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志愿军发明「隐身术」打法,500人干掉2700人,美军以为中国开挂

2024-02-03历史

1860年8月21日,六千英法联军攻入满清统治下的八里桥一带,3万清兵迅速做出反应,著名的八里桥之战爆发,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清兵挥舞着大刀、长矛以及鸟枪向英法军队发起了数次密集冲锋,但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一批批清军还没靠近英法士兵就倒在了血泊中,3万清兵拼死抗衡,最终却只换走了5个英法士兵,清兵八里桥战败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连同中国人的自尊也一起被焚烧殆尽,从这时候起,中国人不能打仗成为了西方列强们的共识,备受屈辱的我们在列强的铁蹄蹂躏下一直希望能有一个翻身之日,重新找回中国人丢失的自尊,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我们知道,翻身的机会来了,我们把17国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列强们引以为傲的王牌精锐部队在我们的手中一次次跌落神坛,160年未尝败绩的美骑一师,150年未逢敌手的英军王牌格洛斯特营通通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在长津湖、在雪马里、在横城,联合国军的攻势一次次被我军瓦解,所谓的王牌部队、精锐强军相继被我军击溃、歼灭,我们用辉煌的战绩狠狠打了列强们一耳光,是我们枪支弹药胜过列强了吗?并不是,在武器装备方面我们还远远不足以与列强们并驾齐驱,甚至连他们的零头也比不了,他们用60炮、81炮、无后坐力炮,我们只能打山炮、野炮,这样的胜利让列强们无法理解,他们甚至到现在都不明白中国人凭什么赢了他们。

但胜利总要有个理由,所以他们编造了所谓「人海战术」,认为中国是拿无数士兵的生命填补了战争的巨大消耗,而他们是尊重人权的国家,所以才没能取得最终胜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编造的谎言被国际社会大肆宣传,但这种论调如果细品的话就会觉得非常可笑,如果靠人数就能取胜的话,那八里桥之战3万清兵为何会输给六千英法联军呢?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能胜利,除了有不畏牺牲、大义凛然的战士以外,还有就是我们拥有能够将战术灵活运用到战场的志愿军将领,精妙的战术战法配合纪律严明的志愿军战士,共同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纵使敌人的火力再凶猛,也难以将其摧毁,而在志愿军战士使用的众多战术中,有一种战术极为特别,被打怕的列强们称它为「隐身术」,志愿军战士们则叫它「阵地潜伏」。

阵地潜伏简单来说就是战士预先潜伏到敌人阵地附近,待攻击命令发出时近距离击杀敌人,由于敌人没有防备,此战术的成功率极高,但问题是想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潜入严防死守的阵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实施这个战术,就必须先要近距离靠近敌人阵地,那么志愿军战士是如何攻克这个难题,成功「隐身」的呢?

1951年3月,鸭绿江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一支志愿军部队正跨过鸭绿江火速奔赴朝鲜战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他们此次赶往朝鲜战场的任务是驻守平康谷地和上甘岭,很多人还不知道,不久之后他们就要和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展开一场惨烈的战争:391高地争夺战。

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约10千米处,是南朝鲜军第9师防御阵地的主要支撑点,这块高地严重威胁志愿军的驻地,该高地位于我军前沿阵地约2000米处,是敌我双方交界处的一个制高点,从此地往下看,我军的下一步作战部署几乎一览无余,因此必须要将其拔掉,但391高地偏偏又是易守难攻的地段,高地周围全都是长达3公里的开阔地,如此辽阔的视野,如果我军要强取高地,势必会成为高地上敌人的活靶子,伤亡巨大还未必能拿下高地,而如果采用夜袭战,要想躲过敌人的探照灯就必须全程匍匐前进,但3公里的距离并不短,等战士们匍匐过去很有可能天就亮了,因此这个战术也不可行,就在指挥部一筹莫展的时候,负责勘查地形的战士们发现距离391高地约60米的地方有一处杂草丛,要想顺利拿下这座高地,这处杂草丛就是唯一的突破口。

1952年10月11日晚,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3营的500多名战士身上绑着杂草匍匐着爬向391高地,到黎明时分战士们全部抵达目标地,此时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像根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地守在这里,而且不能有任何的移动,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不能大声呼吸,要一直保持到主力部队发起进攻,这中间相隔的时间可能是十几个小时,也有可能是一整天。

潜伏的前几个小时里一切都很顺利,近在眼前的敌军并没有发现杂草丛中潜藏着志愿军战士,但几个小时后几个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部立刻下令对敌人阵地发动攻击,突然遭到打击后敌人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其中一枚燃烧弹正好打进了杂草丛,点燃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这名战士就是邱少云。

一开始邱少云只是腿部被点燃,火势并不大,在他的身边正好有一个水沟,只要他稍微侧身滚入水沟中就可以得救,但要是这么做的话,潜伏的500多名战友就会因此暴露,在生死关头邱少云毅然选择了牺牲,任由火焰燃烧着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烈火灼烧的疼痛让他的肉体备受煎熬,他只能将两只手深深地插进土里,然后继续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在他身旁,就是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他们恨不得立刻扑上去解救邱少云,但严格的潜伏纪律约束着他们只能看着自己的亲密战友一点点地被烈火吞噬,直到壮烈牺牲,邱少云也没有暴露位置,500余名战士也没有忘记他们的使命。

当天晚上,随着一枚信号弹升入天空,已经整整憋了一天的志愿军战士呐喊着「为邱少云同志报仇」,然后一齐冲向了敌人的阵地,由于距离太近且敌人毫无防备,我军只用了15分钟就将391高地上的敌军尽数歼灭,顺利拿下这座战士们用命换来的阵地,战斗过后,战士们在寻找邱少云遗体时发现了这样一幕悲壮的场景:被烧焦的身体蜷缩在地上,军服和鞋子早已被烧成了灰,唯一还保存完整的部分就是那双深深插入泥土中的双手。

此次阵地潜伏战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打击了联合国军的气焰,中国军人不畏牺牲的精神足可称得上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神话,由于阵地潜伏战术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效,此后不久我军又指挥了一场更大规模的阵地潜伏战。

时间进入1953年,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连战连败的美军早已被志愿军战士打散了斗志,停战一事也已是板上钉钉,但此时南朝鲜当局却有了新想法,李承晚集团不断阻挠破坏停战谈判的进行,甚至向志愿军叫嚣要「进军鸭绿江单独打下去」,为了消灭李承晚的野心,我军立刻下令对南朝鲜军队实施重点打击,而在此之前,我军必须要先拔掉方形山上的949.2高地。

方形山位于金城附近,整座山脉有数个海拔超过800米的高地,其中至高点949.2高地更是尤为突出,由于有天然的地形便利,美第10军和南朝鲜第2军团在这里均驻有重兵,并修筑有坚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如果按照常规打法,要想攻上949.2高地,我军先得从陡峭的山坡一直下到很陡的山沟底,然后再穿过谷底攀登上敌军阵地,这种打法很容易暴露志愿军的位置,因此必须要换一种思路进攻,经过一整夜的苦思冥想,志愿军180师师长李钟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提前安排战士们潜伏到敌人阵地,而且这一次潜伏的人数足足有3500人。

如此冒险的战术不仅是敌人始料未及的,也是司令部没有想到的,这么多人潜伏到敌人眼皮子底下,万一被发现,伤亡不可想象,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钟玄的方案还是得到了认可,1953年6月10日夜,我军3500名潜伏士兵分批次秘密向潜伏地点出发,部队开拔期间所有人不能发出一点声响,至第二日凌晨时分,3500人全部抵达预定目标地点,在目标地周围的密林中开始了漫长的潜伏期。

敌人对我军灵活的战术早有耳闻,他们也害怕会有志愿军悄无声息的潜伏过来,所以他们时不时就要往阵地周围放点冷枪冷炮,导致我军潜伏部队有多人受伤,一名叫张保才的战士被打中了腿,血流不止,但为了不暴露位置,强忍着疼痛,直到血流干壮烈牺牲,像张保才这样的战士有很多,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强忍着一动不动、一声不吭,战斗还没开始就已经有十几名战士牺牲于敌人的冷枪冷炮之下。

6月11日晚上,发动总攻的时间终于来了,我军集结259门火炮配合喀秋莎火箭炮对敌人阵地发起猛攻,无数拖着红尾的炮弹划过天际,径直朝着敌人的阵地飞去,很快敌人的阵地就成了一片火海,20分钟的炮火轰炸结束后,憋了整整19个小时的3500人潜伏部队集体从密林中一跃而起,向敌人的大本营发起总攻,敌人瞬间懵了,他们还没看明白这群战士是什么时候「瞬移」到这里的,就被尽数歼灭,战斗持续了一小时十分钟,我军顺利攻下949.2高地,歼灭南伪军一个整团和一个师部直属连上千人。

阵地潜伏,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种常用的战术,不仅志愿军知道,美军也知道,但真正将这个战术发挥到极致的,只有志愿军,这种战法考验的不仅仅只是士兵的军事素养,更多的是精神与意志力,烈火焚身依然能保持岿然不动,血流如注仍能一声不吭,这早已不是外军所能理解的范畴,他们以为天方夜谭的事情,却被我军真真切切地使用在战场上,这群战士被称为轻步兵的巅峰,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依旧是列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