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如何理解曹操这句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2024-02-29历史

公元208年12月,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大败,从长江流域撤退,留曹仁守江陵。

公元209年,南郡之战爆发,周瑜率军猛攻南郡,曹仁在坚守一年后撤退,周瑜遂占领南郡。

公元210年,曹操下【求贤令】,以唯才是举的方式向天下征集人才。同年,曹操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述志令】,也叫【让县自明本志令】,其中就有这几句话:

【述志令】: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

首先,你得明白,曹操为什么要写这文章?

曹操

曹操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相继失败,朝廷之中非议曹操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非议主要体现为:

1、曹操对汉室不忠。

2、曹操要交出兵权。

3、曹操有野心,有篡位之心。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打赢了,就能因功更进一步,就没人会质疑他,但曹操打输了,于是各种质疑之声四起。

这种质疑也说明了以汉献帝为首的朝廷,并不是完全与曹操一条心,这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遗症。

所以曹操想写一篇文章来证明自己的忠心,同时说明自己真实的想法,以瓦解那些质疑之声。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话既是曹操的真实功绩,同样也是曹操的自我吹嘘。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反过来说,天下没有曹操,会有很多人称王称帝吗?

会有这种情况,但是你要看结果,任何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统一,秦末农民起义时,天下起兵反秦的诸侯有上千,打到最后只有项羽和刘邦能争夺天下,结果就是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在刘邦之前,秦末分封了多少诸侯王,也有诸侯自立为王的,但都是昙花一现,不会长久的,在乱世的争斗中,这些没有实力的诸侯王,最终都会被历史淘汰的。

新朝末年的天下,也是不断有人称王,有人称帝,但没有实力的称王称帝都是历史的尘埃,都被会其他势力所取代,最终也是刘秀消灭所有割据势力而统一天下。

东汉末年的天下,即使没有曹操,还有袁绍、刘表、刘备、孙权、马超、刘璋等人,就算有人称王称帝,难道天下就不能统一了吗?

曹操不能把这句话算成自己的功劳。

反过来说,汉朝自从汉灵帝去世,董卓乱政开始,汉朝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汉献帝从一当上皇帝就是傀儡,一直到他死还是傀儡,就算有人称王称帝,对于乱世来说,又有什么影响?

汉献帝

袁术称帝,仅2年时间就败亡,虽然曹操有过讨伐袁术,但袁术的失败并不全是曹操讨伐的原因,在曹操之前,吕布已经数次大败袁术,那按曹操的说法,吕布也有功劳了?

袁术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得民心而众叛亲离,孙策、陈兰、雷薄离袁术而去,这也是曹操的功劳吗?

当然曹操是有功劳的,夏侯渊在枹罕(今甘肃临夏)讨伐自称为河首平汉王的宋建,但你会认为这是曹操忠于汉室的表现吗?

当然不是,曹操讨伐这些称王称帝的割据势力是为了他自己的霸业或者帝业,有人说曹操终生没有称帝,就认为曹操是忠臣,这是不对的。

曹操杀死了汉献帝怀孕的董贵妃,一胎两命,幽禁害死了汉献帝的伏皇后,还杀了汉献帝与伏皇后生的两个皇子,这是忠臣吗?

当然不是忠臣,曹操是凭自己能力起兵而强大起来的割据势力,既然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伪装为朝廷势力,就得在表面上表现得足够忠心,但曹操显然是我行我素,并不在乎汉献帝的感觉。

袁术称帝

曹操在【述志令】中列举了周文王侍殷、乐毅忠燕、蒙恬三代忠秦的例子,来说自己到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这话是不是很可笑。

不要看一个人是怎么说的,要看一个人是怎么死的,说的话可以撒谎,做的事一般假不了。

213年,曹操进封魏公,加九锡,216年,曹操进封魏王,建立了一个独立于汉朝之外的诸侯国,这是为了篡位做准备。

自刘邦以后,两汉是不封异姓王的,这是一条不成文的祖制,曹操违反了,有人说这是汉献帝分封的,是合法的,这不可笑吗?

曹操心里想什么,不需要自己说出来,就会有一帮阿谀奉承之徒帮他去劝说汉献帝,表面上是劝说,实际上就是逼迫。

这跟曹丕代汉是一样的道理,汉献帝会主动把皇位让出来吗?还让了三次,当然不会,这都是逼迫的,不让会怎么办?曹丕有一百种办法让汉献帝配合他演出这幕禅让大戏。

曹操想当周文王

曹操还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矣!

若我有天命,我宁愿当个周文王。

周文王是干嘛的,开创之君,正因为周文王打下的基础,周武王才能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曹操说自己想当周文王,这不是明显的改朝换代之心吗?

曹操这篇文章不写也没有关系,反正都是要篡位的,写了反而还让人落下笑柄,既要当奸臣,又要立牌坊,这不矛盾吗?

曹操的确没有自己称帝,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儿子更方便地改朝换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就是篡位前的王莽,一个劲地强调自己的忠心,实际上心中不断在盘算如何取代前朝更为稳妥。

如果王莽不篡位称帝,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会低于周公吧。

曹操称王

曹操没有篡位,难道他就没有篡位之心,难道他没有篡位之实吗?

曹操是政治家,政治家为了政治目的可以说任何话,不要在乎曹操说了什么,要看曹操做了什么?

政治家是不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小孩子才分好人和坏人,曹操只看利益与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写的【述志令】并没有达到政治目的,朝廷之中的质疑之心并没有因为这篇文章而消停。

与此相反,在写【述志令】三年后,曹操称公,荀彧莫名去世,六年后,曹操称王,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