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健康防护提示】进入七月,这些健康知识必须要知道!

2024-07-04养生

夏日炎炎的七月,天气将以炎热、潮湿为主,部分病原生物繁殖旺盛,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活跃,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您 :进入夏季需关注手足口病、蜱虫叮咬、百日咳等疾病,以及谨防食物中毒。 此外,赴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还应特别关注 登革热

另外,7月北京市进入 自然灾害 高发期,还需重点关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风雹灾害风险,以及降水、高温和大风等天气影响。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注意手部卫生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家长和老师要指导孩子应用 七步法正确洗手 ,可用清水、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至少洗20秒

避免接触患者

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 防止交叉感染。

减少聚集

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 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居室要经常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清洁消毒

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 定期清洁和消毒 ;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接种疫苗

虽然接种EV-A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02

蜱虫叮咬

蜱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斑点热、新疆出血热等,严重时可致命。

减少暴露

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 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 扎紧裤腿 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穿浅色衣服 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蜱活跃季节,可使用 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 。裸露的皮肤还可以 喷涂避蚊胺 之类的昆虫趋避剂。

及时检查

一般野外归来, 户外的衣物装备应单独存放尽快清洗,同时检查身上衣服上有没有蜱虫附着 。蜱虫一般在皮肤柔软、褶皱多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腋窝、裆部、头发内等。

科学处理

一旦发现有蜱虫附着体表,应该用镊子夹取蜱虫的身体使其慢慢把口器拔出体外, 不能直接用手摘取 ,以免增加病原体感染的几率。

如果带宠物到野外,要注意宠物也可以携带蜱并且被叮咬。

及时就医

一般如果怀疑被蜱叮咬后, 2个月内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要及时就诊 ,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03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

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健康提示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 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做好个人防护。 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和婴幼儿, 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 百日咳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04

食物中毒

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蘑菇、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做到「六不」

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

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

吃来历不明的食物;

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

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野生蘑菇。

食品需充分烧熟煮透

注意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 生熟分开 ,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每餐 按需备餐 ,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用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 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养成良好卫生饮食习惯

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05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 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有伊蚊分布地区(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城市、半城市地区)广泛流行。在夏季有可能续发本地传播。潜伏期为3-15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轻度出血。

环境治理

清理家中各种积水 ,水生植物5-7天要换水洗瓶一次,花盆底盘也不要留有积水。楼宇外的露台,室外的坑洼、树洞等积水,要定期疏通、平洼填坑、翻盆倒罐、清理废旧轮胎等措施。

做好日常防护

防蚊虫叮咬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外出可用驱避剂涂抹暴露皮肤,室内可点燃蚊香。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该注意采取防护措施,最好 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 ,防止蚊虫叮咬。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出现可疑症状,要 及时就诊 并主动说明患登革热可能;有旅居史返回本地的,2周内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情况,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治疗。

06

高温中暑

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昏迷等。

足量饮水

高温天气时,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 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做好防晒

尽量待在凉爽的环境里,必须外出时,尽量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注意防晒、降温,携带防晒用品 等。

适当锻炼耐热能力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当有意让自己接触一些高温环境, 锻炼自己的耐热能力 。比如,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在较为凉爽的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等。

07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图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应急、福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