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是周总理唯一的「儿子」,隐藏真实身份50年,父子俩只见过一面

2024-07-27历史

他是周总理独有的「儿子」,竟隐姓埋名了 50 年,父子俩就见过一回。

一直到退休的时候,其真实身份才被揭露出来。

【唯一的「儿子」】

在啥场合啥时候都别讲和总理的关系,更别显摆自己。

这是周总理定的家规,王戍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一坚持就是整整五十年。

谁都想不到,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基层教师,居然是周总理唯一的「儿子」。

要晓得,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早年由于为革命奔波劳累伤了身子,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周总理夫妻俩直到离世,都没留下一个孩子。

这对敬爱周总理的人民来讲,肯定也是个遗憾。想想看,要是周总理有后代,肯定会跟他一样聪明能干,还英俊潇洒。

虽说没有亲生娃,可大概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缺憾,周总理跟邓颖超,收养了不少孩子,这些孩子都亲热地叫他们「周爸爸」「邓妈妈」。

周总理亲口承认的,总共有着三个义女和一个义子,这唯一的「义子」是王戍。

王戍和周总理其他出身烈士遗孤的养女不一样,他是唯一一个和周总理有亲戚关系的孩子。王戍的祖母周桂珍是周恩来的嫡堂姑母,这就意味着王戍是周总理的表姑侄儿。

王戍跟周总理的缘分啊,得从 1939 年讲起,那时周总理正好去浙江搞抗日活动,顺便回浙江老家祭奠祖先。

王戍和周总理都是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就在这次祭祖大典上,他俩第一次碰到了。

王戍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父亲叫王子余,这王子余是个满怀报国热情的有志青年,早早就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因为父亲的影响,王戍也被进步思想所感染,所以他跟周总理有不少共同话题,聊得特别投缘。

之前王戍只是从报纸上,还有别人那儿听说了周总理的才华和事迹,心里对这位从没见过面的伯伯特别好奇,也特别向往。

不过在这次当面交流的时候,才十七岁的王戍,实实在在被周总理超强的人格魅力和才华给彻底征服了,对周总理那叫一个钦佩,而且感情越来越深。

在他看来,周总理那简直就像啥都会的神一样,一路上碰到啥难题,王戍老是主动找周总理求教,而周总理每次都能耐心给他说明,让他长了不少见识。

周总理对这个勤学好问、思想进步的表姑侄儿也是喜欢的。谁能想到,周总理忙完祭祖的事儿,准备回革命队伍时,王戍居然主动跟他说,要跟着周总理去参加革命,到前线打鬼子。

周总理瞅着王戍那瘦弱的身子、还带着稚气的脸,不忍心让他去那残酷的战场遭罪,时刻有生命危险,就跟他讲:

给国家做贡献啥时候都行,别着急在当下。当下你最要紧的就是好好学习,拿知识充实自己,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给祖国出力,等长大些再参加革命一点不晚。

懂事的王戍明白周总理的心思,可一想到自己多年来参军上战场报国的理想没法实现了,脸上还是难免显出失落和沮丧。

周总理看到这情况,一下就不忍心了,话锋一转,贴心地表示要收王戍当义子,好安慰他。

能把这么伟大的周总理认作义父,王戍那可是满心的欢喜,一下子就不忧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站在边上的王戍的父亲特别开明,拉着王戍,朝着周总理连着鞠了三个躬,还当场叫了一声「干爹」。

礼成以后,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写了一幅字:「埋头苦干,只要抗战胜利,肯定苦尽甜来」,用来鼓励王戍的父亲王子余持续爱国抗日。

从那以后,周总理在公开场合,都把王戍叫做「义儿」了。

后来啊,周总理竟然主动给王戍寄来自己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乘长风破万里浪,慕向表侄义儿存念——周恩来。」另外,还有一封信,鼓励他得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谁能想到,当年在绍兴的那次初见,竟是他们仅有的一次见面。绍兴的那回分别,也成了最后的分别。周总理寄给他的那封信和照片,竟然是周总理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寄给这位养子,这到底咋回事?难道周总理把自己这个「义子」给忘了不成?

【只见过一面的父子俩】

把周总理当作偶像跟榜样的王戍,一直都没忘了周总理的教导,学习特别努力。

不过由于抗日的形势特别紧急,和周总理分开还不到两年,日军就攻到浙江绍兴了。

王戍一家人因为要躲战乱,就搬到福建去了。为了能活下去,家里人给他找了个银行职员的活儿。

不过就算工作了,王戍也没丢下自己的学业,一直牢记着周总理的教导,边工作边读书,一刻不歇地学着,终于在 1945 年,成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

这儿有个小插曲,1946 年,王戍的父亲王子余,被国民党政府请去当绍兴越王镇的镇长。可王子余不喜欢国民党当局胡作非为、贪污腐败,马上就辞了职。到 1949 年解放前夕,他还和当地县商会的各界代表一起,组织了绍兴临时救济委员会,等着迎接解放。

1949 年大学毕业的王戍,跟他父亲一块儿投身革命事业,加入了解放军的南下服务团,把自己交给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他最开始在福建的政府机关上班,后来调到了福建的高级工业学校当老师,这之后他就在教育领域里干了,足足有几十年。

其实自从成为周总理的义子,王戍老是给周总理写信,可怪了,一封回信都没收到。

一开始王戍觉得,或许是革命形势紧张,信都被扣下了,周总理才没收到他的信。可新中国成立后,还是这样,王戍就不禁怀疑起来,寻思周总理难道真把他这个义子忘了?当年收他当义子,难道只是为了哄他,根本没当回事?

就算心里有了怀疑的念头,王戍还是决定相信周总理的人品,他认定周总理绝对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人,肯定是有啥迫不得已的事儿。

直到有一回父亲带来个消息,他这才把心里的疑惑彻底弄清楚,知道咋回事了。

原来啊,不光王戍老是给周总理寄信,周总理有个叫陈秀云的表妹,也一直给周总理寄信,不过这陈秀云寄信的目的跟王戍可不一样,王戍只是单纯慰问周总理,或者向周总理请教些学问。

陈秀云老是寄信,目的就一个,想靠着和周总理的亲戚关系得点好处,让周总理给她走后门,安排个好工作。

周总理一直都是公正无私的,从不搞特殊,于是就回信拒绝了这件事。

谁能想到,这陈秀云竟然拿着周总理的回信,把这当成自己是周总理表妹的证明,非要找政府部门硬要一份工作,甚至在政府大楼里又撒泼又打滚,大闹了一通,还打着周总理的名义威胁政府工作人员。

政府工作人员无奈,就给她安排了工作,结果这事儿让周总理知道了,周总理立马火冒三丈,马上要求当地政府部门把陈秀云开除,还公开跟陈秀云断了亲戚关系。

陈秀云这事,也给周总理提了个醒儿,为防止类似情况再出现,周总理还公开定了一条家规,那就是:

不管是周家啥样的亲戚朋友,都得靠自己努力生活。共产党人是给全国人民服务的,肯定不是给自己亲戚朋友谋取私利的。所以期望周家的亲戚朋友,不管在啥场合、啥时候,都别讲和我的关系。

所以呀,义子王戍来信,周总理虽说挺欣慰,可也不敢随便回信,就怕这回信会让陈秀云那样的事又出现。

另外,周总理也是为了保护义子王戍,他特别担心和王戍的这层父子关系,会被敌人当成把柄,拿王戍的命来要挟周总理。

所以,周总理一方面得顾及王戍的安全,另一方面又不想王戍仗着义子身份要特殊待遇不求上进,于是最后他就主动把王戍义子的身份藏起来了,让王戍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平平稳稳过完这辈子。

当然啦,为了能让王戍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周总理专门拜托王戍的父亲,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王戍了解到周总理的意思后,之前因为周总理没回信产生的郁闷一下子没了,而且更加佩服周总理正直的品质和为人,也越来越因为有这么一位品德好的义父而感到骄傲。

【隐姓埋名五十年】

打那往后,他一直严格遵循周总理【告亲戚朋友】里的十条家规。不管在啥场合,都从不提及跟周恩来的关系,也从不显摆自己,更没借周总理义子的名头给自己捞好处,而是勤勤恳恳地在教育岗位上付出,给祖国培养了好多人才。

在平常日子里,王戍一直践行着周总理倡导的「艰苦朴素」,啥都从简,低调生活,从不瞎浪费,所以谁也想不到,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基层教师,居然是周总理的义子。

当然啦,周总理可不是那种为了名声故意疏远亲朋好友,特别「不通人情」的人。要是亲戚没啥功利心思来看他,周总理还是挺欢迎的。

他不仅自己出钱给他们管吃管住,招待着。对那些家里确实困难、情况特殊的亲朋好友,周总理照样会大方地拿钱出来,帮他们解决难题。

好比说周恩来的侄儿,那是他大弟周恩溥的儿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没了,他母亲王兰芳因为参加革命落下旧伤,身体老是不好。

周恩来看到这对母子无依无靠的,而且还是因为革命牺牲的,于是就主动说要照顾他们。

原本这对母子身为烈士家属,该由国家供养,可周恩来考虑到新中国经济困难,为了给国家减负,就自己掏腰包给这对母子发抚恤金,使得王兰芳成为首个不拿国家工资的老干部。

至于侄子周荣庆,一直都守着周总理定下的家规,从不跟任何人讲自己和周总理的关系,就连对自己的未婚妻,也是啥都不说。

后来未婚妻还是从旁人那儿听说周荣庆是周总理的侄子,当时就吓得不敢结婚了,就怕自己高攀了周荣庆。

但周荣庆却说,自己虽是周总理的亲人,可一直都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没感觉自己有啥特别的,让未婚妻别心里犯嘀咕,然后未婚妻这才没了顾虑,放心跟周荣庆结婚了。

那作为周总理隐姓埋名半辈子的义子,王戍到底是咋「露馅」的呢?

这是 1978 年,周总理已经去世两年了,国家整理周总理生前的资料档案,从周总理的日记里,才知晓了周总理认王戍为义子的这件旧事。

2008 年,86 岁的王戍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怀念地回忆起:

义父都离开咱们三十多年啦,可他的高尚品德还有那模样和声音,一直都在咱心里头呢,就算到了现在,我还是把义父当成我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