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被赞「李唐天下萧一半」,出过17位皇帝,这个家族靠的是什么?

2023-12-10历史

前言

自古出英才美人,谁不眷恋这高门大家?然而真正能成为千古第一家的,终究只是凤毛麟角。那么这个在南北朝隋唐数百年间几乎「称霸」朝堂的萧氏家族,又是靠什么成为了这少数「大家」之一呢?

一、族源渊远,堪称奇迹

相传,「萧」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上古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在商朝分封制度下,有一个小国被称为「萧国」,诸侯的后裔们便以国名为姓,萧姓由此开始。

这萧国在商朝时领土狭小,仅仅相当于今天一个县城大小。而当时诸侯国林立,各个大国势力范围广袤无垠。比如周国、蜀国等等,都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口。

相比之下,萧国的人丁稀少,国君也只能勉勉强强称得上一国之主。这或许就是后来中原诸侯见招架不住商辉申之强大势力,纷纷归顺后改姓「姬」时,萧国也不例外,国君选择投降从属的原因。

在西周建立之后,周武王分封诸侯,设置了许多新政权。而许多小国如萧国等,则在这场分封中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大国的附庸。其君主和百姓要么逃散民间要么仕于大国,萧姓作为一个国号便此沉寂。

周朝以后,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萧国不复存在,但萧姓却在民间以弱小姓氏的身份流传至今。直到汉代,寒门之后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获得「相如」、「丞相」等显赫头衔。而萧何的功勋也使得萧姓重新在礼仪系统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被认同为正式的百家姓之一,才真正为这个古老的姓氏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在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里,要突然冒出一批人杰出才俊,可谓天助之力。然而,我们看到,从南北朝到唐宋,短短百年间,这萧家就突然冒出了十七位皇帝!数十位宰相!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那么,这个神奇家族的鼎盛,又是如何酝酿的呢?

二、家道中落义薄云,一介武夫崛起无极

追溯这个家族的发迹之路,不得不提南北朝的萧道成。

这个萧道成,不过是一介武夫,原本束手就擒,最多混个知县。谁知朝廷用人唯贤,他侥幸得到重用,从右军将军一步步升到抚军将军、征北大将军、太尉。

手握禁军之权,志得意满。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萧道成顺势抢到了一个建立政权的绝佳时机。凭借武力夺取政权这一招干脆利落,仅仅用了短短数年,这个本无多大根基的武夫家族,就在乱世中崛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南齐。

「志士仁人,见机而起」,虽然夺权略显粗暴,但日后南齐的文治却颇有建树,开创了这家族发展的先河。后世的许多名人墨客,也都出自这个朝代。

其实,在此之前的400多年间,自从汉代的萧何,这萧姓就很少再有人进入仕途。偶有几人也不过区区小官,真正的显赫之地,如朝堂之上,几乎从未染指。直到这个由寒门入仕的萧道成,这萧姓才真正打开了通向上层社会的大门。

而萧道成之所以能出人头地,关键在于他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道路,通过权谋取巧。我们可以说,他是这个家族崛起的关键人物,为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三、文韬武略兼备,建功立业显雄关

然而,要真正让这个家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得归功于南齐衰败之际崛起的另一位豪杰——萧衍。

这位萧公,一生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才华横溢。他博古通今,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他文韬武略兼备,既是个文臣,又是个枭雄,可以说是鼎鼎大名、令人神往。

建国之初,他力排众议,提拔贤能;他亲自执教,开历史上第一所国子监;他采纳谏言,务实创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雄才大略,而且是一个真正儒雅君子的风范。也正因如此,他开创的政权和文化氛围,也可圈可点。

萧衍这种深谙文治的君子风度与道成的粗犷作风形成了强烈对比。但我们仔细品味,也会发现二者有其内在联系——萧衍正是在萧道成开创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而萧道成粗放的作风为后来者夺取政权创造了契机。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动了这个家族的腾飞。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在萧衍这样儒雅君子式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后代,才成就了这个家族持之以恒的发展。这正应了「家喻户晓,世代相承」的道理。

四、淡泊名利终南,诗书流传奠大业

然而,再强大的朝代和家族,终究也难逃灭亡厄运。到了隋朝,天下重新统一,萧氏似乎也随之淡出历史舞台。

但史书往往出人意料。不久之后,我们看到,隋炀帝的皇后正是姓萧。在极盛帝国的核心,这个姓氏又一次环顾四方。随后,皇后的季父萧瑀被重用为宰相,开创了这个家族在隋唐又一段辉煌时期。

这个萧皇后的父亲叫萧诵之,本是南朝官员。隋朝建立后,他带着一家老小北迁长安,谋求出路。谁知道女儿竟有机会嫁给了隋炀帝,一举成为皇后。而随后,侄子也被提拔入相,一时间,这个南朝遗老的家族重返上层社会。

究其奥妙,这不正印证了这家族「重教书不倦,文章著述传家声」的家训吗?正是因为淡泊名利、刻苦读书,才又一次开启了家族的新机遇。我们可以想见,在南朝流亡生涯的苦闷岁月里,这些世代相传的诗书典籍,不知激励了多少人不放弃梦想、继续刻苦深造。终于,天无绝人之路,他们重拾荣耀。这正应了那句「世事洞明皆学海,人情练达即文城」。

五、正气磊落成风骨,耿直忠义是人格

当然,才华和学问再出众,毕竟也只是装门面的外在条件。真正成就一个家族百年不衰的基因,关键还在耿直正气与高洁人格。这一点,我们同样能够在萧瑀的仕宦生涯中觅得蛛丝马迹:

人云亲贤臣,天作配英主。萧公幸逢盛世,受到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然而,受宠若惊的同时,他仍坚持以大局和正义为重。面对朝纲籓臣,他从不阿谀,只发扬正气——哪怕这正气不是每一个君王都愿意听到的。但最终,太宗也不得不认同他的正直和胸怀。如此这般,才换来他屡遭贬斥仍然再三被起用的奇迹。

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他面对权势滔天的李义府、魏徵等重臣也毫不示弱;对太宗亲自说漏嘴的「得失之言」也毫不退让,只推心置腹地表达忠言。这种正气与胆略,令人钦佩。

正因为如此,这正气的风骨与人格魅力,也就成了这个家族成员区别于寻常士人的标配。由此延绵百年,家族声望日隆,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勤政爱民是天职,致用节俭传家声

当然,家族的延续,不仅需要个人品质的保证,也需要谨慎的家法家训。而这一点,萧氏后人显然也深谙于心。

我们看到,这些当官作相的萧家人,并不像别的权贵那样铤而走险,想方设法敛财腐化天下。相反,他们奉行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天职;更奉行节俭勤勉、淡泊名利的家规。

正如萧瑀本人,身为宰相,却过着普通书生一般简朴的生活。太宗欲封赏他以恢复旧业,他只取了一小部分分给亲族,其余仍全部上缴朝廷。正是这样不竭的廉洁与勤勉,成就了这个家族极盛极衰而仍不至覆灭的神奇。

这其间也有许多动人事迹。比如隋末动乱时,有人劝萧诵之趁乱割据一方自保,被他义正辞严地拒绝;又如唐初,萧瑀曾三次遭贬,却始终不改其高洁人格和守正持廉......种种事例成为这个家族自谦自守、淡于名利的标杆,警示后人不可贪图眼前,只宜刻苦自勉,行义持敬。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兴起于乱世,但这个在南北朝隋唐几乎称霸朝野的萧氏家族,成功的确立了自身的辉煌,并传承百年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独特的家风与文化底蕴。

他们讲究教书传家,世代相承;他们秉性耿直,正气不阿;更讲求勤政节俭,履行天职人伦。正是这独特的气质,成就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使之在中国古代那些波诡云谲的世家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往往源于历史的洪流变迁。这个几度辉煌的萧氏,最终也难逃灭亡命运。但它留下的故事与精神,仍然值得后人铭记与传颂。这恰如一座古城,繁华已逝,废墟犹在,那沧桑感与历史韵味,亦是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的事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