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说疫】为温病通论著作,全书分为六卷,清代刘奎著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继吴又可【温疫论】之后强调了瘟疫之名义,总分为瘟疫、寒疫、杂疫三类,提出治疫症最宜通变、「瘟疫不可先定方」的主张,首倡瘟疫统治八法,不仅阐发了【温疫论】之下法,而且对汗、下、清、和、补等五法的临床应用均阐明理、法、方、药及应用注意事项,突出辨证论治精神,并且所设方药实用便宜,补本草之所未备,其说独有见地,遂成一家之言。
刘奎,字文甫,自号松峰山人,山东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县)人,约生于雍正末年,卒于嘉庆初年。出身于官宦世家,幼习儒术,少随其父南北宦游,晋接名贤,而博学多闻,善古文诗词。其父一生为官,并以医术见长,常于公务之余为人治病。刘奎受其父影响,取家藏岐黄书纵览之,颇有会心之处,后因仕途不成,遂弃举子业,而专攻医学,穷究【灵枢】、【素问】、【伤寒论】,慨仲景而下,各家继承,著书立说纷纭,独瘟疫一枝,略而不讲,间有谈及亦寥寥数语,非精不详,无所指归。刘氏拜服吴又可【温疫论】卓见精识、独辟蹊径,故以其为宗,潜心研习。广泛比较分析前人论疫之论,收集民间效验治方,总结出对瘟疫的进一步认识,著成【松峰说疫】一书以明瘟疫治法。其著作除【松峰说疫】外, 刘奎还著有【濯西救急简方】、【松峰医话 】、【景岳全书节文】、【四大家医粹】等书。
【松峰说疫】共分六卷。卷一曰「述古」,广采前人有关瘟疫的论述,以明其学有渊源。卷二曰「论治」,先列总论十二条,详论瘟疫名义、立方用药、舍病治因等,次举瘟疫统治八法、瘟疫六经治法、瘟疫杂症治略,并设杂症简方及应用药。卷三曰「杂疫」,其中广收清代民间俗谚之各种疫症,析为七十二症。并谓「其命名也,皆出自经史子集,名山石室,并良医口授,试之而历有奇效,方敢笔之于书」,并各附有简便良方。这部分内容在现存的其他瘟疫论著中均未有如此详细的记述。卷四曰「辨疑」,共列一十四条,对前人关于疫者之论,就自己有所心得者详为辨析。卷五曰「诸方」,设避瘟方、除瘟方二大门类,载方一百二十余首。其中有采自前人治瘟之方,有自己裁定之方,并各附有方药症治。卷六曰「运气」,是尊【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之思想,分析疫病的发生规律,主要论述了「五运天时民病」「六气天时民病」「五运五郁天时民病」,对自然气候的变化与瘟疫的发生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松峰说疫】流传的版本有合刻本、单行本,合刻本有嘉庆四年、道光二十年三让堂以及咸丰五年敦厚堂和咸丰十年近文堂的【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合刊本;道光二十六年与1932年千顷堂书局的【说疫全书】本;道光二十六年广安九皇宫与光绪十七年善成堂的【疫痧二症合编】本。单行本有嘉庆四年本衙刊本及几种年代未详的清刻本。
2007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嘉庆四年本衙藏板(线装书,藏中国中医科学院)为底本,以影印上海中医药大学本衙本为主校本,以道光二十年三让堂本、咸丰五年敦厚堂本、咸丰十年近文堂本以及1932年千顷堂本为他校本,参考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藏年代不详的清刻本点校出版,收入【温病大成】一书,是为最新的排印本。(易明)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