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

2024-08-15养生

中药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

常见中药

祛风药:

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

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抢手的药物。

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 黄连。

祛湿药:

能够驱除「湿性疾病」

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

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

能够驱散「寒性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热型中药。

中药使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2.服药温度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3.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哦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二、内服中成药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

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三、中药注射剂

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

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

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

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

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

四、外用中药的使用

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

刮痧技术

中医

什么是刮痧?

刮痧是指用特定器具(如玉石、牛角等)沾上水或润滑剂,在经脉上轻刮,从而使局部充血的疗法,主要起诊断和治疗作用。刮痧部位主要为皮肤的丰厚处,比如背部、大腿、腹部、臂部等。刮痧的效果因人而异,瘦人容易起痧,脂肪厚的人起痧效果相对较差。古代刮痧多用于治疗夏季和秋季时的病症,而现在的刮痧功能多半是用来防病保健。

刮痧是传统疗法,刮拭经络穴位或某处皮肤,通过良性刺激,使刮拭处充血,改善微循环。能祛除邪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增强机体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病的治防病作用。刮痧对感冒,特别是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改善明显。

主要范围

保健刮痧主要范围包括:头痛、颈痛、肩痛、腿痛、背腰痛、感冒、牙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痛经、疲劳、失眠、养颜美容等。作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刮痧也有一定技巧。刮痧板可选用水牛角或木鱼石制作,板面洁净、棱角光滑。刮痧介质多选用液状石蜡、麻油、红花油或刮痧专用的活血剂。

刮痧时,要求手腕均匀用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调整刮动的力量。一般可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刮痧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至20次,约2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度,刮到皮肤看上去偏红略微发紫就差不多了。刮痧力度要适中,太轻没作用,太重易弄伤皮肤,以感觉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三至五天刮一次。

主要功效

刮痧的主要功效有 祛邪排 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解痉止痛、调节阴阳等。

刮痧是中医里面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手段, 下面,我们说说主要作用

1、

活血化瘀。 刮痧通过刮痧板在体表进行操作,能够刺激肌肉组织的收缩,加快血流的速度,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加快局部水肿以及血肿的消散。还可以用来改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症状。

2、

刮痧可以祛邪排毒。 刮痧可以疏通人体的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增强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从而可以促进湿邪毒素排出。可以用来改善面部皮肤的状态,以及改善单纯性肥胖。

3、

刮痧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特定的穴位,或者说是沿着特定的经络刮痧,能够祛风散寒,从而改善感冒、中暑等病症。

4、

刮痧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在中医上,疼痛多被认为是气血不足,或者说是经络不通导致的。刮痧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解痉止痛。可以用于减轻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引起的不适。

5、

刮痧可以调节阴阳。 通过特定的刮痧手法以及走形的方向,能够调节阴阳,可以改善睡眠障碍等。

除此之外,刮痧还可以健脾益气,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可以到中医科咨询,能否通过刮痧进行治疗或者保健。但对于皮肤有破溃,有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病以及中风的患者,不适合刮痧。在刮痧后也不要立刻洗澡,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寒。

平衡火罐

中医

平衡火罐源于火罐疗法,是一种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并在传统拔罐法基础上配合热疗、推拿等多种物理刺激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施治过程中,泻中有补,补中有泻,具有温经通络、祛邪外达的疗效,可激发人体阳气、调和脏腑、平衡阴阳,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平衡火罐整个操作流程主要分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五个步骤。

一、闪罐

功效:温经散寒

闪罐指将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用腕力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时为止的拔罐方法。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一个从上而下,一个从下而上。

二、揉罐

功效:放松肌肉、疏通经络,

可明显缓解肌肉疼痛

闪罐至火罐温热时,将火罐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揉背部3次。

三、走罐

功效:加快血液循环,推动新陈代谢

涂适量润滑油于背部。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推罐吸力适中。顺序:先中间,后两边,以皮肤起红晕为度。

四、抖罐

功效: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

沿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抖罐3个来回。

五、留罐

功效:温经散寒,舒筋祛湿

将润滑油擦干净。所有手法完成,留罐5分钟。检查吸附力。

耳穴刮痧

中医

耳穴刮痧技术是在耳部全息理论和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的基础上,使用能与人体达到很好共振频率的黄铜制作的刮痧板,作用于耳部相应穴位,用「徐而和」的手法在耳部进行刮痧,通过调动人体的气血,引邪出表,发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排除毒素等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

中医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促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

脐灸

中医

脐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即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渗透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耳穴埋籽

中医

耳穴埋籽法,又称耳穴贴压法, 是用代替耳针的王不留行籽、药丸、药籽或其他物品置于胶布上,贴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用手指接压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1

主编:田进前

编审:晋 轴

编辑:龚腾苇


维权热线:12338 0856-6222291

维权地址:印江县峨岭街道县府路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