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5岁周恩来重回延安,留下感人承诺:等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

2024-07-24历史

1970年初,邓颖超陪同外宾参观延安,延安人民想送点什么给她,他们将2斤小米用一个小布口袋装起来,送给了邓颖超。

邓颖超接下了小米,但一定坚持付钱和粮票,她笑着对大家伙说:"延安的小米,恩来同志见了一定很高兴。吃上延安的小米,就像回了一趟老家一样!"

周恩来的确很想念延安,思念这里的小米黑豆饭,更挂念这里的父老乡亲,他更想要回来看一看这一片哺育了中国革命的热土。

1973年3月,周恩来刚刚从玉泉山治疗回来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之中。

他的保健医生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每天都在劝周总理歇一歇做个全面检查。

周恩来一边忙着手上的工作,一边低声对医生们说:"你们先不要忙,先让我忙过这一段。再说,查出癌症又有什么办法?我这么大岁数了,能多忙几天,多处理几件事就可以了。"

5月,周恩来从广州回来没多久,尿液中又测出了红血球。如果这个时候周恩来能好好休息,也许病情能够得到缓解。但他还像从前一样日夜不停地操劳着,好几次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6月初,身体极度疲惫的周恩来在半夜两点会见了越南外宾。他已经伏案工作30个小时了,站起来的时候身体都在摇晃。

他来不及吃饭,直接走进卫生间洗漱,在剃胡子的时候,歪着身子靠着镜子睡着了。

大家站在门口,谁都舍不得去喊醒总理。这位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民国俊才,此时面颊凹陷,一脸病容,在这几天迅速苍老了。

不一会儿,周恩来自己突然醒了过来,一看手表迅速往外面走,一脸愧疚地说:"我睡着了呢,迟到了迟到了,这次怪我……"

秘书们不愿催促,更不敢走到周恩来的前面或者旁边,生怕他们一着急,周总理会更加焦虑。

在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会见了越南外宾。

接待的人员送来了一碗面条,希望总理能多少吃一点,但周恩来看了看手表,摇了摇头,只是让服务员给他找几块咖啡糖,提神抗饿。

当时越南的抗美斗争正处在重要关头,向中国提出了81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计划。这么多年,中国大后方支援越南抗美,尽心尽力,从不懈怠,但"81亿"对于中国来说根本不切实际。

毛泽东修改了援越方案,只能给25亿元。这与越南提出的金额差距很大,周恩来此次便是来周旋谈判的。

周恩来饿着肚子,只能不停喝茶,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疲惫。服务员用托盘给他送来了凉毛巾,他在额头和眼窝不停擦拭按摩,过了十分钟他又和服务员要了一次毛巾,还说一定要热的。

范文同对着周恩来喋喋不休,周恩来不停擦拭着额头,小声让服务员一定要再热一点。

他们从深夜谈到了天明,每隔10分钟,服务员都要给周恩来送上一条用开水烫过的毛巾。

当周恩来完成了谈判任务,两位女服务员的手已经烫出了水泡。

她们站在人群的后面,没有像从前一样送总理。她们怕和周恩来握手的时候被发现,让周总理心中过意不去。

为了让越南领导人明白中国调整方案的理由,周恩来决定带着他们前往革命老区延安访问,让他们感受一下咱们延安老百姓的困难生活,以消除他们心中的不满。

1973年6月9日,已经阔别延安20多年的周恩来陪同外宾来到延安参观访问。

这是1947年3月18日周恩来离开延安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延安。

6月的延安正是旱季,炎热、干燥,一连多日都没有下雨,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总是蔚蓝蔚蓝的。

而在这天,延安的天上出现了云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9点半雨停了,整个延安像是苏醒了一般。

10点,飞机缓缓着陆,周恩来看着窗外无比眷恋的热土,他等不及走下飞机,第一个出现在了父老乡亲的面前。

周恩来深情说道:"我又回老家了!"

欢迎的群众一个劲地大声呼喊着:"总理回来了!总理回来了!"

除了提前通知了招待人员,周恩来和外宾来访的计划是保密的。但很快,延安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周总理已经安全抵达延安的消息,大家奔走相告,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呼声,男女老少无不欢欣鼓舞,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周恩来一行人的车队穿过了机场,驶向了街道,这一路都是欢迎的人群。周恩来让司机开慢点,他想要多看看延安的人民。

车辆行驶到延河大桥之时,群众们突然挤向了总理的车,欢呼着"总理好",招着手向总理致意。

周恩来摇下了车窗向群众问好,群众更加激动,从四周跑了过来,生怕错过了和周总理近距离说话的机会。

随行的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等领导看到这样的状况之后,赶紧走下车维持秩序,车辆才得以通过。

延安第一招待所在10天前接到了紧急通知,要求他们准备好接待工作,说周总理即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来参观延安,所有的工作人员们都很振奋。

周恩来将外宾送到当地条件最好的延安宾馆,而他则来到了这座普通的干部招待所。工作人员们激动地列队站在门口欢迎,周恩来下车后和他们一一握手。

周恩来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宾馆房间,当他看到房间里茶几上的红枣、核桃、苹果这些食物之时,他先是一愣,凝视了半天,随后走上前,慢慢拿起一个红枣,高兴地说:"终于吃到延安的红枣了!"

周恩来在宾馆休息了一阵子,服务人员送上了简单的四菜一汤。他在吃完米饭后,将少许汤倒入了饭碗之中,连着饭碗里的几粒米一起喝了下去。

周恩来的日常用具都是从北京带过来的:一只白色的瓷水杯,上面印着"品茶共赏,中国制造";一条棉布洗脸毛巾,毛巾用得比较久了,磨得很薄,拿起来都能照见对面的人;一条黄色的毛巾被,上面的软毛已经掉得差不多了,还打着一个补丁……

宾馆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的周总理如此艰苦,心中又感动又酸楚。

在招待所稍作休息之后,周恩来领着外宾前往不远处的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参观。这时候"周总理来延安"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延安的角角落落,外宾居住的宾馆到凤凰山革命旧址不到千米的距离,已经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欢呼声犹如热浪此起彼伏。

周恩来和外宾参观完回来的时候,这段路汽车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了,他们不得不下车,由武警战士保护着走特别通道。

周恩来和越南的客人们对路旁的群众们招手致意,欢呼声和掌声连成一片,气氛达到了顶点。

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恩来特地和延安地委同志坐一桌,同志们向周恩来介绍了延安的工作情况。

当周总理了解到全地区十个县,有七个县现在还非常贫困,连玉米面粥都吃不饱,有的一家五口人盖着一床被子。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沉默了很久。

延安人民为了好好招待周恩来和外宾,准备了茅台酒、西凤酒,还有白米和细面馍,但周恩来只吃了一碗小米饭,他说:"你们没吃饱,我来延安怎么能吃你们的好饭?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没饭吃。"

他勉励在座的干部们:"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到时候,我一定再回来。"

他向地委领导一一敬酒,殷殷嘱托,浓浓的希望,都在这小小的酒盏之中。

这个情景被服务人员看到后在当地传开了,延安人民听说周恩来为了"三年换面貌,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和地委的领导同志们"击了掌"。

在延安人民看来,"击掌"就是发誓的意思,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办到。

所以延安人民一直坚信,周恩来一定还会再回来看他们的。

下午1点左右,本来是周恩来午休的时间,他突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要上宝塔山。

按照日程并没有这项活动,工作人员很诧异。周恩来对他们说:"党中央在延安时,我一直都没有登过宝塔,这次就是想要了却这一心愿啊。"

他悄悄叫上了工作人员,驾着一辆吉普车悄悄向宝塔山驶去。

当周恩来站在宝塔山上,看着山下的延安风光,也看到了对面的清凉山。

此时此刻,他仿佛又回到了枪林弹雨的年代,见到了那张熟悉的、年轻的脸庞……

1937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和张云逸、孔石泉等同志在20多名警卫人员的保护之下,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在行至延安以南三十公里的劳山上之时,他们遭到200名匪徒的伏击,这些匪徒装备精良,占尽地理优势,情况非常危急。

周恩来沉着镇定,迅速跳下汽车指挥战士们战斗。

敌众我寡,火力悬殊,周恩来的副官陈友才在战斗之中身中数弹,一声不吭地掩护周恩来突围。他穿着一身黑衣服,戴着一顶礼帽,气度不凡,为了掩护首长,他故意暴露,将土匪的火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陈友才壮烈牺牲后,他身上一张周恩来的名片被翻了出来,敌人以为已经杀害了周恩来,才放弃了追捕。

为他收敛遗体的同志们将陈友才随身携带的一把布满刀痕、染上鲜血的毛毯交到了周恩来的手上,这条毛毯周恩来一直保留着。

周恩来说:"陈友才是代替我死的。"

他来不及收拾悲痛,在极度疲惫之下匆忙前往西安,幸而张云逸和孔石泉都顺利逃脱,三人在西安办事处拍了一张照片。

周恩来一直收藏着这张照片,后面还亲自写下了八个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他念念不忘为了掩护自己而牺牲的陈友才。

1970年邓颖超来到延安之时,就对当地的干部说:"我这次来的时候,总理跟我说,陈友才同志是替他死的,你要想办法把那个坟墓给找到。"

然而时间久远,当年掩埋烈士遗体的战士们都已经找不到了。当地的群众帮助寻找陈友才烈士的坟墓,只能确定在延安清凉山上。但清凉山上有很多无名烈士的坟墓,没有办法确定到底是哪一座。

邓颖超没有找到陈友才,只能远远得和清凉山照了一张相,带回去给周恩来。

这次周恩来回到延安,再次提起了陈友才的事情,询问是否还能找到陈友才的墓。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非常遗憾地叹息着:"陈友才同志死得非常英勇。尽管我一生之中经历的危难关头很多,但最危险的莫过于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把那次事件之中牺牲的红军同志们的名字搞清楚,将他们全部迁入烈士陵园,为他们立碑纪念!"

周恩来上山的时候很顺利,而下山的时候却被一个小学生发现。那孩子兴奋地大声喊道:"总理在宝塔山咧!"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山下,在南关街道等着周恩来的群众,一下子都来到了宝塔山下。

路旁挤满了热情的群众,警卫人员为了周恩来的安全,让司机绕开人群趟着河上公路,结果汽车陷在了泥潭之中。

看着窗外等着他的老百姓们,周恩来很想下车和他们见面,可为了安全,警卫员一直压着车门不让周恩来下来。

两岸的群众看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多想直接跳进了水中,一大群人硬是将车抬上了岸。总理从车上下来向他们表示谢意,而此时的他们激动的什么都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重复着一句话"总理好,总理好"。

下午,周恩来来到枣园旧址参观,当他抵达枣园之时,这里已经挤了黑压压一群人。

周恩来询问了当时全公社有多少土地和人口,庄稼长得怎么样。听闻现在枣园还有一位高同友老人,是抗日军属,他连忙派人将他接过来,和他高高兴兴聊起了家常,还和他一同合影留恋。

越南的客人来了之后,周恩来非常骄傲地向他介绍:"这是我们的老同志,打过胡宗南!"

而当周恩来来到了杨家岭,说想要见一见老邻居们,可这里家家户户都紧闭着大门,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

大白天,这反常的景象让周恩来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再三追问身边的地方干部,与他同行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只好说了实话。

原来,乡亲们听说周总理这次是陪同外国友人来的,可家中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生怕被外宾看到丢了咱社会主义国家的脸面,大白天通通关上门,躲进家中。

周恩来还未听完,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党支部书记很难过地表示是他们没有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周恩来马上用手势止住了他,心情沉痛地说:"我们国家建设这么多年了,老区人民还过着这么贫困的日子,我作为一个由人民哺育出来的战士,一个国家的总理,对不住延安的人民啊!"

周恩来再一次落下了泪水。

黄河边,延河水,宝塔山,在西安事变之后,这里成为了中共中央领导全民族抗日的红色热土、革命圣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熠熠生辉十几年。是延安人民哺育了人民的军队,支撑着革命。

今天新中国成立了,他们却觉得自己太穷了,"配不上"新中国的形象。

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在这里战斗、生活多年,有着浓浓的延安情结。面对将自己紧紧关在门内,想见又见不到的亲人们,周恩来怎可能不难过,不心疼!

后来,周恩来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杨家岭的"七大"会址参观。

周恩来一边认真听着讲解一边看着简介碑上的每一句话,在看到"周恩来同志在'七大'发表的重要演说"之时,他说:"这句话没有必要,是多余的。"

他认真解释说:"我在七大并没有发表演讲,我现在活着在这儿,能说清,将来不在了,就说不清了。"

他再一次提醒延安地委领导一定要实事求是,将这句话给去掉。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周恩来是看到一张和毛泽东在凤凰山麓的合影,他仔细看了半天,有些迟疑,询问这张照片是从哪里弄来的,生怕这是张假照片。讲解员和当地领导赶紧解释这是从群众那里征集过来的,总理才没有再说什么。

后来,他每次看到自己的照片,都无奈地说:"怎么又有我了,要多找几个人嘛,人太少了。"

在展厅之中,周恩来注意到一张他和毛泽东谈话的照片,原照片之中是还有任弼时的,但展览中将这张照片裁剪成两份展出。周恩来摇摇头,提醒当地领导调整。

他时不时提出纪念馆不能突出领袖人员,"七大"的专题展板上没有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照片,这是很不应该的。

他向外宾介绍完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重庆谈判等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之后,对地委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主席太孤单了。我们要宣传毛主席,宣传集体,宣传群众,宣传朱德、董必武、任弼时、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功绩。"

离开之时,他还要求关闭他在枣园的旧居,不要过多宣传他本人。

延安群众的这一日比过年都要热闹,周恩来一直到6点回到招待所,这一路上,他的车多次被堵,在延安大桥上一堵就堵了20分钟。

周恩来笑着对身边的警卫员们说:"延安人民有挡车的习惯,1945年10月毛主席从重庆返回延安时,延安人民也是这么欢迎毛主席的。"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工作,周恩来疲惫地回到了招待所。

北京传来的电传一份接着一份,周恩来没有时间休息,一直不停地伏案写着,工作到凌晨3点多。期间,他只喝了一碗小米粥当宵夜。

大概只睡了2、3个小时,周恩来就已经起来了,他走到院子里锻炼身体,吃早饭,还和宾馆的服务员们聊了会天。

离开延安之前,地委负责的同志代表延安的老百姓们,将一些小米、红枣和豆子送给了周恩来。他非常高兴地收下了,也一两不少地付了钱和粮票。

6月10日上午8点,周恩来在延安的时间还不满24小时,就陪同外宾匆匆前往西安。

在延安机场,他和延安的同志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等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

事后,延安的同志们才知道,周恩来在1972年5月就确诊了膀胱癌。酒,他是绝对不能喝的。

但为了激励延安干部和群众们的拼搏精神,他不顾医生的劝阻,饮下了那杯象征着誓言的美酒。

周总理留给延安一个"再会"的承诺,然而那句话竟然成了他与延安的诀别。

陪同周总理一同出访的刘民立同志回忆说:"我看到周总理疲倦的身子,实在不忍心打扰总理,故意走在最后,但总理看到后仍然站在门口等我,当我抓着周总理亲切而软弱无力、热汗津津的双手时,我的心几乎碎了。"

周恩来因病再也没有回到延安,但他心中时刻都没有放下"老家"。

在他重病的时候,还吃了延安的红枣,念叨着延安人民。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于北京医院。

延安这片热土之上,到处都是流着泪的乡亲们,歌声在延安的山水之间游荡着:" 中南海连着延水河,周总理牵挂延安人,宝塔山的松柏万年青,咱子子孙孙都忘不了总理的情。 "

周恩来去世后,【周恩来选集】出版,人民出版社付给邓颖超3万元的稿费。邓颖超想到周恩来临终前一直都在惦念着延安老区,就不留姓名地将这3万元钱送给了延安,表达他们夫妻对延安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