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二渡赤水后,红军士气高昂,想攻击打鼓新场,后来如何了

2024-04-21历史

【管子】说: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味进攻敌人的强点就很容易容易受阻,进攻敌人的弱点就可能轻易取得成功。

这句话是毛泽东在「是否攻打打鼓新场之争」时引用的一句话,士气正旺的红军迫不及待的要攻打打鼓新场,毛泽东坚决不同意此时攻打。不过,毛泽东并没有打动在场的所有人。

赤水河是川、黔、滇交界地区的一条重要水道,发源于云南镇雄县,经贵州赤水县到四川合江县流入长江,全长420公里,蜿蜒曲折,水流湍急。

四渡赤水之战是如俄罗斯套娃一样的战斗,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红军在赤水河流域转了3个月,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顺利度过了这艰难时刻。

两渡赤水,红军胜利

土城之战失利后,大家都希望能够打一场胜仗扬眉吐气。可是,打仗不能只打不总结,红军的领导人总结出前几次战斗失败的原因:与其说是情报不确引起的,不如说是红军部队的企图不隐蔽而引发的。

如今的情况是,红军想要北渡长江、入川西北或川西南建立苏区根据地。这看起来是一个十分好的计划,并且有利的条件还不少,可是却没有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红军部队的辎重多,行军速度过慢,蒋介石已经非常清楚红军每一步的方向。

因此,如果继续北渡长江,无异于另一场大的灾难,革命的火种恐怕难以保存。

一渡赤水:

对于此,红军总部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1月28日晚,红军当即就撤出了青杠坡,准备西渡赤水河。朱德、刘伯承继续指挥红军坚持战斗,陈云负责后勤事务。1月29日凌晨,除红军阻击敌人的部队外,主力兵分三路西渡赤水。这也就是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

一渡赤水以后,红军主力就进去了四川境内,当时的四川省军阀割,兵力总数约为五十多万,刘湘害怕红军进入他的地盘,于是就一面的讨好蒋介石,蒋介石随即任命刘湘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在川各军统受刘湘指挥,并答应发给川军军饷和弹药武器,另外一面刘湘积极的组织防御力量准备打击红军力量。刘湘决定:「在红军未入川以前,就要把他堵住,并且一定要把这场战争推到省外去打」。

刘湘先后集中了36个团于长江南岸,红军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难以实现。

面对这样的情况,1935年2月上旬毛泽东提出:

利用敌人对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判断,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再渡赤水回师遵义。

真不愧是毛泽东啊,这是「预判了敌人的预判」,蒋介石知道红军要北渡长江,那红军就将计就计的假意攻击长江,让敌人保持原来的战略部署,而红军主力则是攻击实力最弱的黔军王家烈部,用主动出击的方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简直就是长征版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月18日至21日,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向东二渡赤水。2月25日,红军第五、第九军团准备集中主力直扑遵义北大门——娄山关。其实,早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的1月9日,红军的先头部队就曾经在娄山关大破敌军,保障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娄山关的关口地势十分险要,四周崇山峻岭,当中只有一条蜿蜿蜒蜒的土路,山顶可俯视群山,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此时,由彭德怀率领的红第一、第三军团来到了娄山关前。一开始,敌人吸取上一次被破关的教训,在关口部署了一个旅的重兵守关,而仅点金山阵地,兵力便达两个团,负责攻坚的红军第12、13两个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敌人借着地形疯狂的阻力我攻击部队,进攻一度陷入僵局。

我们所熟知的大帅彭德怀,此时已经冲到了一线查看进攻情况,他询问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过来时,第一军团部队是用什么方法破的关?」邓萍回答说:「他们采取了迂回手段,以约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侧后迂回。」

彭老总微微点头,立马命令部队第10团、11团从敌人左右翼进行迂回包抄,要求这两个团在黄昏前拿下点金山阵地,只准提前,不准延误!

很快!彭德怀的迂回战术很快发挥了作用。下午4时,点金山阵地告攻克。就这样我红军第10团、11团继续迂回包抄敌人的后路,第12团、13团在占领的阵地上阻击敌人,敌人现在是腹背被打,惧怕被歼,仓皇撤出战斗。

毛泽东写下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我红军战士士气高涨,一路高歌猛进,直逼遵义城下,后来红军拿下了老鸦山,士气大振,敌军开始望风而逃,红军战士猛追溃敌。至此,红军再占遵义城。但在攻打遵义城的过程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而牺牲,年仅27岁。

这次战役,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利,士气大振。中央红军二渡赤水,获得娄山关大捷,再占遵义城,5天之内,歼灭击溃敌2个师8个团。

攻打「打鼓新场」之争

有人说胜利之师,应该趁势继续攻打国民党军队,扩大战果。在前线的林彪也是这么想的,他给红军总部发来了电报,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四、第五军团为总预备队,明日由原地出发向打鼓新场前进,限11日到达。

毛泽东看了电报,脸色突然一变,但他没有说话,敏锐的周恩来发现毛泽东的异样,这有着深厚友谊的老战友,是最了解毛泽东的,他开口问道:「是不是你另有意见?」

毛泽东意味深长的说:「是啊,攻打打鼓新场万万不可取,表面看好像我们可以乘胜追击,但其中的危机却深不可测。」

第二天,洛甫、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王稼祥、刘伯承、李富春、陈云、博古、张云逸、叶剑英等十几个人召开了会议。果然,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攻打打鼓新场。

此时毛泽东孤立无援,但是他还是坚持说道「敌强我弱,战事一开势必成为攻坚战,对红军不利。这和遵义一役情形不同,在遵义时,敌是孤军之势,更何况打吴奇伟部时红军尽管占据了有利地形,还不是付出了重大牺牲。现在有必要犯二次错误吗?打硬仗往往劳民伤财,徒耗部队生气,费力不讨好。我们的实力还不能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较量,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灵动些呢?在运动中调动敌人,避实就虚,乘隙歼击,乃为上策。」

可是,大家还是不听劝告,就这样会议持续了一天,毛泽东没能说服大家,还被撤销了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

眼看着红军即将面临大的灾难,转机却出现了。打鼓新场附近突然多了国民党的军队,黔军第3旅、滇军3个旅突然向打鼓新场附近靠拢,也就是说红军面对的是蒋介石的5个纵队。真是凶险啊!

不过好在负责起草命令的周恩来推迟了下达攻击打鼓新场命令的时间,这才有了转机。第二天的会上,面对着铁一样的事实,没费多少周折,大家便被说服了。

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接下来,面对蒋介石的步步紧逼,毛主席使出了闪转腾挪,用神来之笔的用兵之法,石破天惊!把老蒋弄得团团转!

3月16日,红军三渡赤水,进入川南,派一个团在古蔺活动,拉出北渡长江的架子,这是在迷惑国民党,分散蒋介石的兵力部署。蒋介石果然被骗,他根据飞机侦察,判断红军有北渡长江迹象,下令各部向古蔺地区追击。蒋介石又是棋输一步!

敌人没有料到红军会迅速再入四川,毫无戒备。有的敌人在睡大觉,有的在洗澡、赌博。当听到「红军部队来了!」的惊叫声时,敌人慌忙放了几枪,就逃之夭夭了。

蒋介石赶紧部署川军、中央军、滇军、黔军合力「进剿」。可是还没等他的部队就位,毛泽东又要渡赤水河了,红军于3月21日四渡赤水,杀回贵州,老蒋刚刚聚集的重兵有没有用武之地了。

蒋介石急眼了,空降贵阳督战。可是此时蒋介石的军队还在川南一带,蒋介石此时来到贵阳,看来是真着急了。他想要给毛主席唱一出「空城计」。可是他没有诸葛亮的定力,毛主席也不是司马懿。

红军抓住机会,奇兵逼近贵阳,先头部队离贵阳只有几十里。蒋介石害怕了,赶忙调动孙渡三天几百里前去「救驾」。

此时换作是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会借机速攻贵阳,活捉蒋介石。可是毛泽东偏不,他趁着孙渡部队的移动,进入云南,直逼昆明。你以为毛主席要打昆明?错了!这又是虚晃一枪!此时的国民党军队有30万还涌在贵阳。

昆明此时也是一座空城,守军龙云立马调动金沙江一路的部队回昆明守城。金沙江一带防守空了,毛主席当即命令部队,调转方向,赶赴金沙江,红军这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一日百里到了金沙江,并且安然度过金沙江。

毛泽东回忆,四渡赤水是他最得意之战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曾问毛泽东:中国解放战争期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和世界任何战役相媲美,这三大战役是您指挥最满意的战役吗?毛泽东回答:我最满意的是当年的「四渡赤水」。

有人说,四渡赤水不就是逃脱敌人的围剿吗?存这个观点的人实在是有点目观短浅。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不应该迎头而上,而是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并且,打仗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毛泽东用自己的军事指挥艺术让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几乎瘫痪在赤水河畔。不得不说,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的战略智慧、战略思维、战略决策、战略品质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不过,四渡赤水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毛泽东在「打鼓新场」之争时坚持己见,助红军免于灾难,这才保存了革命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