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3年陈赓提出放死囚,董必武直奔中南海,毛主席听后:去叫周总理

2024-06-02历史

1953年,陈赓将军找到最高法院院长董必武,提了个让人为难的要求: 他想要个死刑犯。

这事儿非同小可,董必武做不了主,只好直奔中南海。

毛主席听闻事情的来龙去脉,叫来周总理一起商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给了陈赓答复。

堂堂大将军,要什么人没有,为何偏偏要硬磕一个死刑犯?主席和总理又会针对此事做出怎样的决定?

建设高校,力求人才

筹建哈军工,这是陈赓大将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接手的新任务,也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哈军工的定位是一所综合性的军事高校,师资力量自然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资源,一批在各自领域排得上号的专家,一定可以带出同样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储备建设人才。

新中国那么多,学者专家当然也不少,只是,怎么把这些专家请到哈军工来,这是个问题。

好在陈赓大将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行了,不在不必要的情绪上内耗。

那时候,为了「抢人」,他的强盗行为可没少遭人指责,不过,他做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人们也都能理解他。

1953年,在筹备弹道方面的师资力量时,陈赓大将又遇到了一个难关。

放眼全国,了解弹道技术这种先进技术的人本来就不多,要想找到其中翘楚,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张述祖教授倒是知道一位弹道专家,这个人曾经留学法国,学习过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在相关行业非常有名,他是个宝贝,内行人尽皆知。

陈赓一听,眼睛亮了,既然是宝贝,那他就更要努把力,争取把这个人要来,给哈军工增加一份力量。

只是,当他提出邀请人才的想法之后,张述祖教授却沉默了,这不是因为此人心高气傲,很难说动,而是因为他身份特殊,现在没有办法和外人见面。

听到这儿,陈赓又发出了疑问,这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张教授解释说,他就是沈毅,那个对我军建设兵工厂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

他曾经是国民党的军官,不过革命斗争时期弃暗投明,不仅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还加入了共产党。

虽然过去的履历有些问题,但那无关痛痒,一个极有名气的专家,还对军工建设做出过贡献,当然是个值得重视的人才,陈赓相信,自己出手,一定能把他请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沈毅后来到民航总局工作,做财政相关的事,在三反运动当中,他被查出贪污腐败,犯了重罪,成了个死刑犯。

个中缘由,陈赓并不十分关心,他在意的是死刑犯三个字。

如果就这样损失一个人才,那他会感觉非常痛心,既然此人犯了罪,那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将功补过,给他一个赎罪的机会。

况且,他的哈军工,中国人民的哈军工,真的很需要这样的弹道专家。

陈赓在哈军工

不按常理出牌的陈赓大将,并未就此而偃旗息鼓,他想把这个死刑犯要过来,首先就得征求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

于是,陈赓当即让人买票,赶回北京,在到达之后的第一时间,又给最高院院长董必武打去了一个电话,讲述了自己的请求。

哈军工缺人,董必武深明大义,自然也是愿意帮忙的。但沈毅毕竟是个死刑犯,事关重大,这个问题,就连他,法院院长,也做不了主。

人员的去留,还得毛主席来拍板。

毛主席叫来周总理一同商量,两位领导人最终给出决策,把沈毅的死刑改为监外执行,也就是说,他们给陈赓留了一条路。

大约半个月之后,沈毅被送到了陈赓的面前,不过,此时的他,手腕上还是戴着手铐,毕竟他是戴罪之身,工作人员马虎不得。

陈赓一看,这可不行,赶紧让人把沈毅的手铐取下来,给了对方充分的尊重和自由。

不管他从前是什么身份,现在来到哈军工,他就是陈赓敬重的专家,而且,感化人,这才是陈赓最擅长的事情。

果然,沈毅当即跪在地上,诚恳万分地说,陈赓就是他的再生父母,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是在所不辞。

哪儿有上刀山下火海那么夸张,陈赓要他做的,就是搞研究,翻译科技情报资料,给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可能性。

于是,死刑犯沈毅住进了一间小平房,开始了他的劳动生涯。

图片来源网络

二人前缘,救命之恩

把沈毅从死刑犯变成一个科技事业的劳动者,这是陈赓对沈毅的搭救,不过,这并不是第一次。

早在1943年,两人就有过一段前缘,陈赓对沈毅也有某种意义上的救命之恩。

沈毅是颇有名望的留法专家,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很有造诣,实干精神也非常突出。他在1932年参加了国民党部队,致力于抵御外敌,还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被任命为第三战区的专员。

虽然挂着国民党的头衔,但是在1938年,他和周总理以及叶剑英元帅等许多中共领导人都有着深入接触,从这些人的身上,他看到了革命斗争的另一种模样。

由于同样有着留学法国的经历,所以周总理对他非常器重,再加上一颗爱才之心,周总理更是对他殷殷叮嘱,想要把他争取过来。

在总理的影响之下,沈毅决定弃暗投明,带着自己全家老小一路奔赴延安。

到达延安之后,在总理等我党领导人的安排之下,沈毅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把自己的所学所见带给更多的共产党员,还办起了文化课,努力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

然而就是因为他过往的国民党履职经历,在194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之中,他被当成了可疑人员,关进了铁窗。

回到延安的陈赓听说这件事情,当时就觉得十分可笑,在他看来,沈毅绝对不可能会是国民党特务。

国民党反动派就是再不可一世,再奢侈浪费,也不可能把一个留学国外的拥有先进技术和理论基础的专家当成特务,这绝对是对人才资源的高度浪费,他相信蒋介石不会蠢到这个地步。

况且,沈毅的弃暗投明其实都有迹可循,周总理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因此陈赓主动找到毛主席,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成功将沈毅救了出来。

重获自由之后,沈毅没有心生怨言,反而继续在文化课上尽职尽责的开展教学工作,并且还积极发动大生产,用自己深厚的化学功底开办了制醋厂和印染厂等各种小企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赞叹。

1943年年底,他还在共产党员们的介绍之下,成功的加入了这个光荣的集体。

事实证明,陈赓并没有看错人,至少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沈毅都是一个可堪大用之人。

在第二次搭救沈毅之后,沈毅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来不给学校和组织上提要求,就算遇到困难也自己想办法解决。

比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问题,如果不是陈赓发现了他的情况,他恐怕什么都不打算说。

哈军工

了解情况,主动解决

在把沈毅要来哈军工之后,陈赓就着手给他打特赦报告的事情,可是,保卫部副部长却有不同的意见。

副部长认为,特赦报告还是暂时先放一放,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走漏了风声,沈毅现在生活作风很不端正,经常喝酒,有时候大半夜还喝得醉醺醺,满屋子都是酒气。

陈赓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沈毅是他要过来的人才,他自然需要对对方负责,如今如果出了什么差错,他当然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

他打算来一个突然袭击,看看沈毅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他们沿着楼梯下去,走到了办公大楼旁边的一排小平房,找到沈毅居住的房间,大大方方的走了进去。

果然如同副部长所言,沈毅的房间里酒气冲天,他本人坐在桌前翻译着材料,手边不远处就摆着一瓶酒。

图片来源网络

他的面貌也算不上太过于精神昂扬,不知道是因为工作太多,还是因为个人懒惰,他几乎没有怎么打理自己,满脸污垢,蓬头垢面,双颊明显凹陷下去。

看到他这个样子,陈赓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有的话不能说得太明,他只好委婉的提醒对方,工作上做出了一点起色,生活上自然也要跟上,不要懈怠,更不要功亏一篑,一定要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

「我明白,我明白,我现在正在加班,想着尽快把这最后一批材料突击出来。」沈毅回答得有些心不在焉,看得出来,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手头的工作上。

陈赓突然之间觉得有些冷,猛地打了个寒颤,随口一问,屋子里怎么不生炉子,听到这个问题,沈毅才抬起头来,认认真真的说,这屋子里不能生火。

他手头上的那些纸质材料十分珍贵,有的内容全国仅此一份,如果屋子里生了炉子,一不小心发生了火灾,人出了问题倒是小事,资料被付之一炬,那他可真是百死莫赎了。

图片来源网络

他宁愿自己受冻,想办法解决困难,也绝对不想贪图方便,在屋子里生火,制造安全隐患。

而且他还提到了一个问题,如果生了火,房屋里面温度上升,环境越来越舒适,人肯定也会昏昏欲睡,注意力无法集中。

这样的工作环境,根本不利于全神贯注的开展工作,周围冷一些,条件艰苦一些,他反而更能清醒。

如果真的太冷,那也没有关系,手边就是烈酒,喝下去一口,身体的温度就会上升,人也会更加精神。

陈赓的眼角逐渐湿润,他终于明白了缘由,沈毅酗酒的传言,其实只是半真半假,他喝酒,也喝得十分正当。

陈赓(中)

陈赓随后便做出命令,让人把这批教授请到大楼里,至于平房,他和政治部的同志们可以去那里开展工作,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委屈了人才。

沈毅也没有辜负他的看重,为哈军工做出了贡献。

结语: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切实的体现。

陈赓重用人才,只看重对方的能力,不看重对方的出身,所以,沈毅因为他得到了新生,哈军工也因为他而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