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罢宴故事:周恩来自掏腰包,毛泽东只吃半碗米饭,陶铸怒斥设宴人

2023-12-28历史

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7月1日来到新会县,开始他的视察工作。新会县委计划让他入住新建的招待所,但周恩来总理婉言谢绝了这个安排。

他坚持住在县委会办公楼,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方便与同事们交流。因此,在接下来的7天里,周恩来总理一直住在县委会二楼,那是党向民同志平日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这个房间的面积不足40平米,休息和工作的地方用一排旧式屏风门隔开。卧室内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桌椅,用来摆放日常用品,以及一个洗脸盆架。

工作的地方则摆放了一张大书桌、几张办公椅和两张旧沙发,开会时就在这间办公室里。7月的广东正值天气最热的时候,办公室内没有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没有。

不过,有一个机关干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瞒着周总理,把葵树叶铺在房顶上,用砖头压住,为办公室隔除了一部分酷热。

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周总理日夜操劳,前后视察了新会的十几个地方,走遍了新会的学校、车间、田头、仓库、林场、供销社和农民家庭,并与一万多名新会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还召开了十多次座谈会。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农村视察,为了能够多看几个地方,周总理特别让自己的秘书带上馒头和咸菜,到了中午的时候能对付着吃上两口,避免打扰到地方工作人员。

有些村社的干部不知道周总理节俭的习惯,专门准备了鸡鸭鹅这些肉菜给周总理补补身体,周总理看到后并不高兴,他劝导那些干部:「这些好菜是普通老百姓过年才能吃上的,一年也吃不上几次,我们这么吃让老百姓吃什么。

我们与老百姓并没有区别,我看这里种的豆子和土豆就很新鲜,吃这些就够了。」而在群众面前,周总理也没有丝毫的官气,他与干部职工在大树底下谈生产谈计划,还亲自拿葵扇给工人扇风取凉。

如此亲民的总理,令新会的农民劳动深受感动。在充分地了解了新会的各项生产建设工作后,周总理在新会人民礼堂做了三个多小时的形势和任务报告,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感人肺腑的小插曲。

新会县的群众知道周总理正在礼堂讲话后,都纷纷赶来礼堂,在门口窗户上挤着朝里探望,都看一看总理的风采。一开始,新会的领导干部害怕过于嘈杂影响会议,把门关上了。

周总理见状很和蔼地说:「为什么要把我和人民群众隔开?」于是,礼堂的大门窗户重新被打开,门外的群众纷纷涌进,一万多人把会场塞得是满满当当,但是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得一起听完了这场报告。

会上,周总理十分肯定新会县委领导这几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他们热烈的鼓励,同时嘱咐新会的领导干部不要因为一点成绩就自满,前面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

周总理在视察期间,为了与群众同甘共苦,他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尽管省里接待部门已经专门安排了厨师和海鲜,但他都一一退了回去,说:「我们过得已经比群众好多了,不能再搞什么特殊化!

」在食堂用餐时,他总是与普通干部一起,每顿的饭菜都很普通。尽管食堂的炊事员说:「自己只会做大锅饭,不会煮小灶呀!

做不了周总理的饭。」但周总理反而笑着回答:「我就喜欢吃大锅饭。」他每日辛苦工作,却没有营养来补充身体,负责安排他生活的副县长只能买一些既便宜又有营养的豆腐,于是,那段时间里,食堂每天的饭菜都离不了豆腐。

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不忍心周总理不知疲倦地操劳,在周总理离开的前夕,他决定亲自设宴为总理送行。周总理起初不同意,但最终在党向民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但坚决拒绝铺张浪费。

宴会就简简单单地设在县委会的会议室里,厨师就是县委食堂里的炊事员。参与宴会的除了周总理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三位记者。

尽管这一餐的油炸花生米、粉丝、馒头、绿豆稀饭以及饺子比平常在食堂里吃得要好一些,但也很难与美酒佳肴相比。

然而,周总理却吃得非常满意,他的态度给新会的领导干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总理的节俭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佩。他曾在新会视察时,坚持让县委出钱请客,尽管党向民等人坚持要请客。这次视察不仅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也成为了新会人广为传颂的故事。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领袖,新会大泽乡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被重新改造,恢复到从前的样子,木桌长椅、一盏明灯,仿佛能看见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

馆内还陈列着当年周总理视察时的照片、题词和实物等历史资料,成为了全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阵地。

周总理不仅在视察工作时节约,日常生活中也十分简陋,早中晚餐经常都是素菜馒头。他总是会吃完所有的饭菜,甚至会用馒头把剩下的汤汁给擦干净。

但他对其他人却很大方,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陪同他参观杭州西湖的周恩来总理,被蓬皮杜对中国美食的赞誉所吸引,爽快地答应了他品尝中国美食的请求。

为了展示中国的风范,周恩来总理带蓬皮杜来到了西湖最贵的酒楼「楼外楼」,并点了杭州最有名的特色菜,如西湖牛肉羹、西湖醋鱼等。

在用餐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向蓬皮杜介绍了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历史背景。吃完饭后,蓬皮杜对中国的美食赞不绝口。

然而,结账时,服务员告诉他们只收10元钱,但周恩来总理知道这顿饭的实际价格远高于10元,服务员明显少收了钱。

他让服务员重新计算,按正常标准结账。当地的领导试图阻止,说饭钱可以报销。但周恩来总理坚决不同意,他说选择的地方,他应该请客,不能算在公款内。

服务员无奈之下,加收了周恩来总理10元钱。周恩来总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一丝不苟,但对生活却显得不太讲究,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了又穿。

然而,他的「抠门」行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成为全体共产党人心目中的楷模。

陶铸总理勤俭节约,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炎黄春秋】曾高度评价陶总理的简朴宴席:「陶铸的简朴宴席,传遍了神州大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59年,陶铸作为广东省委书记,到清远县视察灾情。在招待宴会上,四人一桌,一切都很简单,陶铸就入席了。

然而,当一只清远鸡端上来时,陶铸不满地放下筷子问:「这是为什么?」县委负责人解释说:「清远鸡是我们的特产,想让您品尝一下。

」陶铸又问道:「今年是哪一年?」县委负责人回答:「今年是1959年。」「那么,今年的清远县是鸡闻名还是灾闻名?

」陶铸的质问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不语。最后,陶铸让负责人撤下了所有的荤菜。

陶铸去广东省化州县龙首乡看望抗旱救灾的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当陶铸的车接近龙首乡时,看到村口站满了人,远远看到车,人们高呼着「欢迎陶书记来视察」。

陶铸的脸色立即变得阴沉,对这种浮夸的做法感到不满。在村干部的引导下,陶铸来到了龙首公社。但是一进去,就看到会议室桌上堆满了香蕉、柑橙、菠萝、糖果……陶铸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就走。

他站在院子里,说什么都不肯进屋,周围的干部围了一圈,不知所措。随后,满脸怒火的陶铸忍不住大发雷霆:「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国家号召准备吃苦。

你们这样做对得起人民吗?你们要向群众检讨,并制定出改正措施。一辈子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满意,一辈子不能离开龙首。

」陶铸说完就快速走出公社,一个水果都没有碰,连早已准备好的饭菜也没有吃,弄得前来迎接的县社干部尴尬万分,下不来台。

陶铸私下里的生活作风也非常简朴,吃饭只是简单的青菜馒头,其女儿陶斯亮曾很心疼地形容自己的父亲为「苦行僧」。

1966年,陶铸、周恩来和毛泽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朴素的作风。关于罢宴的事情,毛主席也做过多次。他很少宴请客人,如果请客也是自掏腰包,用自己的稿费垫上。

1950年2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苏联访问回国,顺路考察东三省的工业基地。辽宁省的干部得知中央首长要来视察,特意准备了丰盛的佳肴款待主席。

可是,当毛主席走进餐厅,看到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他立刻就不高兴了。然而,当时有外宾胡志明主席在场,出于礼仪,毛主席用了另一种无声的方式「罢宴」。

他只吃了半碗米饭,加了一点青菜,喝了几口葡萄酒后就放下了筷子,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抽烟。等到晚上,毛主席就接着开会的名义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批评。

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来吃吃喝喝的。如果像今天这样大吃大喝,干部一层一层地仿效下去,在人民群众中会有什么影响?

」会上,毛主席还引用了刘宗敏和李自成贪图享乐导致政权灭亡的典故,来给各位领导敲响警钟,「我不做李自成,希望你们也不要学刘宗敏。」

毛主席的日常生活简单而淳朴,他的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湖南家乡的青菜和辣椒。正是这些先辈们的无私付出和始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穷二白变成了世界强国,让我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在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记住先辈们质朴无私的精神,拒绝奢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