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年4月27日, 伊儿汗国的第二任君主—— 阿八哈,从阿塞拜疆境内的米牙纳出发。他在中途碰到了忽必烈派出的使者。 这个使者在半路上被察合台汗国的君主—— 八剌抓住,但又逃脱出来,把八剌的情况向阿八哈都说了。
阿八哈很快就到了前线。他派秃卜申向八剌的巡逻队进攻,把这支巡逻队歼灭,并夺取了他们的辎重队。
马儿合兀勒去向八剌报告了战败的情况。八剌仍然大大咧咧地说: 「秃卜申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阿八哈来了,咱们换个地方、换个战术跟他决战就是了。你负责去堵他的退路,我去进行整体的部署。」
阿八哈派了使者到八剌处,对八剌说:「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双方和好,我把哥疾宁和起儿漫到辛河之滨的地区划给你;二是你回到你自己的汗国里,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幻梦;三是准备作战!」
八剌的手下一听,都劝八剌见好就收,还是不打为妙。这样退回去,一点不丢脸。那个刚被打败的马儿合兀勒却大声说: 「你们怎么会怕到这个地步?告诉你们,你们害怕的阿八哈其实早就带兵去打叙利亚了,现在我们面对的只是秃卜申和阿儿浑。这两个这伙怕我们打他们,就造谣说是阿八哈来了。其实,连阿八哈的影子都没有。」
八剌本来就是一个激进分子,因此就高度赞同了马儿合兀勒的意见,决定与阿八哈打一仗。
八剌知道阿八哈也不好惹,就请了个占星家过来帮他算一算,如何才可以打败阿八哈 。可是他的那个奴仆札剌亦儿台(就是他跟钦察闹翻的)却大声反对:「我们打我们的仗,不要听他们的。」马儿合兀勒也表示同意,并认为,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就是派出侦察兵了解对方的情况,看看阿八哈是不是真的来了。他虽然说话时像打了鸡血似的,可内心仍然怕阿八哈。
阿八哈这时抓住了八剌派出的三个侦察兵。他立刻想到了一条计策: 他在大帐里举行宴会,然后一个被他事先安排的蒙古人跑了进来,向他报告:老大离开后,钦察的大军开了过来,洗劫了咱们的住所。如果老大不赶快回去,一切就完了。所有的大臣们听说后,都吓得发呆了。 于是,阿八哈就对大家说:「咱们还是先回去吧,等打败钦察兵之后,再来反击八剌。」大家一听,当然都同意,再不回去,只怕老婆子女和家产都被钦察人抢光了。
于是,一夜之间,他们都迅速行动,向祃桚答而狂奔,要在十天之内赶到达帖必力思地区。
为了制造一片慌乱的景象,草原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帐篷。
接着,阿八哈下令把三个间谍带来,全部处死。可是在处死的过程中,他们硬是只砍了两个间谍,而让一个人逃跑了。
那个间谍回去之后,向八剌报告,阿八哈的后方被钦察占领了,现在正急忙回去,一路狼狈不堪。
八剌一听,机会啊,这就是机会。他立刻带着全体部队狂追过去,果然一路看到阿八哈丢下的大大小小的帐篷。 一切与间谍说得没一点差别,得加快步伐,拼命追赶,如果慢了就追不上阿八哈了。
八剌和他的手下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猛追了很多天,终于在一片大草原上追上了阿八哈的军队。
然而出现在八剌眼前的是一支军容整齐、斗志昂扬的军队,而八剌自己的军队由于连日追赶,现在已经累得抬不起眼皮了。 八剌的智商再怎么低下,也知道自己上了当,阿八哈让他跑了这么多天,把力气全用在急行军了,他却在这里好吃好喝,养好力气,专等自己气喘吁吁地送上门来。他不敢前进了,在桥边扎下营寨,看阿八哈下一步怎么办。
阿八哈开了个会,对手下进行了一次动员,说: 「我终于把八剌引进了咱们的埋伏圈。现在他已经无法逃跑了,接下来希望大家努力战斗,齐心协力去打敌人,胜利和光荣会属于我们。」
阿八哈摆开了阵势,他自带中军,让玉疏木忒为左翼,秃卜申等人为右翼。
八剌看到阿八哈的阵势,也有点吓呆了,不知该怎么办。
马儿合兀勒大声说:「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待我去把他们打败。」他武力指数本来很高,是八剌最倚重的大将,一直以来,他都强烈主张打、打、打。
札剌亦儿台也抢着说:「我带着一百个人去就可以把他们打得乱成一 团。」
马儿合兀勒怕札剌亦儿台抢了风头,就带着自己的部队冲上去。他果然是个猛将,挥舞着兵器,纵马狂奔,让大家看得热血沸腾。 眼看他带着敢死队,就要旋风般地冲入阿八哈的阵地中,突然一支利箭直直射来,正中马儿合兀勒那肌肉发达的胸部。他带着那一支箭从马上掉下来,当场倒 地而死。
马儿合兀勒向来是全军的灵魂,大家看到他就这样死去,都胆寒起来。
札刺亦儿台却仍然不怕,他先向死在地上的马儿合兀勒致敬,然后带着部队向阿八哈的左翼进军。他真的很生猛,一下就把阿八哈左翼军团冲得溃散,并且一口气追了几十里。当他杀得起劲时,八剌却没有全军出动来配合他的冲击。
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
而此时,阿八哈仍然很冷静地把阵形修整过来。札剌亦儿台一直追到四程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情况:按他现在的情形,是在追击敌人,敌人早就该阵形不整、号令不明才对,可是现在这个情况却发生在他的部队身上。接着他又发现,自己的部队人数越来越少,知道又上当了。 他想把大家都聚集过来,可几个千人队和百人队都散开了,根本没人听到他的号令。他看到敌人的阵形已经完全恢复原状,这才感觉害怕起来,从战场上逃走了。
阿八哈派不花帖木儿带着小分队过去,追杀札刺亦儿台的部众,不过片刻就全部将之歼灭,然后他向部队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阿八哈的部队连续三次猛攻,终于把八剌的军队冲垮。 在全军溃散而四处逃跑之时,八剌居然成了个落后的逃跑人员,他看到敌人的骑兵刀光闪闪地杀上来,不由大哭起来,叫子弟兵们救救他。更让他绝望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士兵理他,个个脚步凌乱地从他身边逃跑。 后来,他的一个卫兵撒里出过来,终于认出这个绝望的老头就是他的老板,这才跳下马来,让他骑着马逃了出来,否则他成为俘虏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八剌逃脱之后,火暴脾气这才发作,大骂他的臣属们,不但不会打仗,逃跑时居然连他都不保护。他骂到最后,居然要宣布把这些臣属们都杀死算了。幸亏他这时跑得脚很痛,而且又突然中风,连马都骑不了。大家看到他这个样子,除了脾气之外,其他一无所有,便都慢慢地离开他,连阿合马都带着自己的部队跑到别失八里去了。
八剌十分气愤,我平时没做什么对不起你们的事啊,怎么现在一个个地离我而去?等我身体好之后,看你们还能躲到什么地方?
他的老婆倒很有血性,说:「既然你有病不能打,我帮你去把阿合马抓回来,给你消消气。」
可是阿合马还没有抓到,其他几个察合台的后代又脱离了他的队伍。 到了这时,八剌已经输得连脾气都没有了,他只得又派人去找海都,把这些情况向海都汇报了,然后请海都派出援兵来救他。当然,他并没有请海都帮忙去打阿八哈,而是请海都派出军队去把那些逃离出去的兵抓回来。
海都把八剌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他下令把为八剌当使者的牙撒儿抓了起来。 海都认为,如果不帮八剌,八剌肯定会跑到别失八里跟忽必烈的军队会合,那会壮大合汗的力量,对他们太不利了。所以,他决定带两万部队前去,如果八剌跟中央政府军打起来, 不管哪方得胜,自己都是胜利的一方。如果八剌失敗了,他们可以顺利送对方一个人情;如果八剌方胜利了,他们可以趁势把八剌铲除,再扶植一个亲海都的人当上察合台汗国的老大,从此察合台汗国就成窝阔台汗国的小兄弟了。
八剌果然正跟阿合马他们闹得不可开交。可他们还没有分出胜败,海都来了。
八剌看到海都亲自来了,知道事情已经严重到不能再严重了,就想逃出去,但海都能让他逃出去吗?
海都全面包围了八剌的军队。
八剌本来已经中风,瘫痪在床,受了这个惊吓,居然当夜死去。他一生野心勃勃,通过政变推翻自己的叔叔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老大,又想把周边的地皮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到处惹事,最后的下场却很难看。
八剌的败亡,表面上是阿八哈的胜利,其实最大的得益者是海都。海都此前虽然成功地跟八剌化敌为友,并嚼金盟誓,建立了同盟关系,但谁都知道,这样的同盟关系其实是一点不牢固的。 尤其是面对八剌这样情绪一点不稳定的人,你都不知道他那个脾气什么时候发作。好不容易他头脑发热,主动去挑战阿八哈,这可是灭掉八剌的一个绝佳机会。 于是,他应约派出两支部队前去当八剌的友军,其实是想让这两支部队到前线后突然撤走,给八剌的军心造成不稳定而已,最后让八剌被阿八哈打死。现在他的这个战略构想全部实现。当然他更想要的是下一步:扶植一个亲海都的察合台汗国领导人。
又是疑心作怪
海都当时让不花帖木儿当了这个汗国的老大。可不久,他又立了八剌的儿子笃哇为老大。到了这个时候,察合台汗国的权力都掌控在海都的手中。 海都这些年来,等的就是这一天。两个汗国的力量抓在自己的手里,他可以跟忽必烈叫板了。
而且他当时确实是抓到了一个大好时机,忽必烈正在全心全意进行灭宋战争,兵力都部署在南方。
结果,忽必烈不得不把伯颜调回来,把他打退。 但忽必烈那时更想先灭了南宋,再收拾海都,因此,又把主力部队调往南方,只让他的儿子那木罕和安童在那里守着。这个结果前面已经说过——那木罕和安童都被对方掳走,关了很多年后才放回来。
海都和笃哇趁着这个形势不断地折腾,让忽必烈很郁闷,直到灭宋之后,他才腾出手来,把这两个家伙猛打一顿,但仍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 不过,海都和笃哇虽然热衷于搞事,而且从不妥协,但搞事的能力有点差,对形势的研判也不到位。当忽必烈去跟乃颜决战时,他们仍然在那里按往常的活动规模搞着,没有加大一点力度,更没有跟乃颜来个团结协作、东西响应,让忽必烈首尾不相顾,使得忽必烈在短期内搞定了乃颜,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他们。
在忽必烈平定乃颜的那一年,也就是1289年,笃哇和海都联手进入元朝边境,忽必烈再也忍无可忍,组织诸王派军队去镇压。
这一次,海都联军来势很猛,直逼和林。
当时驻守和林的是皇孙铁穆耳。 他是已故太子真金的儿子,现在忽必烈很看好他,一直把他放在前线,让他得到有效锻炼。
海都此行的目的,显然是要拿下铁穆耳。要是能把这个宝贝皇孙拿下,即使不能把忽必烈打倒,也能把他气得半死。 毕竟忽必烈已经七十多岁了,近几年来已经连续死了两个儿子,现在要是再死去一个孙子,他再怎么坚强也是挺不住的。更要命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和林宣慰使怯伯突然宣布倒向海都的阵营,和林立刻变得岌岌可危,就连漠北一带也大为震动。
到了这个时候,忽必烈万万不能再输了孙子,他没有办法,只得咬着牙,下令再次亲征。 海都其实只能算是个机会主义者,知道自己远不是忽必烈的对手,在忽必烈带着大军出来时,就提前逃跑了。
忽必烈没有办法,他现在年纪已经太大了,不能再往西追了。
海都这些年来,虽然麻烦不断,其实都在搞游击战。现在他看到忽必烈撤兵回去了,便又出来打。这一次,他没有攻打和林,而是去打另一个边关大将土土哈的防地。 土土哈一点没有防备,突然看到海都大军前来,都吓呆了,结果是不战自溃,所有的辎重全部归海都所有。海都得了这个收获,便又回去好好享用,让忽必烈极端郁闷。
而更让忽必烈郁闷的是,海都的麻烦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麻烦人士又登上历史舞台。 这个人也是个宗王,名叫明理铁木儿,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他将拥戴海都为老大。忽必烈大怒,派伯颜出马去好好收拾这个家伙。
伯颜带着大军来到阿萨忽图岭时,明理铁木儿的部队已经抢先占据有利地形。伯颜却一点不怕,下令向明理铁木儿进攻。明理铁木儿下令全军向敌人放箭。一时之间,箭如雨下。
伯颜大声呼喝着,当先向前猛冲,士兵们都冒着箭雨拼命冲,居然把明理铁木儿打得大败。 明理铁木儿只身逃走。伯颜命部将率一部追击,自己率主力连夜撤退,带轻骑由另路追击。至别竭儿时,两军夹击,大败明理铁木儿军,明理铁木儿率残部逃走。伯颜回来时,居然碰到敌人的伏兵。如果是别的将领,突然中了埋伏,结果肯定很悲催。可是伯颜不是别人,看到敌人突然出现,哪有什么惧色?双方大战,伯颜斩杀敌人两千人,其余的全部变成俘虏。 伯颜在这些俘虏中,选出几个信使,重重地收买下来,然后派他们带书信送给明理铁木儿,把当前形势给他分析得清清楚楚,指出造反是没有前途的,赶快投降才是保命的唯一途径。
明理铁木儿看着信,觉得伯颜讲得真对,自己明明占据了有利地形,又设了埋伏,仍然被人家打成这个样子,还有什么脸继续打下去?于是,宣布投降。
伯颜打仗时很猛,他做事向来冷静,降服了明理铁木儿之后,便在边关那里按兵不动。他相信海都还会过来的。
但朝廷里的很多大臣本来就眼红他的功劳了,这时就乘机向忽必烈进言:伯颜带着大军在边关什么都不做,肯定是在暗中跟海都有往来,以致到现在寸功未立,这是个可怕的现象啊。忽必烈也跟很多皇帝一样,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多疑,不管对谁,尤其是对有水平有功劳的人,都先怀疑。他听了这些人的话,立刻下诏,叫伯颜回朝,让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前去接替他。
玉昔帖木儿来到距伯颜还有一段路的时候,海都正好带大军打过来。 伯颜知道后,立刻派人去告诉玉昔帖木儿说:「请暂时停止前进的步伐,等我消灭海都的部队后再过来。」
玉昔帖木儿当然愿意这么做。
伯颜很快就与海都接上火。伯颜这次很想把海都拿下,免除后患,因此他一边打一边后退。这种打法明显就是「诱敌深入」,但海都看不出来,而伯颜的手下也没有看出来。双方一连打了七天,伯颜连续退了七天。众将终于忍不住了,都对伯颜说: 「老大你果然是在害怕战斗,看来大臣们说得没有错,既然这么怕,为什么不把指挥权交给御史大夫?」
伯颜说:「 海都孤军深入我地,我一截击他,他就会逃跑。因此我们必须诱敌深入,以便一战把他活捉。各位的任务就是努力作战,不要让海都逃跑了。即使到现在,海都仍然没有深入,而你们一定要求决战,要是海都逃跑了,谁来负责? 」
伯颜现在很郁闷,满朝大臣在忌妒他,皇帝也怀疑他,现在众将也看他不顺眼,他还能按自己的意志去干吗?他只得提前跟海都决战。
伯颜与海都大打。海都大败之后,果然又逃逸,大家虽然拼命去追,仍然没有追得上。虽然胜利了,但这样的胜利又有多少意义?
伯颜要的不是这样的胜利,他要的是一仗永远解决这个难题,但他这次没有解决。他这次不能解决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水平、没有实力,而是因为「怀疑」这两个字。 现在他终于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南宋那么多人才,最后老是打不过敌人的原因了。
大家看着伯颜的脸,谁也不说话。伯颜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把玉昔帖木儿叫来,然后取出大印,交到玉昔帖木儿的手中。
当然,不是海都一个人来骚扰,笃哇也从不安静。
他在海都出战时,也带着部队杀出来。笃哇这次攻击的对象是出伯。当时笃哇想搞个夜袭战,一下将出伯打死。 哪知,笃哇的想法很不错,可是做事却很不严谨,自己人对这个计划都还不怎么了解,却硬是让出伯打探到了。于是,出伯做好了准备,在那里等着笃哇杀进来。笃哇的先头部队杀了过来,哪知才到半路,就被出伯搞了个突然袭击,一口气歼灭了三四千人。
笃哇并不气馁,带着全军杀了过来。
出伯大军和笃哇大军在早上见了面,双方当然只有大砍大杀了,而且砍杀得很激烈,都死了很多人。
出伯没有想到笃哇的部队会来得这么多、这么快,因此他前来打仗时,并没有通知他的友军阿只吉和阿难答,导致自己进入孤军作战的 境地。
最后,出伯终于支撑不住,带着部队逃了出来。阿只吉和阿难答知道情况后,带着部队狂奔过来,但笃哇却已经见好即收,收兵回去了。
这些战斗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让忽必烈很不爽,他宁愿大打一场,把这两个人打死,然后彻底平定西部之乱。可是他一时之间想不出别的办法来,只能这么被动地防守,先把他们遏制住,等想到了办法再把他们往死里打。
可忽必烈却永远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因为他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