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八路军团长说错一句话,聂荣臻罕见暴怒,一出手吓得115全师震动

2023-12-20历史

八路军团长言错,聂荣臻罕见发怒,一出手令115全师惊颤。

聂帅向来给人以温和敦厚的印象,几乎从未看到他严厉批评下属的时候。因此,1937年八路军整编时,聂荣臻被任命为115师政委,与101搭档,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似乎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毕竟,115师组建后立即投入战斗,选一位善于战斗和指挥的政委会更好。那么,为什么中央坚持让聂荣臻担任呢?

根据我的理解,这不仅是因为红军时期,聂林一直搭档,两人配合默契,而且聂荣臻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是101所缺少的,而且是115师这样的主力师所需要的。

具体来说,聂荣臻具有以下两种素质:首先,给101吃定心丸。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林、聂分别担任师长和副师长,两个月后,八路军恢复政委制,聂荣臻就任政委。

改编尚未全部完成(部分部队留在陕北),就立即迎来了平型关战斗。在这种情况下,115师面临的三大任务,101只能负责一项,另外两项则由聂荣臻来负责。

林的主要任务是对日军作战,也是全师的中心、首要任务。此外,还需要处理好内部关系和士气问题。115师由多个部队合编而来,包括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陕南第74师。

士兵没问题,但新加入的干部使得形成合力成为一大挑战。1加1的结果并非固定,关键在于主将的领导。而专注于作战的101对此感到无力,只能依赖聂荣臻。

如果只抓主要矛盾,靠抗日旗帜和作战任务来统领部队,效果并不理想。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是聂荣臻如何处理干部队伍不稳和有人炸刺的问题。

打日本侵略者,士气问题涉及到气节和技术两个方面。气节上我军没问题,但是技术上,我军对日军的实力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士气。

101亲自到平型关勘察了三次地形,发现这个地方适合打伏击战。他询问聂荣臻是否要按照洛川会议的决定打游击战,聂荣臻认为关键是能否打好、取得全胜。

尽管平型关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央并没有决定打这场仗,我军在敌情不明、未有交手经验的情况下,主将的压力非常大。

101为何在已经三次勘查、几乎拿出全部作战计划、设想到每一个作战细节的情况下,仍然不敢直接作主呢?原因就在这里。

说到底,聂帅在士气问题的技术层面,不仅给101吃了定心丸,也给全体指战员,人人喂了一颗坚不可摧的定心丸。

平型关大捷,101指挥固然功不可没,但聂荣臻的定策同样伟大。二、领导115师过河,并不仅仅是耍耍嘴皮子、唱一下必须打打就能赢的高调,就能行的。

大家是否服你,尤其是101是否愿意听你的,还需要在实际事情上见真章。聂帅在这方面真不含糊。115师往前线开拔时,遇到了一个难题。

115师分成了两个梯队,101和陈光带343旅先走,聂荣臻和344旅旅长徐海东带344旅在后。走到平型关附近30多里的冉庄时突降秋雨,山间发生山洪,一条激流拦在部队前面。

陈光旅走的早,全旅都徒涉通过。徐海东旅刚过了一个团,水流突然变急、变大了,徒涉不太好过了。344旅只过去一个多团,后面部队要强行通过,工兵短时间内无法架起桥梁,部队士气很旺盛,团长陈锦绣在河边亲自做动员,大家争相冒着大雨和急流过河,但因水势实在太大,两名战士被河水卷走,牺牲了。

聂荣臻赶紧找到林师长商量,过不去就不要再过了,一来部队有危险,二来时间不允许,让343旅不要再等,抓紧进入伏击阵地。

大将临阵,果断是很宝贵也很难得的素质,需要你见事明、决断快,说话做事必须要在点子上。101其实是有些犹豫的,在他的部署中,两个旅加一个独立团,各个作战单位都安排了任务,尤其是徐海东的两个团,一个要去平型关北面阻断日军援兵,另一个要做全师的预备队。

聂荣臻建议,徐海东已过了河的一个多团当预备队兼断敌后路,剩下的暂时不管了,先打再说。

在决策时,既要眼光敏锐,也要有勇气担当。关键时刻,聂荣臻主动补上师长的不足,这是平型关战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部队内部关系方面,115师在整编后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其中黄永胜是第一个炸刺、影响部队首长威信的干部。

由于蒋介石不同意编设政委,八路军总部和连队都没有政治主官,但我军必须维持政委制,于是政委变成编制上的副职。

这种变通导致一些干部热衷于戴军衔、讲级别,对此,黄克诚发现并向中央建言,最终政委被重新设立。

邓华对八路军特殊现状的理解深刻,尽管名义上是副职兼部门领导,但他坚定地行使政委权力,不受国民党军体制影响。

黄永胜虽然并未反对政委制,但认为邓华过分干预他的权力,让他感到束缚。在115师改编和重整的关键时刻,黄永胜发现邓华经常做出决定和调整人事安排,这让他感到不满。

两人发生争吵后,黄永胜拒绝承认邓华的最终决定权。事情最终闹到了师里,陈光无法解决,于是总部派萧华到343旅任政委。

聂荣臻听闻此事后,严厉训斥了黄永胜,并撤了他的团长职务,让杨得志接任。聂荣臻认为政委制不能受到国军体制的影响,必须明确这个制度的重要性。

黄永胜那时才27岁,正值年轻气盛,虽然嘴上不敢对老领导有什么怨言,但是心里憋了一股火,如果不发泄出来,他能舒服吗?

到了独立团后,他不听从团长杨成武的指挥,自行其是,甚至想要带两个连去晋东南打游击。面对这个资格不次于自己、年龄稍长几岁的老伙计,杨成武也不好管束他。

聂荣臻对此非常生气,这个家伙,上次的事情还没消气,现在又开始嚣张起来了!聂荣臻决定一狠到底,派人把黄永胜叫回来,狠狠地教训他,直到黄永胜吓得魂不附体,不知所措。

聂荣臻用雷霆手段处理这件事,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了菩萨心肠,他只是想治病救人,而不是要否定黄永胜。后来,五台分兵,聂荣臻独自带着一票人去晋察冀开辟根据地,黄永胜也跟着去了,并且后来做到了分区司令,证明了聂荣臻对他的信任。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之所以信任聂荣臻,让他在晋察冀独挑大梁,根本原因就是聂荣臻出色的帅才。#百家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