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01岁老兵病榻半昏迷,问乡亲撤退否?

2024-04-11历史

雄关漫道,历尽艰辛;万里长征,留存火种。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历经无数次战斗,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长河,走过荒野,踏过泥地,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

在这场艰难惨烈的革命征途中,无数英雄人物涌现,曾美少将军便是其中之一。长征虽艰,却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得以保存,革命的火种得以留存,革命的事业得以转危为安。

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曾美,原名曾昭泰,出生于江西赣州兴国县武圹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家中老四,从小便和父母兄弟一起承担家务和生活。

然而,由于家中人口过多,养活起来并不容易,曾美的父母担心无法养活他和他的几个兄弟,因此在八岁时,他被过继给了别人。

曾美原本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艰辛,整日忙于生计,似乎注定要度过平凡的一生。然而,在1927年,国内局势发生了变化。

北伐战争的胜利在望,但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却背叛了革命。为抵御他们的威胁,中国共产党决定集结力量,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带领着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并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工农红军在四周宣传政策,动员更多的民众加入革命力量。

1929年,革命的力量扩散到了曾美所在的兴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广泛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如打地主、分田地,为农民争取权利,革命动员活动热火朝天。

在1930年4月的动员大会上,只有16岁的曾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农革命军,成为红四军特务营二连二排六班的一名战士。

曾美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走上了为人民解放而斗争的道路。

中原大战:蒋介石同诸多军阀展开混战,历时六个月左右,最终蒋介石取得了胜利,南京国民政府得以保全。然而,随着工农红军的革命力量的壮大,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构成了重大威胁。

曾美跟随革命队伍,对国民党的围剿行动展开反击。1930年10月,蒋介石集结十万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毛主席带领4万革命军,以少胜多,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图谋。直到1933年下半年,工农红军已经成功地粉碎了五次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曾美也于1931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次年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曾美被队伍看作是反围剿的优秀人才,进入了干队测图班学习相关军事知识。

曾美,这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在1934年4月15日,凭借突出的战功,升任中央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参谋,隶属于周恩来。

他一直跟随在周恩来身边,负责作战行动。然而,到了1934年10月,由于王明、李德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政策,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工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出发前,根据地的百姓们都深情地与红军告别,拉着他们的手,依依不舍。

曾美也对一起生活已久的百姓充满不舍。长征开始后,红军从瑞金出发,突破了敌军的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然而,抵达遵义时,原本出发时的8.6万人,只剩下3万余人。特别是湘江战役,革命红军因为战术失误,损失惨重。

湘江上,战士们的残尸断臂遍地,曾美想起这些,痛不欲生。

由于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红军需要一个新的指挥团队来为革命开辟新的道路,这就诞生了遵义会议。红军到达遵义后,领导人全面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经验,并批评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这场会议扭转了革命的危局,是中国革命事业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曾美,当时只有21岁,也参加了这场重要的会议。

如今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中还保留着他的名字。曾美是中央作战司一司的作战参谋,受命寻找适合开会的地点。周恩来作为曾美的直属上司,命令他去城里寻找合适的大宅院进行侦查。

恰好在城中,有一座典雅气派的宅院,曾美前去询问,得知这是贵州一位军阀的私人官邸。

这处宅邸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中间是一座青石牌坊,四周环绕着木廊,景色优美,非常气派。周围的青山环绕,视野开阔,是召开重要会议的理想之地。

最终,这所宅院被选为会议地点,红军总部也搬了进来。一楼是厨房、客厅和卧房,二楼则被用作中央领导开会的地方。

曾美在会议期间负责站岗,与另外七位参谋轮流看守,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这场持续了三天的会议最终产生了新的革命领导集体。

会议结束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下,中央红军继续他们的长征旅程。尽管旅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但革命的决心依然坚定不移。

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但牺牲了很多战士,六万人的军队最后只剩下六千人,曾美的弟弟也在长征中牺牲了。除了曾美,他的三个兄弟也参军了,但其中两个哥哥在参军后就音信全无,只有他的弟弟在长征中有了消息。

得知弟弟的消息,曾美非常激动,立即去看望他。然而,弟弟此时身受重伤,病痛难忍,一直喊着「哥哥,哥哥」。

曾美,一个在烽火连天中成长起来的女战士。在长征胜利后,她被中央重点培养,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成后,她被委任为连长、大队政委、大队政治处主任等职务,并在晋冀地区组织抗日活动。

在河北、山西地区,她领导了近百场战斗,成功歼灭了大量敌军。在1940年3月11日的王城之战中,她作为十九团的副政委,与团长李和辉并肩作战。

面对装备精良的敌军,他们顽强抵抗,坚守了一天。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团部损失惨重,李和辉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的他,毅然决定将指挥权交给曾美:「指挥权现在交到你的手里,一定要带领大家顺利撤退!」

曾美凭借多年战斗经验,准确判断出敌军是「纸老虎」,果断决定以退为进,带领将士们向前冲锋。结果,脆弱的敌军在红军的猛烈反击下,仓皇逃跑。

曾美带领军队乘胜追击,将敌人全数歼灭,取得了反败为胜的胜利。

曾美作为百团大战中的一员,参与了对敌人的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打破了日军的交通线和作战据点,为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百团大战之后,曾美在晋察冀军区担任分区队长兼政委,领导了多次胜利的战斗,其中1943年6月的刘河底战斗尤为出色,直接活埋了十多个日军,赢得了一场漂亮的大捷。

在攻占日军在滹沱河畔的据点后,八路军决定在崞县举行庆功大会。然而,日军为了报复决定在庆功会举行的时候偷袭。

日军小队队长龟田带领一队日军在夜色中悄悄来到崞县村口。这队日军装备精良,计划奇袭崞县。然而,当他们到达村口时,早已被准备好的八路军围困。

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短时间内就遭受了重大损失,只剩下十几名身负伤残的活口逃到山崖下的一个窑洞里。

曾美面对窑洞内的日军,发出呼吁:「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可以饶过你们。」然而,剩下的日军坚持顽抗,坚决不愿投降。

于是曾美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行动吧。」接着,曾美带领村民们将黄土倒入窑洞,准备活埋这些日军。村民们手持铁锹,兴奋地走出家门,来到窑洞口,纷纷表示要给这些日军一个教训。

土铲一铲又一铲地填入窑洞,日军怒目圆睁,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会被活埋。他们一边叫喊着,一边试图向外爬行。然而,曾美毫不动摇,果断下令:「继续!」

周围的村民们更加兴奋,将这些日军活埋在了洞里。这场战斗被称为刘河底战斗,被记录在山西省的【原平县志】中。

1943年9月中旬的红表村伏击战,也是曾美指挥的一场精彩的战斗。此外,1947年11月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中,曾美带领全军激战一整夜,兵分三路,破坏了敌军的军备据点,攻下了石家庄机场,为解放石家庄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美,这位来自江西兴国的少将军,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勇敢。他曾经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歼灭无数敌人,一路走到了67军参谋长的位置,参加了太原战役、平津战役等多场激烈地战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累累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曾美仍然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在1955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中,他担任了副总指挥,将这场阅兵办得有声有色。

同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后调任河北省军区政委,后半生一直在石家庄度过,有五个儿子承欢膝下。 然而,历经战争二十余年,战功和伤痛也一同伴随着曾美。

2014年5月16日,他因心脏衰竭被送进医院,在医院里进行了详细的全身检查,医生在他的颅内发现了残留的弹片。

2015年1月31日,曾美少将军因病逝世,享年101岁。在即将离去的时候,他还在半昏迷中念叨着:「我们的人都安全了吗?」

、「乡亲们都撤退了吗?」、「我们又胜利了,打死了十多个鬼子!」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为了保护和守护我们而战斗。

曾美,这位英勇的少将军,他的忠诚和勇敢将永远被人们记住,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