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82年,冯玉祥之子冯洪志想回国定居,邓小平摇头拒绝,这是为何

2024-01-23历史

说起冯玉祥这位民国时期西北大军阀,传奇的人生经历就引得人们争议不断,可以用「倒戈」「爱国」两个词来形容,前者直接说明了他见风使舵,随心而动的品行,哪里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他就往哪倒;后者则说明在日寇侵华时,东北军和国军都消极抗日时,他却能旗帜鲜明地号召民众共同抗日,为抗日做宣传,筹款,检阅和督练新兵,不失为一名爱国将领。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海外阐述应该民主建国,成立真正的联合政府,并在后期指出蒋介石当局才是中国所有腐败政府的最顶峰,外国的金钱是无法使他免于垮台,这话传到蒋介石耳中后,直接吊销了冯玉祥的护照。

1948年7月,党中央邀请冯玉祥回到国内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的帮助下,冯玉祥一家人乘坐「胜利」号轮船,从美国返回国内的途中,船上发生火灾,冯玉祥当场遇难。

这个噩耗传到国内后,举国悲恸,经过前苏联的协助,当年11月,冯玉祥的骨灰被运回到国内。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冯玉祥的二儿子——冯洪志,他是国际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同时还是材料力学,机械工业等方面的专家,他在美国待了40余年,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

1982年,正值冯玉祥诞辰100周年,国内举办纪念活动,冯洪志受邀回到国内,一方面参与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向党中央领导人表达自己的诉求。

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了冯洪志等人,并与他们展开亲切交谈,两人会谈的画面被摄影师拍下,并刊登在当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位置,这时国人才知道冯玉祥的后人现状,感叹真是虎父无犬子,冯氏后人在美国社会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期间,冯洪志曾向邓小平提出自己在外漂泊几十年了,但始终不是自己的根,希望能就此回国定居,安度晚年,但邓小平却连连摇头并且拒绝,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事后才知道邓公此举实属高明,这究竟是何原因?冯洪志到底做了什么贡献,他和邓公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冯洪志的精彩人生:

1917年,冯洪志出生于北京,他的母亲是冯玉祥的原配夫人刘德贞,可惜在冯洪志出生还没几年,就因病逝世,由于父亲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所以自小生活无忧,但冯玉祥为了锻炼他吃苦耐劳的能力,时常会让他吃不上可口的饭菜,反而会递给他一些窝窝头,对此,冯洪志很不理解,他对父亲说:「父亲,为何家中有吃有喝,我偏要吃这窝窝头?」

冯玉祥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地对他说:「你要知道,你现在还吃得了窝窝头,光是这北京城,很多人都还吃不到,国家现在有困难,你要争口气,别浪费吃的!」

其实我们也不能因为冯玉祥是个军阀就认为他作风腐败,奢侈浪费,冯玉祥在生活和治军方面也算是独树一帜,有一次,冯玉祥视察部队伙食情况,发现士兵们背地里都在咒骂他,正当他发飙时,看到士兵们的碗中,米饭和小石子各半,也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拿了一个空碗,将一名士兵饭碗中的石子全部挑出来,并命人找来司务长,说道:「你每天忙上忙下,辛苦了,今天我看到战士们伙食不错,特意请你尝尝!」

司务长听到这话,既喜又惊,真的以为冯玉祥要请自己吃顿美餐,没成想,冯玉祥直接把那半碗石子端到他面前,大声说道:「这些宝贝很珍贵,战士们都舍不得吃,今天,就让你吃了吧!」

司务长吓得脸色铁青,冯玉祥接着说道:「你在这里私扣粮饷,却让我在这里背黑锅,你要是再敢这么做,我直接一枪毙了你!」

司务长听完这话直接瘫倒在地,随后,冯玉祥来到军营中,脱掉自己的军衣,并把自己的皮鞭交给身边的参谋,对战士们说道:「你们说我整日吃山珍海味,却不管你们的死活,往饭里面掺石子,我这样的人该打,你们打狠点,下次如果哪位弟兄再吃到石子,直接拿枪崩了我!」

旁边的战士们为有这么一位体恤战士,生活简朴的冯大帅而感到自豪,他们齐声喊道:「冯大帅,我们这辈子跟定你了,战死沙场也无怨无悔!」

为此,「创业艰难守节俭,守成不易戒奢华」成了冯玉祥教导他子女的话,冯洪志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虽然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但时刻抱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去处世。

冯洪志在12岁那年,跟随他的二姐一起奔赴苏联留学,后来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保送到德国去读书,学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在这段时期,他与蒋经国,蒋纬国,孔令杰,戴安国等国民党高官的子女是同学。

跟这些花钱大手大脚,出手阔绰的公子哥相比,从小被父亲教导要勤俭节约的冯洪志显得很突兀,虽然在消费理念方面有很大不同,但同为在异国他乡留学的中国人,他们始终团结和睦,在被西方人轻视欺负时,大家都能抱团反抗。

有一次,一群白人又想着法挑衅冯洪志,开着辆汽车从他旁边驶过,骄傲地说:「你们怎么不开辆你们自己国家的车呢?哦,原来是你们国家造不起啊?」

冯洪志后来回想起这段经历都非常糟心,当时他这样回答:「我们国家有的,既然是好东西,当然要珍藏,不让外人看到啊!」

言语的嘲讽伴随着众人的求学经历,冯洪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回到国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西方国家有的,我们国家也不会差,一定要以实业促进国家发展。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国民党政府宣布同德国断交,冯洪志等人在结束学业后返回国内,来到中国兴业公司担任机械工程师。

但此时的神州大地被日军疯狂践踏,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这时的他才真正明白父亲当时为何说很多人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毕竟当时本来就有天灾,日军还执行「三光政策」,老百姓要不是饿死,要不是被日军杀死,最可悲的是被日军抓去做刺杀训练或细菌实验。

此时的冯玉祥先后奔波于湖南,贵州,四川等省,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通过演讲号召当地民众从思想上觉醒,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号召地主土豪「出钱出力」,为国效力,冯洪志会在工作之余,陪同父亲来到各地,一起宣讲抗日救国的必要性,讲到激动之处,他还会振臂高呼:「赶走日本侵略者,还我大好河山!」

这幅场景时刻浮现在冯洪志晚年时候,他说,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他才有一份满满的爱国激情。

由于蒋介石和冯玉祥是拜把兄弟,所以冯洪志自然称呼蒋介石为一声世叔,有一次蒋介石为刚回国任职的冯洪志接风洗尘,冯洪志花了他半个月薪资为蒋介石挑选了个礼物,一进门,便朝蒋介石连声道喜,蒋介石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一想自己并未过寿,近日在抗日战场上也并未取得骄人战绩,便很疑惑地问道:「哦,是吗?贤侄,你说说看喜从何来呢?」

冯洪志将礼物递给蒋介石手下后,径直朝蒋介石走来,贴着他耳朵说道:「世叔,我今天一大早就听到广播说美国派航母上的战机轰炸了日本东京,这大大减轻了我方压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喜事吗?」

蒋介石听到他这么一说,恍然大悟,连忙说道:「贤侄说的是,这的确算是件大喜事,我们务必要庆祝一下!」

两人以此为话题越聊越火热,蒋介石得知他曾经在苏联和德国留学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想挽留他在南京工作,但冯洪志不想卷入到政治中,便婉然谢绝了蒋介石的请求。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冯洪志和父亲共筹集了几万两白银,这笔钱一部分交给了蒋介石,另一部分则交给了中共,为我党我军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难怪周总理后来评价冯玉祥:「冯先生自起义以来,反帝制,讨张勋,五原誓师,抵抗日寇,都足以彰显出他的革命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冯洪志所处的兴业公司因为战乱宣告解散,他只好前往美国进一步深造,美国是二战中唯一一个本土没有遭受打击的大国,经济发达,社会安定,冯洪志心想自己国家饱受战乱之苦,忍受这些帝国主义不平等待遇,如今自己要刻苦钻研技术,学得一身本事,回去报效国家。

经过一番努力,他进入纽约物理工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他的目标并不止于此,后来他考取了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材料力学,机械工业方面的专家,在美国社会获得极高的声望。

在美国待的几年是岁月静好,而国内此时正爆发了解放战争,作为一个平民老百姓,他只能哀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何受苦的总是底层老百姓。

1948年7月31日,以考察名义来美国访问,顺便看望冯洪志的冯玉祥接到中共的邀请,准备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当轮船行驶至黑海时,船上突然失火,冯玉祥被浓烟呛死,终年66岁。

刚刚才与父亲分别的冯洪志,得知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他本想立刻回去奔丧,但迫于学术研究,他只能暂缓回国进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众多留美华人华侨听到这个消息后,欢呼雀跃,希望回国,利用自己所学为国家添砖加瓦,钱学森等人作为首批回国的勇士,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监视,失去了人身自由,一时间,众多高材生都被困在美国,空有一身报国之志,却无踏足国土之力。

冯洪志也不例外,他在美国科技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美国人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他只好以多年未回国,想要以回去祭拜父亲为由,去不断争取机会,好不容易等到美国移民局和出入境管理局同意,不料朝鲜战争爆发,这下,他彻底地被留在美国了。

眼前只有两条路能走,第一就是继续通过各种渠道与美国政府作斗争,务必要回到中国,第二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先在美国当地找一份工作,求生存。

经过思考,他认为短期内,美国是不会放任共产主义迅速壮大,不允许各类人才聚集中国,所以他只好走第二条路曲线救国,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在一家机械厂当起了一个普通的工人,他的同事看到后就在嘲笑:「看吧,你就算是加州大学博士,又能怎样,和我干着一样的活,就因为你是个中国人!」

这话确实说得有点道理,当时美国人从骨子里就看不起东亚人,尤其是中国人,当地华人可谓是干着最苦的活,拿着最低的薪资,很多好企业都对有色人种设立了一道门槛。

这时,冯洪志的校友就找到他说:「你何必这样坚持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现在不如加入美国籍,解决眼前的难题吧,有了美国籍,凭你的学历和能力,很多工作任你挑选!」

但冯洪志却对他的话嗤之以鼻,说道:「我是冯玉祥的儿子,是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怎么能加入美国国籍呢?我会找到机会的!」

冯洪志有这份自信是因为他有这个实力,他从底层工人做起,了解到生产车间各个环节,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他的才华和勤劳的本性被上级看中,将他升任至高级工程师的职位,冯洪志有了前期的积淀,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经过多年奋斗,他终于成为全美国高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他亲自带队参加过美国很多大型核电站,核潜艇的设计研究工作,为美国的核工业和机械工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国际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一时间,整个美国都刮起了「冯旋风」,他们无不敬佩这个勤劳的中国人的奋斗史。

现在,冯洪志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美国已经闯出一片天下,只等一个回国的好时机。

20世纪70年代,国际时局风云变幻,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美国由于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中,处于下风,不得不寻找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机会,而中国也因为同苏联交恶,急需改变自身所处的不利周边环境。

两国自此展开了秘密接触,并从「乒乓外交」推动尼克松访华,可谓是小球转动大球,而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至此,太平洋对岸的两个国家开始消融坚冰,结束了几十年的敌对不正常状态。

冯洪志在电视上看到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后,知道世界格局大变,新中国即将迎来一波建交潮和发展潮,此时也是自己的归国好机会,他立刻联系到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

两人相见后,黄镇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冯先生,听说你一直是以中国人身份在美国工作,这一点可真了不起啊!你和你父亲一样,都敢说敢做,有一副傲骨!只是苦了你了!」

冯洪志则说:「黄主任,几十年了,我终于等到你们来了,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回到祖国,但欠缺一张回国的护照!」

黄镇说:「这个好办,我这次回去,就让人办好此事,另外,我们也会尽快和美方协商,让你们尽早回国!」

几天后,冯洪志收到黄镇寄来的护照,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长久以来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

1982年,恰逢国内举办冯玉祥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冯洪志回到国内为父亲扫墓,在此期间,他来到北京与社会各界政要和冯氏后代相聚一堂,他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原以为此行已经够圆满了,没想到在他准备离京前,他接到通知说邓小平要亲自接见自己,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消息,问道:「真的是邓小平同志吗?这可真是意料之外的事啊!」

要说起邓小平为何要见冯洪志,还不得不提在大革命年代,冯玉祥没有对身为共产党员的邓小平下死手,不仅及时通知邓小平等人快速转移,蒋介石将要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前,还为他们送了几百块钱的盘缠,作为一名知恩图报的共产党员,邓小平当然铭记这份恩情,只可惜冯玉祥在归国途中不幸遇难,现在冯氏后人能回来也是一件好事,希望能见见他们。

当冯洪志来到人民大会堂,见到邓小平时,两人双手紧握,邓小平先发话:「我们很欢迎你能回来看看啊!」

接着,邓小平同冯氏后代聊聊家常,知道他们其中也有去苏联和德国留学的,就不禁感叹:「说起来,我们也算是校友呐,对岸的那位蒋经国也是我的同窗呢!」

听到这,冯洪志愈加思念已故的父亲,想到自己年轻时许下的学成报国之志,就提出一个请求:「邓小平同志,我在美国待了40年了,现在我想回来定居,您看可行吗?」

邓公想了想,摇着头,说道:「我知道你的报国志,理解你的归国情结,但我们还是想你能在美国再待段时间,不要急着回来!」

看到冯洪志一脸疑惑的表情,邓公接着说道:「你看你在国外待了也有40年,学到了最先进的技术,积累了大量难得的人脉,如果你待在国内可就太屈才了,相反,你在外面能起到特殊的作用,最后,我想跟你强调的是,在外面可以为两岸统一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公毕竟是伟人,事事都考虑周到,冯洪志立刻回复道:「小平同志,我一定不负您所托,竭尽我所能完成任务!」

事后,冯洪志才知道邓公此举实属高明,当他回到美国后,立刻联系美国社会的华人创立「和平统一促进会」,没过多长时间,就有无数慕名而来的华人加入其中,通过在报社发表文章的方式呼吁两岸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展实质性接触。

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原国民党高官的后代,他们的父辈都和冯玉祥交情匪浅,而现在冯洪志「子承父业」,自然有很大的号召力,他们心甘情愿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奔走游说。

搞定了美国这些华人,下面就要对台湾岛的蒋经国发起「攻势」了,冯洪志和蒋纬国是校友,两人父亲又是拜把兄弟,所以这层关系使得他能很好地撬动台湾的这层「保护圈」。

在几年时间里,冯洪志多次给蒋经国写信:「台湾与大陆隔绝至今已有30余年,中华民族犹如分疆而治理,实在有愧列祖列宗所创基业,有负亿万同胞的期望,兄长若能顺应两岸同胞心意,当机立断,同大陆展开对话,则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如此,两岸同胞不再忍受妻离子散,背井离乡之苦,何乐而不为?」

不仅如此,冯洪志还特意来到蒋经国浙江溪口故土,在后者母亲的墓前鞠躬培土,并将取出的三杯土装进用丝绸粘贴的木匣子里,一并寄给蒋经国。

身处台湾的蒋经国看到故乡的土,唤起了乡土情结,想起自己那孤苦半生的母亲,心中不免悲痛万分。

没多久,蒋经国就允许台湾人民前往大陆,与久未谋面的家人相聚,亦或是祭拜那早已去世的亲人,这次「破冰」之旅虽然只是蒋经国的一小步,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大步,正在众人以为两岸和平统一有望的时候,蒋经国骤然离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添上了一层「阴影」,邓公后来都感慨道:「要是这位老同学没这么早去世,两岸可能已经展开第三次合作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两岸关系精进当然有冯洪志的巨大贡献。

如今,冯洪志仍然生活在国外,为两岸和平统一做着自己独有的贡献,无论他身处何处,他始终都以中国人自居,并以这个身份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