它下级渠道的自然引水,从而获得了尽可能大的灌溉面积。另外,郑国渠还采用了一种类似「飞渠」的简易渡槽实现了和冶水、清水、沮水、漆水等河流的「立交」(注2),其水利勘测技术与施工水平令人惊叹。杨宽还根据【重修泾阳县志·水利志】和【长安图志·洪堰制度】论说郑国渠采用了一种「石囷」技术,即利用泾水含沙量高而又肥效的特点(注3),在一段平坦河床下游,利用木料筑成圆廪,填进巨石,成为「石囷」,用大量「石囷」排列成堰骨,使泾水到此减低流速,沉淀部分粗沙,引进具有肥效的细沙入渠,既可用来灌溉,又可不间断地向农作物供给锰、钾等无机物,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还可以冲走地表的盐分(注4),最终将郑国渠所灌溉的这四万顷田地变成当世最肥沃的良田,亩产(相当于今0.74亩)达到「一钟」,即六石四斗(注5),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应当是最高的亩产量(当时一般产量只有1.5到3石左右)!六石四斗合今约768斤,计算下来,光郑国渠所灌溉的咸阳东面四百万亩渭北良田,每年就可以生产粮食约15亿公斤即150万吨,足够支撑秦国数十万大军在外征战一年了。

韩国人真有才啊,当年越国为了迷惑吴王夫差,送财宝送美女,诱导其大兴土木,营造宝殿。可这次韩国居然设法诱导秦国修建有万世之利的水利工程来饮鸩止渴,其战略思维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我想韩国人还是低估了秦国的建筑水平与社会动员能力,没想到只用了短短十年,秦国就修好了郑国渠。公元前237年,秦国的超级工程与内乱同时宣告结束,这一年,嬴政罢免秦相吕不韦(注6),赦免了此前因为作乱被迁移到蜀地的嫪毐门客,暂且平息了秦国本土派贵族与客卿派势力之间的内斗。至此,秦的内乱终告结束,朝中韩赵两系势力全被清除(王弟成矫乃韩女所生,属韩系势力),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究极体也基本修炼完成(注7)。这十年来,由于秦人外交得力,六国竟没有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合纵攻秦,结果让秦人从容渡过难关、重整旗鼓而越发团结、越发强大。由此可见,所谓「缓兵之计」的关键不在「缓兵」,而在「计」,如果本无计谋,只是偷生苟活,那「缓」又何益(注8)?

更可笑的是,就在这一年,赵悼襄王懵然不知自己末日来临,还屁颠屁颠的跑去咸阳置酒祝贺,搞得他老人家好像跟秦王关系多铁似的。

秦王嬴政少时曾在邯郸做质子,可能与赵悼襄王有过一定交往,但当时秦赵交恶,嬴政母子屡遭赵人欺凌,那绝不会是一段愉快的回忆;但为了迷惑赵国,嬴政还是摆出了一幅伪善的面孔,大宴赵王,宣称秦赵永世交好,永不加兵。燕国无道,秦必助赵伐之。

这种三岁小孩儿都不会相信的鬼话赵悼襄王居然大为受用,回去就跟李牧说:「秦王者,好人也!」

李牧狂晕,秦王是好人,我就是圣人了,你个败家玩意儿!

赵悼襄王还是不以为然,他觉得秦王嬴政终归是年少,总该比老奸巨猾的吕不韦要好与;于是不假思索,在第二年(公元前236年)又派庞煖、李牧为将,率军大举进攻燕国。可赵军刚拿下貍邑与阳城(今河北任丘市以北一带),秦军就出尔反尔攻来了。

这是秦王嬴政亲政以来的第一仗,也是秦统一天下的首战,可谓意义非凡。在此之前,嬴政这个超级早熟的政治天才又顺利平息了秦国本土派宗室大臣要求驱逐秦国所有客卿的浪潮,将帝国内部整合完毕,上上下下团结一心,文有李斯,武有王翦,再加上一个国师级的人物尉缭子,可谓雄姿英发,气吞万里如虎。

基于此,秦王嬴政将秦军中的重量级人物全给派上了,主将王翦,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路大军,总共三十万,齐攻赵国在彰水南岸的最大的一座堡垒——邺城。

兵临城下,赵悼襄王才彻底慌神了,赶紧要把庞煖、李牧从北边儿调回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王翦不愧为秦自白起之后的最强战神,仅仅十八日,邺城、安阳等九座漳水重镇就全部易手,邯郸南长城彻底暴露在了秦军兵锋之前。更重要的是,邺城的西门豹十二渠是与秦国郑国渠、都江堰齐名的著名水利工程,有了这片河内农业基地,秦军便有了充足的后勤资源,足以在中原发动耗时数年的大规模战争;从前长平、邯郸之战时通过加强防守而将秦军耗走的战法,以后就再也行不通了。而接下来,王翦又派兵拿下了秦国梦寐以求的阏与、橑阳等太行山险要,一举对邯郸形成了半包围之势,天下为之震惊!

一个不小心,就丢了这么多军事与经济重地,赵悼襄王悔恨交加,连骂秦王不讲信用,终于一口气没上来,竟然活活的给气死,找赵孝成王报道去了!

赵孝成王与赵悼襄王父子,一辈子被秦国人欺负,欺负至死,倒也令人心生几分同情,可是接下来即为的这位赵幽缪王,就糟糕的简直让人无话可说了,一句话,BZ养的。

我这里没有骂人的意思啊,他的确是BZ养的。

赵悼襄王本来是有个好太子的,他的名字叫赵嘉,这位储君,人品识见统统是没话说,如果他能顺利即位,赵国或许还能再撑上一段日子,可惜悼襄王偏偏爱上了一个倡女,这倡女又给他生下了一个叫赵迁(即赵幽缪王)的败家子,于是一切都乱了。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个失败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无德的女人;赵迁之母是一个倡女,这并不是阶层歧视,不过在那样的时代,这种女人确实不适合执掌政治,而且,这位还有前科,她原先是邯郸城的一个名妓,以歌舞闻达于权贵,后从良嫁给了一位赵国宗室贵族,却将那一整个宗族整得鸡犬不宁,最终还把老公给克死了,于是当上了一个寂寞难耐的小寡妇。

再后来呢也不知怎么搞的,小寡妇竟然勾搭上了赵悼襄王,还弄得他神魂颠倒,非要娶了这祸害入宫不可。

当时李牧正在邯郸,闻此立刻表示反对:「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

——好女人可以兴家,坏女人却可以乱家,国君若是娶了坏女人,那可就要乱国的呀!

赵悼襄王不听,好你个李牧,寡人的家事你也管起来了,你是不是管的太多了一点儿,难道本王要娶一个女人,还要经过你的同意不成!

他对李牧说:「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卿盍多言?」

李牧无奈,叹息而退,眼看赵国的前途或将葬送在此女手中,吾却无能为力,悲夫!

这女人果然没有让李牧「失望」,她一入宫,就开始一个劲中伤赵后与太子嘉,又派人冲撞太子,引太子犯罪。终于,悼襄王中了香艳袭人的枕头风之毒,脑袋发昏,竟废赵后,立娼女为后(即赵悼倡后),废太子嘉,立赵迁为太子,并使郭开为太傅,教太子赵迁读书。

哈哈,郭开当老师,天大的笑话,这家伙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他最厉害的四门学问,恐怕是声色犬马吧!

如此家教,其结果可想而知,赵迁长大之后,成为了闻名全国的败家子,跟他那死鬼老爹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赵国国君在战国中后期居然每一代素质降低一点,无一例外,这也真是历史的奇葩了。如果说赵武灵王是80分,那么赵惠文王60分,赵孝成王40分,赵悼襄王20分,赵幽缪王「败家迁」估计只有负分滚粗了。

另外一边,秦王嬴政听说赵悼襄王死了,「败家迁」即位,李牧则被赵悼倡后赶回边郡吃西北风了,不由大喜,立即命令驻扎在彰水南岸的大将桓齮,给我打!

于是在赵幽缪王二年(公元前234年),桓齮统领秦军主力,向东迂回百公里,从漳水的下游,偷渡过河,一举攻下防备不严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接着大军继续突进,兵锋直临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城下。一旦武城也被攻克,则意味着赵国的南长城被全线突破,邯郸危矣!

「败家迁」一听说狼来了,吓得两脚直发软:「谁,谁可为寡人却秦乎?」

这个时候,赵国名将庞暖已经去世,于是有人提议:「老将廉颇在楚,常思用赵人,不如召其回赵。」

败家迁摇头,廉颇老家伙都八十多岁了,且自魏奔楚这几年是一场胜仗没打,此无用之回头草,好马且不吃,寡人岂能食乎?

有人又说了:「不如召回李牧,此良将也。」

败家迁又摇头,李牧与寡人之母有宿怨,寡人甚恶之,还是让他继续吃西北风吧!

群臣又推荐了几个人,败家迁一一否决。最后郭开说话了:「臣有一人,名扈辄,此人仪表非凡,有万夫不当之勇,王可用之!」

败家迁大喜,还是太傅甚至我心,寡人就是喜欢帅哥和猛男啊,廉颇李牧这些老家伙,统统给我滚一边儿去!

群臣个个傻眼,败家迁果然名不虚传,用人「不拘一格」,出手就是不凡,佩服佩服!

于是扈辄领着十万大军,急赴武城解围,正中秦军埋伏。赵军疲惫之旅,哪里是秦虎狼之师的对手,结果秦大败赵军于武城,杀扈辄,斩首十万。桓齮由此一战成名,成为秦军继白起以来又一位天才的歼灭战大师,一颗伟大将星冉冉升起。

消息传到邯郸,举城大悲,败家迁万分惊惧,赵国南部军区的十万主力一朝丧尽,秦军若再攻,为之奈何?

群臣无语,你个败家玩意儿,比你老爸还会败,一上台就败了我赵国十万大军,现在可怎么办哪,赵国要完蛋了呀!

我们来随便算一算账就明白群臣的绝望了,长平之战赵国损兵45万,邯郸之战又损兵数万,紧接着秦国将军摎攻赵又斩首九万,如今扈辄十万赵军亦全军覆没,前前后后加起来,赵军已损兵70万,国中壮年,几乎殆尽,以后这仗还怎么打?

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败家迁却想起李牧来了,对呀,慌什么,寡人还没输光呢!北边李牧不是还有十万边兵吗?用这最后的老底,跟秦军最后一搏吧!

于是败家迁急遣使者,持大将军印,五百里加急,速召李牧回都。

这是赵国最后一点儿筹码了,要么翻本,要么输光裤子,一切就看李牧的本事了。

李牧接过大将军印,心内沉重似铅,如今天下大势,秦已成并吞之局:信陵君死后韩魏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年年朝秦,山东之脊已断;;齐国则奉行孤立主义,麻木不仁;楚则在春申君死后陷入内斗,自顾不暇;放眼天下,六国人才凋零,唯自己这支边兵堪与秦一战,己若败,秦则再无阻遏,六国之亡,即成定局矣。

这正是天下存亡,系于李牧一身,这位战国时代六国最后一位战神,能否以区区十万边郡边防军,挡住大秦帝国并吞天下的泰山压顶之势,力挽狂澜,就在此一举了!

事在危急,李牧不敢拖延,他即刻选车千五百乘,骑万三千匹,精兵五万余人,随自己南下勤王;另留车三百乘,骑三千,兵万人守代。

一时间,赵国的南长城上空,山雨欲来风满楼,战国史上最强的两支铁军,眼见着就要正面对决了!

注1:有学者认为,摎嫪古字通用,嫪毐就是邯郸之战后继任秦国尉的将军摎;可备一说,但缺乏足够证据。

注2:李健超:【秦始皇的农战政策与郑国渠的修凿】,载【西北大学学报】,1975年第一期。

注3:泾水是渭水的一级支流,自古因含沙量大而闻名,所谓「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汉书·沟洫志·郑白渠歌】】)。因古时常是渭水清而泾水浊,故两河交汇处常有「泾渭分明」之景观。

注4:此即农业种植中的「盐害」,指由于干燥土壤的水分蒸发,造成土壤中的钙、钠盐分浮出地表,形成结晶的现象。置之不顾的话,将导致农作物枯死。而带有细沙的「填瘀之水」,既能起冲压、降低耕土中盐碱含量的作用,又可使泥土堆积,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

注5:参阅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9-70页文及图。

注6:吕不韦乃嬴政父一事,与同时期楚国春申君乃楚幽王之父一事,情节如此雷同,应该都是战国末年的流言传说而已,并不可信。毕竟,在血统上否认敌人的权力来源,是最为直接有效的。

注7:在此之前,秦国外戚与权臣占据了大量的封地,并不是完全的郡县制。如魏冉封有陶郡一郡,公子巿封有宛,公子悝封有邓,芈戎封有新城,皆工商业极其发达之大城邑,故此「四贵」号称「私家富重于王室」。昭襄王一朝之后,又有吕不韦封有河南、洛阳十万户,以及蓝田十二县(【战国策·秦策五】),后来又接收了燕国的河间十城作为封地(【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五);另外长信侯嫪毐也封有山阳地,后来又封了河西、太原,这样足足以两个郡为封国,是战国封君中最大的。

注8:比如后来刘邦在彭城大败于项羽后对随何说:「孰能为我使淮南 ,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 。」结果随何成功策反了西楚背后的英布,使得项羽留兵平叛耽搁数月,而让刘邦准备充足后成功反杀了项羽。数月都能成谋,何况十年之久乎?足见韩赵等六国之君皆庸黯懦愚之辈,只懂偷生苟活,其灭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