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在汉章帝过世后,虽然手握大权,但内心的孤独无法抚慰。她开始寻找新的「伴侣」,而都乡侯刘畅就被她看中了。但是,他们的感情并不稳定,因为他们的感情动了一个人的蛋糕——窦宪。
公元88年,窦太后在汉章帝的丧礼上看到都乡侯刘畅,他的风采令人眼前一亮。
窦太后在无人注意的时候,悄悄拉过刘畅的手说:「皇宫虽然广大,但我却找不到真正的知心人。听说你懂得人心,是否愿意到我这里来?」
都乡侯刘畅虽然身为皇亲,但他并不是一个有自制力的君子。在窦太后的诱惑下,他违背了纲常伦理,陷入了温柔乡。
当时,刘畅并没有进入内宫的权限。但他有个好友叫邓叠,邓叠的母亲和窦太后私交很好,凭借这一层关系,刘畅得以接近窦太后。
窦太后和刘畅围炉煮酒,谈论诗书年华,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感情不断升温。
然而,窦太后和刘畅的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被很多人看在眼里,但他们敢怒不敢言。
毕竟窦太后以及外戚窦家此时权势滔天,没有人敢触他们的霉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感情可以稳定发展下去,因为窦宪极力反对他们的这段关系。
窦宪是窦太后的哥哥,窦家本就是豪门大族,凭借窦太后在朝中的影响力,更是发展到了如今的权势地位。
而这个横插一脚的刘畅和窦太后的感情这么好,很难说今后不会影响到窦家的势力。
况且刘畅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他如果有任何异心,通过挑拨,甚至是暗杀窦太后的方式谋权篡位都是有可能的。
为了解决这个隐患,让自己能守住家族的荣华富贵,窦宪便趁着刘畅在屯卫休息、没有侍卫在侧时,悄悄把窦宪刺杀了。
这件事让窦太后非常愤怒,她和刘畅感情正到浓时,爱人突然身亡,知道是有人眼红了。于是她下令严加排查,没想到最后查到了自己哥哥头上。
窦太后更加愤怒了:「是我给你的权力不够大吗?是我给你的钱财不够多吗?如今我一个人深陷内宫,好不容易身边有了一个知心之人,你还要把他杀死!」
窦太后下令把窦宪关起来,但窦宪的话改变了她的主意:「太后!我自知犯了重罪,但是您再给我一个机会吧!您可以派我去平定匈奴,到时候再定夺对我的处置也不迟啊!」
这个条件是非常诱人的,匈奴的威胁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窦太后也渴望能除去这个危险的敌人。
而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又成为了窦太后的入幕之宾,那就是郭举。
郭举又是窦宪的女婿,自然不想岳丈失去权势,也从中游说。在这样的情境下,窦太后同意了窦宪的请愿。
其实,窦太后未必没有自己的考量,窦家毕竟是她的娘家,如果窦宪倒下了,就相当于她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因此,哪怕没有上面的原因,窦太后在冷静后也会放过窦宪的。
谁知窦宪在战场上的确有着不凡的能力。
公元89年,窦宪作为车骑将军,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北匈奴。
在这次大战中,一共斩杀了北匈奴一万三千多人,缴获了牲畜上百万头,还迫使八十一部共二十多万匈奴归降于汉朝。
「燕然勒石」就是窦宪这一次战役的功绩。
虽然没有活捉单于,但是他的功劳已经可以和当年大名鼎鼎的霍去病相提并论。
立了这个大功,窦宪不仅又得到了封赏,刺杀刘畅的罪名也不再被追究了。
没有了生命安全的威胁,他嚣张跋扈的本性又暴露出来,这也为他今后被清算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公元91年,窦宪再次奉命率兵攻打北匈奴。
这一次窦宪的战绩更是辉煌,直接将匈奴灭了国。他还建立了一套屯兵驻守管理匈奴的制度,彻底解了后患之忧。
但是他没有算到的是自己被鸟尽弓藏的下场,班师回朝之际,等待他的不是更高的荣耀,而是已经成长起来的汉和帝的过河拆桥。
这一次,哪怕是窦太后都救不了他了,而窦家的无上荣光也从此开始陨落。
(注:图片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