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泌这么出色,为什么在历史上并不出名?这首诗说明了一切

2024-07-26历史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这首雄浑大气的诗凝聚了李泌的人生哲理和追求,让人对这位默默无闻的史上名臣更加好奇。他为何能同时馆驿禁闭、泛舟湖上,在朝为相,在野为隐士?他的壮志凌云和清新淡泊的人生态度,又将如何展现?

初识神童:宫中盛赞探秘

大唐开元二十五年的冬日,宫中一片喧嚣。玄武门前早已人山人海,好奇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就连太监也无可奈何。原来,今日皇上要考一个神童,据说这小孩儿才七岁,却已经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若是真有其人,定能进宫读书教习,前程无量啊!

很快,人群一阵骚动,一名老者牵着一小童自人群中缓缓走出,稚气未脱的小脸和纤细的身材,看起来只比别的孩子大一点罢了。看到如此年幼的孩子,不少人暗暗摇头,但多数人还是忍不住替他高兴。毕竟,若是真个有当年那位小谪仙李白那般的天资,也是人间罕见了。

果然,刚进玄武门,唐玄宗就和张说等宰相迎了出来,满面笑容地说道:"快请李泌进来吧。"听到皇上亲自为其点名,李泌当即恭恭敬敬地跪下请安。唐玄宗连忙将他扶起,亲自牵着他的小手,领到龙案边的太师椅旁。

"今日就让我亲自考考你,看看可有大才气哦!"玄宗宠溺地说着,又向张说使了个眼色。张说当即躬身行礼,恭声道:"臣要考小郎'方圆动静'四字的涵义。"

唐玄宗点点头,即刻以棋为例,方圆动静解释一番。李泌听后默默沉吟片刻,随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语气虽稚嫩,所说之理却已入木三分,玄宗和张说听后大为惊诧。

"好一个'方若行义'!小小年纪,已有为人之道矣!"玄宗拍手赞道,旋即又问:"那可知这四句之意从何而来?"

李泌想了想,答曰:"臣曾读先儒语:'居天下之坦途,行天下之正路。'正是行义之意。'圆'字之解,'老子'有云:'含和太虚,能同其徼。'徼者,渊博睿智之谓也。至于'动若骋材',释典有'析其材能'之说,骋才发挥材能也。'静若得意'则出自'吾心能静'之语,谓若得其意,心便自静。"

小小年纪,竟能将儒佛老子的经典融会贯通,信口成章,堪称神童了!玄宗已是眉飞色舞,连连点头赞许,旋即亲自为李泌加冠,宣布册封为翰林待诏。就这样,一个七岁的孩童,开启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安史动乱:计从字出气吞宇

天宝末年,大唐江河日下。安史之乱狂风骤起,王公将相节节败退,直至长安陷落,唐玄宗亲率百官逃亡至阴平关。此时局面危急万分,朝野震惊,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惶惶不可终日。正当人心惶惶,李渊太子意气消沉之际,一名翰林学士竟大胆进谏,劝渊勿轻生退却,且当振作奋发,招兵买马,克复中原。

这位学士,正是年仅十五的李泌。自幼被认为神童的他,现已长成翩翩少年郎,颇有一番风范。但虽然年纪尚轻,他却早已学富五车,见多识广。在这燎原之火的关键时刻,他已做好视死如归的准备,要竭尽全力做最后一搏。

面对唐玄宗满脸惶恐与迷茫,李泌毫不犹豫,立即趋前跪下,慷慨陈词:"臣等虽非国士名臣,亦愿效犬马之力,为陛下保驾护驾,尽锱铢之余力犖狭之役。时乖运蹇,事无万全,唯有陛下坚毅不移,定能力挽狂澜,重振王师,以北伐安禄山之贼,复兴我大唐江山!"

李泌谆谆教诲,词语虽直白朴实,但气概昂扬,令人油然而生一股英雄气概。唐玄宗见状,顿时恍然大悟,犹如蒙昧已久的人重见天日,慨然激励,重新燃起了战斗的斗志。他当即拂袖而起,展袖一指,大喝:"公公说得好!朕当遣将征伐,雪我士卒被杀之仇,定要重整河山,克复中原!"

自此一役,李泌挺身而出,统筹安排大军军需,出谋划策,一手遮天。他文词簃簃,行文如有神助,公文往返,命令传达,各路将士无不钦佩马首是瞻。其潇洒风采,更是令许多武将心折,更加英勇善战。

天下由乱才有治之理,李泌更是以其神机妙算,几乎成为军中的军师,权逾宰相。直至腾王李渰平定河南,原阳节度使马秃闽克复长安,唐玄宗始得以重归京师。面对战乱阵亡的同袍好友,李泌泪下沾襟,不觉唏嘘,写下一首哀恸之作:"驰六马经阻沙,批五兵破落花。天风云涛连广衍,地角波涛迥太华。路遥迷墟国难极,关头没骨气盈科。腥风满峡东吹去,血雨飘摇西滌过。"在战火硝烟中,李泌已然铮铮男儿,志存高远,怀抱家国天下。

远离人世:山中仙游任侠骨

天下终于重现太平,唐代宗继位后,朝野百官归心似箭。而功勋卓著的李泌也被封为关内侍郎,与左右宰相分庭抗礼。但是,就在众人期待他高朋满座,泽被天下之时,李泌出人意料地婉拒了这一切。

"臣愿以太山居士的身份,隐居于山野之间,做一名游手好闲的隐者。"李泌摇头微笑,婉言拒绝了郑重的亲封。朝野哗然,唐代宗更是大惊失色,连声劝阻,但李泌执意如此。

最终,李泌只带了一个小仆,提着行囊,一人徒步离开了长安城。行色匆匆的他,却远非世人所想的那般蓬头散发、衣衫褴褛。反而身着一袭青布劲装,仪态潇洒,好似一位任侠武士。

离开长安后,李泌漫无目的地在路上行走,往往是白天在荒山野岭间游荡,晚上就住在途中的村舍。久而久之,众人渐渐熟悉了这位神秘而又潇洒的白衣客,更在看到他的身影时,便会远远地行注目礼。毕竟,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儒,竟如此潇洒随性,秉性出尘,实在罕见。

有一次,李泌在一处偏僻的村落歇脚,却见一伙蛮横的官兵在村中横行霸道。为首的竟是一员太守,他强占民房,索要银钱粮草,倘若村民反抗,他便下令将人家的房舍焚毁。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村中只剩下几间破屋,看着这些赤贫百姓在风雪中瑟瑟发抖,李泌的侠肝义胆再也忍无可忍。

他当即挺身而出,对着那太守破口大骂:"岂有此理!你身为官员,竟如此苛捐杂税,这是要亡我大唐的根基啊!"说罢,他当即拔出佩剑,指向那太守。

那太守见他英勇潇洒,生怕惹了太岁,当即屁滚尿流地拼命道歉。李泌见状,并未动武,只是将那太守痛骂一顿,逐出了村子。待那伙官兵离开后,李泌又安抚了村民,嘱咐他们珍重。那些村民无不感激涕零,更对李泌赞不绝口。

就这样,李泌时而隐居山林,时而游荡城乡,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他曾在终南山修炼道学,又在会稽山游历,还到过庐山、华山等名山,所到之处,无不被人传为美谈。久而久之,全国各地都在流传着关于这位"白衣大侠"的神奇故事。

出钞书纸:护佑国家文化根基

虽然李泌潇洒出尘,但他毕竟是个读书人。随着年岁渐长,他对学问和文化的热爱也愈加炽盛。每到一处,他必定访学当地儒者,博采众长,广涉群书。直到有一天,他在一座古寺里发现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

那一天,李泌恰好来到西安的一座佛寺云游,打算在这里小住几日。刚走进寺门,一位小和尚便热情地迎了上来。"这位施主,快请进,今日正逢期年纪念,寺中备有斋供,您一定要留下品尝一番。"

李泌微笑着点头应允,顺势跟着小和尚走了进去。可就在他们穿过僧舍时,李泌无意中瞥见了一幕令他心惊胆跳的景象:几个粗鲁的和尚竟在焚烧一叠古旧的书籍!纸页在火焰中簌簌作响,那些精心书写的蝇头小楷被无情地化作灰烬。

目睹这一幕,李泌顿时大怒,扬声呵斥道:"好一个僧人,竟如此亵渎文物!岂不知这上面记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是国之重宝?简直是罪过!"

那几个和尚被他狂放的气势吓住,慌忙跪伏在地,瑟瑟发抖。李泌当即下令将那些古籍尽数搜括收藏,并对寺僧们进行了一番痛斥之后,便带着那些古籍离去。

次日,李泌就汇报此事,奏请朝廷下旨,废弃佛寺,改为图书馆,永世流传。宪宗览奏大喜,亲自为其亲笔题匾额,命名为"华清馆",并拨款聘请工匠重修其中建筑,收藏典籍。

从那以后,李泌就卸下了肩上的侠衣,穿上了常服,专心致力于图书馆的建设。他倾尽毕生所学,编写了大量的目录索引;他又亲自挥笔书写了不少珍贵典籍;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发明了一种简便的装订工艺,使书籍的保存更加方便,真可谓是为国家文化建树了一份功德。

除了图书馆,李泌还发起了一项划时代的工程:重新制造纸钞。自古以来,我国纸钞都是以丝绸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如此一来,虽然体现了制钞的华贵,却也异常地浪费资源,且不利流通。为此,李泌奏请朝廷,准许以麻和树皮等常见材料代替丝绸制钞。经过多番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纸钞,不仅质轻耐用,且制造成本极低。此后,纸钞在全国各地大行其道,李泌亦因此被追谥为"纸钞祖"。

白发人送黑发人:峥嵘岁月踌躇满志

岁月飞逝,白驹过隙。转眼间,李泌已年届古稀,人送黑发而今满头白丝矣。这一生,他曾经挥斥方遒,扬威海内外;又曾一去逍遥,四海为家;还曾躬耕著书,以身作则。如今望著夕阳西下,他终于感叹自己一生的际遇确实不凡。

当年的盛世英才,如今只剩他孑然一人了。左右好友,英年早逝;昔日战友,阵亡沙场;就连师长们,也大多仙逝。想当年,朝野谁人不识李泌?如今那些驰骋疆场、智计拨乱反正的英姿,也只能化作缕缕遥香,让后人遥望而已。

李泌摇头长叹,他此生最大的缺憾,莫过于未能留个嫡传,将丰功伟绩托孤于后世。当年他不远千里,娶了一位才人佳丽为妻。怀胎八九月,妻子生下一子,小名"天赐"。这一喜讯,让夫妻二人无比欢喜,将之视为上天的恩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过数月之后,"天赐"竟一病不起,最终归于黄泉。那一刻,李泌悲痛欲绝,恨不得拔剑自尽以从。妻子亦是哭嚎嘶啸,许久才清醒过来。从此,二人形影只剩,夜夜独对残烛,追念那个小小的生命。渐渐地,妻子也因伤心过度而亡故,临终前还在呼唤那可怜孩子的名字。

李泌就这样孤身一人,再无亲朋好友。虽仍有幸在朝为官,但日夜思念妻儿,心如死灰,已是形同行尸走肉。朝野上下无不为他扼腕叹息,纷纷上书奏请宪宗准予他早日退休,好好保重余年。

宪宗深知李泌的功绩,见他如此颓废,亦是心痛万分。遂下旨准其退休,另敕命有关部门每年均给予丰厚的俸禄,以答谢他的贡献。自此,李泌退隐江南,在苏州城外一幢僻静的庄园中渡过晚年。

终日无所事事的他,便将那份丰俸全部捐赠出去,资助一些穷苦学子们读书。在他的庇佑下,不少后生可畏都得以自由襟怀,纾困读书,日后亦成为一代新秀。李泌每每见到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都会微笑颔首,宛若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就这样,李泌默默无闻地度过了晚年。临终前,他默默看着窗外的一轮朗月,轻声叹道:"吾之一生,虽有坎坷,但总算完璧归赵。若是天之注定,还望来世,能许我再做一回人间浪子……"说罢,他便安详长逝,离世之时,正是夜半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