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粟裕包围蒋介石王牌主力,毛主席却下令:迅速撤退!事后大赞高明

2024-01-07历史

粟裕包围蒋介石王牌主力,毛主席却下令:迅速撤退!事后大赞高明

解放军中涌现出许多勇猛的将领,其中一些是国外留学后投身革命,如邓小平、陈毅;另一些则是毕业于名校黄埔军校,例如陈赓。

在众多将领中,粟裕是唯一一位未经过一天军校教育,仅凭借战争的考验而晋升为大将的将军。

粟裕是解放军中的战斗高手,解放战争期间,苏中地区的百姓在过年时会挂起对联,其中写着:「毛主席领导,家家兴旺;粟司令作战,仗仗获胜。」

这表明粟裕指挥作战的能力非常出色。然而,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曾调集部队包围蒋介石的主力,却突然接到毛主席的电话,要求火速撤退。

尽管部队脱离了战斗,粟裕仍然向毛主席打电话请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毛主席下令放弃歼灭已经包围的敌军呢?粟裕又为何在事后向毛主席请罪呢?

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这场规模不大但却十分重要的南麻战役。

南麻战役首次让国共两军的名将交锋,对阵的是国民党军第十一师,这支师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能够指挥蒋介石王牌主力的将军必定是一位杰出的名将,而这位将军正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四期优秀毕业生胡琏。

在蒋介石的用人准则下,宁愿使用庸才也不愿使用人才是当时国民党军事指挥系统内部的常态。然而,胡琏成为了一个例外,他在军事指挥方面表现出色,在解放战争期间给我军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狡如狐,猛如虎」。

胡琏起家于第十一师,这支师是第十八军的主力。第十八军是陈诚亲自组建的,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中一流的军队。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得到了美国与苏联的军事援助,其中大部分被用于支持第十八军。

在淞沪战场上,第十八军与日军进行了激战一个多月,他们的英勇表现使得日本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言论成为国际笑柄。

胡琏,作为抗日战争的一员,担任第十一师副师长,积极参与了救国救民的斗争。

他在1943年的石牌战役中崭露头角。身兼第十一师师长和十八军副军长的他,坚守石牌要塞,最终与援军合力歼灭了侵略的日军。这场胜仗让胡琏在国民党军队中声名鹊起。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展开和平谈判,著名的双十协定也在这一时期签署。

然而,蒋介石心怀发动内战的意图,不久后便大举出兵进攻解放区。他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山东,认为中原是制胜全局的关键。为了争夺中原,蒋介石投入全部力量到山东战场。

为了应对国民党的进攻,粟裕提出「南征北战」的战略构想,主动放弃临沂,指挥部队北撤,寻找战机,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

由于「攻占」临沂的虚象,国民党高层以为粟裕已经溃败,对华中解放军不屑一顾。在陈诚的指挥下,苏中战场国民党分成四路大军,试图合力围剿解放军。在四路进攻中,胡琏的第十一师与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师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

我军一直采取诱敌深入、先打弱敌、孤立强敌的战术,使得戴之奇大意失荆州。由于国民党所谓的「临沂大捷」,第六十九师更加骄傲自满。为了谋取战功,戴之奇鲁莽进攻,一度与第十一师分道扬镳。

然而,胡琏作为经验丰富的沙场将领,明白我军并未遭受重创,因此第十一师前进极为谨慎,保持与友军半天左右的距离,随时支援。

因此,戴之奇与胡琏的军队拉开了大约110公里的距离。粟裕随后派遣部队对戴之奇的部队进行包围,最终成功歼灭了他们。

在被围困的情况下,戴之奇紧急向胡琏请求支援,希望胡琏能够及时赶到。然而,由于胡琏担心解放军可能采取围城战术,他的前进行动变得十分缓慢。

随后,国民党上层发布命令,要求胡琏务必解救被围困的第六十九师。由于胡琏的迟疑,解放军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效的阻击准备。

在再次接到进攻命令后,胡琏受到解放军顽强的阻击,随后,粟裕下令进行反冲锋,使胡琏误以为解放军采取的是围点打援的战术。

为了自保,胡琏最终下令撤退。最终,解放军成功攻入戴之奇的指挥部,戴之奇自尽,其他军官全部被俘。

血战孟良崮,再次交手在歼灭戴之奇的部队后,华中军区得到了暂时的喘息机会,但整体形势仍然受到国民党南北夹击的威胁。

这场战斗让胡琏等国民党高官目睹了解放军的强大,毕竟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师是蒋介石的中央军,拥有美国制造的武器装备。

在粟裕的指挥下,解放军屡次取得胜利,大量缴获了国民党的装备。粟裕灵活多变,采取缴获装备替代自己的装备,用俘虏来补充部队,成功实现了在现代战争中以战养战的壮举。

面对国民党对山东地区的强大进攻,解放军也积极准备一场大规模行动。粟裕与陈毅决定从众多敌军中夺取上将的首级。

国民党军四路进攻实力强大,且彼此之间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支援,尤其是最边缘的两路与中间的距离更为短。

然而,国民党第一王牌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为人骄傲,除了听命于蒋介石和老上司王耀武之外,其他上级几乎无法指挥他。

由于张灵甫的傲慢,许多将领对他怀有深深的怨恨。为了追求功劳,第七十四师在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冲出了大约10公里的距离。

正是这10公里的突破,让张灵甫陷入了孟良崮。

随后,粟裕调动了整个华中军区的主力,以超过五倍的兵力,总计27万余人,向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发起了进攻。

为了确保成功,粟裕还派遣了名将王必成率领的六纵进攻张灵甫可能的撤退路线——垛庄。

由此,对张灵甫的包围形成,蒋介石得知张灵甫被围的消息后,迅速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在蒋介石的调度下,包括胡琏所在的整编第十一师在内的45万国民党军队展开了对解放军的反包围。从此,这场载入史册的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整编七十四师显示出国民党第一王牌部队的实力,在解放军四大主力纵队轮番猛攻下仍然坚守阵地,并对解放军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

胡琏受命沿着公路向孟良崮方向前进,以解救被困的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第十一师距离孟良崮仅十几里,三个小时足够军队来回奔袭,尤其是第十一师作为机械化师,装备并不逊色于七十四师。

然而,用于进行阻击的华东野战军只有一个纵队,并且重型武器相对较少。

在这场大规模的战斗中,四个纵队主动进攻,其余部队全部用于阻击援军。这也是中原战区为数不多的阻击援敌兵力远超主攻兵力的战役。

阻击援敌必须成功,否则将不再是华野包围歼敌,而是敌军中心四面出击。

尽管只有一个纵队的兵力,但三纵司令仍然率领士兵对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展开了顽强的阻击。

经过多次攻击,胡琏未能取得胜利,于是他紧急呼叫空军进行支援。在几个小时的激烈轰炸后,我军遭受了巨大伤亡,不得不向上级汇报战况,并请求增援。

然而,孟良崮战场上正酣战事,粟裕手中无兵可调,只得命令部队坚守阵地。怀着必死的决心,三纵再次成功抵挡了第十一师的进攻。

胡琏对此感到震惊,严重怀疑解放军阵地内到底藏有多少人。

当解放军即将突破阵地时,一位团长发现解放军正在快速行军,于是迅速向上级报告情况,并率领部队进入阵地进行阻击作战。

在一天一夜的激战中,胡琏的第十一师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随后,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胡琏的第十一师也被迫撤退。

这场战斗让胡琏对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管口头上仍对解放军进行贬低,但在此后的军事行动中变得更加谨慎。

南麻战役,攻势受阻

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后,国民党高层震惊,蒋介石大发雷霆。

紧接着,对支援不力的李天霞被撤职,第二十五师的黄百韬戴罪留任,其他底层军官也纷纷受到处罚。

粟裕对于这次胜利感到高兴,整个中原野战军的士气也大为提升。

凭借这次战役,华东野战军扭转了局势,从被动防守转为主动出击。

国民党的五大王牌主力,包括新一军与新六军在东北战场,以及第十八军与第五军在山东战场,整编七十四师都已被消灭。

为了缓解东北战场与山东战场的压力,刘伯承与邓小平率领部队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地区。

这次的兵力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黄河以北解放军的压力。

蒋介石得知邓小平与刘伯承的部队向大别山方向行进,紧急调动中原战场的部队进行追击,并派遣徐州兵团前往阻拦。

当时徐州的指挥原本是杜聿明,但遗憾的是,杜聿明被蒋介石四处调动,专门救火,徐州总指挥的职务便交给了「猪将军」刘峙。

刘峙才智不足,从未参与过什么正面战斗,但能够担任如此高位,完全是凭借口才。

他很难阻挡刘邓大军的南下行动,而解放军也必须阻止他们的追击部队,以协助刘邓大军的南下。

当时,胡琏接到命令,要对华中地区进行进攻作战,以配合其他国民党部队对刘邓大军的追击。于1947年7月8日,整编第十一师成功占领南麻城。

胡琏迅速察觉到粟裕的意图,两次交手皆以国民党军惨败告终,使得胡琏对敌情毫不掉以轻心。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第十一师必须坚守南麻城,等待援军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为了巩固南麻城的防线,胡琏在城外建造了大量地堡、子母堡、暗堡等防御工事。他在碉堡外设置了大量铁丝网和壕沟,用以抵挡解放军的进攻。

为了更好地监视解放军的进攻策略,胡琏下令砍伐城外五百米范围内的所有树木,并将砍伐的木材用于建造防御工事。

考虑到机械化兵团的特点,胡琏的第十一师配备了许多坦克。为了更好地防御,这些坦克被隐蔽在碉堡周围。

7月17日,华野的二纵、六纵和九纵对南麻城进行了包围作战。

战斗爆发后,三个纵队开始对国民党第十一师进行猛烈攻击。同时,作为阻援部队的七纵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整整一天的进攻过后,解放军攻占了南麻城外的大量据点。尽管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远不如第十一师,但这次进攻的兵力却是敌方的三倍。

主攻的三大主力纵队的指挥官分别是许世友、韦国清和王必成。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是解放军中的优秀战士。

在这种情况下,粟裕认为再过一到两天就能够攻下第十一师。

然而,胡琏的第十一师是蒋介石的王牌主力,考虑到刚刚失去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十一师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在蒋介石的紧催下,黄百韬的第二十五师、王凌云的第九师、第六十四师和第七十五师四大主力部队迅速向南麻城增援,试图四面合围,歼灭华野主力军。

胡琏深知华东野战军的强大,战争初期就向蒋介石请求援助,并派遣飞机和坦克对解放军进行反攻,造成解放军巨大伤亡。

就在解放军向深入进攻时,突降大雨阻碍了他们的行动。到了7月19日拂晓,雨势加大,引发山洪阻断了道路。

这样一来,解放军的后勤供应中断,弹药因在雨中浸泡时间过长而无法使用。

随后的进攻变得乏力,胡琏在战前修筑的大量碉堡对解放军进攻队伍造成了重大伤亡。

没有了重型武器和炸药包的支援,解放军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攻克一个只有一个班左右的碉堡。

尽管如此,解放军仍未放弃进攻。从7月19日到20日,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向敌方的碉堡群发起进攻。

其中,许世友的九纵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因此也面临着整编第十一师强大的交叉火力反击。

由于连日大雨,华东野战军的士兵已经三天三夜未能得到适当的休息。

在指挥部,粟裕也已三天三夜未合眼,焦急地思考进攻策略。

这时,一个电话打破了粟裕焦虑的思考。七纵报告说,在7月20日,黄百韬的第二十五师突破了七纵的防线,向南麻城发起支援。

攻势受阻,防线被破,华东野战军的进攻部队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然而,胡琏的第十一师已经岌岌可危,尽管解放军遭受重大伤亡,但胡琏的部队伤亡同样惨重。

接到命令后,粟裕立即下令,调遣警卫部队和部分进攻部队,全力阻挡黄百韬的第二十五师。

在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后,解放军对南麻城的进攻依然未有所进展,原计划的围歼战逐渐演变为持久拉锯。

与此同时,中央透过徐州的地下党获悉国民党以第十一师为诱饵,其余部队对华野进行反包围,准备集结歼敌。

21日,毛主席亲自致电粟裕,告知他迅速撤退的必要性,警告这是一个陷阱。

得知命令,粟裕立即下令全体部队紧急撤退。华野的三个纵队向临朐县以南方向撤退,七纵也退出战场,胡琏的第十一师得以成功逃脱。

南麻战役历时四天五夜,解放军的三大纵队伤亡惨重。

二纵韦国清伤亡逾4000人,六纵王必成的伤亡也在2500人左右,最大的九纵许世友部伤亡约4600人。

华东野战军的牺牲人数已超过4000人,战场的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许世友看到九纵的伤亡报告后,亲自致电粟裕表示:下次作战,我必定要将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碎尸万段。

南麻战役结束后,粟裕主动向中央请罪,希望接受处罚。他在报告中承认低估了第十一师的实力和胡琏的指挥水平。

毛主席则安慰粟裕,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在于战后总结错误,下次战斗中切勿再轻敌。

粟裕与各纵队司令对这次的失利进行深刻反思,为与胡琏的后续对峙总结了经验。

尽管南麻战役未能全歼整编第十一师,却对该师造成了万余人的伤亡,使其元气大伤。

与此同时,这场战役成功地为刘邓大军向大别山进军提供了掩护。

蒋介石的四大主力都不在南京地区,刘邓大军对南京的威胁迫使他必须重新调整军事布局。

随后,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由于国民党分散兵力的部署,导致无法统一运用兵力。

八十万大军的名义下,实际上被蒋介石一句「优势在我」拆分成一个个兵团,送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

胡琏的第十一师也在双堆集中遭到全军覆灭,然而他本人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与蒋介石一同逃亡到了台湾。

在国民党高级指挥官中,胡琏无疑是一位高水平的战场指挥官。

在粟裕与胡琏的四次较量中,尽管胡琏总是处于下风,但每次都能死里逃生。

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对蒋介石选择任用黄伟而不用胡琏的用兵方式表示不满。

粟裕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指出如果第十二兵团由胡琏指挥,淮海战役的胜利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