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最顶级的处事格局,容人,容言,容事

2024-05-31历史

【资治通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他在早期曾被贩卖为奴,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渐崛起。石勒在建立政权后,并没有对曾经的敌人赶尽杀绝,而是展现出了包容的一面。

当时有许多汉族士人对石勒的政权持有疑虑和抵触情绪,但石勒能够包容他们的态度,积极招揽人才,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例如,他对张宾极为器重,张宾是一位有才华的汉族谋士。石勒充分信任张宾,采纳他的许多建议,使得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包容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人才的做法,为后赵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石勒的包容,使得后赵能够汇聚各方人才,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站稳脚跟。如果石勒没有这种包容的胸怀,而是一味地排斥异己,那么后赵很可能会陷入混乱和内耗之中,难以取得后来的成就。

01容人

所谓容人,并非毫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可抉择的情境中,倾向于更为宽厚的处理方式。学会设身处地,便能深刻体悟,进而实现和谐共进。

唐朝时期,房玄龄担任宰相,其下属杜如晦性格刚直,言辞锋利。每当房玄龄与他商议事务,杜如晦总是毫不保留地提出异议。这不免让人好奇,为何房玄龄如此看重一个直言不讳之人?

房玄龄总是以微笑回应,淡然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若强求他违背本性地迎合,那便失去了真诚。他能坦诚相待,我亦能以宽容之心待之。」

因此,房玄龄被赞为「有容乃大」。而杜如晦也为他房玄龄出了许多良策妙谋,攻克了诸多难关。

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 ,每一个人都是广漠大陆的一部分。」

能接纳他人的棱角个性,才会凝聚众人,更是一种格局。

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总是挑剔他人的缺点,处处指责,而是懂得包容,恰如其分地对待每个人。

02容言

【论语】中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言道出了容言的真谛:君子能包容不同之声,而小人则只求表面一致,内心并不和谐。

有博大胸怀的人,如天空般广袤无垠,能包容万物,理解众生。

懂得容言之人,胸怀若谷,能够尊重他人的行为与选择,目光远大,不拘泥于小节,不苛求完美。他们以宽容之心待人,以开阔之视野处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而声名鹊起,深受赵王赏识。然而,廉颇对此颇为不满,常对蔺相如表现出不悦。

蔺相如得知后,总是巧妙避开廉颇,不与之正面冲突。有人为蔺相如感到不平,蔺相如却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正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在。若我俩内斗,将给国家带来灾难。」

廉颇听闻此言,深感惭愧,遂负荆请罪,两人从此携手辅佐赵王,赵国因此日益强盛。

【礼记】中亦有云:「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在纷扰尘世中,每个人都有局限,难以自察不足。他人善意的指正,实则是对我们成长的促进。

若只爱听奉承之言,排斥建议与批评,人便容易陷入自满,迷失方向。

最明智之举,便是学会容言,无论对错,皆以开放之心接纳。

胸怀宽广,能容他人之言,方能在人生旅途中,行稳致远。

03容事

孔子曾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语启示我们,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昼夜不息,永无休止。

人生诸多经历,犹如过眼云烟。若你过分重视,便被其束缚;若你泰然处之,便能自在逍遥。

谁人无困扰?但有人沉溺其中,有人却能淡然面对;

谁人不经风雨?但有人哀声叹气,有人则泰然自若。

有的人,经历一事,便能领悟几分,因而愈发豁达;

有的人,遭遇一难,便抱怨几分,因而愈发狭隘。

人生的苦难,有时并非命运所赐,而是源自我们内心的狭隘。

贪婪与执念,让我们对琐事难以释怀,终日忧虑重重,积忧成疾。

若我们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纠结于他人的态度,又怎能有精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他人的成败得失,贵贱高低,与我们何干?

我们非演员,无需迎合他人期待;也不是保姆,无需满足他人要求。

曾有一位智者,漫步途中,偶遇一心怀不满的恶人。恶人伸出恶意之手,企图将智者拦下。智者的衣物虽被扯破,他却只是微笑,继续前行。

同行的伙伴不解,问其原因。智者答曰:「拦住我的并非他人,而是我心中的杂念。因我未能专注前行,故被此念所困。」

恶人闻言,羞愧难当,只得灰溜溜地离去。

有些人,你若重视他,他便趾高气扬;你若漠视他,他便化为虚无。

能容事者,心中便无波澜,自然不会被其他事情扰乱,受他人牵制。

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世事者,便能在纷繁复杂中保持平静,不为外事所扰,不为他人所困。

他们懂得放下执着,以豁达的心态看待一切,从而活得自在洒脱,内心也更加安宁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