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8年,陈毅离开茅山乾元观道长密信召回弟子,警告道观将有

2024-01-28历史

1938年,陈毅离开茅山。乾元观道长密信召回弟子,警告道观将有灭顶之灾。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如果您不吝啬点击一下「关注」,不仅可以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独特的参与感。

我们由衷感谢您的支持。

前几天伪军传出的日本人清山计划果然是真的。幸运的是,他提前给观外的弟子发出了密信,让他们回观把祖宗们留下的贵重物品带走了。

惠心白回望松风阁,仿佛昨日与陈毅共商抗日之策的场景历历在目。此时,陈毅已率军前往溧阳。作为熟知军队行动的他,不可避免地将遭受日本鬼子严酷的拷打。

惠心白已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三个小时后,当日本鬼子的刀刃抵住他的胸口,他平静地说:「我无可奉告。」

惠心白与陈毅之间有何渊源?是什么让他冒着风险去援助新四军?面对强大的日军,惠心白能否平安脱险?在新四军出发的前一天晚上,陈毅向惠心白详细披露了部队的最新动态,宽慰他不必担忧,新四军一定会回来的。

军队出发的次日,惠心白亲自护送了30多公里,二人依依惜别。惠心白看着陈毅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默默念道:「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在抗日战争的年代,惠心白亲历了茅山地区的鬼子和伪军的暴行。而茅山地区的安宁,离不开新四军的守护。如今陈毅已经离去,乾元观与新四军一直保持联系,因此成为了日伪军调查的目标。

惠心白意志坚定,即使付出生命,也绝不会向日本鬼子泄露新四军的最新情报,否则将永远背负罪名。回到观内后,他立刻写下了一封信给正在外地传道的两位高徒,让他们收到信后立即返回茅山,否则乾元观将面临灭顶之灾。

惠心白望着两名徒弟,深情地说:「鬼子为了找寻红军的线索,定会彻底搜查乾元观。我们观内珍藏着祖先们传承下来的宝物,一旦落入日军手中,我将无颜面对祖先。

因此,你们需要负责将宝物运走,务必保管好它们。」 两名高徒将观中的珍宝装箱,眼含泪花,与师父告别,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将前去传播道义。

惠心白环顾四周,发现大部分道士都随红军离开了,现在道观里只剩下3名小道士和12位老道长。 尽管只剩下少量的道长和小道士,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坚守在道观,传承着祖先的道义,等待着红军的归来。

他让最年轻的小徒朱易经前往南京城,60多里外购买生活物资。尽管朱易经快速行动,但这次旅程可能需要他一周以上的时间。

起初,朱易经对师父为何要他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感到迷惑,但他依然听从了师父的安排。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朱易经才明白,惠心白道长是出于对他的保护,担心他与前来搜查的日军发生冲突,因此特意安排他到那么远的地方。

惠心白面对日本鬼子的威胁,坚定地说:「我不知道。」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透露新四军的下落。尽管日本军人威胁要杀掉道观中的所有道士,惠心白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惠心白内心痛楚难忍,但他的嘴却无法发声。看着一个个道士在他面前倒下,他的愤怒如火燃起,以无畏的勇气,保护了红军的秘密。

最后,道士们被日军全部杀害,他们的尸体被丢入山谷,乾元观被日军放火烧毁。当朱易经返回乾元观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道士们早已无处可寻。

最后,在村民的帮助下,朱易经在半山腰找到了惠心白等道士的遗体。

朱易经在悲痛中为师父和师兄的遗体举行了葬礼,然后孤身踏上了找寻红军的征途。乾元观与新四军的联系紧密,为何日本鬼子在此地拼命搜寻陈毅领导的新四军的踪迹?

惠心白与新四军的联系始于1938年,那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了华北地区,他们的魔爪也伸向了江南,曾经平静的江南地区也陷入了战争的深渊。

陈毅在1938年5月带领新四军前往苏南茅山地区,欲在此创建新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一旦茅山成为根据地,可以对周边日军进行游击战,对其统治造成严重打击,同时降低红军的牺牲。

然而,新四军在茅山尚未稳定立足时,伪军和日军就开始轮番进攻,意图完全封锁陈毅率领的新四军分队。

在陈毅睿智的领导下,新四军通过激战,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然而,红军因为对地形不熟和武器装备简陋,损失了不少战斗力。

附近的日伪军时刻虎视眈眈,使得红军很难有机会将急需的药品及时送到,这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抢救受伤的红军战士,一位村民挺身而出,指引他们前往茅山深处的乾元观,那里有一位名为辛三仙的高明医生,偶尔会给山下的人们看病。

陈毅听后欣喜若狂,如果能找到辛三仙,或许能解决战士们的药物问题。于是,陈毅在两名士兵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乾元观的征途。

经过一番艰辛的寻找,陈毅来到了一个修行的地方。然而,开门的道士告诉他,这个地方并没有辛三仙这个人。道士急匆匆地关上了大门,警卫员感到疑惑,怀疑是不是那个村民欺骗了他们。

然而,陈毅看到道士慌忙躲闪的样子,立刻明白了发生了什么。

他面带微笑向警卫员解释说:「听村民们讲,辛三仙是因为不为鬼子和伪军看病,才逃到这座深山的。刚才那位道士看到我们穿着军装,所以误以为我们是来抓辛三仙的。」

陈毅决定第二天改换装扮后再次拜访辛三仙。道观里,当关门的道士看到陈毅一行人离开后,悄悄走进内堂。辛三仙和惠心白道长正在那里下棋。

两人都对陈毅一行已经离开感到有些疑惑。

惠心白问辛三仙:「他们并未强行闯入,说明不是伪军或鬼子,但身着军装,那他们是属于哪一支队伍呢?」辛三仙回答:「我听闻昨日茅山来了一支红军部队,他们不抢夺百姓财物,还热心助人,是一支严守纪律的好军队。

那三个人可能是红军,如果他们是为了抗日救国而来,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协助他们。」

棋局结束后,两人达成共识,若红军明日再来,惠心白白先主动尝试摸清其真实意图。次日,陈毅以商人身份再度造访乾元观,惠心白未识破其伪装,而是询问其此行目的。

陈毅声称欲拜见辛三仙,并自称是新四军,其军队职责是替代国民党为人民带来春天。显然,惠心白对陈毅的解释非常满意,他邀陈毅入座后,把辛三仙请了出来。

在乾元观里,陈毅向辛三仙和惠心白阐述了新四军在救亡图存中的思想和策略,展示了红军对抗战的坚定信心。两人都被陈毅那种刚正不阿的精神所打动,尽管他们是道家子弟,崇尚清静无为,但是在国家遭遇危险的关键时刻,他们也愿意为抗战事业付出一份努力。

陈毅牢记着辛三仙的付出,一直对他心怀感激。只要空闲下来,他就会急匆匆地前往茅山,向惠心白介绍最新的抗日动态。

当时,南京城已经被日军攻占,部分敌军开始在茅山一带活动,他们经常在山下进行烧杀抢掠,让惠心白感到十分无奈。

陈毅向惠心白提出了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构想,因为茅山复杂的地形使得日军难以完全消灭他们的军队。陈毅计划一旦根据地建立,就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避难所。

惠心白非常支持这个计划,并决定将乾元观的部分道场提供给新四军使用。

在接下来的数月中,乾元观收容了许多新四军战士。这些英勇且严守纪律的士兵们不仅给惠心白带来了克服日本侵略者的信心,还激发了原本专注于修行的道士们深深的爱国情怀。

同时,原国民党长官也因为被茅山根据地吸引,选择加入其中。

在茅山,陈毅很快得知了国民党抛弃民众、政府瓦解的消息,令人心生愤怒。其中,樊玉林尤为失望,他对此深感不满,于是选择隐居在家。

陈毅深知樊玉林的想法,于是亲自写信,让两名新四军战士带着信去找他。收到信后,樊玉林松了一口气。

陈毅在信中表达了对两名新四军战士的良好印象,他们举止有礼,消除了樊玉林的顾虑。樊玉林在他们的带领下,直接上了茅山。

到达乾元观时,陈毅正在主持干部会议,但得知樊玉林的到来,他立刻出门迎接。樊玉林当晚留在乾元观,与陈毅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流。

他逐渐认识到新四军才是抗日的关键力量,共产党的存在让民族的振兴充满了希望。此后不久,樊玉林参加了根据地的许多抗日和拯救国家的工作。

在共事期间,他萌生了加入红军的想法,于是向陈毅提出了入党申请,并于1939年2月正式成为党员。

朱易经,一名小道士,后来成为了江苏省道教协会会长。在新四军入驻后的半个月里,他便向新四军申请加入,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胆识。

陈毅笑着对惠心白说:「我们的后辈都如此有胆识和勇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赶走小日本呢?」然而,由于当时朱易经年纪还小,未能成功参军。

尽管如此,他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道教界青年一代的力量和决心。

惠心白巧妙地让战士负责购买生活物资,以满足他帮助新四军的强烈愿望。同时,年纪较大的道士们也积极加入新四军。

经过五个月的努力,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新四军在苏南地区控制了近百万人口,参军人数达到了4000多名,其中大部分来自茅山地区的道士们。

一位道观弟子朱易,勇敢加入了茅山抗日游击队,成为副队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道观被日军毁灭后,朱易历尽艰辛,最终找到了新四军,并向陈毅将军传达了师傅惠心白被杀害的消息。

陈毅得知后痛心疾首,立即表示将率领军队为他们报仇。为了纪念惠心白的英勇牺牲,陈毅将军写下了一首诗歌,赞美他为国家英勇献身的精神。

烽火连天,使得这首诗难以传世。日军凭借凶猛火力,迅速攻占茅山山顶三座道场,合称三宫。若三宫尽收日军之手,将完全掌握山下游击队行踪,对新四军作战形成严重威胁。

若强行攻占,可能会导致三座道观毁于战火。这是一项重大决策,新四军必须充分尊重道教人士的意见,才能决定是否发动总攻。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九霄宫的道长痛心疾首地宣布:「三宫已被鬼子侵占,对于革命事业极为不利,我们唯有将其毁去!」

尽管三宫是道教文化的象征,对于道长而言,做出这样的决策无疑是极其不易的。然而,每个道士都明白,国家大义高于一切,国家的存亡才是信仰得以延续的根本。

在1938年底,三宫的道士们与新四军的总攻形成有力配合,他们利用宫内的一把火,成功烧毁了三宫,并将其中的日军全部歼灭,为惠心白等道长报了大仇。

这次事件后,茅山重新被新四军占领,而以茅山为核心的革命根据地也得到了扩大,成为了苏南抗日的重要根据地。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铭记茅山道观在抗日战争中的付出与奉献。1982年,国家出资援助道教徒重建茅山道观,其中乾元观于1993年成功复建,并面向公众开放。

这项复建工程是对茅山道观历史价值的完美传承,亦是对茅山道士们英勇行为的致敬。修复后的乾元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信徒前来瞻仰和祈祷,成为茅山文化的重要标志和心灵归宿。

在平台的规则下,想要被认定为铁粉,与我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轻松地点击"关注",这样在成为铁粉之后,您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不必错过任何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