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有超凡的智慧和才能,但因过分迎合上意以至因馋遭贬,郁郁而终

2024-01-02历史

他出生于汉末,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其才媲美郭嘉、荀彧。他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比刘备这种比刘备这种"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之后"更要金贵,可这样的汉室宗亲却屈身事贼官,成为汉贼曹操帐下谋。他就是刘晔。

刘晔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他七岁那年,母亲病重,临终前对刘晔和他的哥哥刘涣说:「你们父亲身旁那个人,既谄媚又狠毒,必将败坏我家。你们长大后,如果能除去她,我死也无恨。」刘晔牢记母亲的遗嘱,并在六年后采取行动,将父亲的侍者杀了,并前往母亲墓前谒告。这件事让刘晔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人们都对他表示钦佩和赏识。

成年后,刘晔的智谋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曹操派人征召他与蒋济、胡质等当地名士。当他们一同前往扬州时,其他人都忙着准备各种会见事宜,只有刘晔独自一人卧于车中,始终不参与。蒋济问他为什么,刘晔回答:「我们将会见非常英明的领袖人物,一定要展现精神,精神不是可以用准备的方法得到的。」刘晔的这种不拘小节、注重精神层面的态度,让人们更加敬佩他的智慧和胸襟。

见到曹操后,其他人都表现得十分出色,而刘晔却一言不发。但当曹操接见刘晔时,刘晔却向曹操提出了许多高深的战略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回答。刘晔用这种方式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并成功引起了曹操的重视。曹操留下刘晔参与机要,经常向他询问意见。

然而,刘晔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他善于揣摩君主心意并据此进言,这种行为虽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却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魏明帝曹叡打算讨伐蜀国,朝廷内外都认为不可。

侍中刘晔有胆有识,谈论起问题时,有声有色,很是动听,深得曹叡亲近器重。

曹叡召刘晔入朝商议此事,刘晔说:「可以讨伐」,但出来后与朝廷大臣讨论时,则说「不可以讨伐。」

中领军杨暨也是曹叡的亲信大臣,是持不可讨伐意见中最为强硬的人。

杨暨也很看重刘晔,每次从朝廷出来,就去拜访刘晔,刘晔每次也都讲不可讨伐,还与他分析其中道理。

后来,曹叡谈起伐蜀之事,杨暨恳切规劝。

曹叡说:「你是个书生,哪里知晓军事哦。」

杨暨谢罪说:「我的话诚然不足采纳,但侍中刘晔是先帝的谋臣,他就常常说不可讨伐蜀国。」

曹叡不信,说:「刘晔与我说的是可以讨伐蜀国啊。」

杨暨说:「那就把刘晔叫来对质。」

曹叡下诏让刘晔进宫,问刘晔怎么回事。

刘晔一时难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始终不说话。

后来刘晔单独晋见曹叡,责备他说:「讨伐一个国家,是一项重大的决策,我知道这件大事后,常常害怕说梦话泄漏出去,增加我的罪过,怎么敢向人说这件事?用兵之道在于诡诈,军事行动没开始时,越机密越好。陛下公开泄漏出去,我恐怕敌国已经听说了。」

曹叡急忙向他道歉。

刘晔出来后,又责怪杨暨说:「渔夫钓到一条大鱼,就要放长线跟在后面,必须到可以制住时再用线将它牵回,那就没有得不到的。帝王的威严,难道只是一条大鱼而已?你诚然是正直的臣僚,然而计谋不足以采纳,不可不仔细想一想。」

杨暨也向他道歉。

后来有人向曹叡建议测试刘晔是否忠诚。他们故意用相反的意思问刘晔问题,如果他的回答与所问意思相反,说明他常常与陛下圣意相一致;如果他的回答与所问意思相同,那么他的迎合之情必然暴露无遗。曹叡听从了这个建议并测试了刘晔,果然发现他的迎合之情从此疏远了他。

尽管刘晔的智谋和才能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但是他过于揣摩君主心意并据此进言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政治上的悲剧这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奉承者可能对你说真话,因为他没有别的动机;也可能说假话,因为他心怀叵测。"英国诗人赫兹里特这样告诫我们: 奉承话是蜜糖裹着的砒霜,是致命的毒药,是人际交往中的暗器,奉承话是糖衣炮弹,一旦攻破了你的防线,就会置你于死地。

奉承话是人际交往中的暗器,奉承话是糖衣炮弹,一旦攻破了你的防线,就会置你于死地,这话虽偏颇一些,却也反映了其中的道理。"马屁文化"已让人们的心灵扭曲变形,道德品质严重滑坡。

"马屁文化"的流毒正毒害着人们纯洁美好的心灵,正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严重障碍。可悲的是某些领导不但没有觉察到这股暗流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反而为这种文化所左右,这是非常危险的。"奉承话"犹如鸦片毒品,虽能让你飘飘欲仙,却能消磨你的意志,侵蚀你的灵魂,你可千万要小心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守正直的立场,不因个人利益而丧失原则,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