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邓小平刚到129师,就当众把参谋长狠批了一顿,连刘伯承都看呆了

2024-07-17历史

1938年,邓小平刚到129师没多久,就干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他当众把参谋长李达狠狠批了一顿,连师长刘伯承都看呆了。

刘伯承和邓小平是我军中令人熟知的一对经典搭档,二人手下的部队被称为「刘邓大军」,但邓小平起初和刘伯承并没有多少交集,他们各自忙于工作,后来,二人相识的契机到来了。

二人初识是在1931年,开始合作要从抗战时期的八路军129师说起。

1937年的11月,原八路军129师政委张浩疾病缠身,不得不住院休养,他没有精力去承担行军打仗的任务,刘伯承知道张浩的身体状况很糟,出于关心的目的,他向毛泽东发了一份电报。

电报中,刘伯承详细报告了张浩的病情,并表示如果继续让张浩留队工作,势必会加重他的伤病,部队将会永远损失一位优秀的干部。中央收到这份电报后,及时做了回复,批准张浩回延安休养。

但是,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129师肩负着重要的作战任务,刘伯承缺少了张浩这位尽职尽责的同事,顿时觉得精力有限,有太多工作等着他去一件件的办。

长此以往不是办法,刘伯承怕处理不及时会给部队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希望调来一位新政委。中央征求刘伯承意见,希望他能推荐合适人选。

刘伯承认为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能力出众,又具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定能在指挥作战时给军队带来帮助,是个不错的师长人选,而自己可以去做政委。

周恩来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徐向前曾经领导过红四方面军,能力很受认可,但是,中央却并没有采纳这个用人方案。

因为,徐向前和刘伯承都十分优秀,都具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两个人都来一个师团,有些大材小用,况且徐向前正与阎锡山一起做统战工作,暂时还无法调回来。

迟迟没有人选,刘伯承一边当着师长,一边当着政委,手头的工作堆积如山,他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因此,他更加频繁的给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发送电报,希望尽快调来新政委。

很快,刘伯承和毛泽东又针对政委人选商讨一番,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个人:邓小平。邓小平是刘伯承的老乡,四川人,邓小平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政治工作能力都非常出色,刘伯承都有所耳闻。

不久,邓小平服从安排,来到129师团,他与刘伯承之间的事情,渐渐开始谱写。

二人相差12岁,刘伯承更年长,他们性格天差地别,刘伯承性格温和,而邓小平对待工作十分严肃,对干部要求极高,这一点从他刚入129师就显现出来了。

1938年6月,129师命令陈赓带领部队向南进击,并火速将命令拟定好,参谋长李达将这份重要情报亲自装好,并交给师部的参谋苟元书,要求他们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送到70里外的386旅部,当面交给陈赓。

苟元书自然是不敢懈怠,立即找来通讯连两名骑兵,要他们尽快上路。70多里路途并不遥远,两名通讯员经常执行这样的人物,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于是他们开始走走停停,享受风景,后来二人来到陈赓面前,但是当要交出密件的时候,他们却发现包里空空如也。

两名通信员顿时傻了眼,他们翻遍了浑身上下每一处地方,都查无所获。为了不耽搁命令,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联系刘伯承,希望靠言语转答给陈赓。

但是日本人的电话窃听技术很成熟,他们随时会监听八路军的动向,出于安全考虑,刘伯承什么都不能说。刘伯承估计参谋长李达的面子,没好意思训他,而是把苟元书狠狠批了一顿。

密件如果落入敌人之后,整个军事行动都将无法进行,李达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派人沿途去找。结果找到供给部采购站时,张科长等在门口,焦急地说:「你们可来了,昨天两位通讯员在这里休息时,落下一封文件,我们出门去追,他们早就没了踪影……」

原来,这两位通讯员和张科长认识,他们在途经采购站时,见天色还早,就进去休息了一会儿。眼看密件完好无损,刘伯承才松了一口气,排除了泄密的可能。

这事情若追究起来,小到通讯员,大到参谋长都有责任。一般来说,参谋长是进行军事决策的重要领导,在军中的分量是仅次于司令员、副司令的,签署命令时拥有联署的权力,所以刘伯承虽然很生气,但是却没有拉下脸去训李达。

邓小平就不同了,会议上,他开门见山的对密件丢失一事展开探讨,并重点批评李达对属下管教不严格,也没有告诉属下这个任务的重要程度,他说话言辞平缓,但是颇具说服力,令李达惭愧不已。

随后,李达诚恳地表示承认错误,接受处罚,并决定将两位骑兵关一天禁闭以示惩戒。邓小平当即否定了这一决定,他认为对于这次意外,实属无心之过,责任不在士兵,而是领导没有做好要求,应对两位骑兵宽大处理。

听闻邓政委的意见,李达心悦诚服。而一旁的刘伯承却看呆了,邓小平对待各项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又能准确的剖析不足之处,着实令他刮目相看。

事后,刘伯承坦言:我没有这么硬的脸皮,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硬脸皮!

后来,他们开始了13年的军旅合作,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人在工作上正好互补,上党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百团大战都有他们的参与,并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据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部下回忆:「刘邓就是刘邓,中间加一个点都不行。」这句话足以证明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

邓小平在留学时期留下腿疾,而刘伯承在作战过程中眼睛受伤,他们各自有身体上的不便。但邓小平说:「我做你的眼睛,你做我的拐棍。」

战事吃紧的时候,二人就挑着一盏油灯,在漆黑的夜里详细观察地图,他们走过无数枪林弹雨,打败仗一起扛,打胜仗一起欢喜。

这对「金牌搭档」靠着默契的配合,率领「刘邓大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们的功绩已永远的载入史册,并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