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公元1423年,关于建文帝的问题,朱棣悬了21年的心终于落地了

2024-05-16历史

明朝的辉煌历史中,有一场巨变足以载入史册,那便是朱棣为了皇权之争而发动的靖难之役。在这场关乎皇位传承的动荡中,朱棣仅凭藩王之躯,竟成功颠覆了掌握整个大明资源的建文帝,最终实现了靖难之愿。然而,即便朱棣成功推翻了建文帝,他的心中仍有一块巨石难以释怀,那便是南京城破后建文帝的生死下落,始终成为他心头难以消解的疑云。

谈及建文帝的归宿,明面之上,朱棣为了昭示天下、洗清弑君之嫌,正式宣告建文帝自焚身亡。他在即位后致朝鲜国王的诏书中写道:「建文不幸受权奸胁迫,最终选择自焚以终。」然而,尽管朱棣给出了这样的官方说法,其内心深处却对建文帝自焚一说心存疑虑。毕竟,建文帝下落不明,对他来说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为了彻底解开这一谜团,安抚自己内心的焦虑,朱棣在即位后秘密派遣众多人手,四处探寻建文帝的踪迹。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编剧巧妙地通过戏剧化的手法,让朱棣与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有了戏剧性的碰面,以此安抚了朱棣的内心。然而,若我们追溯真实的历史记载,便会发现事情远非剧中描绘的那般简单。那么,历史上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这两位明朝的重要人物,是否真的有过会面?

提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位重要人物——胡濙,这位曾解开朱棣内心纠葛的卓越大臣。公元1400年,即建文二年,胡濙踏入仕途,以其出类拔萃的才华一举高中进士,并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职位。后来,随着朱棣攻取南京城并登基称帝,胡濙的仕途也迎来了新的转机,他升任为户科都给事中。尽管这一职位在朝廷中并非显赫至极,但对于胡濙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升迁。

先前提及,朱棣在登基之后,因对建文帝的下落始终心存疑虑,曾私下指派多名官员深入民间进行搜寻,其中便包括了胡濙。毕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有意隐匿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故朱棣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胡濙一人身上。而在胡濙忙于民间搜寻的同时,朱棣又听闻了建文帝可能已逃往海外的传言。于是,他便命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威德,实则暗地里也在探寻建文帝的踪迹。此举无疑显示了朱棣的深远用意和缜密布局。

朱棣对建文帝的下落一直心存疑虑,无法释怀。以胡濙的遭遇为例,他在寻找建文帝的过程中得知母亲病逝,于是恳请朱棣批准他回家为母守丧。然而,朱棣并未应允他的请求,尽管这看似合情合理。为了安抚胡濙,朱棣决定给予他一定的补偿,下令将他提拔为礼部左侍郎,以示慰藉。

沐浴皇恩的胡濙,再度踏上了漫长的寻觅之旅。时光荏苒,直到永乐二十一年,即公元1423年,他终于探得建文帝的确切下落。获悉此消息后,胡濙刻不容缓地奔赴边关,当时朱棣正忙于征战。据史书记载,胡濙抵达时,朱棣已就寝,但听闻胡濙到来,他立刻下令召见。两人的会谈内容极为机密,因此史书并未详载。然而,一个细节却透露出他们交谈时间之长——史书载:「漏下四鼓乃出。」四鼓,即报更的鼓声响起四次,在古代中国,人们以敲鼓打更来计时,每过一个更次敲一次鼓。四鼓,相当于现在的凌晨2点左右。由此可见,胡濙与朱棣的会谈直至深夜才告一段落。

经过这次会谈,我们可以推断胡濙必定向朱棣透露了关于朱允炆的确切情报,否则二人不会深入交谈如此之久。随后,困扰了朱棣长达21年的疑云终于烟消云散。想要更真切地体会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翻开史书,探寻其中的记载:二十一年后,胡濙回朝,他紧急赶往宣府拜见朱棣。当时,朱棣已经就寝,但听闻胡濙到来,他立刻起身召见。胡濙详尽地汇报了他所掌握的一切信息,直到深夜四更时分才离开。在胡濙到来之前,曾有传言称建文帝朱允炆蹈海而去,为此朱棣曾派遣内臣郑和等人多次出海远航至西洋,寻找其踪迹。直到此刻,朱棣心中的疑虑才终于得以释怀。

虽然朱棣的疑惑已得到解答,但史书的避而不谈使得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的去向仍旧扑朔迷离。传闻中,有人称朱允炆已遁入空门,皈依佛门为僧;亦有人言他扬帆出海,另觅一隅之地安居。总之,关于朱允炆的真实下落,至今仍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谜团,尚未被完全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