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4年,对刘志坚的工作安排问题,邓小平亲自批示:两个方向二选一

2023-12-20历史

74年,对刘志坚的工作安排问题,邓小平亲自批示:两个方向二选一

导言

1974年9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国庆25周年招待会的出席名单时,周恩来提到:「按照主席的意思,再加上刘志坚一位。」

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在报道国庆招待会的出席人员名单时,也特别提及了刘志坚的名字。

插图 | 1955年,刘志坚受授中将军衔

10月3日,仍然负责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召见了刘志坚,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并询问了工作安排的问题。他表示,关于刘志坚的工作,小平同志早已经有过批示。刘志坚对邓小平的关切一直记忆犹新。

事后,刘志坚曾这样回忆:

「在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长时间工作,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与他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都很多。他给我的印象深刻的是,小平同志善于以简驭繁。无论事情多么纷繁复杂,经过他简洁明了的几句话,就变得清晰易懂,让人豁然开朗,不得不为之折服。」

刘志坚第一次与邓小平交谈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1936年,在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不久,刘志坚身着灰色军装,在陇东黄土高原的一间窑洞里找到了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

刘志坚上前敬礼,邓小平与他握手后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刘志坚注视着邓小平说:「邓主任,我想与您谈一谈。」

邓小平让他坐下来,并说:「请说。」

刘志坚表示:「邓主任,我想回到原来的部队,那里的同志我都很熟悉,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刘志坚,原为一方面军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

1935年9月,总政发来命令,派遣刘志坚率领团队前往包座,前往慰问四方面军30军,以庆贺其在草地北端包座的胜仗。当时,由于张国焘违背中央北上抗日方针,刘志坚的任务是宣传中央正确的北上方针,促使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慰问演出结束后,刘志坚及其团队的20多人被缴械并关押。

不久之后,张国焘将刘志坚领导的慰问团编入四方面军文工团,强行南下。随后,张国焘在南下过程中遇到困难,被迫北上。尽管一、二、四方面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张国焘的问题仍未解决,刘志坚感到在那种环境下工作并不顺利。

因此,刘志坚主动寻找邓小平,表达了重新回到原单位工作的愿望。邓小平欣然同意,并开导地说:「我们共产党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不断开拓新的天地。

老呆在熟人堆里总是不够的,需要有人来开辟新天地。」这番话让刘志坚深受启发,他表示回去后将全力开展工作,取得更多成绩。邓小平高兴地看着刘志坚,鼓励他并指出「那里主要问题是干部,要抓好干部。」

第一次见面的谈话给刘志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这件事对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触动,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开拓意识。不仅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乐于接受调动,而且多次主动提出到困难较大的单位去。」

刘志坚被俘的事件发生在1942年,正值冀南敌后抗日战争的最艰难时刻。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寇占领。

10月17日,刘志坚率部前往冀南六分区的大师友村,传递区党委会议的决定。然而,部队一抵达村子就被日寇包围。

面对危急情况,刘志坚紧急组织部队试图突围。但当他骑马冲出村子时,不幸被日军机枪击中右大腿,从马上摔下来,倒在一条沟里。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刘志坚将身上携带的一份对敌政治攻势的文件撕碎嚼烂,与妻子的照片和一块怀表一同埋在小土坑里。

面对大量的日寇追击,刘志坚拔出手枪准备最后的抵抗。然而,手枪击发机却损坏失灵,无法响起。敌人抓住了刘志坚,将他押往枣强县大营村的据点。

10月18日上午,当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得知刘志坚被俘的消息后,震惊不已。邓小平紧急召集冀南军区的领导,下令务必抢救刘志坚同志出来,决不允许日寇带走他!

当时,冀南军区的首长们研究出了两个不同的战术方案,旨在抢救刘志坚。

第一方案是集中优势兵力,采用强攻方式夺取大营村的日寇据点,以解救刘志坚主任。然而,这样的行动可能会导致刘志坚主任的生死未卜,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除非刻不容缓,不宜采用这一方案。

第二方案则是运用伏击手段,在敌人押送刘志坚途中实施抢救。鉴于敌人已经知道刘志坚的身份,预计他们不会长时间将刘主任留在大营村这个小据点。日寇可能会迅速将刘主任押送到枣强、衡水、德州或天津等地。在途中实施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果然,刘志坚即将被押送到枣强县。

陈再道下令,调动第18团、19团、20团三个主力团,在大营到枣强的30多里路上布置了连续的6道封锁线。第一道抢救封锁线的任务交给了六分区7旅20团。该团团长在接到任务后立即召集干部进行战前动员,他慷慨陈词道:

「大家要知道,这次战斗是邓政委交给的任务,是陈司令下达的命令,这是一次危险而光荣的任务。我们团接到如此艰巨的任务,是我们的荣耀。这次战斗唯一的结果是胜利,不能失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将刘主任抢救回来。」

1947年10月20日,日寇中队长野村长智亲自负责押送。当押送刘志坚的部队进入八路军伏击圈时,突然有十多个挑柴的农民从路边坡地冲出来,将柴捆插入路中,挡住了日寇的汽车。随着「砰砰」几声枪响,司机和窥视的日军被立即击毙。瞬间,大路两旁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战士纪志明迅速冲上车,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车厢里的刘志强,同时左右开枪,40发子弹在数秒内从手枪中发射出来,所有日寇被歼灭。

事后,邓小平对20团表示赞扬,并下令将刘志坚送到太行山的129师师部养伤。在此期间,邓小平亲自探望了刘志坚,并对他说:「你这是捡回来的一条命,以后多活一年就多赚一年。」

邓小平对刘志坚说:「你在政治工作方面没有问题。」1947年9月1日,根据晋冀鲁豫军区的指示,在陈家寨成立了第十纵队。王宏坤任司令,刘志坚任政委,准备南下大别山。

在十纵队成立后,为了迅速使这支新组建的野战部队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刘志坚组织了全纵队开展了「忆苦思甜」教育运动。此外,在这一基础上,他还在部队中普遍推行了「三查」运动,包括查阶级、查工作和查斗志。后来,陈毅得知此事后,专门让刘志坚在华野部队的连以上干部会议上分享了这一经验。

1947年10月14日,刘志坚率领十纵队作为刘邓大军的后援部队,从陈家寨南下大别山。于11月29日到达河南光山县、文殊寺何畈以西地区,受到了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热烈欢迎。

在光山县何畈村的一天晚上,刘、邓首长亲临。邓小平正在给十纵队干部讲话时,侦察员突然冲进来报告说发现敌情。话还没说完,四面八方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大别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战略要地,是兵家争夺中原的关键地带。它位于长江附近,东至南京、上海,西南直指汉口,是渡过长江的重要跳板。邓小平常说:「敌人必争,我也必争。」因此,刘邓大军进攻大别山,直逼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门户,蒋介石必然要进行顽强的反扑。

蒋介石召集了顾祝同、白崇禧、刘峙等各路大军进行布阵,对刘邓大军形成了「东、西、北」三面围攻之势,试图迫使刘、邓强行跳过黄河。

当时,刘志坚为刘、邓首长的安危感到担忧。而邓小平却笑着说:「跟得好紧啊,那就将计就计。」于是,邓小平口述了战斗命令:「你们向西突围,把敌人引开几个师,然后穿过平汉路,到桐柏山开辟根据地。」

接到任务后,刘志坚并未立即执行。他和王宏坤司令员站着未动,注视着邓小平,再看看刘伯承,期待下文。刘志坚心想:刘、邓首长来何畈村,只带了几个随行的警卫人员,我们把部队带走了,谁来负责首长的安全?

邓小平似乎察觉到刘志坚的顾虑,会心一笑:「至于我们两个,你们不用管,行动吧。」

作为邓小平的老部下,刘志坚早已养成了一种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的习惯。按照邓小平的指示,十纵队分成两路,连夜冒雨突围,迅速打开了一条缺口,朝平汉路方向挺进。途中,敌人的三个整编师围追堵截过来,在刘志坚和王宏坤的指挥下,经过几昼夜的连续征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进入了桐柏地区

在部队休整期间,王宏坤感到心里上上下下,颇为不安地说:「老刘,我感到很不安,四面八方都是敌人,两位首长居然把部队全部挥出,要是有个闪失……」

刘志坚接过话说:「毕竟是被重兵合围之中,刘邓身边就那么几条命,而我们又不清楚他们是否有其他安排。我后悔当时不该那么留下刘邓首长而离去。」

就在他们焦急之际,刘邓首长的电报终于到来,让这两颗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后来,刘志坚才得知,那天晚上刘邓根本没有其他部署,小平同志采用的是「空城计」!

邓小平善用敌人的「教条」:被合围的部队突围必然是护师而行的。因此,敌人只会全部扑向突围的部队,不会有所谓的「万一」。

12月13日,刘志坚被任命为桐柏军区政委。1948年1月上旬,他指挥十纵攻占邓县,歼敌7000多人,为桐柏地区的革命斗争打开了局面。随后,在6月下旬,刘志坚与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和陕南军区第十二旅协同发起襄樊战役,歼敌20000多人。

1949年1月29日,在河南商丘举行的中原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中,会议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下辖第三、四、五兵团。在会议闭幕前一天,刘志坚收到通知,下午邓小平要和他谈话。

刘志坚准时来到邓小平的办公室。「坐下,坐下。」邓小平说。

两人已相当熟悉。刘志坚坐定后,邓小平说:「你不要返回桐柏军区了,调到四兵团去,和陈赓搭伙,他兼任司令员和政委,你担任副政委兼主任。」

邓小平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你在政治工作上是没有问题的。」

四兵团成立初期,刘志坚极为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949年4月11日,四兵团成功展开了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面对江水的干部战士产生了畏难情绪,刘志坚组织干部进行「谈水」、「看水」、「练水」的活动,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刘志坚协助陈赓指挥四兵团解放了广州。

在部队取得连续胜利的时刻,刘志坚接到命令调回总部工作,于11月初离开四兵团,赴京任新职务。

1949年11月,刘志坚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情报部副部长和部长。1952年春,他调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一职。1955年9月,刘志坚晋升为中将军衔。

1955年春节,刘志坚与王宏坤、苏振华一同前往拜年,拜访了邓小平。

刘志坚等人走进邓小平的客厅,却发现没有摆放水果、瓜子等供人聊天的小吃,只有几张沙发和一张茶几。初见面,拜年的寒暄只进行了几句,由于邓小平工作繁忙,他直截了当地问:「有什么事吗?」刘志坚回答说只是前来拜年。

邓小平点点头,微笑着说:「好吧,咱们互相拜年。」短短的寒暄后,刘志坚等人便不再耽搁,邓小平送他们离开后,便匆匆赶回了办公室。

刘志坚深知这位老政委的为人,总是言之有物,事了就走。他对于拜年这类寒暄并不关心。刘志坚曾多次参加邓小平召集的会议,从未超过一个小时,通常在半小时左右,说完就宣布散会,或者让其他人继续讨论,自己回办公室忙碌。因此,刘志坚从邓小平身上领悟到简约之道的好处:不仅能够更多地专注于工作,而且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

时间来到1974年10月初,刚参加完国庆25周年招待会的刘志坚面临工作调配,邓小平亲自批示,给予两个选择:到总政或到部队都可以。

很快,叶剑英找到刘志坚谈话,提出让他到军事科学院担任政委一职。叶剑英强调,邓小平对他寄予厚望。

得知邓小平的支持后,刘志坚果断接受了新任务。他表示:「一切听从党的安排,党指哪里,我就义无反顾地战斗到哪里。」

刘志坚刚刚上任不久,接到通知要前往邓小平的住处开会。对于邓小平而言,通常不轻易在家中开会,这使刘志坚感到有些不寻常。

抵达会议地点时,他恰好看到张爱萍从车上下来。走进邓小平的办公室,发现邓小平已经在等待他们。

「你们的工作将有所变动,张爱萍去国防科工委,刘志坚到昆明军区。」

邓小平干脆利索地宣布。

刘志坚上任后,专注于兢兢业业的工作。1983年6月,军委决定任命刘志坚为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然而,到了1985年12月,刘志坚选择退出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