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是周总理唯一公开认的「儿子」?隐藏身份40年?父子只见过一面?

2024-01-16历史

1978年,工作人员整理周总理的遗物时从一堆信件中发现:

总理竟然有一个隐姓埋名了四十年的「儿子」,名叫王戌。

可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生无子,世人都为之遗憾。

那这个王戌又是谁呢?

而且后经查证,周总理一生只与这个「儿子」见过一面。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总理与王戌一家

周总理的一生将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

他与妻子邓颖超携手相伴一生,但令人感到些许遗憾的是,周总理与邓颖超膝下无儿无女。

不过,周总理对此毫不避讳,他笑称:「自己有十几个孩子呢。」

但他口中的「孩子」都是他收养的烈士遗孤,还有他带在身边的亲戚家的孩子。

周总理与邓颖超

但王戌这个「儿子」一生却只与总理见过一面。

别看二人不同姓。

其实王戌的亲生父亲王贶甫是周总理的表兄。

王贶甫的母亲就是总理的姑母。

1939年3月,周总理回到绍兴祭祖,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表侄儿王戌。

不过,王戌却对表叔早有耳闻。

「周恩来」这个名字在家族中,一直都是一个榜样一般的存在。

革命后期和建国之后自然不必说,在周总理少年时代,便在同辈人中格外出色。

不仅品学兼优,也有着与他人不一样的抱负和胸襟,他曾在课堂上说过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至今振聋发聩。

所以,在王戌的记忆中,父母经常以表叔作为榜样来教育他们。

从小他就听了无数遍关于表叔的事迹。

所以,王戍1939年第一次见到父母口中的榜样人物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

40多岁的周总理意气风发,比他想象中还要气度非凡。

王戌心中很是敬佩,于是也想要在表叔面前露一手。

等周家一行人到了「大禹陵」,他便主动开始讲起了大禹治水的典故。

周总理在一旁非常耐心地聆听着,等待王戌讲完后,他还将自己知道的细节讲给了王戌听。

王戌才明白自己刚才的班门弄斧,心中的崇拜之情更加深了一分。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回乡一为祭祖,二为宣传抗日。

王戌父亲王贶甫听了表弟所讲的先进思想大受启发,便邀请了不少绍兴的知名人士一起,讨论抗日战争的出路。

周总理当时题词:「埋头苦干,只要抗战胜利,定必苦尽甘来。」

寥寥几个字却让王贶甫感触良多,他当即表示爱国抗日,矢志不渝。

一直在旁听的王戌也受此感染,他虽然还是初中生,但心中已经熊熊燃起一股革命之火,便表示:「我也想要参军,去前线打鬼子。」

不过,周总理却没有同意王戌的这一想法。

认王戌为义子

周总理觉得王戌才17岁,此前在家里整日都在读书,体能并不好,去了战场上恐怕也出不了太多的力,还可能陷入困境,甚至可能拖累军队的进度。

而且王戌的学成之后,靠学识报国革命反而更靠谱一些。

于是,周总理对他说:「你现在还小,主要任务就是读书,革命长大去参加也是可以的。」

王戌听完后满脸都是落寞。

周总理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教导他:「干革命没有早晚,学好知识再参加也不迟。」

听到这些话,王戌虽然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毕竟还是年轻,想着自己一腔热血不能及时得报,依旧皱着眉。

周总理仔细观察着眼前他的神情,看到王戌眼里的光渐渐熄灭,考虑了一瞬,转念提议道:「要么你做我的干儿子吧!」

一听这话,王戌心头一震,眼中的光一下就又亮了起来,点头如捣蒜。

王贶甫知道了这件事情,本来以为是周总理说说而已。

但总理表示自己要说到做到,那当然仪式少不了。

于是王贶甫将王戌叫了过来,让他向周总理行了三鞠躬礼,并叫了声:「干爹。」

周总理笑容满面地认了干儿子,当即拿来纸笔,写下了「乘长风破万里浪,慕向表侄义儿存念」的寄语,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慕向」就是王戌的字。

当时的人们除了名还会给自己起一个字,比如周总理的字为「翔宇」。

王戌双手接过周总理为他写的字,眼含热泪。

从此「努力学习,独立生活,长风破浪」就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从此以后,周总理也就有了一位儿子。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记载,王戌是唯一一位周总理公开收的义子。

在周总理离开绍兴后,王戌就继续他的学习生活。

第二年,日军攻入浙江绍兴,家乡一片混乱,王戌一家被迫迁到福建生活。

他为了家中减少负担,在当地的银行找了一份工作。

但是王戌始终谨记着周总理赠予他的那句话,因此即使工作也没有放弃学业。

于1945年,王戌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在大学期间,王戌目睹了战争为国家所带来的磨难,他的革命之心又重新燃起。

于是,他默默参加了解放军的南下服务团,投入到了革命中。

但这一决定,他并没有告诉过周总理。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王戌也给周总理写过几封信,但是等了很久都没有回音。

后来,父亲王贶甫告诉他,这是总理故意为之。

家风家训

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王戌常常向义父周总理写信。

可是让他感到非常难过的是,这些信件大多石沉大海,从来没有接到回信。

王戌的心中有了无数种猜想,也有无数的疑惑。

直到1950年,父亲才告诉他真相。

王戌的信周总理都已经收到,不回信是故意为之。

但是他并不是因为不想认他,或是不关心他,而是因为与周总理立下的家风家训有关。

在1950年时,王贶甫去北京开会见到过周总理。

周总理就与他说过:「任何时候都讲出与我的关系,更不要炫耀自己。」并且将自己打印好的一份【告亲戚朋友书】交给了他,让他谨记上面的内容。

王贶甫也向王戌讲述了关于周总理家中的故事。

早在王戌给周总理写信之前,周总理的一位表妹,名叫陈秀云,也曾写过信给周总理,想要谋一份工作。

总理得知后很失望,嘱咐妻子邓颖超回信拒绝了表妹。

不过,没想到的是,陈秀云竟然将这封回信拿出来到处炫耀,证明自己和周总理是亲戚的关系。

一向温和的周总理得知后罕见生了气,公开说了一段话:

「无论周家有什么样的亲戚,朋友,都必须自力更生,共产党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不能以权谋私。」

王戌听了父亲的讲述也明白了周总理的心。

见儿子宽了心,王贶甫又说道:「周总理叫我给你带话,读了你的信,知道你在学习中奋发向上,他非常欣慰。」

就这样,王戌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他也没有了先前失落的感觉,反而将义父的教诲默默记在了心里,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过自己与总理的关系。

王戌后来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如周总理当年期盼的那样,以学识报国。

在这期间,没有人知道他是总理的「儿子」。

直到1978年,这一段往事才被揭露,王戌的身份才让人得知。

但他始终只将自己看作一名教育工作者。

在基层工作的50年里,他将这一种朴素之风弘扬下去,每一个他教过的学生都孕育了这样朴素的作风。

2008年,王戌已经86岁,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

「义父离开我们已经有30余年了,但是他的高风亮节和音容笑貌至今都留在大家的心中,他的教诲更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看着王戌提起周总理眼里的光,不禁让人感动不已。

正是因为这种传承和这样坚定的信念,才会有如今这样的盛世中华!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王贶甫:谨遵周恩来制定的家规】 作者:刘艳珂 叶国萍 丁 静 来源: 中国档案报

【周恩来和王子余一家——一张照片引起的回忆】 陆淑兰 来源: 北京政协

【周恩来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义子王戍】 秦九凤 来源:党史纵览

【钱塘江翻涌爱国潮——周恩来在绍兴的几幅题词】王戌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周恩来这样处理亲属家事】 秦九凤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