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朱元璋统一天下有多难?7个地方势力哪个最难打?真相一文了解

2024-04-16历史

至正20年(公元1360年),在刘福通几支红巾军被元朝歼灭后,元朝朝廷内再一次爆发了党争和内讧。

朱元璋就是在这样一个喘息机会中,抓住时机发展壮大……

1、朱元璋的崛起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今凤阳城东北),父名朱世珍,母亲陈氏所生四子,元璋行三。

元顺帝至正四年,濠泗一带发生大瘟疫,父母兄弟皆死。那时朱元璋年才十七岁,孑然一身,孤苦无依,便入皇觉寺为僧。

过了一月,庙中乏食,遂出外游方乞食,颠沛流离,历经光、固、汝、颍诸州。在外流荡了三年之后,又回到庙中,真是穷愁无赖。

恰好这时郭子兴起兵濠州,朱元璋便往投军。郭子兴看他相貌魁梧,便把他派在帐中做了一员亲兵。朱元璋对待郭子兴,忠心耿耿,每逢作战,都是勇往直前,深为郭子兴所爱重。郭子兴便将他的一个养女,嫁给朱元璋为妻,于是军中称为「朱公子」。

在至正十二年脱脱克徐州,杀死芝麻李时,赵君用、彭二郎亡奔濠州。后来赵君用喧宾夺主,自立为王,而郭子兴反屈居赵君用之下,受其钳制。

赵君用对于郭子兴多方的迫害,赖朱元璋的保护得免于难。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返回乡里,募得壮士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龙等二十余人,成为朱元璋的战将。从此朱元璋率领着这批勋旧,别成一军,东征西讨,所向克捷。

就在十三年冬,攻下了淮河流域重镇滁城,便迎接郭子兴入居,而与赵君用分道扬镳。

至正十四年,朱元璋又攻下和阳,声威日著。至正十三年郭子兴病卒,其部众乃全归朱元璋统制。

朱元璋既据有和阳(今安徽和县)拟渡江进取金陵、苦无舟楫。恰好有屯聚在巢湖地方的一股民军,为首的是廖永安、廖永忠、俞廷玉、俞通海、赵伯仲、桑世杰等,拥有舟船千艘,前来归附朱元璋。

朱元璋得了这股生力军,大为欢喜。

就在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渡江,一举而攻下了采石矶太平路(即当涂)。元将完者不花、普里罕忽里等,皆弃城而遁。

朱元璋进了太平城,严戒军士恪守纪律,秋毫无犯。

地方耆儒李习、陶安,率领父老出迎道:

「今四方鼎沸,豪杰并起,然皆攻城屠邑,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安民,救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此顺天应人,天下不足平也!」

又献取金陵之策,朱元璋欣然采纳。是年八月,命徐达等攻下了当涂附近的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等地。

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水陆并进,攻下了金陵,元守将南台御史大夫福寿力战而死。金陵在元朝称集庆路,朱元璋既得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

以后到十七年的冬天为止,朱元璋相继攻下镇江、常州、广德、宁国、扬州、池州等地,掩有今江苏的中部地方,朱元璋乃自称吴国公。

2、打败陈友谅

金陵为六朝故都,据长江下游之枢纽,所谓龙蹯虎踞之地。朱元璋既有金陵,声势大盛,遂奠王业之基。

原先占据在金陵下游平江、常州、昆山自称大周诚王的张士诚,此时受朱元璋兵势的压迫,形势日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派遣徐达攻取了张士诚所据的常州,并俘虏了张士诚之弟张士德。士德潜作书,令士诚正式归降元朝,联合元兵以共抗朱元璋。

张士诚就在十七年秋,遣使上书请降于江渐右丞相达识帖木儿。达识帖木儿为之上奏,诏拜张士诚为太尉。

张士诚就接受了元朝的封爵,取消了称号。元朝对于张士诚大加笼络,藉以维持海上的漕运,而张士诚则借助于元朝的残余兵力以抵抗朱元璋。

其实双方都是貌合神离,相互利用而已。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从皖南攻入浙江,攻下了浙西的建德与婺州(今浙江金华),十九年又攻下了浙江的衢州与处州。

浙东的方国珍受逼不过。惶迫恐惧,遣使奉书称臣,藉以缓和朱元璋的攻势。

时陈友谅正据有江西,从江西引兵进攻朱元璋的后路,乘虚攻陷了宁国太平。

朱元璋乃不得不放下方国珍,扭转头来和陈友谅决斗。

从此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之战争。朱元璋克复了宁国太平,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大举西进。

舟师溯流而上,先攻下了安庆,继又攻下了江州,大破陈友谅。友谅亡奔武昌。于是南昌、建昌、饶州、袁州、宁州、吉安等地纷纷皆下,朱元璋遂掩有今苏皖浙赣四省之地。

陈友谅既为朱元璋所败,疆域日蹙,大为懊恼。乃大造艨艟战舰数百艘,高者数丈,上下三级,橹箱皆裹以铁甲,尽起倾国之师,号称六十万之众,大举反攻南昌,欲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时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与赵德势、邓愈等坚守南昌不下。

朱元璋得讯亲自率领舟师二十万人自金陵赴援。与陈友谅的水师大战于鄱阳湖上。朱元璋乘风纵火,陈友谅的船大运动不灵,几百艘战舰都被火焚毁,全军大败崩溃。

陈友谅率领残兵欲从湖口突围逃走,又被朱元璋所截击,竟中流矢身亡。其部将张定远用小舟载陈友谅尸身及陈友谅的次子陈理,亡走武昌,复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鄱阳湖之役,是明汉兴亡的关键,也是朱元璋扫灭群雄统一中原的一次决定性的战争,时在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秋。

陈理亡奔武昌,朱元璋的大军跟踪追击,复将武昌团团围住。

从至正二十三年冬围到二十四年春二月,陈理力屈投降,陈友谅所建立的汉国凡两代五年而亡。

陈氏一亡,所有湖广江西之地乃全为朱元璋所有。

又在至正二十三年时,张士诚的部将吕珍引十万兵攻入安丰,杀死了刘福通。韩林儿求救于朱元璋,元璋发兵将吕珍击走,把韩林儿接到滁州,不久殁于军中,其死况则传说不一。

最初当郭子兴去世,朱元璋自成一军,渡江而南时,还是遥奉小明王为主,用宋龙凤年号,旗帜衣服也用红色,以资号召,并曾一度接受韩林儿的封爵。及至刘福通韩林儿的势力消灭,朱元璋才在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春,正式建国号定官制,称「吴王」。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鏖战的时候,张士诚在东方颇有扩张,时元将杨完者驻兵在杭州,而江浙右丞相达识帖木儿与杨完者不和。

达识帖木儿暗令士诚出兵袭击杨完者,杨完者兵败自杀,张士诚便占据了杭州,朝廷复拜张士诚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士诚战胜而骄,又自称吴王(时在至正二十三年),这时张士诚所据土地北过徐州,南抵绍兴,西抵汝颍濠泗,东薄于海,有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于是长江下游成为两个吴王(朱元璋与张士诚)对峙之局。

截至至正二十四年(公元一三六四年)中原群雄只剩下吴王朱元璋,吴王张士诚,方国珍,夏王明玉珍,及偏居一隅,而称臣于元朝的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和广东行省右丞何真。

而群雄之中,声势最大的则是朱元璋。元朝的政权事实上到这时已成残局,其兴亡成败的情势也昭然若揭了。

3、尽取江东

张士诚自从由江北发展到江南占据了平江杭州之后,因为吴中地方富庶,张士诚乃骄奢纵弛,不理政事。

他手下的将士也都偃蹇逸乐,但求良田美宅,全无战斗精神。于是张士诚的威权不立,军政日坏。最初张士诚联元以抗朱元璋,继之又与陈友谅相呼应,及至元朝消沉,友谅败亡,失所凭恃,而朱元璋复以全力东征。张士诚的命运便随之结束。

张士诚的疆域可以分为江北与江南这两部分。朱元璋是先略取江北,而后略取江南。

朱元璋于至正二十四年平武昌降陈理。于至正二十五年派遣徐达、常遇春,攻取了高邮淮安尽得淮东江北之地。于是集中大军二十万人进攻江南,列举张士诚的八大罪状,大破张士诚军于湖州,士诚部将李伯升、张天骐便以湖州投降。

朱元璋的另一支军队也攻下了杭州,一时嘉兴、松江等地纷纷皆下。于是大军合围进攻平江,张士诚的粮尽援绝,城陷自杀。其妻刘氏则携群妾登齐云楼,纵火自焚而死,时在至正二十七年秋九月。张士诚既死,吴地乃尽为朱元璋所有。

朱元璋既灭吴,乃命参政朱亮祖,与征南将军汤和进讨方国珍。先攻下了台州温州,然后进攻庆元,方国珍抵敌不住亡走入海。朱元璋再派廖永忠将水会师合汤和跟踪追击。

方国珍势穷投降。汤和将方国珍俘送建康。时在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3年)冬。朱元璋将方国珍幽禁在金陵,几年后病死。张士诚方国珍在一年之内相继灭亡,朱元璋遂完全统一了长江南北之地。于是麾兵北伐,直捣幽燕,来摧毁元朝。

4、朱元璋的北伐

在朱元璋纵横江南消灭群雄的时候,也正是元朝中枢内讧,孛罗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相继称兵的时候。当时北方的朝廷是一片混乱,犹如无政府状态,遂给朱元璋以乘虚而入的机会。

先是在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徐达等攻克淮安的时候,元徐州守将陆聚,便以徐宿两州投降,朱元璋即以陆聚为江淮行省参政。

一时邳、萧、宿迁、睢宁诸县相继皆下,于是元朝所统治的淮北地方也为朱元璋所有。

朱元璋就在平张士诚、方国珍之后,于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冬,以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军士二十五万。由淮入河。长驱北征。

其作战方略,是先取山东,后攻河南。是年十一月攻下了山东的沂州、峄州、滕州、益都,十二月攻下了莱州、东平、济宁与济南。

至正二十八年(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春,又攻下了东昌、乐安、荏平等地。

不到半年功夫,完全平定了山东。徐达乃引兵溯河而西,进攻河南,以破竹之势连克永城、归德、许州而攻下了汴梁。

是年夏四月,徐达率大军自虎牢关西进,与元将脱因帖木儿相遇,大战于河南洛水之北塔儿湾,元师大败。

元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鲁温送款请降,遂攻下了河南洛阳。随后常遇春又攻下了嵩州,冯宗异攻下了陕州,一时河南郡县皆下。而冯宗异复自陕州西进,攻入潼关,击败李思齐张良弼等,进兵至华州,因为朱元璋要集中兵力北伐,复奉命撤回河南。

朱元璋原称吴王,在至正二十八年春正月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建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明太祖于(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五月,驾临汴梁,召集前方将士,会商进取大都之方略。

闰七月,徐达会合诸路兵马于东昌,从中湾渡河,大举北征。这时元顺帝得讯,仓皇失措。急下诏恢复扩廓帖木儿官爵,令将兵勤王。

扩廓的军队还没有出动,而徐达、常遇春的明兵蜂拥北上,以破竹之势连陷卫辉、彰德、广平、德州,水陆并进,攻抵直沽,大败元兵于河西务,擒其知院哈剌孙等三百余人。

明军的前锋指挥郭英则将精骑三千攻抵通州城下,破元将五十八国公,擒其大将卜颜帖木儿,斩首数千级,遂攻入了北通州。

通州既陷,进迫大都。元顺帝大为恐慌,即召集群臣会议于端明殿,决计亡命北走,留下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与丞相庆童为留守。

顺帝本人则于夜晚三鼓时分偕同后妃太子,开建德门,由居庸关北走上都,时为明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丁卯。

过了两天,徐达帅领大军,进入大都,俘虏了元淮王帖木儿不花及右丞相庆童。计自发兵东昌到攻陷大都,为时仅仅一个月的工夫,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到此时结束。

计自元世祖忽必烈的入主中国,到元顺帝的出亡,凡九十年,一般的习惯就以这年(公元1368年)为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开端。

5、明太祖的略定秦晋

当明兵攻下了元大都之后,明太祖诏留都督副使孙兴祖,佥事华云龙,守住北平,而调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往攻山西。因为当时元朝还有一支强大的兵力由扩廓帖木儿率领,驻军在山西。

洪武元年十月,徐达派遣将军汤和、冯宗异等,由河南渡河克武陟进攻泽州。扩廓帖木儿派遺其大将韩扎儿率兵赴援,与汤和等大战于泽州的韩店,明兵大败。

这时元顺帝已逃回上都开平,从开平降旨,命扩廓帖木儿取北道绕由保安州出居庸关以反攻大都。

扩廓帖木儿奉命即撤兵北走,集中全力,拟绕经长城,进攻幽州。徐达与常遇春却乘虚前进,袭取太原。

扩廓帖木儿将兵行至保安州地方听说太原危急,急引兵还攻,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等大战于太原城下。

会逢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叛变,和明兵里应外合,将扩廓帖木儿杀得大败,扩廓帖木儿率领残兵亡奔大同,徐达常遇春就攻下了太原。

太原既克,忻州、崞州、平阳、绛州也都纷纷自下,时在洪武元年冬十二月。

明年春正月,常遇春又攻下了大同,扩廓帖木儿乃远走定西(甘肃定西县)。徐达、常遇春等既光复了山西的全境,乃由山西的东北折向西南,于洪武二年三月经由河中渡河,西入关中。

徐达等复以破竹之势长驱攻抵奉元路(即长安),元陕西行省平章哈麻图弃城而走,为民兵所杀。

西台治书侍御史王武则率官属迎降,明军遂克奉元,改奉元路为西安。徐达乘势西进,又攻下了凤翔,李思齐亡走临洮。冯宗异再率兵追击至临洮,李思齐终于势蹙投降。

是年五月,徐达长驱西进,直抵萧关,攻下了平凉,元将张良臣又以庆阳投降。庆阳即今甘肃庆阳,为西北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而张良臣是元朝的一员骁将,绰号小平章。

不料张良臣由于猜疑降而复叛,徐达率同冯宗异、傅友德、汤和等再度反攻庆阳,从六月激战到八月,再将庆阳攻下。于是西北大定,徐达汤和等也就奉命班师。

当徐达、常遇春等西攻关中的时候,元顺帝也自开平发兵反攻大都,其先头部队侵扰至通州一带。明太祖便从关中将常遇春调回,令与李文忠等,将兵东北出大都去反击元兵。

6、元顺帝之死

常遇春等将兵回到大都,即出三河,经鹿儿岭过会州,大破元兵于锦州,再败元将也速复于全宁,长驱攻抵上都开平。

元顺帝闻风先走,遁往应昌,常遇春遂攻克了开平,俘获了元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万匹,于是蓟北悉平。

时在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七月常遇春自前方凯旋,行次柳河,病殁在军中。是年,改元大都为北平府。

截至洪武二年冬,明太祖虽然北克上都,西定关陇,可是元朝在中土还有两处残局,一为元顺帝尚在应昌,一为扩廓帖木儿尚在定西。

明太祖朱元璋就在洪武三年春,分兵两路,以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将兵自潼关出西安直捣定西以讨伐扩廓帖木儿;以李文忠为左副将军,与都督冯胜将兵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讨伐元顺帝。

徐达这支兵在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长驱出平西,进抵安定,与扩廓帖木儿大战于沈儿峪口(地在定西即安定城北)。

明军大获全胜,俘虏了元诸王公平章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五千余匹。

扩廓帖木儿(明史称为王保保)仅得与妻子数人,从古长城北越黄河,经由宁夏逃往蒙古故都和林。

明军乃完全肃清了陇右之地。李文忠、冯胜这支兵,则于是年五月,出野狐岭长驱攻下了应昌。

元顺帝已于应昌陷落的前一月病殁。

明军攻克了应昌,俘虏了元顺帝的孙儿贾的里八剌,并后妃、宫人诸王官吏,降其民兵五万余人。

元顺帝的太子爱献识里达腊则与其左右数十骑逃奔和林。

捷报传至京师,百官称贺。明太祖诏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而妥懽帖木儿之称为元顺帝的谥法,也是在这时由明室所追赠(顺帝在元朝的庙号为惠宗)。

明太祖对于元朝的用兵,到攻下应昌定西之后乃告一结束。

以后元顺帝的太子爱猷识里达腊逃往和林,受扩廓帖木儿的拥奉,继位为帝,是为元昭宗。

昭宗以扩廓帖木儿为丞相,重组政府。重整旗号,并改元宣光(宣光元年为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则是元朝残余的另一段局面。

这时遗留在中国内地继续与明朝抗战的还有两股残余的势力,一是占据云南的元遗臣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一是辽东方面的元遗臣纳哈出,一在西南隅,一在东北端。

7、统一全国

把匝剌瓦尔密是元世祖第五子云南王忽哥出之后裔,袭封梁王,镇守在云南。当元末中国大乱时,云南以地方鄙远,倒成了一块偏安之地。

及至元朝大都失守,顺帝北走,梁王仍遣使绕道自塞北朝谒顺帝,执臣节如故。同时云南与内地隔着一个四川,四川地方还有明玉珍所建立的一个夏国存在,所以明太祖对于云南,是鞭长莫及,无可奈何。

洪武四年,明朝平定四川,灭了明玉珍,仍以云南山川险阻,不愿用兵,乃遣使者前往诏谕梁王,希望他能自动归降。使者到了云南,竟被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所杀。

后来又几经交涉始终没有结果,明太祖乃决定用兵。

就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拜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领大将蓝玉,沐英,前往讨伐云南。傅友德的大军从贵州普安攻入云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遣其司徒平章达里麻置精兵十万于曲靖,以防扼明师。

傅友德等进至曲靖,双方隔白石江对垒。友德遣奇兵从下游偷渡,绕出敌后,腹背夹击,大破元帅,生擒达里麻,俘其众二万人,然后直趋云南(昆明)。

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弃城而走,逃到晋宁州忽纳砦地方,先驱妻子投入滇池,然后自杀。

蓝玉沐英等随即将兵攻入云南城,元右丞观音保率众出降。计自出兵到攻下昆明,为时仅百余日。昆明既下,明兵复西取大理,云南诸郡邑蛮夷皆望风而下,到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云南的全境皆平。

在明兵攻克应昌之后,在东北地方还有元太尉纳哈出屯兵在金山(在今辽宁省开原西北),有元平章政事高家奴与平章政事刘益屯兵在辽阳。

刘益于洪武四年春献地图奉表降明太祖,因于辽阳置都指挥使司,总辖辽东西卫军马,而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

是年秋,马云发兵击走高家奴,进兵至辽东。同时遣使至金山宣慰纳哈出,纳哈出拒不受命,并将使者拘留。当时纳哈出有众十余万人,屡寇扰辽东,成为明朝东北方之大患。

明太祖常令徐达驻守在北平,以控制辽东。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达去世。

洪武二十年,以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大发兵讨伐纳哈出。

冯胜等于是年六月,经大宁直趋金山,纳哈出兵败投降,俘其众四万余人。纳哈出被俘至京师。封为海西侯。辽东既定,明太祖命蓝玉等乘胜进兵漠北,去讨伐「残元」。

8、元朝逃往漠北

元昭宗爱猷识里达腊即位于和林,以扩廓帖木儿为丞相,继承元统,占有今外蒙古之地,保持着一个残局,在高丽史上称为「北元」,【明史】上又称为「残元」,实际可以称为「后元」。

因为漠北地方遥远,明太祖建国之初,尚无力远征,对于「残元」曾多方怀柔。

洪武七年明太祖特将崇礼侯买的里八剌遣送回国,令往省其父爱猷识里达腊,并致书婉言结好。

洪武八年,元丞相扩廓帖木儿去世。扩廓帖木儿去世后的两年(即明洪武十一年)元昭宗爱猷识里达腊亦卒,太子脱古思帖木儿(据【蒙古源流考称】系爱猷识里达腊之弟)继位。

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后,曾屡犯明边,为明将徐达、汤和、傅友德、沐英等所击退。

明太祖鉴于残元之终为遗患,乃决定讨伐以为犁庭扫穴之计。

所以就在洪武二十一年平定辽东之后,令蓝玉、唐胜武、郭英、耿忠等(前平定辽东建功之冯胜后因获罪召还),率领得胜之师,径自辽东经大宁(今内蒙赤峰)长驱而西。

蓝玉等探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正屯兵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乃将兵间程急进,直趋捕鱼儿海。

果然与脱古思帖木儿的大军遭遇,双方一场激战,元师大败。脱古思帖木儿与其太子保奴,暨丞相失烈门等亡走,蓝玉俘获了元主次子地保奴及王公、公主等百余人,军士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奏凯班师,史称「捕鱼海之捷」。

洪武二十二年明朝在元故都开平迤北兀良哈地方(今内蒙古东南),设置大宁、福余、朵颜三卫,即以投降之元裔阿礼失里、海撒奚、脱鲁忽察,分别为太宁、福余,朵颜三卫指挥使,以统治北方的蒙古遗族。

是年残元发生内乱,脱古思帖木儿为部下也速迭儿所杀,部众多溃散。

这样蒙古就进入【明史】中所谓鞑靼、瓦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