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69年党的九大快要召开,毛主席皱起眉头:怎么徐海东不在名单里?

2024-01-01历史

1969年3月,党的九大快要召开了,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此次参加大会的人员名单。毛泽东看了两眼后,皱起眉头,问道:「 怎么徐海东不在名单里?

周恩来叹了口气,回答:「徐海东同志还躺在病床上,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原因……」毛泽东打断他的话,说:「无论什么原因,也应该发送邀请过去。对于革命,他是有大功劳的人!」

因为毛泽东这句话,在3月最后一天,周恩来火速召开紧急会议,郑重地宣布:「徐海东同志应该出席今年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工作人员尽快向他发出邀请,注意并非强制性,务必要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好奇了,毛泽东为何亲口提出要徐海东参加九大?他对革命又有什么大功劳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革命时期的几段故事吧。

吹响胜利的号角

1935年9月初,徐海东带着红二十五军长途跋涉,花了十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同刘志丹会合,来到陕北根据地。不久后,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

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徐海东一边迎战国民党的「围剿」战斗,一边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直到一个月后,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终于到了吴起镇,而毛泽东正是跟随这支队伍行动。

徐海东一直期盼着见到毛泽东,毛泽东到的那天他正在外面作战。根据地百里之外有一个小镇子,叫张村驿,驻扎在此地的敌军非常狡猾,一再骚扰红军的活动。徐海东决定把它收拾掉,带着红十五军团外出攻打敌人。

可号角声刚吹响没多久,政委程子华就派通信兵过来了。徐海东拆开信件一看,当即指示战士们停止进攻,而他自己翻身上马,一路尘土飞扬、翻山越岭赶回司令部。那封信只写了短短几个字:毛主席下午到司令部。

难以想象135里的路,徐海东三个小时就到了。他大汗淋漓冲进房间洗了把脸,整理好才出去见人。而毛泽东早就到了,在程子华的介绍下才知道徐海东是特地赶回来的。

毛泽东亲切地握住徐海东的手,说:「海东同志,真是辛苦你了!」徐海东用力回握,神情激动地说:「毛主席呀,我等你好久了,现在终于见到啦!」

毛泽东询问了部队的一些情况,包括战士们的吃喝住行,最后才和徐海东他们讨论反「围剿」作战的详情,尽量不给徐海东压力,笑着问:「你们觉得,这第三次反‘围剿’我们能成功吗?」

「自然是能!」徐海东信心倒是十分充足。毛泽东满意地开怀大笑,将地图拿出来商量战术部署,最后对徐海东说:「我相信你们红十五军团的实力,先按你们的计划,打下张村驿。」

回到前方后,徐海东传达了毛泽东对大伙的关心问候,将士们士气大涨,大家都很好奇地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见到主席啊?」徐海东没有卖关子,鼓气道:「等咱们把张村驿打下来,到时候就一块去见毛主席!」

对于红军战士来说,什么口号也没有这句话来得动人。红十五军团犹如神兵下凡,一口气就把张村驿占领了,敌军的后备粮也落在了我军口袋里。当天晚上,毛泽东就发来嘉奖电报:「祝贺红十五军团战斗胜利。」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11月18日,组织开展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本次会议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参会人员众多。最终计划是由徐海东集中红军主力,两面夹击,在直罗镇一带全歼敌牛元峰部。

20日傍晚,牛元峰带着国民军第一〇九师进攻直罗镇,头顶上盘旋着六架飞机替他们作掩护。直到夜幕降临,徐海东率领红十五军团自南向北,红一军团自北向南,兵分两路包抄整个直罗镇,在周围布下天罗地网。

第二日天蒙蒙亮,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亲自来到前线指挥。徐海东带着一个团的兵力,翻过一座山,攻进直罗镇,第一声枪鸣响起。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敌军大部队都被歼灭,牛元峰带着残军逃到荒山上,几天后被搜捕的红军击毙。

这一仗算是彻底粉碎了敌军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歼灭了国民党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毛泽东对此深感欣慰,将这战称为奠基礼,是党中央将革命大本营转移至东北的先锋战,带领队伍取得胜利的徐海东自然也是奠基人之一。

红军都是一家人

陕北一带的山区环境恶劣,属于穷乡僻壤,当地百姓在恶霸豪绅的剥削下,生活更是艰难。根据地建立在这块土地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万幸红十五军团来得早,对此地较为熟悉,军团供给还算跟得上。

但其他刚到这里的部队就不一样了,中央红军万万没想到,跋涉万里,打过几场硬仗,现在居然被物资短缺压得喘不过气。这支队伍对当地情况不了解,经常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更令人担忧的是,入冬后气温下降,北方寒风凛冽,可将士们却只能穿着破旧的薄衣,许多人都只有一双草鞋。

中央红军负责后勤的是杨至诚,他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上报给毛泽东。报告上写满了部队急需的物资,但现在财政完全周转不来,更别说算到最后,需要添置的物资最少也要花费两千至三千银元。

看到这份报告,毛泽东也是唉声叹气,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思考对策。突然,他想起了徐海东,毛泽东知道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但徐海东带队来陕北之前,也在豫陕开辟了根据地,还活动过几个月,或许他们多少有点积蓄。毛泽东只希望能解燃眉之急,派人找来杨至诚。

毛泽东对他说道:「至诚同志,困难我都知道,你说我们能不能向徐海东同志求助?」杨至诚犹豫道:「主席啊,不是我说,他们就比中央红军早到陕北一个多月,能拿得出这笔钱吗?」

「先试一试嘛!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经营了几个月,或许还存了点老本。大家都是一家人,只要有可能,他一定会帮的!」毛泽东抽出一根烟,又接着讲道:「你把我写的借条带过去,要是能帮就好,但海东同志若是困难,我们也不能让他为难。」

于是,杨至诚骑着马赶去红十五军团,将借条递给徐海东。徐海东看到后,对自己的粗心感到十分自责。自从和中央红军会师后,他只注意到不少同志衣服单薄,便派人做了一些棉衣和大衣送过去,没想到他们居然如此困难。

徐海东沉默良久,杨至诚见他的模样,以为他也困难,赶紧补上一句:「徐团长,我知道你们也难,帮不了也没关系,我们再想别的……」没等杨至诚把话说完,徐海东就连连摇头道:「不!不!我们就是再困难,也比你们好一些。红军都是一家人,你回去复命吧!我们一定想办法筹到这笔钱。」

杨至诚回去后,徐海东直奔军团供给部,询问经理部长:「咱们还有多少资金?」部长稍稍迟疑了一下,说:「还有七千块。」徐海东一听就高兴起来,连声道:「太好了!太好了!」

经理部长皱起眉头,说:「好什么好啊!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说着便开始诉苦:「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地方等着用钱,冬装要添置,药品要补充,油盐粮菜不能少。现在我们紧巴巴过日子,都缺三千多块哩!」

徐海东肩膀塌了下来,说:「你说的我也懂,只是现在中央红军太困难了,不然毛主席也不会派人过来我们这借。不论如何,也不能看着兄弟们挨冻啊!」

到了晚上,徐海东窑洞里的灯还没熄灭,他和程子华、刘志丹,加上经理部长,四人坐在炕头上,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办,这个冬天又该怎么过。第二天,徐海东把钱送到了中央红军的后勤,后勤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五千银元。

这五千银元凝聚着红十五军团全体官兵的一片深情,杨至诚看到后可谓是喜出望外。这件事毛泽东记得非常清楚,若干年后,还在干部大会上提起过,他动情地说:「那时中央红军太困难了,要是没有海东同志借我的五千元指不定会损失惨重!那几千元钱,为革命帮了大忙!」

在陕西丢了两颗门牙

1936年2月,中央军委召开作战会议,彭德怀司令员在会上部署横跨黄河的抗日战线。渡河红军兵分三路,在部署左路时,彭德怀突然顿了一下,说:「这条路线困难很大,上岸后直指阎锡山的老巢太原,这个任务就交给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吧。」

周恩来听到后,笑着说:「徐海东同志打仗猛,策略多,之前那个‘先疲后打’的战术气坏了不少敌人,国民党都对他避之不及,叫他‘徐老虎’呢!」毛泽东也跟着搭腔,看着徐海东幽默道:「那我们这不就是‘放虎归山’了吗?那就只能对不起那位阎锡山了,让他吃吃苦头吧!」

会议结束后,徐海东马不停蹄地带上几个机灵的干部,一起乔装成当地百姓,游走在黄河西岸一带,一连五天,把地形摸了个透。侦察完东岸敌军的兵力部署,计划好最佳渡河路线和方法后,徐海东回到部队。一声令下,红十五军团的渡河之战便在夜色下静悄悄开始。

正是因为前期准备充足,只花了一夜时间,所有战士们都已上岸,打了阎锡山一个措手不及。阎锡山没想到红军会如此迅速且轻易渡过黄河,只能急忙抽调兵力去守卫太原。同时,他还下达了一道特别的命令:「无论何人击毙徐海东,都赏五万元。」

徐海东听说这事后,笑得合不拢嘴,嘲讽阎锡山道:「这个阎锡山果真是小家子气,蒋介石早就发布过命令,我这颗脑袋可是能换十万元,值钱得很!」他这话逗得一众将士捧腹大笑。

阎锡山的命令没对徐海东造成任何麻烦,反而他根据侦察兵的反馈,猜到阎锡山正在派兵攻打外线的红军。徐海东为了扰乱敌军注意力,逼迫阎锡山把兵力调回来,故意让红军虚张声势,做出全力攻打太原的模样,弄得敌军精神一度惶恐不安。

当阎锡山被扰乱得沉不住气,打乱之前的部署,连夜急调五个师回防太原时,我军另外两路红军便趁机向晋南猛冲,一路打到重镇侯马。而徐海东则带队迅速撤退,让阎锡山的大军毫无用武之地。这时,阎锡山终于回过神来,恨恨道:「好你个徐海东,实在是狡猾!」

之后,撤退的红十五军团在白文镇与刚刚渡过黄河的红二十八军会合。对于后面追来的晋军,徐海东毫不客气,排兵布阵,让这群人有来无回,总共歼灭了敌军一个团,再次让晋军领教了「先疲后打」的本事。

一连败了几次,阎锡山终于明白不敌徐海东,遂向蒋介石请求支援。这时,蒋介石正想在山西发展势力,阎锡山向他求助,怎么可能不答应呢?挥手就派遣了十万大军奔赴山西。

蒋介石这十万大军立刻让我方战局转为不利,但我军已经达到出师东征的目的,极大扩大了红军影响力,也筹集到部分款项。于是,中央军委决定不跟他们硬碰硬,立即乘胜回陕北。

收到回师的命令后,徐海东没有恋战。面对强追上来的敌军,且打且退,率先掩护其他队伍渡河。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红十五军团终于到达黄河渡口。

在暴雨的冲刷下,河水高涨,回去的路没有来时顺畅,徐海东感到不安,骑着马去渡口观察。半路上,队伍里突然冲出一个战士,眼看就要被烈马踏中,徐海东双手紧紧勒住缰绳。

最后那名战士没有受伤,倒是徐海东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正巧撞在一块石头上,不仅晕了过去,两颗门牙也没了。战士们连忙用担架抬起徐海东,整支队伍在大雨中艰难渡过黄河。这一摔让徐海东伤得不轻,在床上晕了三天才醒来。

几天后,东征红军开总结大会时,毛泽东心中满是欣喜,先是夸奖这次东征部队的表现非常优秀,各项目标都已达成。扭头看见徐海东至今还很憔悴的脸色时,用既关切又诙谐的语气说道:「唯一的损失就是海东同志,他两颗门牙落在了山西,恐怕是再也找不回来喽!」

被迫离开战场养病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海东也一直奔赴在各个战场,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有他的身影。不过因为太过劳累,于1938年病倒在华北前线。毛泽东听到消息后,当即命令他回延安治病。

徐海东不情不愿地回去了,见到毛泽东就说:「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毛泽东笑着问他:「那要怎么才算完成任务?」徐海东答:「把所有日军赶出中国!」

毛泽东摇头说,「还早着呢!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养好身体,以后会有机会的!」考虑到徐海东的身体因素,毛泽东还特地给他批了五十块营养费,这份关照让徐海东很是感动。

而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徐海东的身体仍未康复,他再次向毛泽东请求回到战场。毛泽东担心徐海东的身体,摇摇手,说:「不要急,只要安心养病,以后仗有你打的。」

回不了前线,徐海东就想找点事情做,便提出想在学校里学习,这个请求毛泽东立即答应了。就这样,徐海东进入了延安马列学院。

就学期间,遇上毛泽东来学院讲课,有学员向毛泽东请教中国苏维埃运动史。毛泽东说:「全中国的苏维埃运动太多了,我讲不清楚。不过中央苏区的我可以讲,不如请海东同志给你们讲一课,就讲鄂豫皖苏区的历史。」

徐海东毫无准备上台,只好扒出脑海里的回忆,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用自己的话表达,将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分享出来。徐海东一讲就是一节课,大家都听得意犹未尽,用热烈的掌声迎接他下台。

1939年,徐海东再次向毛泽东请求:「主席,让我上战场吧!」许是这时的抗日局势不太好,毛泽东犹豫地问他:「身体怎么样了?」徐海东当即表示:「我已经好多了,只要能上战场,什么病都会好。」

「别人打仗要命,你这打仗治病,也就你‘徐老虎’敢说这样的话!」毛泽东沉思了片刻,才笑着说:「行吧,又到了放虎出山的时候了。既然那么想去,那就跟刘少奇同志去华中吧!」

好不容易,徐海东再次走上战场,将之前憋着的精力全部释放出去,反击敌军的侵略。可惜天不遂人愿,他还想一直打到抗日结束,可身体却撑不下去了。1940年,徐海东在主持会议期间,突然大吐血,而后只能躺在担架上行动。

中原局的同志关心徐海东的身体,不让他工作,只能休息养病。徐海东却因担心战况导致心情急躁,复发的肺病更严重了,中原局领导只好将情况上报给毛泽东。

毛泽东亲自给徐海东发来一份两百多字的电报,在最后叮嘱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收到电报后,徐海东流下了眼泪。他将这八个字用毛笔写在月份牌上,放在担架上,每次心情急躁时,就拿来看一看,借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革命时期的医疗条件不好,生活环境也很差,徐海东的肺病一直没能好起来,直到解放战争爆发他依旧躺在担架上。后来战争胜利了,徐海东重返战场的愿望只能搁浅。

受邀参加党的九大

建国后,毛泽东对徐海东的病情也十分关心,时不时就给他写信,问问他身体如何。徐海东的回信往往都只报喜不报忧,总说:「快要好了。」可毛泽东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只能在信中宽慰徐海东:「我们都很想念你,只希望你安心静养,不要着急,以求痊愈。」

1969年3月,党的九大就要召开了,参加会议的代表一个接一个到达北京,而徐海东却没有收到出席九大的通知。这段时间,每当深夜,他躺在病床上就无法入睡,心事重重,压得他彻夜难眠,总担心是不是毛主席他们已经把自己给忘了。

直到4月1日清晨,通信兵赶到徐海东的住所,向他传达周恩来召开紧急会议的决定。负责人询问道:「你能出席今天的开幕式吗?如果身体吃不消也没关系,可以向中央请假。」

徐海东本来觉得参加九大的希望渺茫,没想到峰回路转,听到是毛主席亲自邀请他参加九大后,顿时精神倍增,一双眼喜出望外。

他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说:「是毛主席提我的名,无论如何我都会去,就是爬,我也要爬过去!」徐海东急忙起身,让爱人帮助他穿好衣服,剃掉一寸多长的胡子,带上氧气袋,于当天下午赶到人民大会堂。

气势滔滔的【东方红】乐曲声奏响,毛泽东一步步走上主席台。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毛泽东就座后,环视了一下主席台,然后大声问道:「海东同志来了没有?」

徐海东连忙答道:「到了!到了!」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动,他竟然站了起来。毛泽东还特意转过身,向他招手致意,会场再次响起掌声。徐海东久久望着毛泽东,老泪纵横。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在郑州病逝,享年70岁。他作为一名「虎将」,纵使多年因病困于后方,一身威名也无人敢反驳。他这一生的写照,就如邓小平在追悼会中给出的评价:「徐海东同志对党是一颗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