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晋朝为何衰败的那么快?到底有什么先天性缺陷?司马炎也无能为力

2024-05-31历史

前言

夜深人静时,是否也曾想过,历史的过程究竟是由谁来推动的?是那些伟大的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的集体意志?亦或是隐藏在历史进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必然?

晋朝的兴起似乎充满了戏剧性。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氏一家人,用残酷冷血的手段夺取了政权。他们先是击败了在第一次政变中被拥立为帝的曹髦,然后又废黜了傀儡皇帝曹奂。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得来的政权竟然也能经历数十年,开创出一段短暂而辉煌的西晋王朝。

一、高平陵之变为司马氏夺权埋下伏笔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出巡东宫,年仅22岁的司马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指使手下将士发动政变,杀死曹芳的重要官员,史称高平陵之变。此举将司马氏一族推上了权力的制高点。

曹芳被迫追尊司马懿为太傅、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拥有制约皇权的大权。这一系列举措为司马氏一族进一步掌控政权打下基础。从此,魏国国政实际由司马懿和其兄长司马师两兄弟控制。曹芳沦为傀儡,再无实权。

高平陵之变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司马懿极为精心的谋划。他暗中拉拢朝中重臣,先声夺人地散播曹芳专权、祸国殃民的谣言;同时也利用手中的兵权威慑可能的反对势力。此外,曹芳本人缺乏政治手腕,无法抵御权臣的算计也是重要原因。

无独有偶,就在同年,蜀汉后主刘禅也「退位让国」,向魏投降。司马懿因此更加坐大,几乎可以与魏帝共享实权。他和兄长司马师开始联手控制朝政大计,架空曹芳的皇权,将曹魏变成了司马氏家族的私产。

在司马懿逝世后,司马师并没有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传位给弟弟司马昭,而是继续完全控制朝政大权。直到死去前才将权力移交给侄子司马攸,由时年仅8岁的司马昭摄政。这导致了司马氏诸兄弟的权力博弈,埋下日后内斗和夺嫡的种子。

二、司马昭弑君称帝建立晋朝

公元265年,时任魏相国的司马昭连去世的魏帝曹髦的两位继任者也先后废黜,迫使最后一位傀儡皇帝曹奂让位。司马昭称帝,建立西晋,晋朝正式成立。时年仅35岁的他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帝位。

然而司马昭的皇位并不稳固。首先,他本人并非司马懿、司马师兄弟最初规划的接班人,在家族内部缺乏血缘上的合法性。此外,他通过残酷的手段篡夺帝位,在民间士大夫中声望也极为恶劣。再者,曹魏遗老遗少势力仍在,对他们而言,司马昭无疑是弑君篡位的贼子。

可见,尽管名义上已经建立自己的朝代,但司马昭的地位依然岌岌可危。他必须依靠武力和权谋镇压异己,缓解各方面的威胁。然而,这些拙劣的手段终究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稳固政权,就必须从根本上获取民心和舆论的支持。司马昭明白这一点,却终其一生也无力改变既定的宿命。

三、司马炎加冕为帝面临内忧外患

司马昭于公元265年驾崩后,其子司马炎继位。年仅23岁的司马炎面临的处境与其父类似,必须设法稳固这个来之不易的帝位。

内部来看,威胁主要有两个。一是司马昭的叔父司马孚及其子孙,二是司马炎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攸。两者都有可能成为皇位的竞争者。外部而言,曹魏遗老遗少势力仍潜伏在朝堂之中,随时可能反扑。再加上百姓阶层对篡权的司马家也深恶痛绝。

年轻的司马炎性格急躁,又缺乏政治经验,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无所适从。他的左膀右臂贾充建议他首先拉拢皇室驸马,大封诸侯王,以安抚司马氏内部;其次要重用官僚世家子弟,以争取士族阶层的支持。司马炎照做以后,暂时缓解了危机。

然而,政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司马氏仍是靠兵变夺取的,百姓们对此怀恨在心。司马炎也明白,想要真正稳固政权,必须慢慢修复人心,让天下苍生认同司马氏的合法性,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传位争端导致皇室内斗隐患

司马炎的第一个继承人选困境在于,他的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司马衷从小脑子就不太灵光。为了防止权力落入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攸之手,他只能忍痛立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

这一决定立刻遭致朝野的质疑与反对。人人都看得出,愚钝的司马衷根本不具备治国的能力,若日后实际掌权,势必会把晋朝引向灾难。朝中重臣纷纷上书进谏,希望改立第三子司马湛为太子。

面对舆论压力,年轻的司马炎陷入两难。他明知道儿子司马衷的能力有限,立他为太子的确不妥;但是改立司马湛将导致皇位传承秩序的混乱,更容易让弟弟司马攸窥伺帝位。在贾充的鼓动下,司马炎决定无视朝野反对,强推司马衷为太子。

果然,司马攸的支持者对此极为不满,甚至暗地里活动,准备在司马炎驾崩之际发动政变。为稳固太子之位,司马炎让贾充把女儿嫁给了司马衷,拉拢贾氏为己所用,对抗弟弟的势力。与此同时,他也严密防范和打击一切反对派,尤其盯紧了弟弟这个心腹大患。然而,这些短期权宜之计终究难以治本。皇位传承的混乱已成定局,势必为日后带来无穷祸端。

五、外戚势力崛起埋下晋朝衰亡远因

公元276年,洛阳爆发大规模瘟疫,连司马炎也染病,一度生命垂危。此时,朝野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司马攸继位。面对如此大好局面,年仅30岁的司马攸却未能把握机会,最终也只能干着急。

为化解危机,司马炎立皇后杨氏,同时任命杨氏之父杨骏为左辅都督、车骑大将军,晋朝的外戚势力自此崛起。

然而,这也埋下日后八王之乱的远因。东汉末年外戚专政的灾难尚历历在目,司马炎却为保太子之位不惜重蹈覆辙。杨氏一族日益懂得利用皇室的权势为自己谋利,成为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

其中,最具野心的是杨骏之子杨军。他先后出任豫章郡太守、骠骑将军,参与朝政,结交权贵,暗中打算培养自己的势力。甚至有传言称,杨骏欲效仿东汉的窦武、宋常,让女儿成为皇太后,自己主政朝廷。

最终,这也成为推动西晋灭亡的重要力量之一。杨氏一族的贪婪无度激起世人愤怒,为日后氐族陈鹿、苻健等起事埋下了民心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西晋开国之君司马炎面临诸多困境:弟弟司马攸和外戚贾充的威胁、傻儿子司马衷接班能力的质疑、曹魏遗老势力的隐忧等等。这些种种隐患与日俱增,晋朝的没落之路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定局。

司马炎作为开国君主,却始终无法解决传位问题,这是他最大的失误。他本可以改立第三子司马柬为太子,避免日后乱局。甚至在瘟疫爆发时,他也应抓住时机传位给弟弟司马攸,让皇位于更有能力之人。然而因私情蒙蔽了眼睛,他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深渊。

也有人会问,历史进程究竟是否可预见或掌控?司马氏凭借权谋得志,最终却也逃不过灭亡的厄运。这似乎昭示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或道德审判。我们普通人类,又岂能妄自菲薄而触犯天条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