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苏涣:苏东坡的二大爷(二)品学兼优

2023-12-31历史

聪明是有家族传承的,作为苏轼苏辙的二大爷,苏涣绝对不是一般人。苏辙在【伯父墓表】中说苏涣从小就聪明有悟性,和他交往的都是当时有德行的长者相(皆一时长老),而且大家相互之间的文字水平在伯仲之间。

天圣元年(1023年),苏涣初次参加乡试(又称解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参考者为秀才,考中的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二至十名称亚元 )。当时宋朝乡试还未实行糊名制度,阅卷的考官蒋姓通判在翻阅到苏涣的文章时,被苏涣的文采所折服,对苏涣说:「你应该是本场考试的第一人了」。苏涣却说:「杨异、宋辅与和我是朋友,他俩像我的父兄,我不愿意名列在他俩之上。」蒋通判听后,对苏涣的谦卑更加喜爱,说:好吧,(我)将你排本场考试第三,成全你的美名」。第二年,苏涣再接再厉,一举考中了进士。

苏涣高中对眉山家乡人和两个侄子影响都很大。苏轼写道:天圣年间,我的伯父(苏涣)进士及第,衣锦还乡,同乡之人都赞叹不已,观看(盛事)的人塞满了道路。苏辙也说:家乡的人都为他(苏涣)感到高兴,迎接他的人一百里都没有断绝。苏涣成为了眉山当地年轻人包括两位侄子的光辉榜样。

苏涣后来对两位侄子也多有教诲,苏辙在【伯父墓表】中记载:闻其言曰:「余少而读书,师不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非独吾尔也,凡与吾游者举然。

意思是说,苏涣自己对两位侄子回忆:我小的时候读书,不会让老师感到厌烦。稍大点儿写文章,每天都有一定的数量计划,不完成计划绝不罢休。(我)到外面出行,言行都符合规矩,即便回到家里,也没有懒惰懈怠的表情。——一个严以律己、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读书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面前。而且,苏涣并不突出自己,而是说「不止我这样,和我交往的人都是一样的」。设想一下,这样的言谈举止怎能不给年少的苏轼、苏辙起到榜样、标杆的作用呢?

苏涣留给侄子的,还有他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苏辙说苏涣勤奋苦读,先后抄写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他的侄子苏东坡继承了他的这种学习方法。南宋陈鹄有文章记载,苏轼曾经抄写了【汉书】3遍。很明显,大才子苏东坡,也传承了二大爷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