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七亘村伏击战,3位指挥员成为元帅大将中将,团长营长牺牲太早了

2024-06-08历史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兵谏,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四万万中华儿女开始了前赴后继的抗日战争。

1937年8月25日,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参谋长左权,副主任邓小平。下辖3个师,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伯承。

图 | 抗战中的八路军战士

很快,八路军显示出对日军作战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1937年9月25日,115师平型关大捷。10月17日,120师雁门关大捷。10月19日,129师385旅769团夜袭阳明堡。三战三捷,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信心。

此时,129师386旅旅长陈赓看到兄弟部队接连打胜仗,心里羡慕嫉妒恨。772团团长叶成焕和副团长王近山也是憋住一股劲,就等着好机会来临。

图 | 129师师部合影

1937年10月下旬,为配合国民党作战,129师师部率386旅来到了山西阳泉娘子关以南和东南地区,准备寻机伏击日军。

在娘子关南部50多公里处,有一个七亘村。由于汉奸告密,129师771团在这里遭到日军突袭。师长刘伯承得知情况后,到七亘村勘察地形。发现这里公路四面环山,地形非常险峻,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日军行军的必经之路。

图 | 七亘村地形

师长刘伯承决定在这里打一个伏击战。他找来386旅旅长陈赓,两人决定把任务交给772团,由该团一个营埋伏在七亘村打日军的伏击战。

772团的副团长王近山,外号「王疯子」,此前他是红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师长。他主动向团长叶成焕请战,率领3营和特务连执行伏击任务。叶成焕批准后,王近山带着3营营长易良品等连以上干部到七亘村进行战场勘察。

10月25日,王近山通过上级情报得知。26日,日军第20师团后方辎重部队约1000余人经过七亘村,远远超出之前他们预定的伏击日军人数。

此时,王近山手上只有1000余人,再向上级请示调兵已经来不及。他临时决定,所有人在山上隐蔽,在峡谷地段伏击日军,争取最小伤亡情况重创日军。

10月26日上午9时,日军后方辎重部队在步兵的掩护下,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王近山设下的伏击圈。随着王近山一声令下,三营和特务连全体官兵的子弹喷着火舌射向日军,一颗颗手榴弹在山下爆炸。

图 | 七亘村伏击战第一次经过图

日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突袭,由于道路狭窄,日军战斗队形迅速被打散,兵力无法展开,火力不能发挥,匆忙就近组织射击和撤退。

王近山一看时机已到,迅速让司号员吹响冲锋号,他第一个向山下冲去,易良品随后跟上,后续的指战员像小老虎一样冲下山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王近山仅以伤亡1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和华北、山西两份军用地图,取得了他指挥部队对日作战的第一个胜利。

图 | 八路军战士在伏击日军

虽然八路军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党军却相当不给力。国军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13军军长汤恩伯电话告知刘伯承,他们已决定全线放弃娘子关,并劝129师也赶紧撤退,免遭日军突袭。但是,10月26日,刘伯承得到情报,日军近期要补给军物资,还要再次经过七亘村。是伏击还是不伏击呢?

「用兵不复」是作战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进攻对方。但是,刘伯承和陈赓讨论后,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打破这一原则。最终,任务由王近山率领同批人马来完成。

事实证明,日军确实没有想到八路军会违反「用兵不复」原则,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设伏。

图 | 七亘村伏击战第二次经过图

1937年10月28日上午11时,日军辎重部队在100多名骑兵和300多名步兵掩护下,沿着原路过来,再次钻进了王近山的伏击圈。当先头骑兵部队进入伏击圈后,敌人战斗队形紧密,处于警戒搜索状态。

王近山沉着冷静,提醒部队不要着急,等骑兵通过后,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后。他迅速指挥部队进行猛烈攻击,随即乘势猛攻冲杀。最后,这次伏击歼灭日军100多人,缴获骡马几十匹。由于当日天雨路滑,129师增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否则战果更大。

刘伯承听到胜利的消息,高兴地说:「又是这个王近山打的这个好仗」。

七亘村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将部分战马、军刀、大衣等战利品作为礼物,专程送给第二战区副司令卫立煌。以此证明,八路军从后方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鼓舞了军民士气,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卫立煌收到礼物后,对刘伯承违反「兵家所忌」原则进行「重叠待伏」赞叹不已,连说还是八路军的游击战好使。

图 | 七亘大捷纪念碑

刘伯承在3天之内于同一地点,用陈赓的同一支部队,由王近山率领连续两次伏击同一股敌人。这一因势用谋、大胆违反用兵原则,不仅入选为「世界经典百战」,还被英国军事家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七亘村的3位指挥员,在建国后1955年授元帅大将中将军衔,但是团长和营长牺牲太早了。

图 | 刘伯承元帅

129师师长刘伯承位列10大元帅第四,抗日战争后,先后任中原野战军、二野司令员和南京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386旅旅长陈赓位列10位大将第四,先后任中原野战军4纵司令员、二野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

图 | 陈赓大将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在60年代初,因为家庭原因被处理过重,撤销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

图 | 王近山中将

1969年,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坚持下,毛主席让王近山重新参加工作,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后又被任命为南京军区顾问。1975年5月,因病在南京逝世。邓小平亲自审定了他的悼词。

772团的团长叶成焕和3营营长易良品牺牲太早,没有见到新中国成立。

图 | 团长叶成焕

1938年4月17日,叶成焕在保卫太行的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如果他不牺牲的话,授衔为上将军衔,因为他和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是同期的团主官,陈锡联是上将。

图 | 营长易良品

1940年,易良品任八路军新编第七旅旅长。1942年,在河北省枣强县率部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3岁。如果他不牺牲的话,授衔为少将军衔,和他同批的772团连指导员尤太忠授少将军衔,尤太忠曾任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

向革命老前辈致敬,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现在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