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朝部队伤亡8。5万人,是败仗还是胜仗?

2023-12-31历史

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得最精彩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彭老总与李奇微的战术对决堪称经典。

现在网上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说【彭德怀自述】中认为,自己一生四大败仗之一就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但笔者翻了好几遍该书,没有看到这样的说法(有看到的朋友麻烦告诉我在哪一页?)。

关于第五次战役的胜负历来争议较大,我们先来看看权威评价怎么说?

彭老总在总结第五次战役时说:

第五次战役从开始出击,到最后北撤转移休整,基本上是正确的。就是收场没收好,许多部队吃了苦头。这次战役……教训很深刻,主要是在后撤转移时因疏忽大意吃了一些亏。(【彭德怀全传】)

官方出版的抗美援朝战史这样描述第五次战役:

志愿军和人民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胜利很不圆满。(【抗美援朝战争史】)

简单总结就是:实现了一些战略目标,但是吃了亏。

那么第五次战役到底实现了什么目标,又吃了多大的亏呢?是否得不偿失?这就需要对第五次战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五次战役其实是第四次战役的延续。在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失去了主动权,指挥员必然是想尽快夺回主动权。否则在与敌军武器存在代差的情况下,一直挨打,迟早要失败。

当时的情况是,入朝参战的志愿军第二番部队19兵团、3兵团共6个军已经先后达到朝鲜,加上原有的9个军及人民军,总兵力已达100万,相较于敌人有绝对优势。而且,敌军在第四次战役中连续进攻已经相当疲惫。这是发起进攻,扭转被动局面的绝好机会。

另一方面,据志愿军得到的消息,美军已经从本土抽调两个师到日本。在日本的3个南朝鲜师也已基本完成训练。美英军舰在朝鲜东西海岸活动频繁,似有从我后方登陆的迹象。如果敌人从侧后登陆,切断志愿军补给线,再以正面部队向北推进,后果不堪设想。

朝鲜半岛海岸线非常长,要做好防御需要大量的部队。从时间上来看,并不足以进行充分的准备。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敌人尚未完成准备前,将其正面防线击溃,迫使其放弃侧后登陆计划。

至于第五次战役的目标,毛主席也提出:「要消灭敌人几个师,粉碎敌人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彭老总根据此目标制定作战方案,总的设想是将朝鲜分为东西两个战场,从中部的金化到加平一线打开战役缺口,割裂敌军东西联系,再视情况进行迂回包围。其中东线战场主要由人民军进攻南朝鲜军。西线战场则分为三个突击军团:

左翼突击团:9兵司令团宋时轮指挥20、26、27、39、40军;

中路突击团: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指挥12、15、60军;

右翼突击团:19兵团司令杨得志指挥63、64、65军及人1军团。

在地图上看,左翼突击团其实处于朝鲜半岛中间位置,其任务是从中间打开缺口,割裂东线南朝鲜军与西线美军的联系。再伺机往汉城方向穿插,切断敌军退路。

这个作战方案其实跟第二次战役部署差不多,看得出来彭老总胃口挺大。「联合国军」主力全在西线,如果这次能像第二次战役一样成功「包饺子」,很大概率能提前结束战争。在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多次总结提出要克服速胜心理,但实际上这种心理依然存在。

西线战场,除左翼突击团大多原本就是解放军王牌,且已经有丰富的与美军作战的经验外。其它两个突击团,大多组建历史不长,在解放战争中就没有打过大战、苦战。而且,补充的新兵非常多,没有与美军作战经验。有的部队指挥员还是由政工干部转行。所以实际战斗力与老部队相差非常大。

4月22日,战斗打响后,左翼突击团迅速打开战役缺口,向南方穿插了20多公里,基本上完成了割裂任务。其中打得最精彩的是40军118师345团,该团担负尖刀任务,从南朝鲜军的阵地上突破,追着南朝鲜军打,推进速度达到每小时7.5公里。

为了加快推进速度,该团途中还进行了一次轻装,放弃了重武器和棉衣。冲在最前面的3营(当时大概剩下500人左右),打穿了澳大利亚营的防线,冲到了澳大利亚营、加拿大营、苏格兰营三倍以上敌人中间,控制了加平河谷(这里有一条公里通往汉城)。

澳大利亚营在敌军中战斗力非常强,丝毫不逊色于美军。对峙阶段,一些久攻不下的高地,最后都交给澳大利亚营来攻坚。但345团3营当晚打穿敌人阵地,进入他们包围圈之后,3倍以上的敌人却不敢从山上下来攻击。第二天白天,3营才发现自己身陷包围之中,于是下令突围,最后还突出来了。

另外两个突击团进展非常缓慢。中央突击团遇到美3师和土耳其旅顽强抵抗,只歼灭了美三师一部。右翼突击团除了人民军占领开城外,63军只歼灭英29旅一部。向议政府迂回的64军,因炮兵被隔在临津江北,进攻受阻。

这样,从中间突入的39军40军就成了孤军,非常危险。

不得不说,李奇微是一个厉害的对手。他接替麦克阿瑟后不久,就摸清了志愿军的规律:每个月15日前后发起攻势,每次发起攻势只能持续7天左右,每天只能推进20公里左右。而且在砥平里战斗中,李奇微还发现,即使被包围,美军凭借先进装备构筑坚固阵地,志愿军也很难将其一口吃掉。

所以,美军并不像前三次战役那样,发现侧后被包围就乱了阵脚,慌忙撤退。而是固守抵抗,消耗志愿军,等待增援。

这些规律都是由于物资无法及时补给而导致的,志愿军一时也无力改变。因此,在志愿军发起攻势阶段,敌军一边后退,一边以小规模机械化部队保持接触,疲惫志愿军。待志愿军粮弹消耗殆尽后,再以机械化部队向纵深穿插,实施反击。

当时「联合国军」已经退入第二道防线,而从战果来看,并不足以迫使其放弃登陆计划。彭老总判断,敌人可能是在引诱我军南下,然后实施侧后登陆,于是他立即下令停止追击。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到此结束。

这时西线战场的左翼兵团已经推进50多公里,东线的南朝鲜军成了突出部。

彭老总判断,美军主力打不动,那就打东线的南朝鲜军。因此他制定了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即在西线制造进攻汉城的假象,吸引美军主力。3兵团和9兵团主力隐蔽转移到东线歼灭南朝鲜军3个师。

不过狡猾李奇微也没闲着,发现志愿军主力停止推进后,立即实施他的「磁性」战术,派出部队试探志愿军的虚实。

5月16日傍晚,3兵团、9兵团6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开始向南朝鲜军发起进攻。战至19日,已经大部歼灭南朝鲜军2个师。

20日,李奇微才发现志愿军主力转移到东线。不过他并没有盲目支援东线,而是来了一招围魏救赵,命令西线美军3个师及3个旅向19兵团发起猛攻。接着又以美3师增援东线,利用其机械化优势很快就堵上了缺口,再次稳住了阵线。

而反观志愿军,经过长时间的进攻,部队非常疲惫,弹药也即将耗尽,这被李奇微敏锐地捕捉。在志愿军停止进攻,准备胜利回师之际,他组织了4个军13个师的兵力,分多路发起反扑。

由于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推进速度非常快,他们见缝就插,有的部队很快就插到志愿军后方。180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包围的,由于一系列指挥失误,最终只有4000余人成功突围。

在这一阶段,打得比较漂亮的是志愿军12军31师。其前卫突击队91团是原「朱德警卫团」,当时已深入100公里,与师部失去联系。团长李长林还不知道自己被「包饺子」了,准备向敌指挥部发起进攻。

31师师长并没有慌乱,一边派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去联络91团,一边以93团堵住美军,接应91团。幸运的是枫亭找到了91团团部,成功把撤退命令送达。团长李长林判断敌军既然已将大部分兵力用于反扑,后方必然空虚。他没有立即向北撤退,而是往南推进,最终安全撤回。这充分体现了老部队与新部队的区别。

美军发起反扑后,志愿军撤退部队一度出现混乱,彭老总在空寺洞的指挥所前面也出现了一个大口子,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洪学智要彭老总赶快调兵,彭老总说:「现在全线都在后撤,部队伤亡都很大,调哪个部队?不好调啊?」

无奈之下,洪学智才将刚刚到达休整位置的42军调回来两个师。同时彭老总部署志愿军5个军和人民军个军团迅速展开,构筑了新的防线。

为掩护大军后撤,63军、15军展开了生死阻击。彭老总严令:「就是把63军打光了,也要坚守铁原防线。」

63军抵挡住美军4个主力师整整10天的进攻,伤亡将近2万人,完成了铁原阻击任务。战后彭老总亲自看望傅崇碧和官兵,深情地说:「祖国人民忘不了你们,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傅崇碧满脸泪水抓着彭老总的手说:「部队减员太严重了……」

彭老总说:「给你补2万……」

15军也在南芝浦里整整阻击了10天,顶住美25师、美3师的猛攻击。由于军长秦基伟组织得力,该军以伤亡1200人的代价,毙伤敌5700人。这是第五次战役中为数不多战果大于自身伤亡的部队。

最终志愿军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官方统计,第五次战役共歼敌8.2万人,中朝部队减员8.5万人。这是官方描述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时,绝无仅有的一次我方损失超过敌军的战役。这次战役也扭转了第四次战役后的被动局面。

结果,「联合国军」没有再发动侧后登陆,还在6月30日通过广播向中朝双方提出谈判。可见,美军虽然占了一点便宜,但其付出的代价也让他不敢再占这样的「便宜」。否则美军是不会在没有实现战略目标的情况下提出停战谈判的。

第五次战役很难简单地以胜负两个字来形容,此前毛主席提出的目标基本上达成,唯一吃亏的地方在于自身伤亡过大。用这样大的伤亡去完成这些目标是否值得?我们无从推断,因为历史不会重演一次。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战争中伤亡是无法避免的。

从大的方向来看,当面临外部威胁时,即便是拼至一兵一卒也是值得的。否则战火烧到自己家中,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太过屈辱。我们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参战,就是要告诉全世界,谁也别想再骑在中国头上,这也是中国能和平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五次战役的牺牲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