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张灵甫连战连捷下两淮,打得山野灰头土脸,粟裕:这是个好机会

2024-07-22历史

夫战,勇气也。行军作战,最难把握的不是天时地利,而是人和,或者说是士气、信心,而最打击部队士气的,莫过于军队高级将领的阵亡。在解放战争华中战场,华野就曾出现这类情况,当时粟裕将军为了不影响部队士气,将一名纵队司令的阵亡消息下令封锁,直到1959年才得以解密。

这名阵亡纵队司令就是华野10纵的谢祥军司令。1914年谢祥军司令出生于湖北大悟县,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参加过反围剿、长征,曾在一次战斗中,腿部受伤感染,差点儿截肢,经医生千方百计的治疗,才得以保住。

抗日战争爆发后,谢祥军司令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投身新四军,军政一手抓,历任新四军教导总队科长、教导大队副队长、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抗大第五分校教育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等职,为新四军培养了大量军政干部,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谢祥军历任华中军区第5、第9分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成立后,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与他同时期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我军将领,比如叶飞、韦国青、许世友等人都在1955年授衔时,都授予了上将军衔,谢祥军司令在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表现也非常出色,按照这个表现,如果没有牺牲,很有可能就是上将军衔。然而,谁也没想到,谢祥军司令会牺牲在敌军的冷枪中。

1946年,正值敌强我弱阶段,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向我军根据地发起了全面进攻,华东战场是蒋介石重点关注区域,特别是苏中战场,苏中的华中野战军宛如一把钢刀悬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头顶,再加上背后的山东野战军,让蒋介石不得不将李默庵、薛岳两员悍将放在华东战场。

薛岳的战绩不需要多说,长征时期,就是他带着人死死咬在红军背后,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几次重创日军,独创天炉战法,消灭的日军数以万计。而李默庵,战绩虽然不如薛岳出色,但此人曾在1940年兼任过南岳游击干部培训班教育长,与我军将领一起培训过抗日游击战指挥员,对我军游击战术了解非常深,也正是这个原因,蒋介石才在内战爆发后,提拔他担任了徐州绥署第1绥靖区司令官。

一人是国军悍将,一人精通游击战,蒋介石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彻底清空整个苏中、苏北以及鲁南地区,打通津浦线,解除悬在南京头上的利剑。李默庵作为徐州绥靖署的司令官,蒋介石将他放在了苏中地区,主要是针对华中野战军作战,而薛岳则被任命为徐州绥靖署主任,主持对鲁南、苏北的作战。

两人一南一北呼应,而且具有兵力、装备优势,从战略布局来看,打通津浦线,清空苏中、苏北及鲁南地区的难度并不大。只是蒋介石没想到,粟裕是那么能打,李默庵刚撞上粟裕,就被粟裕打了个灰头土脸,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歼灭了李默庵五万余人。

不过这个李默庵也确实了得,苏中战役失败后不仅没气馁,反倒变得更加难缠。因为苏中战役的失败,李默庵兵力出现了不足,于是一改之前的激进,积极组织部队构筑堡垒防线,其本人更是多次巡视如皋、海安各部的防线,将自己占领区打造成了一个铁桶。

李默庵不再主动进攻,粟裕领导的华中野战军一时也找不到战机,再加上四十多天的激战,已经军疲将乏,只能和李默庵在苏中展开对峙。

苏中的失利对薛岳并没有多少影响,甚至可以说,李默庵的驻守不出反倒给薛岳创造了战机。因为华中野战军被李默庵牵制,薛岳的对手只剩下了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

趁着苏中粟裕和李默庵陷入对峙,薛岳直接毒箭穿心,命令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直插两淮地区。

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根据地是连在一起的,解放战争爆发后,山野和华野以鲁南、苏北、苏中为主要战场,与国民党军交战。而两淮地区,即淮安、淮阴恰好是两军结合部,位置非常重要。

一旦两淮失守,华野在华中战役取得的有利局面将被扭转,且如果薛岳速度够快,华野、山野还有被分割的危险。

得到薛岳进攻两淮的情报后,中央一边电令陈毅坚守两淮,一边电令粟裕立即北上支援。华野当时距离两淮足有500多里,即使昼夜兼程也没能在两淮失守前赶到。

两淮一战,山野损失不小,同时也让我军意识到了国民党五大王牌绝不是浪得虚名。这次和山野作战的七十四师,其前身是原七十四军,这支部队几乎参与了抗日战争中的大多数重大战役,以其为核心的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都给日军造成了重创,最后打得日军都不敢小觑,称七十四军为中国的「虎部队」。

抗战胜利后,七十四军缩编为师,但下辖三旅六团,人数足有三万余人,且全员美械,所以七十四师抗战后缩编,不仅没有降低战斗力,反倒提升了不少。

当张灵甫率领三万余人的七十四师直扑淮阴的时候,他面对的是被桂军第七军挫了锐气的山东野战军。此前泗县之战,山野本打算歼灭桂军第七军,没想到歼灭战打成了消耗战,被誉为「钢军」的桂军第七军给山野上了一课,导致山野精锐第八师伤亡达到了2000余人,士气大为受挫。

还没有彻底恢复士气的山野又遇到了张灵甫,陈毅内心简直是苦涩无比,给粟裕的电报中直接出现了「五内如焚,力图挽救」这样的词。其实这并不怪山野,实在是张灵甫确实能打,为了拿下淮阴,张灵甫直接破釜沉舟,断了全军后路,致使七十四师全军上下一心,对淮阴发起了攻击。

9月18日,张灵甫不顾危险,亲自上战场第一线督战,派出一个营的奇兵,直插山野九纵和五旅的结合部,攻克了南门,顺势攻下了淮阴。

淮阴失守的最后一刻,华野先锋赶到了淮阴,但此时淮阴已经无法坚守,能做的只有掩护山野后撤。

拿下淮阴后,张灵甫又尾随山野打到了淮安,山野连连战败,根本无力在抵挡敌七十四师的兵锋,3天后,淮安也失守了。两淮失守,华东战局骤变,敌我优势被张灵甫一人扭转,当时担任徐州绥靖公署的副主任李延年得到战报后,感慨地说,如果有10个七十四师这样的部队,就可以安邦定国了。

国民党军还是高兴的太早,华东战场不仅有山野,还有粟裕指挥的华野。

两淮失守,国民党军对山野、华野形成了半包围之势,华中局势用当时的报纸上的话来说,就是从红日当空,骤然变成了乌云满天,风雨飘摇。

两淮丢失,陈毅遭到了整个山野高层的质疑,山野参谋长宋时轮引咎辞职,为两淮战事负责。当时山野对陈毅批评非常严厉,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甚至提出了「以粟代陈」的建议,而陈毅也被打击的不轻,生出了去搞文化工作的心思。

山野的风波虽然传到了华野,但并没有影响到粟裕,自两淮失守后,粟裕一直在考虑如何扭转局势,挽救两淮。自古战事皆以正合,以奇胜,胜败往往都在瞬息之间,任何奇谋,只要动了,就一定有破绽,但凡伟大的军事家,只要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都不会掉以轻心。

两淮失守,张灵甫毒箭穿心,造成了我军的被动,但张灵甫也成为了深入的孤军,而山野虽然丢失两淮,但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更重要的是,和华野的距离拉近了,只要两大野战军合并,在局部的兵力上就会呈现出优势,将是吃下张灵甫一个好机会。

有了想法后,粟裕立马行动,一边向陈毅提出两大野战军合并的建议,一边向延安叙述自己的想法。

对于粟裕的想法,毛泽东是非常支持的,华东的战场环境和敌我力量对比,让大军团作战成为了必选选项。因为华东我军对南京威胁极大,所以蒋介石势必会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我华中部队,如果部队分散,将会被敌各个击破,而选择合并两大野战军,虽然整体兵力上依然处于劣势,但将有机会在快速运动中,在局部地区创造出敌少我多的局面。

就比如这次战斗,张灵甫虽然拿下了两淮,取得了战场的优势,但我华野、山野两大野战军已经挤在了一起,面对张灵甫已经有了兵力上的优势。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山野、华野合并成华东野战军,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山野虽然丢了两淮,但毛泽东并没有盲目地将责任全部归咎于陈毅,泗县之战,陈毅有轻敌、选择歼敌目标不当的过失,但两淮之战,山野在指挥上并没有太大过错,面对张灵甫七十四师这样的强军,没有人可以说绝对不会败,就连粟裕也不敢轻视,对张灵甫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称张灵甫打仗「越是你放心的地方,他就越爱钻」。

其实,淮阴一仗,山野打得并不差,虽然丢了淮阴,但这一战,也击毙了敌军两名团长,六名营长,将七十四师打了个半残,两淮之战结束后,蒋介石甚至打算将七十四师拉回南京休整,只是由于战事紧张,对苏北的第二期计划已经开始,才将七十四师留在了苏北。

在张灵甫攻克淮阴的同时,薛岳也发动了对鲁南的进攻,攻占了枣庄等地。粟裕、陈毅得知薛岳出兵鲁南后,打算北上威胁徐州,迫使薛岳回援。但随着华野(华东野战军)调动,张灵甫立马就扑了上来,紧紧贴在了我军身上。如果说薛岳对鲁南的进攻像一把刚出鞘的刀,那张灵甫就是闻着血腥味儿的狼,不解决这条狼,就没办法全力打击薛岳的刀。

随着张灵甫出现动作,粟裕立马就判断出了张灵甫的目标,那就是苏北门户,位于淮阴东北40余公里处的涟水。

张灵甫攻占两淮,只是将刀抵在了华中解放区的胸前,而涟水一失,这把刀将直接抵在华中解放区的咽喉。粟裕断然不会让七十四军如此,所以立马建议陈毅,华野暂停向北,全力消灭张灵甫,然后再图薛岳。

此时山野和华野(华中野战军)还只是名义上的合并,两军并没有完全混合到一起,陈毅听了粟裕的建议后,并没有完全采纳,只是同意华野(华中野战军)向南,而山野继续向北,撤回山东。

陈毅将山野北撤,固然可以保存有生力量,保住鲁南解放区,但兵力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同时,苏北只留下华野(华中野战军),并不能确保苏北、苏中解放区的安全,一旦苏北、苏中丢失,仅靠一个鲁南、鲁中,我军几乎没有多少转圜的余地。

为了不陷入被动,粟裕无法干涉陈毅,只能先将华野拉到涟水,防止张灵甫乘机攻占涟水。华野到涟水之后,张灵甫也停止了大动作,和华野打起了侦察战。而薛岳见华野南移,便又有了新动作,进兵沐阳,威胁华野后路,使得华东局势越发糜烂。

在华野往涟水运动的同时,华野和山野的官司也打到了中央,华中分局、粟裕都反对陈毅的做法,但陈毅一门心思要保住鲁南,面对华中分局和粟裕的反对,以及中央的劝解,陈毅直接提出,让华野也和山野一同北上,进入山东作战,将苏中、苏北让给敌军。

前面就提到了,失去苏中、苏北,我军将没有多少转圜的余地,只能让我军陷入被动。眼看陈毅的说法越来越离谱,毛主席给陈毅发了电报:

「假如山野、华野全军入鲁后,仍感作战困难,打不好仗,而苏北各城尽失,那时结果将如何?」

看了毛泽东的电报,陈毅才认真考虑了丢失苏北的后果,最后在中央的劝说下,华中分局和陈毅取得了一致,山野暂停北上,在淮北打上几仗,看能否取得战略优势。

10月15日,得到陈毅和华中分局取得一致的消息,中央专门发电表达欣慰之情,同时提出,为防止多人商议贻误战机,让粟裕全权负责战役指挥。

得到中央的支持,加上山野停止了北移,粟裕终于能够腾出手收拾张灵甫了。17日至18日,张灵甫指挥本部三个旅及敌二十八师一个旅,分三路进犯涟水,涟水之战终于要打响了。

其实在战斗开始前,张灵甫就已经落入了下风,他派到涟水的特工暴露,我军设局,让特工给张灵甫提供假情报,告知张灵甫,我军在涟水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诱使张灵甫进攻涟水。

为了能够逮住张灵甫,粟裕在涟水城放了一个团,但在涟水城外放了大半个纵队,实际兵力足有四个团。

涟水城地处两河之间,北面盐河,南面老黄河,正常情况下可以杜绝敌军在南北两面发起攻击的可能性。而如果张灵甫从西面进攻涟水,将对我军极为有利,部署在城外的成均纵队将可以进攻七十四师的侧翼。

但粟裕很清楚,张灵甫不是一般的对手,他极有可能渡老黄河,从南面进攻,就像他打淮阴那样,从最不可能的中央突破,攻破山野的防线,出其不意是张灵甫最显著的特点。

自古多算胜少算,在张灵甫还没有进攻的时候,粟裕已经给他设了一个套,他将成均纵队放在涟水东南的茭菱镇,一旦张灵甫从南面渡老黄河进攻,成均纵队就东渡老黄河出击,将张灵甫锁在涟水南面。

粟裕是我军悍将,张灵甫也不是弱手,他并没有如粟裕想的那样,选择某一个方向进攻,而是在东、西、南三面都发起了进攻,将主要进攻方向给藏了起来,这样的战术,张灵甫称之为「宽大正面进攻」。

远在沐阳的粟裕得知涟水的情况后,并没有紧张,此时山野的指挥权也握在了他的手中,面对张灵甫,他已经具有兵力上的优势,只要部队快速机动,他有信心吃掉整个七十四师。

乘着薛岳无法大规模进攻,粟裕亲自率部队南下涟水,此时的涟水之战,已经到了以正合的阶段,粟裕和张灵甫比拼的只有时间,张灵甫在粟裕赶到前拿下涟水,则张灵甫胜,否则,七十四师将有覆灭之危。

因为张灵甫选择三面进攻,所以涟水城的防守打得非常艰难,防守涟水的李士怀和成均一样,分不清张灵甫的主攻方向,面对张灵甫的攻势,只能分兵抵挡。同时,李士怀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因为张灵甫进攻西面,是对我军最为有利的,所以他将防御重点放在了西面,构筑了三道防御工事,而在南面只派了一个营,防御工事只有一条4里的战壕。

李士怀不知道,张灵甫主攻方向正是城南,22日,七十四师第五十一旅在城南老黄河河堤构筑了炮兵阵地,对我军防守的城南渡口发起了猛烈炮击,两轮炮击后,张灵甫发起了试探性进攻,结果发现我军防守兵力并不多,于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炮击,并集中全师火炮,掩护五十一旅进攻。

三百多门各式火炮,打得我军根本抬不起头,仅有200多平方米的城南渡口被张灵甫用炮弹洗了一遍,硝烟弥漫在城南上空,久久无法消散。

炮击过后,敌军立马扑了上来,防守渡口的一个排在炮火中损失了大半,然后面对敌军洪水般的进攻,整个排只活下了一名返回城内报告的战士。

接到张灵甫主攻城南的消息后,李士怀不敢迟疑,连忙将预备队派到城南,结果预备队完全无法接近城南渡口,为了拿下渡口,张灵甫不计代价地用火炮开路,预备队只能眼看着城南渡口被攻占。

城南渡口的炮火响了整整一夜,之前成均由于无法判断张灵甫的主攻方向,所以没有选择东渡,断张灵甫后路,而是向涟水城调了一个团,力保涟水不失,在听到城南炮火声后,他又派出了一个团,所以打到最后,涟水之战完全成了敌我双方的拉锯战。

成均此举不能说错,因为成均的做法确实保住了涟水,得到成均纵队的支援后,李士怀将成均纵队独五团调到了城南,阻止了张灵甫从城南快速突破的计划,但成均没有渡河断张灵甫后路,也让张灵甫在这次战役中逃了出去。

10月23日,成均纵队独五团对占领城南渡口的敌一五一团发起了反击,随后抵达的成均纵队十三团也加入了反击队伍,但敌一五一团表现非常顽强,不仅抵住了我军两个团的反击,还在我军进攻乏力之时掀起了反冲锋,将我军两个团的进攻打退。

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作战之顽强,让七战七捷华野大军吃了不小的苦头,最早驻守涟水的李士怀团伤亡惨重,整个团都被打残了,驻守城南的那个营只剩下五十余人,随后支援的成均纵队两个团伤亡也不小,到23日上午十一时,无法击退敌军的成均纵队两个团只能驻守第一道河堤,进行防守战。

这个时候,可以说张灵甫已经无限接近涟水之战的胜利了,只要他能一鼓作气,命令一五一团全力进攻,一口气冲过第一道、第二道河堤,就能够直达城门,攻取涟水。只是张灵甫这次没有到前线,所以七十四师并没有能够抓住机会,前线指挥的陈传钧看到自己的一五一团也损失不小,主动放弃了进攻的机会,进行休整,让我军有了修筑工事的机会。

在敌军休息的时候,我军抓紧时间抢修工事,等敌一五一团再次进攻的时候,面对的是工事完备,准备完全的成均纵队两个团。在一五一团进攻受阻后,张灵甫才知道自己错过了攻取涟水的良机,将五十一旅旅长陈传钧叫去臭骂了一顿,但如何打骂也都挽不回已逝的战机。

随着战事的进行,成均也弄清楚了张灵甫的主攻方向,现在敌我双方算是明牌打了。成均命令李士怀将部队收缩,正面阵地由独五团、十三团接替,并将十四团也调入涟水,随时准备展开巷战。

随着成均纵队完全进驻涟水,茭菱镇也让给了敌军,敌我战线缩短了不少,双方战场集中在了涟水城。战场,伤亡最惨重的就是阵地战,张灵甫的军队进攻很有一套,每次进攻都是以三五人的小组模式,好几个小组组成一个波次,像海浪一样进攻,使得我军防守部队打到最后,感觉眼前都是顶着暗绿色头盔的敌军。

宛如狂涛巨浪般的进攻,让我军接连丢失了三道河堤,由于涟水城比河堤低不少,此时我军完全陷入了被动,十四团曾组织反击,但都没有奏效,七十四师的突击队也趁着夜色翻过了城墙,打进了城内。

成均已经做好巷战的准备,他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整个纵队都填进了涟水城,现在能做的只有死守。23日晚上九点,在涟水最危急的时候,粟裕指挥的援军到了,先头部队饶守坤旅已经进了涟水城,并帮助成均纵队击溃了进入城内的敌军突击分队。

随着援军的到来,涟水城稳固了下来,饶守坤甚至收复了城外河堤,只是成均和饶守坤都低估了七十四师的韧性,在突击分队失败后,敌七十四师再次发起了波浪进攻,刚刚收复的河堤阵地在24日拂晓再次丢失,成均纵队的十四团直接被打溃散,涟水之战即将再次陷入巷战。

从战场形势看,七十四师攻占涟水,仿佛都要成为定局了,但战场瞬息万变,前面陈传钧浪费了一次战机,这次张灵甫又浪费了一次。

张灵甫见部队伤亡很大,主攻南门的一七一团更是产生了厌战的情绪,所以主动叫停部队,让军官休息一下,喘口气,又把一七一团换了下去,让一七零团进攻南门。

就是这次休息,更换部队,让七十四师失去了拿下涟水的最后机会,24日上午十点,成均终于将溃散的十四团收容完毕,华野主力也赶到了涟水,补上了所有防线。

战机稍纵即逝,由于张灵甫让部队休息,等到他再次命令进攻的时候,涟水的防守部队已经达到了28个团,指挥员更是由成均换成了粟裕。

毫无疑问,涟水之战又变成了拉锯战,张灵甫让一五一团和一七零团轮番进攻,始终也无法再突破防线,趁着张灵甫进攻之际,粟裕调第十纵队和淮南第六旅进攻茭菱镇,准备包抄七十四师。

负责防守茭菱镇的是敌整二十八师的一九二旅,敌二十八师也不是一支弱旅,两淮战役中,这支部队打得非常顽强,但张灵甫却看不上这支部队,和他指挥的七十四师相比,二十八师在他眼里并不算一支强军。

所以张灵甫没有让二十八师参与攻打涟水的战斗,只让其占住茭菱镇,防止七十四师侧翼暴露。

24日晚,粟裕指挥华野第一师、第六师正面攻击张灵甫攻城部队,攻守转换,在兵力优势下,七十四师的顽强并不能帮助他们挡住华野的进攻,河堤防线悉数被攻破,张灵甫军被压缩到了河滩阵地。

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张灵甫的落败已经成为了注定的结果,但华野能否取得完胜,却还是个未知数。当敌军被压缩之后,战线缩小了不少,敌军的火炮开始发挥威力,而这也成为了阻挡华野歼灭张灵甫的最大障碍。

在火炮的支援下,七十四师又在河滩阵地稳住了阵型,而华野因为在炮击中损失不小,粟裕被迫叫停了进攻。

这个时候,张灵甫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就此抽身离去,在炮火优势下,华野很难留下他;另一条路是再拼一把,抽调可战之军渡河支援。

在不知道华野涟水兵力已经多达28个团的情况下,张灵甫选择了第二条,将茭菱镇二十八师的一九二旅抽调到了正面战场。张灵甫不是不知道茭菱镇的重要性,他或许不知道华野第十纵队在朝茭菱镇奔袭,但他知道,华野部队要赶到茭菱镇需要时间,而他就是打算打个时间差。

二十八师的部队自然不会打主攻,张灵甫投入一九二旅,只是想让其在七十四师打入涟水之后,驻守占领区域,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25日黄昏,张灵甫集中一七零团老兵和士官,组织突击队,全员冲锋枪,向涟水大堤进攻,凶猛的攻势让华野部队没来得及反应,就丢了前两道河堤。随后,华野立即组织反击,连夜冲锋,冒着七十四师的火力网,不顾伤亡,又将七十四师赶回了河滩。

这一波进攻没有奏效,七十四师的处境便危险了,成均纵队已经从茭菱镇切入了七十四师侧后,张灵甫无奈,只能将一九二旅再次转移到茭菱镇。

到这时,七十四师已经在涟水鏖战五天五夜,再加上之前两淮的战斗,七十四师的锐气已经磨的差不多了。当然,华野也被张灵甫熬的不轻,整整28个团围歼张灵甫,结果料想的摧枯拉朽的歼灭战并没有出现,甚至连将敌军赶出北岸都做不到,华野最能打的成均纵队、老华野的骨干第六师,战斗到最后,都快打不下去了,巨大的伤亡,让粟裕不得不将这两支劲旅撤后休整一下,战士和干部也都出现了厌战情绪,一部分干部甚至提出了放弃涟水的建议。

其实,张灵甫和我军很多指战员不知道的是,涟水战斗中,华野第十纵队的司令员也已经阵亡了,只是消息被粟裕压了下来,没有公布。因为粟裕很明白,一位纵队司令阵亡对这场战局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对整个解放战争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在山野和华野合并之后,中央就根据部队的情况,发来指示,让粟裕一定要打胜仗,因为两淮失守,对部队的士气的打击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只有打胜仗才能挽回部队的士气。

同时,粟裕还明白,绝不能放任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在华东横行。攻占两淮,鏖战涟水,让粟裕看到了敌七十四师的顽强,如果不能打掉七十四师,让七十四师再这么胜下去,打出必胜的信心,给华东解放区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信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作为一名将领,深知信心的重要性,所以粟裕绝不能让七十四师打出必胜的信心。

面对有些厌战的部队和干部,粟裕做出了「坚决守到底」的决定,为了不出现因伤亡贻误战机的可能,粟裕命令部队不要去计算伤亡,不要上报伤亡数字,连谢祥军的战死也被粟裕压了下来,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留下张灵甫和敌七十四师。

在粟裕的坚决命令下,华野虽然力疲,但战斗力还在,反观七十四师,巨大的伤亡让全师充满了丧气,张灵甫也没有下定坚决战斗的决心,在气势已经落了下乘。

26日,粟裕再次发起了反击,在第一师、皮定钧旅这些生力军的参战下,七十四师终于撑不住了,北岸阵地丢失,两个营被全歼。随后,粟裕就准备全歼七十四师,这可是伤亡近万将士,以及一名纵队司令换来的战机。

只是高手过招,哪有必胜的时候,在十纵进攻茭菱镇的时候,张灵甫就预感到了危险,我军展开全面反击之后,张灵甫终于察觉到了我军兵力众多,于是果断后撤,向淮阴收缩,到30日,张灵甫军已经龟缩到了淮阴。

11月2日,粟裕召开指挥员会议,商讨要不要继续打,自家知道自家事,华野此时也打不下去了,各指挥员纷纷表示不能再打了,部队需要休整。随后粟裕下达了全军停止追击,进行休整的命令,涟水之战结束。为了鼓舞人心,此战被称之为涟水大捷。只是粟裕并不认为此仗是大捷,在战役结束当天就向中央做了检讨,承认自己前期部署欠妥,使得战斗前期我军始终被动,后期也没有能够全歼张灵甫。

按照损失来看,这一仗确实不能说是大捷,华野在这一仗中,牺牲60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兵,这只是牺牲,算上受伤的战士,华野伤亡已经上万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名纵队司令战死,这可是整个解放战争中,华野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军事指挥员。

同样,张灵甫的伤亡也不小,七十四师在这一战中伤亡2000余人,加上二十八师一九二旅的伤亡,也达到了4000余人,更重要的是,身为国军五大王牌之一,在这一战中,被彻底打掉了心气,一年后的孟良崮战役,七十四师被歼灭后,俘虏的七十四师老兵都认为,是涟水一战打伤了七十四师元气,才使得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折戟。

战役结束后,粟裕向中央通报伤亡,也提到了压下谢祥军阵亡消息的命令,最后为了战局,中央同样下令,封锁谢祥军阵亡的消息。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封锁就是十三年,直到1959年,谢祥军阵亡的内容才得以解密。

由于封锁时间过长,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导致谢祥军阵亡的具体过程都不太清楚了,只知道他是在视察前线阵地时,被敌人的冷枪击中牺牲的,牺牲过程中有没有说什么遗言,有没有做出什么指示,都不甚清楚。

时间总是一刻不停地掩埋着历史真相,但不管怎么侵蚀,一些东西总会闪耀着金光,不被磨灭,虽然谢祥军将军的史料存世的不多,但历史上的丰碑上,将军的名字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