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石峁遗址新释(8)

2024-01-21历史

石峁遗址新释(8)•五帝当在「华夏文化」中

中国古史系统涌现多种「五帝」说,通过长期研究,我确认一种前人所列的「五帝」世系是正确的,与周前考古发掘的遗迹、上古历代文字、殷商甲骨文、金文等各方面互证吻合。

这「五帝」世系即【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①【礼记·月令】的「五帝」说也与此一致。

②王符【潜夫论】所载「五帝」世系亦如此,除此之外,他还罗列了「五帝」之后的古代各帝王,分别纳入「五帝」血缘系统之下。

③五色帧始有名字,见于【春秋纬·文耀钩】:

- 苍帝曰灵威仰,

- 亦帝曰赤熛怒,

- 黄帝曰含枢纽,

- 白帝曰白招拒,

- 黑帝曰汁光纪。

这也与上述序列一致。

④【礼记·大传】提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对于中国古史系统是否有「五帝」的问题,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有过总结,他指出学者多称五帝,但【尚书】独载尧以来,百家言黄帝,其中文不雅驯,有些学者难以言之。但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马迁自己曾游历各地,认为尽管地方传说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然有异,但总体来说不离古文者近是。他观察【春秋】【国语】,发现其中有关【五帝德】【帝系姓】的篇章,认为这些记录是不虚的,尽管书缺有间,但在其他传说中时时可见。他强调,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难以为浅见寡闻之道,因此将其著为本纪书首。

中国近代考古学是「西来东渐」的学问,目前将殷商前的考古遗址都归纳为各种「文化」。这遵循了国际考古学界的惯例,即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迹」的小地名命名大多数考古学上的「文化」。因此,我们见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命名的「文化」遗址。

然而,仅仅依靠当前的考古学「文化」无法构建中华古史系统。几十年来,对各种「文化」的研究并没有解决中华古史系统的问题,也未出现一次古史所涉及的关键「人物」。

随着更多的考古学挖掘,我们只会看到更多的「文化」浮现。然而,这些所谓的「文化」似乎与中华的「三皇五帝」无关,也与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尧舜禹等传承已久的古史「人物」毫无关联。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考古学该如何深入探索人类文明呢?

考古的正确思路应该是,在每个「文化」里,首先找出「人」的踪迹。对于石峁文化也是如此。前文已经成功找到了炎帝、黄帝、少昊帝等关键人物,并梳理了石峁人的族属,确定石峁人的族属关系为「黄帝」。

「黄帝」族后裔「少昊帝」在石峁文化中被「颛顼」所取代。石峁城主「阿威」是「少昊」的后裔,因此对于「阿威」来说,与「颛顼」族的关系就成为「仇族」,而「仇人」则是「颛顼帝」。

【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古代王权的现状,因此即便石峁的「阿威」建设了坚固的城池,也不敢自称王。他必须向「颛顼」族表示臣服,纳贡,并且绝不敢公然雕刻象征炎帝图腾(上篇文章中的「马人」)的标志物。这种行为将表明他对「王权」的敌意。

因此,「阿威」这位屈居一隅的人物,只能将内心的「失国之仇」潜藏在心中,通过神台祭祀来发泄仇恨。虽然埋在城墙脚下的女性头颅的遭遇我无法得知,但「阿威」对「颛顼帝」的仇恨之证据我已经找到!

简述石峁考古出土遗存「鳄鱼骨板」:

出土情况简介:

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后阳湾房址附近发现一块鳄鱼骨板,呈正方形,正面有多个点状小孔。这是包括陕晋中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在内的河套地区的首次发现,表明这条鳄鱼可能来自南方。研究人员认为,这与上古时代的鼍鼓制作可能有关,而「鼍」即为扬子鳄的古称,是一种等级象征。鳄鱼骨板的出现可能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交流有关。

骨板解析:

1. 鳄鱼是颛顼帝的「龙」图腾。颛顼德水,鳄鱼作为水中之王,是颛顼的水兽图腾,被称为「龙」。

2. 鳄鱼骨板呈正四方形,象征颛顼有天下四方,是四方王的标志。

3. 鳄鱼不生于黄土高原,来自南方,与史传颛顼王天下的中心在南方的说法相吻合。

4. 「阿威」无法杀敌取首,于是选择以颛顼图腾作为出气对象。鳄鱼骨板正面的点状小孔是「阿威」在神台进行诅咒时,用火炙烧颛顼图腾的证据,既是泄恨又是对「敌人」的诅咒。

5.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鳄鱼是水神之一,也是「龙」的化身之一。它被认为是主管水的神明,常以「鳄首人身」的形象管理水域,是人类的保护神。

结论:

通过解析这一出土遗物,我们发现石峁的「阿威」选择以颛顼的图腾物进行诅咒,表达了他对「失国之仇」的深刻仇恨。这块鳄鱼骨板不仅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交流,更为我们提供了揭示石峁文化中人物、事物关系的线索。继续通过逐一解析遗址上的「事物」,对应古史系统中的「人物」,将有助于更全面还原历史、揭示文明。(连刊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