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图说外交核爆炸——1964年中法建交,英美不谈定了

2024-04-26历史

1964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兰西共和国共同发布声明,正式宣布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这一决定在西方乃至全球引起了极大震动,被誉为「外交领域的核爆炸」。这次中法建交不仅对抗了二战后形成的双极世界格局,也破坏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这标志着中国坚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胜利,同时满足了法国总统戴高乐追求法国作为独立自主大国地位的需求。

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法国执行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政策路线,目标是在政治、军事和外交各方面确立「欧洲属于欧洲人」的主张。在政治领域,法国与德国共同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在军事上,法国退出了北约的军事结构;在外交上,则采取「缓和、谅解、合作」的方式,代替了意识形态的对抗。因此,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其独立自主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部分。戴高乐追求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保障和提升法国的大国地位,避免变成美国的附庸。

法国对于大国地位的追求几乎到了执着的程度,这种追求源自二战所带来的影响。二战中法国的快速失败及对纳粹德国的屈服,大大损害了法国的强国形象。加之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排除「战斗法国」,更是深深伤害了戴高乐的民族自尊。因此,戴高乐上台后重新振兴了法国外交的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重新提升了法国的国家地位。面对当时两大阵营的持续对抗,戴高乐逐渐认识到,若要重塑法国的大国地位,不能忽视中国的重要性。1964年1月的一次内阁会议中,戴高乐表明:「中国拥有一切开辟未来的手段,尽管我们不知道它需要多长时间来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终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大国」。

因此,戴高乐认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对法国的大国地位重塑非常有利。首先,法国与中国建交后,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将大幅增加,因为它将成为西方唯一同时与美国、苏联和中国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其次,戴高乐希望通过中法之间的直接对话来制约美国的亚洲政策,推动越南及整个东南亚实现法国期望的「中立」地位,正如戴高乐所言:「中国是亚洲的重要力量,法国若要重返东南亚,就不能绕过中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

总的来说,在美苏两极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和法国在各自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上走到了一起,中法建交不仅是两国追求独立自主地位的重要外交行动,也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国际大事。戴高乐相信,法国与中国建交后,其他国家终将效仿。实际上,他的预测是正确的。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面对美国在冷战中的不利局面以及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选择了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正是戴高乐曾经走过的。中法建交开启了中西方间的相互认知和交流的新篇章,可谓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